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于月经来潮前2 d开始给予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前2 d开始给予氨芬羟考酮口服,每次1片,每天2次,连续服用5 d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个月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确切,近、远期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给予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于月经前8 d开始,选取脑户、率谷、百会、头维4个头部穴位分别注射稀释后的甲氧氯普胺1 m L(2.5 mg),隔日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水突穴体表电刺激于月经前7 d开始,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34例口服氟桂利嗪2.5 mg,每晚1次,疗程3个月。2组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徐勤芳 《中医杂志》2018,(3):224-226
目的观察三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穴注丹参组(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各1ml,1个月经周期1次)、穴注盐水组(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生理盐水1 ml,1个月经周期1次)和口服滴丸组各30例(口服元胡止痛滴丸每次30丸,每日3次,连续3天),治疗均从月经周期行经第1天开始,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结束)及随访时(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痛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穴注丹参组及口服滴丸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而穴注盐水组各时间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穴注丹参组及口服滴丸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与穴注盐水组同时间比较均降低(P<0.01)。随访时穴注丹参组疼痛评分较口服滴丸组降低(P<0.05)。结论三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艾灸组(30例)、药物组(32例)。针刺组和艾灸组分别针刺、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双侧),药物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月经来潮前3 d开始治疗,每日1次,至疼痛缓解,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定患者情况。结果:①针刺组总有效率73.33%,艾灸组总有效率70.00%,药物组总有效率46.67%,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痛经症状积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和艾灸组痛经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针刺、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组,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组(治疗组)43例和阿司匹林泡腾片治疗组(对照组)43例,2组研究分为治疗期(第1~3个月经周期)和随访期(第4~6个月经周期),2个阶段。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次,3次/d,月经前5 d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潮后1 d。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内服,1剂/d,每月行经前5 d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来潮后1 d;毫火针每月行经前5 d开始第1次治疗,至月经来潮后1 d治疗1次。记录1~6个月经周期的痛经程度(VAS);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GE-2和PGF2α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2组第2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较第1个月经周期时点下降(P0.05),2组第3、4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第5、6个月经周期时点2组VAS评分反弹,高于第4个月经周期时点(P0.05),治疗组第1~6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GE-2高于对照组,PGF2α,PGF2α/PGE-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治疗原发性痛经近期、远期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前列腺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选用两组不同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刻镇痛效应的差异,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针刺三阴交)、B组(针刺三阴交、关元)、C组(空白组)各20例。观察本次月经周期针刺治疗前、针刺后及起针后3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及B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发作时,针刺三阴交及针刺三阴交、关元均有镇痛效应,但从优化方案角度考虑,单针三阴交穴即可。  相似文献   

7.
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5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近期和远期止痛效应及对血液流变学、前列腺素E2(PGF2)、前列腺素2α(PGF2α)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完成随访的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研究分为导入期(第1个月经周期,D1)、治疗期(第2,3,4个月经周期,D2~4)和随访期(第5,6个月经周期,D5,D6)3个阶段。在导入期和随访期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次,必要时服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在治疗期,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次,3次/d,月经前3 d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潮后1 d;观察组采用1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1剂/d,每月行经前5 d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来潮后1 d;2灸法,行经前3 d开始,至月经来潮后2 d。记录D1~D6的痛经程度(VAS)、痛经持续时间及痛经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GE2和PGF2α水平。结果:两组D2时点,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较D1时点下降(P<0.01),两组D3,D4时点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D5,D6时点两组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反弹,高于D4时点(P<0.01);观察组D2~D6时点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PGE2高于对照组,PGF2α和PGF2α/PGE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近期、远期效应均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前列腺素而发挥止痛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行左氏调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假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不行手法)治 疗,分别于每次月经前(3 d内)及月经第 1 、 2 天各进行1次治疗,1 个月经周期为 1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 3 次,共治疗3 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在VAS评分方面,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 观察组的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的VAS 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的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CMSS评分方面,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的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 2组患者的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的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左氏调气法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对照组各60例。温通针法组取关元、三阴交、十七椎、地机施以温通针法,次髎、合谷、太冲运用平补平泻法;对照组选穴同温通针法组,运用平补平泻法。2组均于月经来潮前5~7 d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次,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末的疼痛程度,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和CM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温通针法组VAS和CMSS评分明显低于同周期对照组(P0.05)。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能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缩短疼痛时间,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双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三阴交穴位注射维生素K3配合双支艾条灸十七椎、关元穴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双支艾条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优于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月经来潮前10 d开始用百笑灸对三阴交、关元、命门穴交替进行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痛经评分量表积分的变化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疼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温和灸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患者VAS评分及痛经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艾灸组,每组35例。艾灸组主穴取:十七椎、次髎、子宫、地机、三阴交,并依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穴位,于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治疗,灸至月经来潮第3天,每日一次;西药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月经来潮前2~3天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第3天停用,300 mg/次,一日2次,餐中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艾灸组治愈19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5%;西药组治愈12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月经前1周开始治疗,对照组予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加单纯针刺和红外线照射治疗(常规取治疗痛经的穴位),观察组采用平衡针刺膻中穴、腹痛穴结合雷火灸进行治疗。两组均至月经来潮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痛经症状评分、VAS值、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症状评分、VA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平衡针配合雷火灸在降低痛经患者痛经症状评分、VAS值、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穴位敷贴疗法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药物穴位敷帖疗法,对照组给予空白穴位敷贴。选择穴位关元、气海、地机、肾俞、足三里。两组均自经前一周开始,每日1次,每次6~8小时,至月经第3天,连续10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进行VAS评分及COX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1、2、3周期VAS评分及COX发作时间、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第1、2、3周期VAS评分、COX严重程度评分及第2、3周期COX发作时间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穴位敷帖法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血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针刺取穴:次髎(双侧)、关元、中极、十七椎;寒凝血瘀者配归来、地机(双),气滞血瘀者配阳陵泉、太冲(双)。操作:常规针刺后再接SDZ-II型电针仪,2/100Hz,疏密波,30min/次,1次/日,连续治疗6d。自体血穴位注射:用5mL注射器常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2mL,分别注射至一侧的血海、三阴交,每穴点1mL,3d后同法注射另一侧穴位,一个月经周期注射2次。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在患者痛经发作时开始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法)、SF-MPQ评分、频率评分及其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降低,CMSS频率减少,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均P 0. 05),治疗组的改善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6. 67%和63. 33%,差异显著(P 0. 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 67%和73. 33%,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体血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其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针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三阴交穴,在每次来月经前7天针刺三阴交穴,1次/天,针刺至来经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月经前3天针刺耳穴内分泌、生殖器、肝和肾等穴位,3~4穴/次,留针20 min,每10 min行针1次,两耳交替,至月经第3天停止。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下降(P 0. 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0. 05);治疗组VAS评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VAS评分治疗后3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后(P 0. 05);两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升高(P 0. 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治疗组SF-36评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SF-36评分治疗后3个月显著低于治疗后(P 0. 05);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 0. 05),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 0. 05);治疗组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后3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后(P 0. 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耳针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经期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青年原发性痛经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观察组予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和三阴交治疗,共4个月经周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回顾性量表中的严重程度评分、总频率评分以及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严重程度评分、总频率评分及痛经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单用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Li YM  Bu YQ  Hou WJ  Chen SZ  Gao SZ 《中国针灸》2011,31(3):199-202
目的:比较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和多穴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差别,为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每组19例.单穴组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十七椎、三阴交、地机、次髎,两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对患者痛经总频率、痛经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单穴组痊愈率为68.4%(13/19),有效率为31.6%(6/19),多穴组分别为78.9%(15/19),21.1%(4/19),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疼痛总频率评分、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01),但两组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疼痛时进行针刺,只取一个穴位十七椎即可达到与选取多穴相同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针疗法与口服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布洛芬组,每组各32例。腹针组选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于每次月经来潮前1周进行针刺治疗,至疼痛消失时停止针刺治疗;布洛芬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于每次月经来潮痛经出现时开始服用,至疼痛消失时停止服药。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于停止治疗后连续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远期疗效。采用VAS评分法、痛经症状评分及SF-36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期两组间评分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腹针组VAS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布洛芬组(P0.05)。两组患者痛经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期两组间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腹针组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布洛芬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期均提高(P0.05),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腹针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布洛芬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能改善患者的痛经疼痛及伴随症状,远期疗效持久稳定,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效果.方法:以87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6~31岁之间,于月经前3d对关元穴、三阴交、十七椎、次髎进行穴位埋线.月经后一周再次对上述穴位进行埋线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明显,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