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手厥阴心包经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心包经组27例、Sham组27例。心包经组电针心包经穴(天泉、曲泽、内关、大陵),Sham组电针同节段非经非穴点,以电针前后大脑各动脉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心包经组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较电针前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在改善MCA的Vp方面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Vp、Vm、Vd、PI、RI及S/D各指标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穴可促进MCA的血流速度,改善脑部供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手少阴心经穴不同时间段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各感兴趣区(ROI)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3例,以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梗死灶、梗死灶旁及对侧镜像区为感兴趣区,以ROI-CBF为观察指标,采用MR ASL扫描,获取针刺前、针刺即刻及拔针后3个时间段各ROI-CBF并分析其差异。结果:心经穴能够提高各ROI-CBF(P 0. 05),其中拔针后时间段尤为明显;各ROI-CBF值增加幅度依次为:镜像区≈梗死灶旁区梗死灶区(P 0. 05)。结论:针刺心经穴能有效提高梗死灶区、梗死灶旁区、镜像区CBF,为临床上选取心经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了部分可视化依据。在同一时间段下,针刺心经穴对梗死灶区、梗死灶旁区、镜像区CBF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针刺四关穴对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即刻效应和累积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针刺(使用循环药物前行首次针刺),每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期峰速(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首次针刺后大脑中动脉Vs、Vd升高,PI、RI降低(P0.01)。与首次针刺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s、Vd升高,PI、RI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s、Vd、PI、RI及对照组治疗后Vs、PI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s、Vd、PI、R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可产生即刻效应和累积效应,多次针刺可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针夹脊穴对海洛因依赖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扬帆  徐平  李煜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80-1082
目的:客观评价电针夹脊穴对海洛因依赖者中成瘾程度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效应。方法:将75例海洛因依赖者,按照成瘾程度轻、中、重分成3组:A组(成瘾程度为"轻")、B组(成瘾程度为"中")和C组(成瘾程度为"重")各25例。三组均电针双侧华佗夹脊穴T5、T6、T7、L2;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前后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重三组自身疗效对照提示,除精神病性因子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异常因子分值均分别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为突出的是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及总分的改善,疗效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夹脊穴对海洛因依赖不同人群的心理有极其显著的良性干预效应,说明针刺对海洛因依赖者的病态心理调节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调衡合气街电针干预法和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即刻效应的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PTN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50例和药物组50例;综合组在药物(卡马西平)治疗的基础上,取头气街部穴位和胸、腹气街部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针后行脊柱调衡法;药物组口服(卡马西平)。两组均治1次、3次、7次三个时点观察效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两组即刻效应,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前两个时间点的效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药物结合气街电针干预合脊柱调衡法治疗PTN的即刻效应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脑安胶囊在脑梗死防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1wk后在阿司匹林100mg+阿托伐他汀钙胶囊20mg po qd基础上,加用脑安胶囊0.8g bid po。对照组一直服用阿司匹林100mg+阿托伐他汀钙胶囊20mg po qd。半年后复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脑梗死急性期(1wk内)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Vmean、Vmex、Vmin下降,RV、TCW、DR升高。半年后复查,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前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更加明显。结论:脑安胶囊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脑血管功能,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联合针刺加麦粒灸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重建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8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加麦粒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黄饮子治疗,为期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值(Vm)、收缩期血流速度值(Vs)均高于对照组(P<0.05),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饮子联合针刺加麦粒灸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重建,改善其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与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电针双侧"完骨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取百会、情感区;双侧晕听区、太阳、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电针双侧"完骨穴"。两组均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C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椎动脉型眩晕病均有显著疗效,但加电针双侧"完骨穴"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行气散瘀针刺法对后循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调控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后循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行气散瘀针刺法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改变,血浆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84/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1%(71/1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及BA的Vs、Vm、Vd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快(P0.05),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A的R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右侧VA的RI和对照组左侧VA的R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左侧VA的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VA的PI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5-HT、N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散瘀针刺法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可改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增加脑血流。  相似文献   

11.
采用焦氏头针取穴方法,运用电针治疗急性中风偏瘫病人90例,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刺激血管舒缩区、运动区和平衡区,进行即刻效应的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区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个区,经统计学处理<0.01,提示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与头皮表面相关的取穴方法是有一定的解剖生理基础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观察针刺阳陵泉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被动运动的中枢即刻效应,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6例右侧脑梗死恢复期左侧偏瘫患者,在针刺左侧阳陵泉前后被动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并以假穴针刺作对照,观察其相应脑部的即刻激活部位.结果:所有患者被动运动的激活区集中在右侧运动感觉皮层,与假穴相比,针刺阳陵泉在左侧岛叶前部、额下回、中央前回、梭状回、小脑等区域,中枢效应强于假穴,这些区域涉及多个大脑网络.结论:针刺阳陵泉可能通过调节运动相关网络促进偏瘫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刺回阳九针穴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2月本院共10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恢复期服用通心络胶囊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Scale,NFDS)和Barthel指数(the Barthel index of ADL),并检测患者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平均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 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NFDS评分明显降低而ADL评分明显上升;治疗后观察组NF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大脑MCA、ACA、PCA平均动脉血流速度均有增快(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大脑MCA、ACA、PCA平均动脉血流速度均有增快(P 0. 05),治疗后观察组MCA、PCA平均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回阳九针穴能显著改善患者脑细胞的血液供给,利于受损脑组织的修复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就诊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及不良反应。结果大脑中动脉血流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提升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速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静滴,对照组给予丹参针20 mL静滴,均每日1次,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动力学、纤维蛋白原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管平均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变(P均<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针刺右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左侧大钟穴,记录患者针刺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频域指标的变化,观察针刺左侧大钟穴对右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右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大钟穴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40例.大钟穴组予以左侧大钟穴针刺,非经非穴组给予左侧大钟穴下1 cm针刺.观察两组针刺前、针刺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结合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9月—2022年5月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及脑部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I评分、BSS评分、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及V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NIHSS评分及RI、P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及总分均...  相似文献   

18.
李文豪  杜庆周  徐子莉  郑向楠 《新中医》2023,55(12):115-120
目的:观察在发病48 h 内电针头穴和体穴对急性脑梗死(ACI) 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 响。方法:选取60 例ACI 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8 h 时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30 例。2 组均予 以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规范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头穴和体穴治疗,均 治疗14 d。治疗前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并观察神经功能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 素-10 (IL-10)、白细胞介素-17 (IL-17) 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其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 个月 后,2 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 和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 评分,观察治疗的短期及远 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Barthel 评分和血清TNF-α、IL-10、IL-17 均改善(P<0.05),且 电针组NIHSS 评分和血清TNF-α、IL-17 低于对照组,Barthel 评分和血清IL-10 高于对照组(P<0.05)。 NIHSS 评分与血清TNF-α、IL-17 呈正相关,与IL-10 呈负相关(P<0.05)。电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 照组(P<0.05)。治疗结束3 个月后,2 组组间比较,NIHSS 评分和Barthel 指数有改善(P<0.05)。结论:常 规药物配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CI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 复。在此基础上,于发病后48 h 内给予电针头穴和体穴治疗可以加强上述疗效,并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其作 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IL-10、IL-17 等炎性因子表达、减轻脑组织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针刺脑梗死患者头穴以TCD观察脑血流速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针刺头穴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理。方法:头穴透刺患侧百会至太阳一线,运针过程中以TCD观察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结论:针刺头穴对脑梗死血管血液循环具有明显改善作用,针刺治疗脑梗死可能是通过改善脑循环实现的。针刺对血流速度具有双向调节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电针太溪、阴谷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动脉血流的即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电针太溪、阴谷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动脉血流即刻效应的对比观察,为足少阴肾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的经典论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方法,对太溪组30例和阴谷组30例,分别进行针刺前和针刺后即刻肾动脉血流参数的观察比较。结果:太溪组针刺前后双肾段间动脉(SRA)和叶间动脉(IRA)的观察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谷组针刺前后观察指标有差异(P<0.05);针刺前后太溪组观察指标的变化值与阴谷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太溪穴和阴谷穴都能够增加肾脏供血,改善肾脏的缺血状态,从而可能发挥保护肾单位,促进代谢毒素的排泄的作用,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针刺太溪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针刺阴谷则符合"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