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吹乳痈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内乳房局部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叫"急性乳腺炎".在临床上也以此类乳痈为最多.自2001年以来,应用推拿治疗乳痈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外吹乳痈是指发生于哺乳期妇女的乳房痈肿(一般指急性乳腺炎),以患病乳房局部初起红肿热痛,逐渐形成脓疡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寒热起伏、头痛身痛等症。由于多发于产后未满月时,常会影响到喂养乳儿,故临床上重视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4.
外吹乳痈的消法运用,分为疏散发表、疏肝和胃、和营祛瘀、清热通络等,运用得当,可缩短病程,防止反复,免遭刀溃或传囊之苦。一、邪在表,疏散发表为先乳痈起病较急,常伴全身症状。《外科正宗》谓:“初起发热,恶寒头眩,体倦,六脉浮数,邪在表,宜散之。”《医宗金鉴》中治乳儿外吹所引起的“寒热往来,烦躁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穴推拿为主治疗外吹乳痈初起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的"五步推拿法"对55例外吹乳痈初起患者进行推拿治疗。结果:推拿治疗后疼痛、结块及伴随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都明显降低,前后分数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推拿对疼痛的治疗有效率为85%,对结块和主症的治疗有效率均在91%以上。结论:"五步推拿法"能明显减少外吹乳痈初起患者的疼痛,改善或治愈患者的结块及相应的伴随症状,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产妇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外吹乳痈多发于哺乳期之初产妇。多由产妇乳汁分泌过盛或乳儿吮吸无力,乳汁壅滞伴阻塞经络,积久蕴热酝酿而成。初期患侧乳房局部结块肿痛,皮色发红,乳汁不畅,同时,恶寒发热,脉数等。失治,易致溃脓。笔者自拟清热消痈通络汤治疗外吹乳痈,验之临床,疗效满意。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地丁15克山甲珠12克皂角剌6克全瓜蒌30克鹿角霜6克路路通12克王不留行15克生甘草6克。伴恶寒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以来,笔者用驱蛲破积散治疗蛲虫病240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240例患者中,男性143例,女性97例,年龄8岁以下的126例,8岁至16岁78例,16岁以上36例,病程在一年内者98例,1至5年者112例,5年以上者30例。二方药组成及用法  相似文献   

8.
天葵子治疗外吹乳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吹乳痈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其中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家父程云臻运用天葵子鼻塞疗法,治疗外吹乳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顾伯华治疗外吹乳痈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指产后发生的急性乳腺炎。它的发病居于各种乳房病之首。顾老对本病的论治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根据产妇的生理气血特性和乳腺组织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上从整体观出发,以通为顺,内治、外治并举,取得了卓著的疗效。一、内治贵早,以通为顺本症之成,可因乳头破碎,风邪入络的外因而得,也可由厥阴气滞,阳明蕴蒸的内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外吹乳痈15例刘晋钊(四川成都铁路中心医院610081)乳痈指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即急性乳腺炎。中医分为外吹乳痈和内吹乳痈,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内吹乳痛是指妊娠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其临床特点表现为乳房呈局部性或较弥漫...  相似文献   

11.
浅谈乳痈的中医护理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中医院(463000)刘兰英,董庆梅,刘天骥主题词乳腺炎/护理,中医护理学乳痈系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中医把怀孕期间有乳痈称为“内吹乳痈”,产后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既非孕期,又不是...  相似文献   

12.
1.初起乳汁积滞。行乳房按摩,术者以五指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不要挤压或旋转按压,在按摩的同时用手轻提乳头数次;或用木梳向乳头方向梳理一遍,然后用手轻轻按摩肿块,自上而下顺乳头方向挤出郁积的乳汁。炎症明显时应停止哺乳,有肿块者,用薄荷、陈皮各309,煎汤热敷息处,热敷后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再敷大青膏或金黄膏,也可用仙人掌909,白研15g,捣烂后外敷,促其内消。乳汁过多者,它用芒硝外敷。2.乳腺炎早期可用于棉球裹丁香粉塞鼻,左右鼻孔交替应用,每日3~4次,每次l~2小时,效果良好。3.服用疏肝清胃,和营通…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医对外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以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为主。本文对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梳理,发现从晋代至唐代的病因病机为乳汁不得泄、与血气蓄结于内生热而发痈,与足阳明经脉相关;宋代首次提出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侵袭、气逆、寒热相乘,荣卫缝结或营卫凝滞致乳汁蓄结;元代首次提出该病与足厥阴肝经亦关系紧密,并与妇人郁怒情绪、饮食厚味相关;明清医籍集录前人之言,认为乳儿鼻风、乳子凉气袭乳,或乳子热气吹乳,使气逆乳凝亦是病因。  相似文献   

14.
<正>早期乳痈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笔者近年来采用按摩配合针灸拔罐及时排出瘀滞的乳汁治疗早期乳痈40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8年4月——2009年10月本院中医科就诊的哺乳期早期乳痈患者40例,年龄20~40岁;发病时间产后7 d至4个月,病程1~7 d。  相似文献   

15.
综合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发生在哺乳期间的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笔者使用中药外敷加推拿拔罐的综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吹乳痈乃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对此,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运用自拟通乳方治疗本病276例,取效满意。276例中,辨证属乳汁壅积期229例,属酿脓期47例。通乳方组成:鹿角片9g,王不留行、路路通、冬葵子各12g,通草、炮山甲各10g,生甘草5g。加减:乳汁壅积、郁久化热者,上方去鹿角片,加蒲公英20g,连翘12g,忍冬藤30g,并可酌加漏芦。用法:上药日1剂,水煎  相似文献   

17.
总结陆师分期辨治外吹乳痈经验,陆师将外吹乳痈分三期,乳痈初期内治以通为顺,外治最重手法排乳;乳痈成脓期偏外治;乳痈溃脓期多变证需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内外治相结合,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乳痈(西医学称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细菌入侵乳房后,乳腺结缔组织和导管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哺乳期、妊娠期、非哺乳期均可发生,但最常见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女性,发生在哺乳期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1]。本病临床以乳房结块,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常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可伴发热。本病的发生与乳头畸形、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陈红风教授师从陆德铭先生,为海派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潜心研究乳房疾病30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乳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2年0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门诊或急诊就医的42例早期乳痈患者,均采用内服中药,外敷膏药加手法排乳治疗的中医综合疗法。结果:治疗3天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92.7%,其中治愈2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4例。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乳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 广西荔浦县已故老中医余坤甫先生(1890~1965)对外吹乳痈(即乳痈发生于产后哺乳期者)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现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