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谭斌杰  罗学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7):M0005-M0005
银翘散方出自清代吴菊通《温病条辨》,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芦根、生甘草组成,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温病初起、风热表证。笔者用该方治愈四例病症,感有必要列出。  相似文献   

2.
杨德福 《新中医》2018,50(10):227-229
从《温病条辨》全书角度,基于原文和自注、银翘散的组成、吴鞠通对君药金银花及连翘的主要功用的认识、银翘散的加减等方面全面论述银翘散针对的病机,明确其病机为温邪犯肺、热郁于肺、卫失疏泄。笔者认为现行温病教材对银翘散证病机的论述值得商榷,太阴温病初起应称为卫分证,不是风热表证,亦非风热犯卫证。  相似文献   

3.
<正> 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方剂学》(一九七九年版)中的银翘散写道:“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主药;荆芥穗、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邪外出为辅药。”其说我们认为很值得商榷。银翘散一方,出自《温病条辨》,为清代名医吴瑭所创。银翘散是治疗风温初期、邪在肺卫的方剂。它在长期治疗温热病的临床实践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有的人认为银翘散方中的主药是银花、连翘,而忽视薄荷、淡豆豉、荆芥在方中的主要作用。《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指出:“太阴风温,……  相似文献   

4.
正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文中载:"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生甘草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  相似文献   

5.
银翘散源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由金银花、连翘、苦桔梗等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刘丽敏教授在临床上以此为基础方治疗儿科疾病,临床疗效确切,兹举验案五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银翘散”不宜用蜜丸剂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不宜用蜜丸剂型银翘散是中医辛凉解表剂之代表,临床运用频繁,效果甚佳。然而为了服用方便,社会上多将其制作蜜九服用。结果,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有必要引起注意。银翘散出自吴瑭《温病条辨》一书,由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淡豆鼓、桔梗、...  相似文献   

7.
从方药组成探讨银翘散的制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是中医学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中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又日"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虽说《温病条辨》是以桂枝汤为第一方,银翘散为第二方,但实质上仍以银翘散为治疗温病的第一方.一般认为银翘散立方旨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亦日"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  相似文献   

8.
正银翘散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卷一,本方遵循《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炙甘草组成。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谯凤英主任医师从医济世三十余年,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谯师悟银翘散成方之意,循辛凉解表之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其变方的应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编著的一部论述外感温热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医书,其对外感病的认识在《伤寒论》论治外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吴瑭所创制的银翘散及其变方,制方严密,辨证精妙,仍是当今临床常用的方剂。现对《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及其变方的用法综述如下。银翘散治上焦病1·银翘散本方应用银翘散由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生甘草组成,作散以鲜苇根汤煎,具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温病初起。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中,银翘散与桂枝汤相对,“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  相似文献   

10.
银翘散源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是辛凉解表代表方,贵在加减。吕文亮教授认为外感温病证属卫分皆可化裁用之,外感温热病早期失治误治,引邪入里,如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辨明卫、气、营、血,加减应用银翘散,随证思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加减银翘散系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出自《温病条辨》,属辛凉散热、凉血解毒方剂,由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竹叶、桔梗、甘草、细生地、大青叶、丹皮、元参等组成。《温病条辨》云:"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笔者受此启迪,临证中以该方为基础,随病随证加减,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型药疹等,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银翘散与银翘解毒丸功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尊如  曹占地 《中成药》2006,28(6):926-927
银翘散出《温病条辨·上焦篇》,是治疗风热感冒疗效卓著的名方,临床屡试屡验,较为常用。特别是随着近代制药工业的发展,由银翘散改制成的成药新剂型也不断出现,使该方的使用更加方便,更加广泛。但银翘散原方虽疗效甚佳,而由该方改制成的中成药制剂却远不及原方疗效,这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银翘散原方疗效及影响银翘散制剂疗效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比较。1银翘散原方疗效佳的原因1.1组方科学:银翘散原方由银花、连翘各一两(30 g),桔梗、牛蒡子、薄荷各六钱(18 g),竹叶、荆芥穗各四钱(12 g),淡豆豉、生甘草各五钱(15 g)…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清热解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玲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6):282-282
金银花为传统的清热解毒药,系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清代以前多用来治疗疮疡,清代开始则用于治疗温病,应用范围日趋广泛,《重庆堂随笔》指出:“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痛诸症”,其范围从外感扩大到了内伤。尤其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推出银翘散,以金银花配连翘为主药,更是影响到现代的临床用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手段研究金银花的药理日益深入,但以煎煮液提取物的研究报导为多,而蒸馏所得的有效成分的研究报导甚少。为此我们做了这方面的工作,采…  相似文献   

14.
银翘散为吴瑭《温病条辨》之首方、通常作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后世多以本方无玄参,因玄参滋阴降火不属辛凉解表  相似文献   

15.
银翘汤出自《温病条辨》。本方主治:温病初起,见发热头痛,微惡风寒,汗出不畅或无汗槌桑航鹨?5钱,连翘3钱,竹叶2钱,生甘草1钱,麦冬4钱,生地黄4钱。此方为辛凉解表之常用方。笔者近几年应用此方治  相似文献   

16.
银翘散剂型与药效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翘散来源于清吴瑭《温病条辨》卷一方,原为煮散剂。方中所用药物性质轻扬,善于走上而发散,主治皮毛或上焦之新急病证。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有汤剂、丸剂、片剂等。近年来,一些学者对银翘散不同剂型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少建议。有人认为,采用银翘合剂和银翘散焗服可方便患者服用,  相似文献   

17.
杨维平 《中医研究》2012,(11):64-65
银翘散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原方用于治疗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本文以银翘散为主方,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证化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痤疮、带状疱疹、多型性红斑等病,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银翘散为《温病条辨》代表方剂之一,该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温病初起,风温之邪侵袭肌表,组方配伍严谨精妙,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分析条文解读吴鞠通的辨治思路,从配伍、治法多角度阐述银翘散应以辛凉解表药为君药,以解表透邪为立法,对指导临床辨证和选方用药有重要意义,以此能更好继承和发扬古代名医吴鞠通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9.
银翘马勃散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溏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此方是由银翘散加减组成,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射干、马勃清利咽喉,清热消炎。笔者根据30年临床经验用本方加减治疗儿科多种疾病有效率达9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银翘散是《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的要方。方以银花、连翘、桔梗、荆芥穗、薄荷、竹叶、淡豆豉、牛蒡子、苇根等药相配伍而成。笔者将近几年来使用此方治疗四种不同皮肤病经验简介如下。一、玫瑰糠疹例1:姜××,女,24岁,1986年8月19日初诊。患者自诉在两月前曾患感冒,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