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肿瘤类患者中药使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癌中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肿瘤科诊治的门诊和住院癌症患者的813张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类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这类中药处方平均药味约16味,中药味数以11-15味居多,占51.7%,其中16-20味,占44.2%;平均每人每日用药金额约22元。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解毒药;药物使用频率8%的中药有20种,居前3位的依次是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结论:中药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通过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的联合运用,辨证论治,配伍其他中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肿瘤科中药的用药特点和用量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门诊肿瘤科的中药处方426张,对处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共使用了18种功效的中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药物使用频率≥5%的中药有59种,居前3位的依次是黄芪、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处方中药味数最多的在10~20味之间,占87.09%。结论:中药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通过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的联合运用,辨证论治,配伍其他中药,合理用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王馨然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老首次诊治的1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有效处方,使用频数法研究其临床常用药物及功效类别。结果:使用频率居于前20位的单味中药是太子参、炙黄芪、当归、白术、甘草等;使用频率居于前10位的中药类别是理气药、补气药、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安神药等。结论:王馨然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以扶正固本为主,分期论治,病证兼顾,用药处处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周亚平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用药规律,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周师诊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的处方,对处方中的用药情况及用药类别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使用频率居于前10位的单味中药是党参、茯苓、柴胡、瓜蒌、蒲公英等;使用频率居于前8位的中药类别是补气药、滋阴药、利水消肿药、理气药、清热泻火药等。结论:周亚平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患者以补气养阴、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研究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中医药临床治疗和中药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01例肺癌患者病例,分析处方中中药的用药频次、平均药味等。结果:301例病例治疗过程中,使用258味中药,613首方剂,用药总频数为7 953次,平均药味约13.04味,以11~15味居多,占57.59%。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甘草、人参、茯苓、陈皮、半夏。在常用药物涉及的20类药物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类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结论:中药治疗肺癌以扶正固本、清热、化痰止咳为主,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石鹤峰教授中医治疗肿瘤用药特色。方法: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石鹤峰教授治疗肿瘤所用处方,采用用药频率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处方中单味中药使用频次、频率、所占比例及所属中药学分类使用频率等,总结和分析石教授采用中药治疗肿瘤时的潜方用药特色。结果:所收集的单味中药共有104种,总共用药1 459次,使用频次前十的药物依次是:猫爪草、蒲公英、陈皮、白术、夏枯草、茯苓、黄芪、太子参、山楂、砂仁。结论:从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可以总结出石老治疗肿瘤的用药是以扶正培本、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主,即"固本清源",这为该病的中医临床潜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某院门诊2015年中药饮片处方7 223张,对处方药味数、使用剂量、使用频率、功效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数以10~15味居多;剂量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是10g,实际应用剂量与《中国药典》规定剂量有部分出入;甘草、茯苓、黄芪、当归、白术的使用频率分列前5位,使用频率均超过35%;按中药饮片功能分类,排列前3位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结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在院内门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临床中仍要加强中药饮片的使用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医疗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医扶正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中医扶正治疗肺癌的文献,汇总所涉及的中药处方,对处方进行中药分类分析、中药关联性分析及中药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76篇文献,涉及76首中药处方,总计89味中药,中药总频次为612次,高频药物为20味。中药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以补气药为主,使用频次达214次,其次为利水渗湿药,使用频次为43次。中药关联性分析显示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党参-白术、党参-贝母-白花蛇舌草三组的关联度最高。结论:中医扶正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遵循以扶正培本为主的原则,兼具活血、化瘀、祛痰、解毒等祛邪之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院中药处方的用药分析,旨在根据本院中医的用药特点,对中药实施计划采购、合理储备、量化管理,并为中药房药斗的合理排列提供依据。1 习用品与单张处方用药数量1.1 统计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三个不同时期的中药处方123578张,将每张处方中的每味中药及其剂量输入微机,用自编程序,统计出所用到的中药种数、每剂药平均含药味数与剂量。1.2 统计结果:见表1。表1 不同时期中药处方用药种数、每剂药平均含药味数与剂量统计表类别处方时间处方张数所用品种数味/剂g/剂A1988-12~1989-1110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的使用情况、用药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得到门诊处方共2 034张,男性占1 030张,女性占1 004张。处方中患者平均年龄约为57岁,以61~70岁的居多,占28.76%;平均药味约15味,以16~20味居多,占31.71%。处方涉及中药品种有363种,使用频率和使用量排名前20的中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止咳平喘药为主。处方合格率为83.38%,不合格原因中临床诊断不合理占0.44%,特殊煎法未脚注占15.49%,重复给药占0.79%,修改处未签名盖章占0.34%,超剂量用药占1.82%。结论我院门诊中药处方总体用药情况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医疗工作者应加强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回顾性分析易无庸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随诊6年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易无庸教授门诊处随诊6年的慢性肾衰患者所开具的中药处方及门诊病例资料,通过Python进行一维及二维的数据分析、运用FP-growth算法得出频次前1 000的多维数据分析;使用Gephi软件分层可视化网络图,总结出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处方中,共用到中药饮片267味,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黄芪(97. 0%);用药结构分析显示,药性方面温药(41. 0%)、寒药(36. 0%)使用频率最高;药味方面甘味药(32. 4%)、苦味药(30. 2%)使用频率最高;药性归经方面入肝经之药(19. 4%)使用频率最高;药物类别方面补虚药(50. 9%)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活血药(17. 7%)。三维、四维分析组合最高的分别是黄芪、牡丹皮、麸炒枳实;黄芪、牡丹皮、麸炒枳实、熟大黄;黄芪、牡丹皮、麸炒枳实、熟大黄、熟地黄。结论:易无庸教授在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治疗上用药主要遵循寒温并用,甘苦共调,益气扶正、补肾活血、疏肝理气、通腑泄浊、健脾祛湿之法,与中医治疗理论相匹配,可为慢性肾衰竭的中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恶性肿瘤患者中草药使用现状,总结用药特点和规律,挖掘抗癌中药基本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筛选出诊断为恶性肿瘤的388张处方,对处方中患者信息和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高发癌种的基本方进行提炼。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占比略高(53.35%),该病好发于50~70岁的人群(占比63.4%),前五种高发癌种分别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总占比68.04%)。处方组成药味数集中在15~25味(占比65.47%),单剂处方金额集中在20~60元(占比56.45%),前三类高频率使用的中药为清热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药。总结提炼出了治疗乳腺癌、肺癌、胃癌的中药基本方。结论:对抗恶性肿瘤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可为开展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慢病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喘证疾病提供借鉴思路。方法 收集《临证指南医案卷四》哮与喘两篇所涉及到的医案及中药,并对中药进行筛选,实施规范化处理,建立《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纳入《临证指南医案》处方30首,共使用中药65味,总中药频数为206次,高频中药(频数≥3)共27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三类中药累计频数123次;药味以甘、辛为主,甘味药物使用次数最多,达106次;归经中归肺、肾、脾、心经中药者多;聚类分析中将27味高频中药聚为5类;关联规则分析中共得出39个有效关联规则。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基本治法为补益脾肺肾以扶正气、祛痰利湿以攻邪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分析门诊治疗痤疮患者的中药饮片处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饮片治疗痤疮。方法:抽取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18年580例门诊痤疮患者的处方,把性别、年龄及处方中中药品种与味数、剂量、金额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痤疮就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诊断证型多为肺胃热盛证和阴虚内热证,治疗药物以清热药为主,用药味数集中在10~13味,用药剂数集中在7剂。结论:580例痤疮患者的中药用药具有合理性,可作为临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中医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9年1月-2013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医治疗癌性腹水相关临床文献,按中药功能、药性、药味、归经及药对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5篇,处方56首,中药164味、频数共668次。使用频率前6类由高到低依次为利水渗湿药、补气药、活血祛瘀药、理气药、清热解毒药、峻下逐水药,累计频率为61.83%。单药使用频数6次的中药25味,累计频率为53.74%,前3类为利水渗湿药(5味)、补气药(4味)、活血祛瘀药(3味)。温性药使用频数最高(260次,38.92%)。药性频数共1055次,甘味药最高(354次,33.55%),其次为苦味(284次,26.92%)、辛味(268次,25.40%)。归经频数共1747次,频数200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脾经、肺经、肝经、肾经。常见药对有茯苓与白术、黄芪与桂枝等。结论治疗癌性腹水在利水渗湿基础上注重扶助正气,特别强调补气;药物性味上寒温共用,甘苦辛并重,多取脾、肺、肝、肾经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常占杰教授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统计首诊处方用药,分析用药频率,SPSS 21.0软件进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高频次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Apriori模块进行处理。结果:共收集治疗肝癌首诊处方114张,常用中药共95味,使用1355次,前7类高频率药物依次为补气药、活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药、补血药、温阳药,累计频率达90.04%,从药物功效结果分析,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温补脾肾等药物居多。对42味高频率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4个常用的药对及6类核心药物群;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得出20条药物相关性规则。结论:常占杰教授治疗肝癌旨在通过调养脾胃而长养肝木之脏,调动肝木生发的机能,通过扶正助肝脾生养发陈以祛除毒邪,这种治疗疑难顽疾的临证思路值得研究、发挥和进一步扩展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整理归纳,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发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以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单味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为柴胡、白术、丹参、茯苓、茵陈。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不足,易感湿热疫毒之邪,故在临证用药时要重视益气滋补肝肾、清热解毒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古方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古方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目前临床实践。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查阅的方法,对自隋代到清代明确提出治疗乳岩的213首处方进行了分析。结果:使用较多的治则由高到低依次为疏肝理气法、活血化瘀法、健脾益肾法、祛痰软坚法、清热解毒法;用药频次上由高到低依次为补益药、理气药、活血药、化痰药、解毒药。结论:中医古代治疗乳腺癌以扶助正气为纲,以疏肝、健脾、益肾为目,配合消痰、活血、解毒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肝胆病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的2400份治疗肝胆病的中药处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组方药味数、中药分类、单味药使用频率、有无配伍禁忌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处方由11~15味药组成的占88.13%;主要以清热药、理气药、补益药、解表药为主;使用频率大于6%的中药有20种;所有处方配伍均无配伍禁忌,所有单剂量均符合《中药学》规定范围。结论肝胆病专科处方用药具有一定特点,应掌握用药规律,对临床拟定处方以及药房药物采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索获取数据库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文献,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所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文献,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文献数据库。结果:共纳入文献64篇,涉及用药275味,共3 018次。其中药物次数超过50次的有10味,共736次;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药主要以清热解毒、调气血、和阴阳、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