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汤保留灌肠联合中医定向透药预防重症胰腺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住院的重症急性膜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予大黄芒硝汤保留灌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观察干预前及治疗7天后的凝血指标(PT、APTT、D-二聚体)及血栓发生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T、APTT、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试验组PT、APTT高于对照组(P0.05),且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DVT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23.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及干预7天后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变化明显,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可有效预防重症胰腺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推拿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15 d后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可以明显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降低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脉活血方联合西医预防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40例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镇痛、功能锻炼等,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 100 IU/次,2次/d。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活血方。记录2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观察2组入院时及术后第1,7天时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中医证候变化、下肢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时,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时,2组APTT、PT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FIB、D-二聚体水平较入院时升高(P均0.05);术后第7天时,2组APTT、PT、FIB、D-二聚体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APTT、P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7天时,2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和术后第1天时(P均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部周围骨折术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通脉活血方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循经点按手法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循经点按手法,治疗10d后比较2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0%(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D-二聚体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循经点按手法可改善骨折术后患者局部血运,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贾彦鹏  陈宇宏 《新中医》2016,48(7):104-106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于本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术后2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复方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复元活血汤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肢体肿胀程度以及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5、10天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10天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1.40%,高于对照组的58.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血常规、尿常规、心电监护等检测均未显异常。治疗7天后,2组D-二聚体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复元活血汤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可明显缓解机体疼痛与肿胀症状,药物安全性高并能增强抗凝效果,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抗栓泵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院产科收治的12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预防DVT,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抗栓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记录产后5天内出血量,统计DVT发生率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LT、FIB及D-二聚体低于治疗前(P0.05),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FIB及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抗栓泵能够改善产妇剖宫产术后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未增加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壮药溻肿熏洗剂联合尿激酶溶栓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壮药溻肿熏洗剂治疗,2组均3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变化,统计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PT、APTT均较本组治疗前缩短(P<0.05),FIB、D-二聚体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PT、APTT短于对照组(P<0.05),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8%(45/46),对照组总有效率84.8%(39/4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5/46),对照组为28.3%(13/46),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壮药溻肿熏洗剂联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术后8 d观察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治疗组DVT发生率为4.8%,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4.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8 d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8 d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8天时凝血四项指标均较术后第1天改善(P0.05);术后第8天,治疗组PT、TT、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可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29例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DVT发生率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含量变化。结果 2组术后均无DVT形成;2组的APTT、FIB及对照组的D-二聚体治疗前后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2组PT术后均延长(P均<0.05),且治疗组术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下降(P<0.05)。结论肝素抗凝法与益气活血法均能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均能对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产生影响,且益气活血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提示益气活血法能有效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黏、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用桃红四物汤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那曲肝素钙,观察组予以桃红四物汤。结果:观察组无DVT发生率,对照组DVT发生率8.89%。术后观察组PT、APTT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予以桃红四物汤干预可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张浩  钟浩  杨旋芳 《新中医》2016,48(10):110-112
目的:观察肢伤一方联合利伐沙班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气虚血瘀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骨科基础治疗,以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10 h给予口服利伐沙班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肢伤一方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BPC)、D-二聚体、凝血功能、DVT发生率、切口引流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前1天,2组BPC、D-二聚体水平、PT、APTT和FIB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4天,2组BPC水平均较术前1天下降(P0.05,P0.01)。术后14天,治疗组的BPC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术后1天,2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1天上升(P0.05)。术后14天,2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后1天下降(P0.01),PT、APTT均较术前1天延长(P0.01),FIB含量均较术前1天减少(P0.01);治疗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T、APTT长于对照组(P0.01),FIB含量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14天DVT发生率和术后1天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伤一方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气虚血瘀证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D-二聚体水平,预防DVT,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至术前,术后使用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14 d,对照组术后单独使用肝素14 d,测量所有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小腿周径、疼痛VAS评分、凝血功能、D-二聚体,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评价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T、APTT、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患者的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FIB和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患者术后24、7d的平均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患者的术后24、7 d和2周的D-二聚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术后7 d处理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小腿周径比较中处理组在术前、术后7 d和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术后联合四物汤加味和肝素,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促进下肢肿胀消退和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依诺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6年7月-2019年7月,研究对象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依诺肝素43例为对照组,应用中药联合依诺肝素治疗43例观察组,回顾分析术后2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术后首日与术后2周的血浆指标(PT、APTT、FIB、D-Dimer)含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首日,两组患者血浆PT、APTT、FIB、D-Dime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结束后,观察组血浆PT、APTT、FIB、D-Dimer含量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中药联合依诺肝素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善血浆PT、APTT、FIB、D-Dimer等指标水平,用药安全性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中应用推拿手法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5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推拿手法)、对照组(28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膝关节功能评分、D-二聚体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92.86%)高于对照组(71.43%),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79.24±2.85)分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0.30±0.02)g/L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中应用推拿手法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穴位艾灸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拟初步探讨艾灸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骨关节科进行人工髋关节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根据两组患者入院后、术前、术后第1周及第2周D-二聚体、凝血功能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与手术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2聚体指标对比,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之间PT和APT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之间PT、APTT、TT、FIB、D2聚体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有显著改善,可以有效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UK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分别于术前2 d和术后第3、7、10天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术口局部肤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并发DVT。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APTT,PT及D-二聚体均增加;术后第7、10天,两组患者APTT,PT及D-二聚体均降低;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APTT,PT及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术口皮肤温度均较术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口皮肤温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均较术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治疗组患者外周血WBC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1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能降低UKA术后患者术口皮肤温度,减少炎症,改善凝血功能,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口服联合空气压力波,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时的血凝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变化及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1周、2周时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观察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妇女与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采用北京赛科希德SF-81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检测150例正常成年女性和212例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来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在将要临产时凝血酶原(PT)、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结果:APTT、TT的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有下降的倾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PT时间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及D-二聚体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检测两组患者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变化情况,治疗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两组血栓形成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24 h、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APTT、TT、PT、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明显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效果与低分子肝素钠相当,而且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症状,对改善其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血府逐瘀汤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试验组除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外,另加血府逐瘀汤口服,用药时间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6、13dwells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下肢彩超,并记录2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3例,皮下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无肺动脉栓塞、呼吸衰竭发生;试验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皮下出血1例,无肺动脉栓塞、呼吸衰竭发生。2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PTT、PT与术前比较,术后6、13 d均延迟,组间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D-二聚体、Fg与术前比较,术后6 d增高,与术后6 d相比,术后13 d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wells评分≥3分例数与术前比较,术后6 d增加,与术后6 d相比,术后13 d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B超确诊试验组发生1例股静脉血栓,1例皮下血肿,对照组发生2例股静脉血栓、1例腘静脉血栓,2例皮下血肿,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确定,且可减少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