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 ,临床和实验都证明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内皮素(ET)、升高一氧化氮 (NO)、维持 ET/ NO平衡、保护内皮细胞、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等作用。现就冠心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及活血化瘀方药的防治作一综述。1 冠心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陈氏 [1 ] 等将血瘀证分为血瘀证 型 (血瘀证高流变性型 )和血瘀证 型 (血瘀证低流变性型 )。按其分法 ,冠心病属血瘀证 型 :具有一种或多种血液高粘、高凝、高纤维蛋白血症 ,高血栓素水平 ,…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及其方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近几年活血化瘀法及其方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些研究,从慢性肾小球肾炎与血瘀证的关系、活血化瘀方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活血化瘀法防治该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目前高血压病血瘀证细胞模型均以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而体外静态培养的细胞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活体细胞的特性,不适合中医整体观、恒动观的传统理论,以及中医特色不强等问题,探讨建立一种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致病因素的高血压血瘀证细胞模型,并以中医活血化瘀经典方剂进行检验,建立一种符合血瘀的诊断标准,有较公认的病理生理变化指标,用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治疗可使血瘀状况改善或者逆转的细胞模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血瘀证实质和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以血瘀证为多见,治疗当活血化瘀。近年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活化、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等密切相关。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通过降低月经期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及改善血瘀证指标而起到多靶点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3):146-14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7年8月下旬在哈尔滨市召开“国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中西医结合防治循环系疾病高层论坛,同时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班”(授Ⅰ类学分)。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讲演。征文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其他血管源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微循环疾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研讨、活血化瘀方药(包括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开发、血瘀证相关的其他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讨血瘀证研究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瘀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相关主题词分析法对血瘀证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主题词分析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结果】血瘀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疾病的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头痛、中风、痛经、女性不育症、崩漏等;(2)方药的治疗应用,包括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中医经典活血化瘀方剂及丹参、当归、川芎等药物;(3)现代机理研究,主要体现在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动物实验等方面。【结论】血瘀证趋势研究表明:近5年新的研究趋势不明显,新的热点尚未形成;结合血瘀证研究年频数,预测血瘀证的研究可能正面临新的突破,将产生更新的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8.
逐瘀法对血瘀证血清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血瘀证涉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活血化瘀法、方、药也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有效措施.方法通过血瘀证的动物实验,对我们使用的经验方治疗血瘀证进行观察、研究、探讨血瘀证及其治疗过程对内皮素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典型的血瘀证伴有异常的内皮素升高.2.逐瘀生新方能使血瘀证家兔血清内皮素含量下降.结论活血化瘀法能调整动物机体状态,降低血清内皮素(ET)含量,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从而改善血瘀证.  相似文献   

9.
“血瘀”现象的出现是增龄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衰老必瘀是衰老人群重要的中医病机特征之一。基于血瘀致衰理论探讨活血化瘀方药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常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三七、牛膝、姜黄、川芎、赤芍、银杏叶)及活血化瘀复方(血府逐瘀汤、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当归芍药散等)在延缓衰老方面基础研究的相关进展,为未来开展活血化瘀方药延缓衰老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已成为祖国医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阐明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并梳理历代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四物汤作为中医经典名方,其补血活血功效对临床辨证论治以血虚或兼血瘀证有一定的疗效。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的发展使其在治疗肾病方面亦有研究,现就四物汤在治疗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更好的开发其功效,促进中医经典方药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肾气亏虚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为中医四大重症之首,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在理论探讨,临床辨证论治,急救等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研究已从经济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领域。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许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瘀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为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科学提供了依据。但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活血化瘀仅为其治标之一法。所以,我们应突破目前主要依赖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框框,使理法方药更加完善,争取在基础实际及临床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并提示其更深层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三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22~27日在江西庐山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代表280人,会议选编论文有234篇。本次会议主要讨论血瘀证诊断研究、活血化瘀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等。现将会议内容简介如下: (一)血瘀证诊断的研究近年来对血瘀证诊断方面采用了多途径、多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的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对紫暗舌进行舌分光定量及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血瘀证机理及活血化瘀法应用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22-1022,103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其病机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而定论。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与中医血瘀证的形成与发展关系甚为密切,应用活血化瘀方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试从糖尿病血瘀证发生机理及活血化瘀方法的应用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普遍患有并发症之一,发病率极高。其中,气虚血瘀证作为DPN临床常见证型具有重要治疗研究意义。中医内治法治疗DPN(气虚血瘀证),具有药效持久,不增加患者的痛苦,且费用低廉等优点,能有效减轻患者由肢体麻木等带来的病痛,改善相关受损神经传导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述近年来DPN(气虚血瘀证)中医内治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以期为DPN的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 临床研究证明,大多数冠心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证,表现有微循环障碍等。传统的观点认为,冠心病的血瘀表现是由气滞所致,因此,多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而近年来的基础理论研究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应是气虚血瘀,作者受此启发,以中医气血相关理论为指导,观察了补气药党参对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2022年11月3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36例符合肺功能Gold分级(Ⅱ、Ⅲ级)的AECOPD(血瘀证)患者。不同性别患者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活血化瘀方药,每日1剂,7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炎症指标及凝血指标。SPSS 20.0进行统计差异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性粒细胞百分含量(P=0.028)、纤维蛋白原(P=0.012)、降钙素原(P=0.011)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C反应蛋白均下降(P<0.05或P<0.001)。结论中性粒细胞百分含量、纤维蛋白原、降钙素原、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C反应蛋白等参与了AECOPD的病理过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附加活血化瘀方药可能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含量、纤维蛋白原、降钙素原、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C反应蛋白等水平治疗AECOPD血瘀证。  相似文献   

18.
失眠与瘀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失眠与血瘀证的关系,找出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故性分析161例门诊失眠患者,治疗血瘀证在失眠各证型中的分布,和活血化瘀法对治疗本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血瘀兼证者在失眠患者中占了很高的比例,失眠治疗中加用活血化瘀法后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失眠患者多兼有血瘀证,治疗失眠时加入活血化瘀药对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本次研究目的需要,对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间中医内科收治的血瘀证患者进行分组选择,其中中医组选择在本院进行中医活血化瘀的患者59例,西医组选择在本院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5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结果与西医组相比,中医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表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医内科的血瘀证患者,使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古代中医文献并没有冠心病的病名,目前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卒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与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心脉有关,因此血瘀证是冠心病重要的中医证候。近年来,医学家们为进一步了解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及证候演变机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从代谢产物和蛋白质差异揭示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本质,揭示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靶点,为今后新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为冠心病血瘀证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