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蠲痹汤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寒湿痹阻证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寒湿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局部注射治疗,研究组47例给予加味蠲痹汤联合局部注射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记录2组治疗前后最大张口度,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FN-γ、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疼痛VAS评分及血清IL-6、IFN-γ、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最大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加味蠲痹汤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寒湿痹阻证疗效显著,可明显增加张口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12):1775-1777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扶他林外用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最大张口限度、疼痛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最大张口限度3.0cm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采用中药熏蒸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运用温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13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最大张口限度、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咀嚼功能、最大张口限度均显著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的愈显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蚁参蠲痹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脾两虚、寒湿瘀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蚁参蠲痹胶囊,对照组口服壮骨关节丸,治疗4周.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蚁参蠲痹胶囊在改善肾脾两虚、寒湿瘀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病情程度指数、中医症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中大骨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8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取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提供传统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用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12%、对照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最大张口距离和CMI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VAS评分和CM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张口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寒湿痹阻型TMD患者,随机分成调脊通督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分别予以调脊通督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Fricton指数及SF-M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Fricton指数及SF-M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脊通督组疗效更好。结论:调脊通督法不仅能改善颞下颌关节局部症状,还能温阳化气,起到全身调节作用,对寒湿痹阻型TMD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民航总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同期给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疼痛状况(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降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增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2组寒湿痹阻证候评分接近,治疗后2组患者寒湿痹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该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缓解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药灸罐治疗寒湿痹阻型局限性硬皮病(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型L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阳和汤加减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药灸罐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皮肤硬度积分、关节功能积分及关节疼痛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皮肤硬度积分、关节功能积分及关节疼痛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药灸罐治疗寒湿痹阻型LS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颗粒治疗(45g/d);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120mg/d)。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与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JC28、SJC28、疼痛VAS评分、双手握力、晨僵时间、CRP、ESR、PGA、MDGA及DAS28、CDAI、SDAI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蠲痹颗粒是治疗RA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通蠲痹幽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寒湿痹阻型的效果。方法: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4例。两组均给予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加用督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柱侧弯度、胸廓扩张度高于对照组,指地距、枕墙距、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灸配合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AS寒湿痹阻型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院内蠲痹颗粒15 g口服1日2次+中药熏洗7次/周,1次/d,对照组30例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0.5 g口服,1日2次,中药熏洗7次/周,1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及CRP、ESR等相关项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ESR、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颗粒联合中药熏洗能有效改善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症状,降低ESR、CRP水平,起效迅速,安全性好,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将118例寒湿痹阻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脊柱活动度、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的变化情况,检测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脊柱活动度各项指标、BASDAI评分、BASFI评分及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脊柱活动度各项指标、BASDAI评分、BASFI评分及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配合蠲痹通瘀汤能够有效改善寒湿痹阻型AS患者脊柱活动度和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评价蠲痹颗粒对寒湿痹阻和肾气虚寒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全部患者均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蠲痹颗粒,15g/次,3次/d;对照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6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①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71,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32,P<0.05).②同组间疗效及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6.7%,U值分别为-5.50、-3.67,P<0.01或0.05);(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0%、80.0%,U值分别为-2.909、一3.992,P均<0.05)].③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ESR( 17.05±7.15) mrn/h、RF (32.46±14.22) U/L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蠲痹颗粒治疗寒湿痹阻和肾气虚寒型RA疗效确切,其中寒湿痹阻型RA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蠲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采用蠲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检测两组患者腰椎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VAS评分明显降低,腰椎前屈和腰椎后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JOA评分、VAS评分比对照组低,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β、TNF-α、MMP-3比对照组低,TIMP-1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1β、TNF-α、MMP-3比对照组低,TIMP-1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联合针刺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疗效,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6.
赵英杰  张海峰  崔龙慷 《新中医》2021,53(22):40-43
目的:观察蠲痹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要求的100 例KO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蠲痹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 组疗程均为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 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 评分。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症状积分、疼痛VAS 评分、WOMAC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SF-36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00%,对照组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痹阻型KOA 疗效良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气虚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寒湿痹阻、气虚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行中医症状评分,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风湿因子(RF)和血沉(ESR)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F、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气虚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当归、防风、荆芥等)结合翼外肌封闭法对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翼外肌封闭法,治疗组同时给予自拟当归活血汤辅助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最大张口限度大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ricton指数DI、PI、C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DI、PI、CM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下颌运动异常、颌面部疼痛、下颌关节弹响或杂音、烦躁易怒、口唇紫暗、入睡困难、舌象和风寒瘀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风寒瘀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结合针灸、红外线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风寒淤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最大张口限度3.0cm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MM、JN、JP、M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愈显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结合针灸、红外线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彝药方口服配合熏洗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醋氯芬酸缓释片口服;观察组给予自拟彝药方口服配合熏洗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肩关节VAS、肩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肩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肩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彝药方口服配合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