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药治疗组以降逆和胃方治疗,奥美拉唑为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24h食管pH监测情况、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积分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降逆和胃方治疗后患者长时间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以及pH<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拟开郁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良好。该文介绍自拟开郁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予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单项症状、胃镜下炎症、Hamilton焦虑自评量表(HAMA)、Hamilton抑郁他评量表(HAMD)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主要单项症状中除反食一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降逆汤加减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刘沈林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胃气挟酸上逆,损伤食管,并指出其病机演变的基础为郁,开创性地提出“以郁为先、以郁为本、以郁为治”的辨治思路。刘教授临证以开郁为先,辨证施治,灵活运用疏肝和胃、清宣化浊、化痰降逆、清泻肝胃、化瘀和络等治法,配合饮食、情绪调摄,临床收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与《伤寒杂病论》中部分方证相近,表现出“逆、热、郁”的病机特点。以“逆”为病机的证型有气虚痰逆、阴虚气逆、脾伤饮逆、肝寒浊逆等4型,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等方分别治之;以“热”为病机的证型有热郁胸膈、上热下寒等2型,栀子豉汤、黄连汤等方分别治之;以“郁”为病机的证型有邪郁少阳、痰(水)气互阻、痰热互结、阳微阴弦等4型,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射干麻黄汤)、小陷胸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方分别治之。应用仲景学说的相关思想可以指导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方对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内服中草药自拟方;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两组共观察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6.67%和7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逆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可靠,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失和、素体禀赋虚弱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土壅木郁,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症状。其发生与肝、脾、胃密切相关,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易成为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而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因疾病反复发作所导致的脾胃虚弱,标实是指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土壅木郁、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痰湿、气滞、热郁、血瘀等实邪。最后结局是痰气郁(瘀)交阻,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从而引起反酸烧心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纵观核心病机,乃"气郁"、"痰阻"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时宜"从气而治""从痰而治"。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在临床治疗上存在难治愈、易复发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标本兼顾的优势。文章总结戴琦副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的临证经验。戴琦副教授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时,主张从肝、胃、脾及冲脉理论入手,以重镇之品平上冲之势,自拟平冲降逆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肝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平肝降逆方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2.6%和70.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何晓晖教授认为食管具有以降为顺、以柔为喜、以空为用、以衡为健的四大生理特性;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以衡法为基本法则,并提出了三大治疗要点:①整体论治,以平为期;②宣通气机,升降相因;③刚柔相济,润养为要;常用自创新方—降逆调胃汤为主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解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病机,结合中医经典著作探讨并总结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桂贤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李教授根据多年经验,提出"气郁""火郁""湿热"为该病之标,"脾失健运""气机失调"为该病之本,治分缓急,以"疏肝和胃,开郁降逆""清化湿热,醒脾去浊""调气散火,引火下行"为法,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曾升海主任医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病因病机为胃失和降,郁热上逆,故临床以降逆、清热之法治之,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王常绮主任医师自拟疏肝降逆和胃方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疏肝降逆和胃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性治疗4个疗程,每疗程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拟疏肝降逆和胃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较西药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降逆和胃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 ,3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降逆和胃法治疗 4周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2 4小时食管 pH值和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积分。结果 :降逆和胃法能明显降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长时间反流次数、pH <4的反流时间以及 pH <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 ,并能明显改善其症状。提示降逆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启膈散"出自于清代医家程钟龄(国彭)所著之《医学心悟》一书。方由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母、郁金、砂仁壳、荷叶蒂、杵头糠组成,具有润燥降气、开郁散结、化痰活血之功效。原方是为治疗"噎膈"而设,"噎膈"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其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其病机为胃脘干槁、有形之瘀血、顽痰和无形之逆气阻隔于胃,致使胃气不得通降。导师袁红霞教授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气机郁结、痰气交阻、气滞血瘀所致之多种病证,如反流性食管炎(烧心反酸)、心肌缺血(胸痹)、慢性咽炎(梅核气)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逆健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降逆健胃方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2组均于治疗4周后进行症状积分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第4周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耐信量表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降逆健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溃疡、纤维化,表现出胸痛、反酸、烧心、嗳气等,影响生活健康。目前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等,但是疗效未达到预期效果,复发率高[1]。RE发病日渐增多,反复发作是治疗的难点,降低患者生活水平,给患者带来精神心理创伤,中医有几千年治疗RE的经验,历史悠久,在疾病早期应该介入中药治疗,加强抗反流作用。安胃降逆方和胃降逆,调畅气血,常用于治疗恶心呕吐。本研究应用安胃降逆方治疗RE患者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降逆安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以降逆安胃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对照组55例予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如达喜(铝碳酸镁)三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34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痊愈18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6.36%。结论:降逆安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旋覆代赭汤为经典古方,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之证。近年来,初步证实旋覆代赭汤可通过促进胃肠运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食管黏膜、镇吐等环节来治疗相关疾病。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顽固性呃逆、胆汁反流性胃炎、化疗后呕吐、糖尿病胃轻瘫、慢性咽炎、美尼尔综合征等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加大该方适宜治疗的证候学相关研究,深入开展实验研究,以期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新的实验依据,探求更多的治疗领域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清肝降逆方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清肝降逆方(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陈皮、法半夏、旋覆花、枳壳、延胡索、黄连、木香、吴茱萸、白及、煅瓦楞等),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2组均治疗8周。观察疗效及停药12周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分别为21.9%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清肝降逆方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有益气健脾,清泻肝胃,降逆制酸之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