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临床中缺少癌因性疲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从方法学角度,拟采用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从病位、病性等不同的维度,筛选出癌因性疲乏病症,初步探讨建立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量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癌因性疲乏是与肿瘤有关疾病的常见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其预后方面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临诊经验,整理相关病例,并查阅文献资料,从虚劳病角度及其内因、外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5个方面加以分析,总结概括出宋爱英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辨证思路及治疗理念与心得。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其出现快、持续久。近年来,中医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缺少统一的诊疗标准和大样本临床实验研究,仍是当今有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内治外治等不同方面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进行探讨,概述了近些年对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癌因性疲乏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尚未找到该病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传统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具有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介绍胡陵静主任中医师诊治癌因性疲乏的经验,其认为癌因性疲乏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但正虚为其根本。其还指出辨证应首辨虚实,次辨病位与病性之气血阴阳不足,治疗上提出内外疗法并重的原则,运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疗法,并配合督灸综合治疗癌因性疲乏,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附典型案例一则以证其效。  相似文献   

5.
王健康  侯炜 《中医药导报》2019,25(16):52-54,65
通过总结临床上扶正类、扶正祛邪类、祛邪类常用中成药在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认为扶正类中成药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可以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同时指出临床应用绝不可拘泥于此,应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不论患者处于肿瘤发展的哪一阶段,只要其所表现出癌因性疲乏及相关症状符合相关病机,就可以辨证使用该类中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方法:将80例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对症处理及辨证中药方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对症处理,观察时间为2周,治疗前后对80例患者分别进行疲乏量表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2组相比较,治疗组癌因性疲乏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功能领域计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升高,治疗组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价差值(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2组功能领域疗效相比较,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方面,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2组所有症状计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少,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在纳差、疲乏症状方面,治疗前后计分差值(上升幅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较,在改善疲劳、增进食欲方面,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有助于缓解癌因性疲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治疗手段与治疗观念的改变,医生及患者的关注点已不单纯局限于生存期,更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癌因性疲乏因此愈发得到了医患的共同关注。癌因性疲乏非常符合中医理论中“虚劳”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疲乏及整体生活状况都有显著疗效。笔者总结近2年中医药治疗癌性疲劳的研究,分别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联合治疗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2例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痰浊瘀血阴虚气滞阳虚血虚热毒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肾肝肺肠心的趋势。证型分布中虚证呈现气阴两虚证气血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湿凝聚证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明显少于前两者,在研究的病例中仅有痰热蕴结证。结论: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规律以虚证最多,尤以气虚为主,且同时兼夹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故治疗癌因性疲乏以补虚为基本治则,既要重视脾胃运化,亦要兼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治则。  相似文献   

9.
气血阴阳不足是癌因性疲乏中医的主要病机。针灸作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物理疗法,具有沟通表里内外、联系脏腑经络,从整体上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近年来,针灸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对肿瘤的直接作用、肿瘤治疗相关副反应、肿瘤治疗的并发症等方面来改善癌因性疲乏。笔者对近年来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期乳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方法:对650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疲乏状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癌因性疲乏与康复期乳腺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650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伴有疲乏的334例,其中康复期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与肝肾亏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肾亏虚证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康复期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证候总属脏腑亏虚,临床辨证以肝、脾、肾为要。  相似文献   

11.
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医“虚劳病”范畴,本文根据虚劳病的诊治,探讨六经辨证在癌因性疲乏中的辨证思路。笔者团队认为癌因性疲乏病机上总属“虚”和“郁”,因气血阴阳的不荣与不通发病。在治疗上,因“虚”致病,认为以太阴脾虚为本,治当扶太阴复形质;因“郁”致病,治当疏气机散积郁,根据正邪盛衰情况区分阴阳,正气尚充属阳证者从少阳病论治,阳虚正损属阴证者按厥阴病论治,以此为主线再辨兼夹证。同时注重调畅肿瘤患者的心理情致,以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为构建癌因性疲乏运用六经辨证的经方诊治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海明  李柏 《吉林中医药》2015,35(2):214-216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癌因性疲乏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运用各种中医药方法进行临床干预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医学在癌因性疲乏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逐渐形成完善的认识,中药复方,单体及针灸推拿等多种干预手段均有一定疗效。结论中医药在改善疲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综合运用各种祖国医学干预手段并结合有氧运动疗法将成为改善癌因性疲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田菲教授辨治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收集病例、跟师学习、查阅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临床验案3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总结发现,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解毒抗癌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癌因性疲乏效果显著。结论:采用中医药方法辨治癌因性疲乏有确切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肿瘤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癌因性疲乏的形成原因复杂,具体治疗方案尚待研究。通过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以及中药方剂、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章璐  曹勇 《四川中医》2009,27(2):41-42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临床上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以出现无精力、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为主要表现形式。它以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为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中医学在治疗乏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医虚劳病范围,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癌因性疲乏的辨证论治,对提高临床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阳火艾灸治疗阳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阳虚型癌因性疲乏患者75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扶阳火艾灸组、单纯火疗组、常规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疲乏、生存质量、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方案在改善疲乏、生存质量、中医证候方面均有效,扶阳火艾灸组优于单纯火疗组及常规对照组,单纯火疗组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扶阳火艾灸可有效改善阳虚型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疲乏、阳虚证症状,全面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综合古今医家的不同认识,基于中医病因理论对癌因性疲乏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进一步规范其临床辨证分型以及合理选择治法方药提供参考.癌因性疲乏在中医多以"虚劳""郁证""百合病""痿证"论治,其致病原因分别为:癌毒损正、七情内伤、医药之因、病后失调以及饮食劳逸失度;以上诸多致病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癌症患者机体呈现"虚...  相似文献   

18.
中医黄芪-当归药对为经典配伍之一,由于其可调气、调血,发挥益气、活血的功效,不仅构成一“法”,亦构成一“方”,唐东昕教授在临床中常运用该药对改善癌因性疲乏。从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黄芪-当归药对的配伍功效,以及唐教授临床运用该药对治疗癌性疲乏的经验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晚期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分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27例晚期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给予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辅之以辨证中药方。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对症处理。治疗时间为2周。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近期疗效、疲乏状况、生活质量评定。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参照WHO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患者疲乏状况评定采用PIPER-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EORTC QLQ-C30(version3.0)中文版评价。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疲乏状况,治疗组与对照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疲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疲乏程度,疲乏症状明显减轻(P0.05),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疲乏程度,疲乏情况缓解效果不显著(P0.05)。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功能领域的疗效,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差异显著(P0.05),很明显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在改善疲乏、减轻疼痛、促进睡眠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显著改善晚期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癌因性疲乏患者易伴有厌食、减重、腹胀等症状或体征,严重降低生存质量,成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亟需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及药物。既往基于络病理论指导提出“改善证候——肿瘤治疗新策略”学术观点,笔者以气络学说核心理论“承制调平”为指导,提出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脾肾两虚,瘀毒内阻”中医病机及“健脾益肾、化瘀解毒”治法,研制的代表药物养正消积胶囊不仅对实体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也显示出良好优势,有助于恢复恶性肿瘤患者“荷瘤生存”自稳平衡状态,为癌因性疲乏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