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JN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GK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DPN大鼠模型,50只造模成功的GK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大鼠均为10只,分别为模型组,通络糖泰方高、中、低剂量组,西药联合(二甲双胍+弥可保)组,同时设立正常组Wistar大鼠为10只,分别给予相应处理4周后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坐骨神经组织磷酸化氨基末端激酶(p-JNK),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JNK,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JNK及Caspase3蛋白和JN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IGF-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6,CRP,MBP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络糖泰方能一定程度下调p-JNK及Caspase3蛋白和JNK mRNA的表达,上调IGF-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6,CRP,MBP的水平(P0.05)。结论:通络糖泰方可能通过抑制高糖应激诱导的JNK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改善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下游靶基因的异常表达等病理过程,达到防治DPN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CRP、TNF-α、IL-6变化与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通络糖泰方对DPN的短期干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以120mg/kg体重隔日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制备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通络糖泰)高、低剂量组,西药(弥可保二甲双胍)组,模型组,另设鼠龄、体重相匹配的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通络糖泰浸膏、弥可保、二甲双胍灌胃和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CRP、TNF-α、IL-6和神经电生理传导速度。结果: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组明显减慢(P0.01),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通络糖泰高剂量能降低大鼠CRP、TNF-α、IL-6水平,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通络糖泰能有效改善实验性DPN大鼠神经传导功能,可能是通过改善DPN的慢性炎症状态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清CRP、TNF-a 和IL-6 水平与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观察通络糖泰方进行短期干预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SD 大鼠,采用两次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法诱发DM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另以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弥可保、二甲双胍和通络糖泰方浸膏灌胃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CRP、TNF-a、IL-6 和血脂水平.结果:通络糖泰方能降低血清CRP、TNF-a、IL-6 和血脂水平,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通络糖泰方能改善实验性DPN 大鼠神经功能.抗糖尿病慢性炎症,改善糖、脂代谢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清CRP、TNF—a和IL-6水平与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观察通络糖泰方进行短期干预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采用两次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法诱发DM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另以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弥可保、二甲双胍和通络糖泰方浸膏灌胃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CRP、TNF—a、IL-6和血脂水平。结果:通络糖泰方能降低血清CRP、TNF—a、IL-6和血脂水平,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通络糖泰方能改善实验性DPN大鼠神经功能。抗糖尿病I厦性炎症,改善糖、脂代谢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方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短期干预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采用两次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法诱发DM大鼠模型,造模后予通络糖泰方浸膏灌胃治疗,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糖,体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1)。通络糖泰方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造模12周后,大鼠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通络糖泰方能有效改善实验性DPN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神经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龄GK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通络糖泰高剂量组、通络糖泰中剂量组、通络糖泰低剂量组、西药(二甲双胍+甲钴胺)组。高脂饲料连续饲养12周,建立DPN模型。造模后予不同浓度通络糖泰方及西药二甲双胍、甲钴胺分别干预通络糖泰各组和西药组,疗程均为4周。监测动物血糖、体重。第4周末麻醉后检测全部动物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做HE染色、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RT-PCR检测IGF-1mRNA的表达。结果:通络糖泰方可改善DPN大鼠血糖、神经传导速度,修复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抑制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上调IGF-1mRNA的表达。结论:长期高脂饲料喂养的GK大鼠是DPN研究的良好模型;通络糖泰方对DPN大鼠具有明确的神经修复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了坐骨神经中IGF-1的表达有关,从而抑制了雪旺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7.
王明选  旷云祥 《河南中医》2010,30(4):354-357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方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以100mg/kg隔日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按血糖值随机分为中药高、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通络糖泰浸膏和二甲双胍灌胃治疗,1次/d。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脂、空腹血糖、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血清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1),血清血脂和TNF-α、GSP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通络糖泰方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实验性DPN大鼠神经功能.抗糖尿痛慢性炎症,改善糖脂代谢,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其对DPN大鼠的综合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GK大鼠,高脂饲料饲养造模12周,按血糖值随机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和弥可保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通络糖泰浸膏、二甲双胍和弥可保、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次/d。治疗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坐骨神经病理切片、坐骨神经电生理、坐骨神经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1),并且组织结构出现异常,坐骨神经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可下调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P0.01),以通络糖泰方中高组与中中组的效果最好(P0.01,P0.05)。结论通络泰方治疗DPN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实现对DPN进行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明霞  马雪  陈佩文  冷伟 《陕西中医》2022,(10):1347-1353
目的:探究绿萝花黄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小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高脂高糖组8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PN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卡波糖组(150 mg/kg)和绿萝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各13只,治疗不同时间(10、20、40 d)时比较各组小鼠体重、血糖、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热痛反应敏感程度,血清TNF-α、IL-1β水平,坐骨神经组织形态学和NF-κB信号通路体内表达水平; 培养乳鼠坐骨神经原代施万细胞,分为正常组、LPS组、LPS+阿卡波糖组(40 μg/ml)、LPS+绿萝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80、40、20 μg/ml),药物干预后检测不同时间(12、24、48 h)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治疗40 d,与模型组比较,阿卡波糖组、绿萝花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体重逐渐升高(P<0.05),血糖水平逐渐降低(P<0.05),热痛反应时间、坐骨神经MNCV、SNCV逐渐缩短(P<0.05),坐骨神经病理改变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体内外实验结果均显示,阿卡波糖以及高、中剂量绿萝花黄酮干预后TNF-α、IL-1β水平逐渐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和p-IKKβ/IKKβ、p-IKKα/IKKα比值以及NF-κB、IKKβ、IKKα、NF-κB 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逐渐减少(P<0.05)。结论:绿萝花黄酮可降低DPN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坐骨神经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防治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联合单次小剂量注射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通过检测机械痛阈(MWT)和热缩足反应时间(TWL)判定DNP模型成功。Western blot检测脊髓JNK、p-JNK、GFAP蛋白表达;ELISA检测脊髓IL-1β、IL-10和TNF-α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络方各剂量组大鼠MWT、TWL均显著改善(P<0.01);大鼠脊髓JNK、p-JNK、GFAP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大鼠脊髓炎性因子IL-1β、IL-10、TNF-α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且DNP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对DNP大鼠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调节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导致的中枢敏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炎症反应及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kappan 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从45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35只大鼠建立DPN模型,3只大鼠建模失败,其余随机分为模型组,桃红四物汤低、高剂量组及α-硫辛酸组,每组各8只。桃红四物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5、18 g/(kg·d)的桃红四物汤,α-硫辛酸组给予α-硫辛酸20 mg/(kg·d),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均灌胃给药。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血糖及血脂指标及神经传导情况,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学变化,检测TLR4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及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水平降低,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上调(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及多糖对胃溃疡(GU)模型大鼠胃组织JNK、p38 MAPK基因、蛋白及其介导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乙酸直接烧灼法复制GU模型,将GU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盐酸雷尼替丁0. 3 g/kg组和白及多糖0. 125、0. 25、0. 5 g/kg组,每组10只。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连续15日。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溃疡病灶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含量,RT-PCR法检测胃溃疡病灶组织TNF-α、IL-1β、IL-6、JNK及p38 MAPK基因表达水平,WB法检测JNK及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GU大鼠病理见胃底腺结构紊乱,胃黏膜上皮细胞脱落等,溃疡长度显著增加,胃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含量升高,基因表达显著上调,JNK及p38 MAPK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GU模型组比较,白及多糖0. 5 g/kg组大鼠病理见胃黏膜出现较多腺体,炎症细胞浸润、坏死层明显减少,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明显降低;白及多糖各剂量组TNF-α、IL-1β及IL-6含量明显降低,基因表达均下调,JNK及p38 MAPK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以白及多糖0. 5 g/kg组最显著。结论:白及多糖可通过下调JNK及P38 MAPK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异常分泌而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周通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周围神经功能、糖代谢、血尿酸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抽取20只作为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诱导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弥可保组、糖周通组,每组20只。弥可保组大鼠灌胃弥可保混悬液175μg/(kg·d),糖周通组大鼠灌胃糖周通煎剂25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8周。末次灌胃结束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血尿酸、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减慢(P均0.05),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降低(P均0.05),空腹血糖、血尿酸、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弥可保组、糖周通组大鼠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快于模型组(P均0.05),且糖周通组均明显快于弥可保组(P均0.05);糖周通组大鼠空腹血糖、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弥可保组(P均0.05),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弥可保组(P均0.05);弥可保组、糖周通组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糖周通组均明显低于弥可保组(P均0.05)。结论糖周通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周围神经功能和糖代谢障碍,降低血尿酸水平,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12):1703-1705
目的:通过观察归龙汤对阳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归龙汤对DPN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阳虚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内服归龙汤,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分散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TNF-α水平、血清IL-6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2.51±1.13)μg/L、IL-6水平(7.59±3.84)μg/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归龙汤较对照组能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明显降低患者的TNF-α、IL-6水平从而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半夏有效成分大黄酚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BMEC,用TNF-α诱导HBMEC造模,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酚组、依达拉奉组。采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大黄酚对HBMEC增殖能力的影响,用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6,IL-8,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的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JNK,total JNK,p-ERK和total ERK的蛋白表达。结果:在256μmol·L~(-1)浓度时,大黄酚对HBMEC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与模型组比较,在64~128μmol·L~(-1)浓度时,大黄酚对模型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大黄酚组TNF-α,IL-6,IL-8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大黄酚组TNF-α,IL-6,IL-8,p-JNK和p-ERK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大黄酚组磷酸化JNK/JNK,磷酸化ERK/ERK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半夏有效成分大黄酚具有抑制TNF-α诱导HBMEC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ERK/JNK信号通路减少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毒护肝方对药物性肝损伤大鼠TLR3/TNF-α/JNK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对乙酰氨基酚灌胃制作大鼠肝损伤模型。将实验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解毒护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AL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组织JNK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酶标仪检测肝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oll样受体3(TLR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DBIL、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JNK2 mRNA和p-JNK2、TLR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护肝方中、低剂量组大鼠AST、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解毒护肝方低剂量组大鼠DBIL含量显著降低(P0.05),解毒护肝方高剂量组大鼠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解毒护肝方高、中剂量组大鼠JNK mRNA和TLR3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P0.01),p-JNK2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护肝方对药物性肝损伤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以中、低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LR3/TNF-α/JNK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万强  周凤华  崔小冰  刘中勇  贾钰华 《中草药》2015,46(7):1012-1017
目的研究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对内脏脂肪素(内脂素)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及小檗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用内脂素不同质量浓度(0、50、100、200μg/L)及不同时间(0、6、12、24、48 h)作用HUVEC,MTT法检测HUVEC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凋亡;ELISA法检测HUVEC上清液中IL-6及TNF-α的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UVEC中p-JNK、Bax、Bcl-2蛋白表达;并用小檗碱(50μmol/L)及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10μmol/L)干预HUVEC,检测小檗碱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μg/L内脂素可显著抑制HUVEC增殖,诱导HUVEC凋亡,诱导HUVEC分泌IL-6及TNF-α的量显著增高,并可显著增加HUVEC内p-JNK及Bax蛋白表达,减少HUVEC内Bcl-2蛋白表达;与内脂素组相比,小檗碱及SP600125均可显著减轻内脂素对HUVEC增殖的抑制及其诱导的HUVEC凋亡,降低内脂素诱导HUVEC上清液中IL-6及TNF-α的量并能降低HUVEC中p-JNK及Bax蛋白的表达,增加HUVEC内Bcl-2蛋白表达。结论小檗碱可减少IL-6及TNF-α的分泌,减轻内脂素诱导的HUVEC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清肺通络膏及其拆方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肺组织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清肺通络膏对大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防治机制。方法: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感染大鼠,治疗组分别予清肺通络膏全方、主药和辅药干预。感染病毒后第7天,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38、ERK、JNK m RNA的含量,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肺组织中p-p38、p-ERK、p-JNK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和模型组肺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38、ERK2、JNK1 m RNA表达及p-p38、p-ERK、p-JNK蛋白表达,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中清肺通络膏全方组p38、ERK2、JNK1 m RNA表达及p-p38、p-ERK、pJNK蛋白表达最低,与主药组、辅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时激活了MAPK信号通路,清肺通络膏全方组能较好的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且优于主药及辅药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黄连素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痛阈、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脊髓组织病理学及血清、坐骨神经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黄连素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模型,分别以100 mg/kg或187.5 mg/kg黄连素灌胃治疗,每天1次,持续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坐骨神经内IL-1β、TNF-α、hs-CRP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IL-1β、TNF-α、hs-CRP含量显著增高(P均0.05),黄连素治疗8周后,与DPN模型组比较IL-1β、TNF-α、hs-CRP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黄连素对DPN大鼠痛阈、NCV有明显改善,抗炎作用可能是黄连素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荨麻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荨麻疹的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采用皮肤被动过敏反应制备荨麻疹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曲池""血海""足三里",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1 mA,1次/d,每次20 min,连续7 d;阳性药物组予氯雷他定(1 mg·kg~(-1)·d~(-1))灌胃,连续7 d。观察4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所出现蓝斑的直径;腹腔肥大细胞悬液涂片观察脱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腹腔TNF-α、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腹腔肥大细胞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背部皮肤未出现蓝斑,模型组大鼠背部皮肤出现直径较大的蓝斑,两组蓝斑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阳性药物组蓝斑直径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及TNF-α、IL-6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阳性药物组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及TNF-α、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肥大细胞p-ERK、ERK、p-JNK、JNK、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肥大细胞p-ERK、p-JNK、JN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阳性药物组肥大细胞p-ERK、p-JNK、JNK、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电针组比较,阳性药物组肥大细胞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抑制荨麻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发挥抗过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肥大细胞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TNF-α、IL-6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