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恢复及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心,除了时间窗内积极溶栓治疗抢救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作为改善脑血流灌注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侧支循环结构和功能的准确评估对于脑卒中个性化管理至关重要。CT灌注成像(CTP)、多时相CT血管造影(MP CTA)可以动态、全面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了解颅内灌注状态、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评估卒中复发风险,预测临床预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提高对CTP联合多时相CTA的理解,推动脑侧支循环的规范评估,促进卒中个体化、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向脑组织供应血流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梗死血管责任区域脑组织供血不 足、严重者导致脑组织坏死的一类疾病。侧支循环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充 分认识侧支循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的 定义、作用、临床意义、评估方法、分级、开放的影响因素及促进侧支循环开放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闭塞造成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其侧支循环密切相关,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临床预后好,反之则较差。因此,准确地评估患者侧支循环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笔者围绕侧支循环的多种评估方法进行回顾及对比。  相似文献   

4.
王晓慧  高任 《医学临床研究》2022,(11):1618-162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多期相CT血管造影(MP-CT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5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并根据结果分为良好组(n=101,侧支循环良好)和不良组(n=52,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均行CTP和MP-CTA检查。比较两组梗死核心区灌注参数及缺血半暗带灌注参数[平均通过时间(rMTT)、脑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rTTP)、脑血流量(rCBF)],对比CTP联合MP-CTA与DS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一致性。【结果】不良组梗死核心区rMTT、rCBV、rTTP均低于良好组(P<0.05),rCBF与良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缺血半暗带rMTT、rCBV、r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rCBF低于良好组(P<0.05)。CTP联合MP-CTA与DS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3,P=0.000)。【结论】CTP联合MP-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水平有一定评估作用,有助于临床及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玮  徐杰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9):744-752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1-3])。AIS是由血栓或栓子阻断供血动脉造成的脑功能损害,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是其治疗核心。既往研究表明,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脑梗死体积,维持脑血流灌注,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4-6])。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估侧支循环状态,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患者均进行颅脑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和梗死核心容积的关系,比较颅脑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根据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进行侧支循环状态与预后相关性评估。结果:随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增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容积减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期CT血管成像评分与梗死核心容积呈负相关(r=-0.37,P=0.03)。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颅脑CT平扫,漏诊率和误诊率均低于颅脑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血管成像检查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r=0.34,P <0.05)。结论:颅脑CT血管成像用于急性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枝循环形成与预后。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统计溶栓治疗后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并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溶栓治疗后有侧支循环形成者45例(56.25%),无侧支循环者35例(43.75%)。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梗死病灶直径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者(P0.05),有侧支循环、无侧支循环者动脉狭窄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侧支循环者比较,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溶栓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均显著较低,简易神经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 CA)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有侧支循环者近期预后BI指数好于无侧支循环者(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枝循环形成对改善患者神经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认知功能有重要意义,溶栓后是否有侧枝循环形成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无论颈内动脉(前循环)或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后循环)血管狭窄,造成前循环或后循环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均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1-2]。近年随着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支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缺血中心区的神经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而缺血边缘区脑组织的损伤是可逆的,尽快恢复该区域的血流,保护神经细胞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algrowthfactor,VEGF)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促进血管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长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的作用。VEGF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通过改善脑血流及直接保护神经元,达到减轻缺血性损伤,提示可将其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的致死率和伤残率极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供血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侧支循环的建立十分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行准确的影像学评估是选择治疗该疾病方案的关键。本文将对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及影像学评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3项指标与脑侧支循环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脑侧支循环分级...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缺血中心区的神经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而缺血边缘区脑组织的损伤是可逆的,尽快恢复该区域的血流,保护神经细胞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al growth factor,VEGF)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促进血管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长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的作用。VEGF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通过改善脑血流及直接保护神经元,达到减轻缺血性损伤,提示可将其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花费等特点, 在时间窗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以及开放侧支循环是实现AIS血流再灌注的三大主要方式。根据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调整时间窗, 提出了组织窗的概念, 这是卒中再灌注治疗的一种模式转变[1]。研究发现, 侧支循环状况是AIS预后的预测指标, 血管开通率及预后与侧支循环状况密切相关[2]。近年来多项研究推动了血管再通时间窗的延长, 特别是超过时间窗无法静脉溶栓(醒后卒中)的AIS患者, 侧支循环评估对于静脉溶栓和EVT的实施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4]。  相似文献   

14.
脑侧枝循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中非常重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也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使用影像学方法快速准确的确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枝循环状态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的回顾目前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常用的CT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评价侧枝循环的各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包括单时相CT血管造影、多时相CT血管造影、以及CT灌注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分析患者不同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比较不同侧支血流循环状态CTPI参数情况及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结果 CTPI显示,46例脑组织血流灌注发生异常,CTPI阳性率为90.20%(46/51)。患者患侧梗死病灶区及缺血半暗带CBF值、CBV值均小于健侧,MTT值、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值小于健侧,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而患侧与健侧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者患侧CBF值及CBV值均小于健侧,且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CTPI提示AIS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患者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CTPI提示血流灌注正常患者(P<0....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危重病 ,占脑卒中总数的75 %— 85 % [1] 。由于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 ,因此 ,防治脑缺血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关键之一。中医认为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瘀、虚等因素有关 ,尤其与瘀关系最为密切 ,故“活血化瘀”是主要治则。本文将近年来有关活血化瘀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改善脑循环1.1增加脑血流量 脑血流灌注不足或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致脑血流量减少可引起脑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王世军等采用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颅CT血管成像(CTA)评估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及脑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 选择13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取灌注参数,评估侧支循环情况,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分析灌注参数评估侧支循环的价值。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病灶侧脑血流量(CBF)低于健侧,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高于健侧(P<0.05);不良组病灶侧脑血容量(CBV)、CBF低于健侧,MTT、TTP高于健侧(P<0.05)。患侧及健侧灌注参数比值方面,不良组rCBV、rCBF低于良好组,rTTP高于良好组(P<0.05)。rCBV、rCBF、rTTP评估侧支循环建立的曲线下面积为0.677、0.615、0.790。结论 CTA可观察颅内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侧支循环形成与脑血流灌注情况密切相关,两者可为评估脑血管疾病病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模式血管影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以及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MCA闭塞性AIS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查、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收集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TCCS与CTA评估侧支循环的一致性以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CCS)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TCCS与CTA检测患者侧支循环结果一致的患者66例,TCCS与CTA检测患者侧支循环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值=0.825,P <0.05);将66例患者根据脑侧支循环状态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41例和侧支循环不良组25例,侧支循环良好组ASPECTS、CCS评分[(7.18±1.24)分,(3.97±0.83)分]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5.21±1.07)分,(1.74±0.72)分,P <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4.61±2.94)分,(1.39±0.95)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11.04±6.28)分,(3.17±1.24)分,P <0.05];ASPECTS评分与NIHSS、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724、-0.637,P <0.05),CCS评分均与NIHSS、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653、-0.619,P <0.05);ASPECTS、CCS评分联合评估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0.831,83.2%,70.5%)均高于ASPECTS、CCS评分单独评估(0.659,70.6%,68.7%;0.676,72.8%,68.4%,P <0.05)。结论多模式血管影像可从血管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对MCA闭塞性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有效提高MCA闭塞性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准确率。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对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进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单侧MCA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RI资料。根据入院时及入院7天内全脑DWI表现将患者分为进展组20例及无进展组11例。分别在标记后延迟(PLD)时间为1.5 s 及2.5 s条件下对2组行全脑3D-pcASL扫描,检测2组患侧(MCA狭窄侧)、健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皮层和前外分水岭区、后外分水岭区、内分水岭区、基底核区侧支循环代偿脑血流量(ΔCBF)值,比较上述ΔCBF值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患侧各脑区侧支循环ΔCBF值对单侧MCA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进展的诊断效能。结果 进展组患侧、健侧后外分水岭区侧支循环ΔCBF值均较无进展组相应脑区降低(P均<0.05)。患侧后外分水岭区侧支循环ΔCBF值诊断脑卒中影像学进展的AUC为0.750,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64;内分水岭区的AUC为0.709,敏感度为0.95,特异度为0.55。结论 3D-pcASL可评价单侧MAC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脑卒中影像学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体中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脑侧支循环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观察三组MHR、脑侧支循环情况,分析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三组间单核细胞计数、MHR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HDL-C、脑侧支循环评分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单核细胞计数、MHR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HDL-C水平、脑侧支循环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P<0.05); MHR与脑侧支循环评分联合诊断轻中度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8、0.832,均高于MHR指标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MHR、脑侧支循环及神经功能缺损能有效反映AIS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病灶区血流代偿能力,对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