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环RGD(Arg-Gly-Asp)多肽靶向微泡,评价其在高剪切应力下对体外和体内富血小板血栓的黏附效果。 方法 采用巯基-马来酰亚胺共价桥接法制备携环RGD多肽靶向微泡(Mb-cRGD)及同型对照微泡(Mb-CON),在平行板流动腔中测定二者靶向结合血小板的能力以及解离情况,在琼脂糖流动腔模型中观察二者对大鼠腹主动脉富血小板血栓的靶向显影效果。 结果 两种微泡粒径和浓度相近(P均>0.05);在3.60 dyn/cm2剪切应力下,Mb-cRGD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的结合数目明显多于Mb-CON(P<0.05);采用封闭抗体cRGDfV封闭GPⅡb/Ⅲa后,两种微泡均不能与之有效黏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cRGD与GPⅡb/Ⅲa半数解离和完全解离所需剪切应力明显高于Mb-CON(P均<0.05);对体外及体内的富血小板血栓行超声检查,可见Mb-cRGD较Mb-CON对血栓显影更清晰(P均<0.05)。 结论 环RGD多肽靶向微泡黏附富血小板血栓牢固而持久,可作为一种新的超声分子探针用于动脉血栓成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尿激酶在体溶栓后对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制成富含血小板的混合性血栓模型,分为A、B、C3组各6只。均通过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在超声照射30 min下辅助溶栓,其中A组超声频率1.6 k Hz,B组2.2 k Hz,C组2.8 k Hz。应用脉冲多普勒血流仪持续监测血流流速,对血流量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各组胫前肌行HE染色,比较不同频率超声的溶栓作用及对微循环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溶栓后120 min时,三组血流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与A、C组比较实现了完全再通。A、C组均有未溶通或者微栓塞情况发生。经HE染色后发现C组微循环末端有微小栓子,成分为由嗜酸性同质性纤维素构成,镜下呈粉红色。结论超声频率2.2 MHz的条件下溶栓可以实现血栓的完全溶解,远端未见微栓子形成,栓子处于完全溶解状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携尿激酶靶向微泡溶解兔动脉内血栓后下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在24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制作富含血小板的混合性血栓,分成4组,每组6只:①单纯超声照射组(US);②单纯尿激酶静脉注射组(UK);③超声照射+微泡造影剂+尿激酶静脉注射组(US+ M+ UK);④超声照射+RGDS微泡造影剂+尿激酶组(US+ R+ UK)。将RGDS、微泡造影剂(SonoVue)和尿激酶通过直接联合法配制成携尿激酶的靶向微泡,超声照射30 min,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血流量变化评价溶栓效果,然后对其行HE染色、电镜检查。结果 US+ R+ UK组血流量完全恢复,实现完全再通(P<0.001),HE染色显示血栓完全溶解,扫描电镜检查示血栓的纤维网状结构破坏,透射电镜显示血栓的大量降解碎片。结论血栓纤维蛋白网状结构的破坏、纤维蛋白的溶解是携尿激酶靶向微泡在兔动脉内溶解血栓的主要电镜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靶向和非靶向微泡联合尿激酶超声溶栓的电镜表现。方法 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片段(RGDS)与尿激酶(UK)以及超声微泡(SonoVue)通过机械振荡法,制备成靶向微泡。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制备在体混合性血栓,并分为单纯超声辐照组(US组)、超声辐照+非靶向微泡造影剂+UK组(US+M+UK组)、超声辐照+靶向微泡造影剂+UK组(US+RGDS+UK组)。通过超声及多普勒血流仪观察溶栓效果,然后对股动脉离体标本行HE染色,并观察电镜表现。结果 溶栓20 min后,与US组和US+M+UK组比较,US+RGDS+UK组血流量明显恢复(P均<0.05),US组与US+M+U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S+M+UK组HE染色显示管腔内充满血栓,血小板梁呈颗粒状、不致密,扫描电镜示粗大束状的胶原纤维上疏松附着少量细小纤维蛋白丝,大部分断裂;透射电镜示血栓大部分溶解为空泡状,可见白细胞或血小板降解的碎片。US+RGDS+UK组HE染色显示血栓完全溶解;扫描电镜示血栓的纤维网状结构被破坏,纤维蛋白完全的溶解;透射电镜示血栓降解为高电子密度的颗粒。结论 血栓结构的空泡化、纤维蛋白网架结构完全崩解和纤维蛋白的完全溶解是靶向微泡和UK联合溶栓的主要电镜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后导致的心肌凋亡是引起心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mmlogydeleted on ten,PTEN)在CME后心肌凋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MicroRNA-21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PTEN实现,因此本研究探讨超声微泡靶向转染MicroRNA-21对CME小猪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头巴马小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微栓塞组(CME组)、CME+单纯基因组、CME+超声介导基因组,每组小猪均为5只。经微导管左前降支注入微栓塞球构建CME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构建假手术组。CME+超声介导基因组于CME前4天经耳缘静脉注入质粒一微泡混合液,同时予超声基因转染治疗仪经猪胸壁辐照心肌。CME+单纯基因组于CME前4天经耳缘静脉注入质粒礅泡混合液,不予超声辐照。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切片HE及HBFP染色进行梗死区域测量;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评估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基因表达量;切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PTEN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PTEN与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1)与单纯基因组比较,超声介导基因组可使心肌内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提高8倍以上(P〈0.05)。(2)超声心动图参数显示,与假手术组[(67.87±2.36)%]比较,CME组[(50.94±3.52)%]和CME+单纯基因组[(52.47±3.71)%]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与CME组比较,CME+超声介导基因组[(64.79±2.95)%]可改善CME导致的心功能损伤(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0.05);与CME组比较,CME+超声介导基因组中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较低,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较低(均P〈0.05)。结论超声微泡靶向转染MicmRNA-21可以有效地改善CME致心功能损伤,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其靶基因PTEN在心肌细胞的表达,进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起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动脉血栓溶解后形成下级动脉内微小栓塞对组织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随机取兔一侧股浅动脉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经血管外电刺激制作血栓模型,葡激酶静脉溶栓。观察股浅动脉下级血管再灌注前后影像的变化,采用灰度平均计算组织内造影剂的平均密度,比较溶栓前后组织造影剂密度的变化,病理查找组织内的微血栓。结果:血管造影可显示股浅动脉以下4-5级0.2mm小血管走行和分布;实验组8只动物均发现下级小血管充盈不良(共17处),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检查实验组在下级小动脉内发现4个微栓子(50.0%),对照组未见微栓子;实验组血栓溶解后组织造影剂的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充盈不良的小动脉支配区的组织造影剂的密度低于充盈正常小动脉支配区。结论:大动脉血栓溶解后的血栓碎屑可使其下级血管发生微小栓塞,微栓塞可减少大血管再通后组织的再灌注,影响再通治疗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长脉冲治疗超声联合声学微泡对大鼠下肢微动脉血栓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大鼠下肢微动脉血栓栓塞模型,所有组别均予以连续超声微泡成像,治疗组予以频率1 MHz,机械指数1.8,1 000、5 000两种周期的治疗超声10min,对照组无治疗超声,留取栓塞前、栓塞后、治疗1、10min下肢再灌注成像图像,描绘视频强度-时间曲线,对比栓塞前后下肢微血管血流容积,评价超声微泡溶栓效果。结果 1 000周期和5 000周期的溶栓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两种长脉冲超声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长脉冲治疗超声联合微泡对大鼠下肢微动脉血栓栓塞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携尿激酶及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RGDS)的靶向溶栓造影剂,并研究其对体外血栓的溶解作用.方法 通过直接连接法将尿激酶、RGDS连接到造影剂声诺维上.制备血块,分为4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声诺维、尿激酶及所制备的造影剂,计算处理前后的血块质量差,算出溶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均显示,声诺维成功携带了尿激酶及RGDS,携带率分别为(72.3±9.4)%、(64.6±10.2)%.加入所制备的携药造影剂组溶栓前后血块质量改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栓溶解率(18.4±3.2)%.结论 携尿激酶及RGDS的靶向溶栓造影剂成功制备.所制备的造影剂在体外具有血栓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导管向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后超声溶栓的体外实验中,不同声压和占空比对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制备稀释的超声微泡并组装体外实验设备。将90份新鲜人血血栓样本平均分为9组,包括8个实验组(实验1~8组)及1个对照组。向血栓内注射0.02 ml微泡稀释液及2万U尿激酶,并对各组进行不同的超声辐照;实验1~4组固定占空比为10%,声压分别为285 kPa、512 kPa、708 kPa和931 kPa;实验5~8组固定声压为931 kPa,占空比分别为1%、2%、5%和10%;对照组不予超声辐照。计算并比较各组溶栓率的差异,并通过超声观察血栓表现及微泡分布情况。结果 超声辐照后微泡在血栓内有均匀扩散并逐渐减少的趋势。固定占空比时,实验3、4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实验4组溶栓率高于实验1组(P< 0.05);固定声压时,实验6、7、8组溶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1),实验8组溶栓率明显高于实验5组(P< 0.01)。其余各组间溶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向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有助于增强超声溶栓效果,超声辐照时以声压708 kPa、占空比> 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与前期单纯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在显效率、显效时间、截肢率、严重出血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纯经导管溶栓组( A组)14例,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 B组)18例。与A组相比,B组显效率明显提高(88.89% vs 78.57%),显效时间明显缩短[(8.4&#177;6.8)h vs(13.6&#177;8.5)h],截肢率明显减少(5.56% vs 14.29%)。另外,A组肌筋膜综合征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对不同凝龄富血小板血栓(PRT)和富红细胞血栓(ERT)的溶栓效果。方法 分别于体外和大鼠体内颈总动脉制备不同凝龄的PRT和ERT。离体及在体实验均分为4组,即离体PRT 3 h组、离体PRT 24 h组、离体ERT 3 h组、离体ERT 24 h组及在体PRT 3 h组、在体PRT 24 h组、在体ERT 3 h组、在体ERT 24 h组;分别于体外循环装置和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中进行超声联合微泡溶栓实验,并采集超声图像。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血栓成分。离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及溶栓率,在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溶栓治疗后,离体及在体实验显示:PRT 3 h组与ERT 3 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121.12±13.21)% vs (130.09±15.34)%]、溶栓率[(39.83±7.09)% vs (42.14±5.17)%]、血管再通率(83.33% vs 91.67%)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0.21±0.02)m/s vs (0.22±0.01)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T 24 h组与ERT 24 h组比较、PRT 24 h组与PRT 3 h组比较、ERT 24 h组与ERT 3 h组比较,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与ERT 24 h组比较,PRT 24 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对溶解离体及在体大鼠颈总动脉PRT和ERT的效果随血栓凝龄的增加而下降,且以PRT为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栓靶向造影剂对犬股静脉急性血栓增强的效果。方法异物引入法制备10只健康杂种犬双侧股静脉急性血栓模型;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经前肢浅静脉按0.06 ml/kg团注进行超声造影,采集造影后第0,2,4,6,8,10,12,14 min血栓声像图并存入磁光盘,采用目测观察和声学密度定量分析评价血栓增强效果。结果目测观察,注射靶向造影剂后血栓回声明显增强,与管腔无回声背景分界清晰,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造影后声学密度定量分析,血栓声学密度值随时间逐渐升高,于第8 min达峰值后,迅速下降;声学密度值[峰值密度(PI)=(333.21±38.56)dB,曲线下面积(AUC)=(884.40±94.62)dB]与造影前[PI=(168.18±28.18)dB,AUC(439.65±98.54)d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使犬急性血栓回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15.
保留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6011)亓月琴吕家兰1997年我院收治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在局部插管灌注尿激酶持续溶栓治疗期间,由于加强了溶栓过程的动态观察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未出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兔肾微循环对高分子微泡超声造影剂体内存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mPEG-PLLA为包膜材料制备包裹惰性气体的高分子微泡,超声造影分析软件比较肾动脉、肾静脉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峰值降半时间MTT、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等参数。结果高分子微泡兔肾动脉超声造影的MTT比肾静脉短,而峰值强度PI则明显高于肾静脉,AUC亦大于肾静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肾血液微循环不是影响高分子微泡稳定性与体内存留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靶向超声微泡足依靠微泡表面固有的特性或通过对微泡进行特殊处理,使其能够靶向性滞留在组织和器官血管内皮细胞上特殊的靶分子,它是实现超声分子成像的核心和关键[1,2].最新的研究显示了其在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分子成像和靶向  相似文献   

18.
靶向超声微泡足依靠微泡表面固有的特性或通过对微泡进行特殊处理,使其能够靶向性滞留在组织和器官血管内皮细胞上特殊的靶分子,它是实现超声分子成像的核心和关键[1,2].最新的研究显示了其在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分子成像和靶向  相似文献   

19.
靶向超声微泡足依靠微泡表面固有的特性或通过对微泡进行特殊处理,使其能够靶向性滞留在组织和器官血管内皮细胞上特殊的靶分子,它是实现超声分子成像的核心和关键[1,2].最新的研究显示了其在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分子成像和靶向  相似文献   

20.
靶向超声微泡足依靠微泡表面固有的特性或通过对微泡进行特殊处理,使其能够靶向性滞留在组织和器官血管内皮细胞上特殊的靶分子,它是实现超声分子成像的核心和关键[1,2].最新的研究显示了其在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分子成像和靶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