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伤寒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其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精神。该文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伤寒论》中的出处及含义谈起,详细探讨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诊治方法,体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特色,强调了中医诊治疾病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但不能失去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特色。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载:"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这是太阳病坏病,失治误治而病情恶化的概念及治则.其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十二字,从诊断、分析到治疗,环环相扣,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高度而准确的概括,是中医治则的大纲,并突出了中医治病诊断与治疗的关联性,对治疗一切疾病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对《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含义以及对中风病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的探讨,以加深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与理解,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正>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论治原则不仅适合太阳病误治后所致"坏病"的救治,也适合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治疗[1]。它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念的思维特色,确立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势,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1指导"坏病"的治疗"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仲景在论太阳病误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16条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段条文其义有二,前者定其义,示何为坏病,并明其因,指其殊;后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则教以治则。下此以降,历代诸家以至于今,皆引申之、发挥之、广大之,皆认为此"十二字则"不独专为坏病而设,乃伤  相似文献   

6.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表明《伤寒论》诊断疾病的思路及过程,是脉与证的集合,体现了"脉-证"合参的辨证思维与方法,为辨证论治之雏形,为后来中医辨证论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说明"识脉证""辨脉证"在中医临床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医者易也","易"是指《易经》的"易",意即中医是秉持辨析正邪、燮理阴阳之理济世救人的医生。究竟中医如何看病?《伤寒论》第十六条指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就是中医临床必须遵循的"三确认":"观其脉证",是四诊合参确认"主证";"知犯何逆",是辨析病因病机确认"主变";"随证治之",是针对主证、主变确认"主方"。而其关键又在于  相似文献   

8.
<正>《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经典巨著,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1],是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经典教材。其中不但有中医理论的阐释,更是理论联系临床的典范,不但有大量成功临床案例之经验总结,也有失治误治后的教训,更有大量确有疗效的经方良药之临床应用示范。"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仲景为我们确立中医临床医疗的行为指南[2]。"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见于仲景《伤  相似文献   

9.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条文中“坏病”,坏者,自败之义,言历经误治而正证自坏,柯韵伯云:“坏病者,即变证也”。在这一条文中,指出患太阳病已有数日(病变部位、患病时间),已用过发汗之法,再或曾用涌吐、攻下、温针治疗,不仅病证不愈,而且病情复杂化。  相似文献   

10.
胡娜 《世界中医药》2008,3(1):25-26
《伤寒论》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脉是第一位,症是第二位,它是有主次的不同,因此,朱老在临床过程中始终把脉作为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临床实践的角度,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结合具体病例,阐述其在黄疸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明确此十二字方针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读“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临证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验案,从抓主症、辨病位的角度,对《伤寒论》中“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作出解读,认为该条文虽言小柴胡汤证的辨治要领,若连同《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来理解,则该条文显然是仲景举例示人,体现其辨证论治、圆机活法指导临床的思维内核。  相似文献   

13.
以《伤寒论》六经病证为主线,结合呕吐有关条文,通过总结和分析仲景治疗呕吐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证施治提供清晰的组方用药思路。《伤寒论》辨证用药严谨、考究,临证用药时审证求因,辨别寒热虚实、阴阳真假,四诊、脉证合参,"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4.
对疾病误治后引起的变证,张仲景在《伤寒论》16条中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本文对《伤寒论》中误治后治疗方法作些探讨。1 试探法 试探法是指误治后引起的病变,先作试探性用药以探测病势辨明病位,待疾病真象暴露后正式立方投剂的方法。如159条:“伤寒服汤药,不利不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突出“治未病”和“治病必求于本”学术资源的内在魅力,拟就《伤寒论》“观其脉证”辨具体病脉症之象,尤其“随证治之”更抽象的辨证逻辑学概念的理性具体,从“知犯何逆”凸显论治疑难重症及对突发性重大疾病的理论优势,探讨张仲景学术辨证论治的原创思维,运用系统论方法的临床价值观和唯象认知方式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6.
从《伤寒论》中有关表证误治内容可以看出,汗法是表证的正治法,应用汗法时需明辨寒热虚实,轻重缓急.《伤寒论》对表证过汗及误用吐下的救治论述颇详,禁汗是禁峻汗或单纯辛温发汗,治疗时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267条“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是仲景对坏病诊断和治疗的原则。由于此二条文字精神实质基本一致,故后世注家在注释中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十分推崇其普遍的指导意义。然细考历代伤寒注本,诸家对此二条的注解、特别是对“知犯何逆”的注解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了对这此二条以及全书精神的正确理解,故有加以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证”是一个动态概念。《伤寒论》曰:“证有千变,病有千变,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证”始终处于运动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如寒证转热,表证入里,实证转虚等,反映了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邪正斗争)的综合和趋势。也是疾病过程中病理生理演变的连贯性,和相对阶段性的动态反映。因此不能用静止的、孤立的观点来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动态认知逻辑、中医辨证论治等研究现状的回顾,提出中医学"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维过程可以从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来分析,可以动态认知逻辑中公开宣告、信念变化来刻画。认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即是确定问题、表征问题;"随证治之"即计划解决方案、执行计划。病人服药后效果如何、如何调整处方正是问题解决中的评估计划、评估解决方案。在辨证论治这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认知操作的动态过程,中医师的信念会随着治疗前后信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完善。既然辨证论治是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认知操作的动态过程,那么就可以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的立场去研究它、以动态认知逻辑来刻画它。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之一.张仲景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强调四诊合参来审察病机,根据病机采用相应的不同治法,也就是说"论治"的前提是"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