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定时鼻衄验案一则翼安乐广西靖西县渠洋中心卫生院533821广西靖西县渠洋镇黄某,男,56岁,1993年6月18日初诊。自述1993年6月4日晚11时许突然鼻中出血,量少,色鲜红,至凌晨3时许自止,次日又应时发作,如此反复已14天,经西药(止血芳酸、止...  相似文献   

2.
<正> 鼻衄属热属火动者多,属寒属气损者少。《金匮》谓:“热伤阳络则衄血”阳络主要指太阳阳明之络脉,涉及脏腑以肺热、胃热肝热为多见。根据脏腑与经脉之络属关系,辩证施治,循经取穴,每可获效,现介绍病案三则如下一、肺热衄血陈某,女,9岁,学生。1982年10月7日就诊。鼻衄两天,时流时止。病程已逾四年,曾先后在几家医院五官科检查:鼻中隔左侧粘膜干燥,余无异常。1980  相似文献   

3.
清肝引经汤治疗经行吐衄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英  杨冬玲 《四川中医》2007,25(10):83-83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的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清肝泻热、降逆止血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5%。结论:清肝泻热、降逆止血法治疗经行吐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浙江东阳一代,民间常以一种简便外治法治疗部分小儿热性疾病,例如小儿衄血,疗效肯定,且本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依从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某,女,14岁,于2013年8月7日初诊。患者自诉10天前因“反复咳嗽、咳痰2周,加重3天”在外院住院治疗,外院胸片提示:左上肺实变影,肋膈角少量胸腔积液;病原菌培养提示肺炎链球菌感染,诊断为肺炎链球菌肺炎,  相似文献   

6.
高小威  朱庆伟 《光明中医》2011,26(11):2317-2318
田玉美教授(1928—),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出生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习医,后悬壶乡里,现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2011年荣获"湖北中医大师"称号。田教授从事中医医疗工作60余年,精通内外妇儿各科,  相似文献   

7.
周××,男,50岁,工程师。自1985年10月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至黑朦,左眼视力尚属正常,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视神经乳头炎。治疗约一月,视力恢复,但停药后双眼视力又急骤下降,且白细胞增多至24,600/立方毫米,多核白细胞左移。对激素十分敏感,如停用  相似文献   

8.
柏××,26岁,农民,1991年3月23日诊,门诊号0902048。妊娠8个半月,鼻衄14天。1日出血1次有之,2~3次有之,最多5次。血色鲜红,稍有血块。曾用止血敏、维生素K、安络血、中药十灰散等治疗,服药即止,药停复作,今  相似文献   

9.
邵荣世 《江苏中医》1992,13(2):19-20
  相似文献   

10.
一、引火归原案张某,男,63岁,离休干部。1985年12月5日会诊。宿恙高血压,病历10余载,近半月鼻衄4次,均于夜间,此次量多盈杯,速赴某院急诊,收住耳鼻咽喉科治疗。一周来用西药复降片、安络血,对羧基苄氨与中药清肺凉血止血剂未效,邀余会诊。症见头昏耳鸣,胫酸无力,手足欠温,面色无华,时觉烘热,口干不欲饮。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相似文献   

11.
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多认为本病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阴失内守,阳躁于外",其本在肾,病机关键在于"肾阴不足",故治疗多采取"滋阴"或"益肾"为基本法则。导师马融教授在治疗多动症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滋阴"、"益肾"的治疗大法,对于部分以"阳亢"为主的患儿,常采用《金匮要略》中风引汤化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柴胡桂枝干姜汤契合"胆热脾寒"之病机,可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妇科系统等多种疾病,加减变化,临床疗效良好。"经方有方证",强调经方方证的整体性,笔者抓住病人脾阳虚的体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考虑过敏性皮炎由脾虚湿热郁滞,湿热发而不畅引起,方证相合,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旋覆代赭汤益气和胃、降逆止呕,被广泛应用于痰浊阻结胸膈胃脘,肝胃之气上逆所致之顽固性呃逆、呕吐等各种内科病症。笔者以该方加减治疗反复呕吐1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验案一则     
赵××男54岁农民1988年8月26日初诊。三天来左耳廓灼热,潮红,火灼样疼痛不能入睡,伴有低烧,头痛,乏力,纳差,曾用青霉素治疗未效。自昨日始左耳廓红赤灼热,掀肿疼痛加剧,出现集簇成群透明小水疱数群,部分水疱融合成如绿豆大小,部分疱疹溃破后有继发感染,创面有污浊脓性物覆着,耳下淋巴结肿痛。左面颊活动无力,左眼不能闭合,左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健侧,每进食水  相似文献   

15.
反复发热在各类癌症晚期病人中屡见不鲜,西药的治疗往往只能暂缓其症状,易反复,且不良反应也较大,而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具有疗效稳定、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少的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对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肺癌晚期反复发热一则验案进行深入辨析,旨在记录对肺癌反复发热的治疗经验,深刻反思临床中慎查病机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探讨证型解释证象的一元论,并扩展了血府逐瘀汤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值得对此方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6.
验案一则     
官某,男性,9岁,门诊号:176452,1985年12月19日初诊.患儿于1984年8月初起恶寒,发热,咽痛,面目浮肿,小便短少,尿色混浊,尿常规检查:蛋白+++,脓球+,红血球++,颗粒管型+,住入小儿科,诊  相似文献   

17.
验案一则     
李女,27岁,农民。1989年7月初诊。右胁疼痛,发则欲死12年。始为间断午后作痛,至午夜后渐止,凡遇冷水、风雨即发。作时汗出,手足厥冷,面青唇紫。多方求治,不见功效。近半年来,每日发作,疼痛最重时在夜12~2点,3点后自行缓解。遇冷益甚,嗳气频频,自觉右胁下有包块隆起。形体消瘦,精神萎顿,面色晦黯,心悸少寐,右上腹有轻压痛,舌体瘦小,质黯,苔薄而白,脉沉弦细。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示:贲门痉挛,胃、十二指肠未见器质性病变;肝胆超声示:肝内光点分布均匀,胆囊5.1×3.4cm,壁厚0.6cm;胸腹联透正常:胃电图示:浅表性胃炎。血、尿淀  相似文献   

18.
验案一则     
久病郁热蕴结:马××,女,43岁。诊治日期:1983年8月13日。自述:病已缠绵数月,数次更医罔效。有诊为“肝郁气滞”者,亦有断为气血双亏者”……先后服中药数十剂,但病未减。现症:心烦意乱,胸胁胀懑,纳谷不馨,常觉泛泛欲吐;夜间少寐,默默然似精神抑郁、惚惚然惕怵不安(西医诊断疑为“癔病”)。语言低微,答非所问。舌质红,苔薄而黄白相兼。脉细弦而微数。此乃久病余热未清,郁热蕴结胸膈,扰侵神明,故致心中懊(忄农),心烦不眠,夜少卧寐,治当清热除烦。  相似文献   

19.
验案一则     
沈××,女,59岁。1987年10月5日诊。两年前因长子车祸身亡,终日哭泣,郁郁不乐,致胸胁胀痛,呵欠不断,当地卫生院用中药治疗无效。近半年来上症加剧,胸闷心悸,  相似文献   

20.
验案一则     
刘××,女,15岁。头痛、眩晕20余日,近日加重,头痛欲裂,恶心欲吐,心跳气短,身热心烦,眩晕震颤,不能转侧,舌强语蹇,面赤颧红,舌红苔黄,脉细数。血压280/130毫米汞柱。此为阴虚火炽,拟育阴清热,平肝潜阳法,黄连阿胶汤加味:黄连16克阿胶15克鸡子黄2枚白芍10克元芩10克龙牡各30克,水煎服2剂后诸证大减,唯舌强语蹇,转侧不利如前,上方加勾藤20克、菊花15克,进6剂,血压180/100毫米汞柱,诸证悉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