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并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发挥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优势。方法:选取于2021年4月—2023年8月来本院择期进行单侧THA或TKA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单独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预防性抗凝,对照组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结合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 d、出院前两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凝血功能(PT、FIB、APTT、TT)及DVT发生率,并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对比术前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肢均有不同程度肿胀,但治疗组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消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术前D-二聚体,PT、FIB、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第3天PT、APTT、TT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3项数据均在安全范围之内。而在出院前...  相似文献   

2.
朱金华  周国柱  江萍 《光明中医》2016,(12):1744-1747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 DVT)形成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1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术后给予益气养阴通脉汤治疗,对照组57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D-二聚体、引流量及术后14d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肢周径差(患肢与健肢于膝上及膝下10cm测量周径的差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及第10天的D-二聚体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天治疗组中有2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6%;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比较,其疗效相当,但相对不良作用更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肢肿胀及对血小板、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以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患肢肿胀改善情况自第7天起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自术后7 d起低于对照组,P-选择素于术后10 d起较对照组降低,D-二聚体含量则自术后4 d起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辨证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程度,下调血小板及血中D-二聚体活性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活血灵"防治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活血灵,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两组术后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液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血液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在术后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在术后3天内拔除引流管,两组患者血液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灵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比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初次接受单侧THA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组)和对照组(正常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组),每组40例。试验组从术前1天开始口服加味桃红四物汤(150mL/次,Bid),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正常剂量,qd),对照组从术前1天开始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正常剂量,qd),均持续至术后第35天。术后第14天检测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2例,对照组发生DVT 3例,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肢大腿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轻。两组患者术后14天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能减少THA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降低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消栓汤"预防性治疗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脐周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消栓汤,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肢体肿胀周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统计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2.94%),对照组出现9例(1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日,2组患者VAS评分、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日(P0.05);观察组术后第7、14日,对照组术后第14日,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术后第1日(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7日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期血浆D-二聚体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加用中药消栓汤可以更早改善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症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将15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9例术后给予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79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患肢肿胀最大值、肿胀值、疼痛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患肢肿胀最大值、肿胀值、疼痛程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佳,且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可减轻患肢肿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灵方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活血灵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2周后行彩超检查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3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血灵方与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相当。结论:活血灵方对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胃切除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情况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情况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及良性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 d、3 d、7 d 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促进胃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吻合口的愈合,降低术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浩  钟浩  杨旋芳 《新中医》2016,48(10):110-112
目的:观察肢伤一方联合利伐沙班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气虚血瘀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骨科基础治疗,以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10 h给予口服利伐沙班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肢伤一方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BPC)、D-二聚体、凝血功能、DVT发生率、切口引流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前1天,2组BPC、D-二聚体水平、PT、APTT和FIB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4天,2组BPC水平均较术前1天下降(P0.05,P0.01)。术后14天,治疗组的BPC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术后1天,2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1天上升(P0.05)。术后14天,2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后1天下降(P0.01),PT、APTT均较术前1天延长(P0.01),FIB含量均较术前1天减少(P0.01);治疗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T、APTT长于对照组(P0.01),FIB含量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14天DVT发生率和术后1天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伤一方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气虚血瘀证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D-二聚体水平,预防DVT,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骨科手术患者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的影响及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基础加物理预防,物理预防采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两组分别于入院第1日,第4日(手术后第1日),第1日(术后1周)测定血浆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围术期所有有血栓表现或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明显增高的患者立即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余病例均于第10日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两组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出现1例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未发现血栓患者。两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围术期3个时间段的D-二聚体水平可见,两组术后第1日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均P0.01)。术后第7日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其中治疗组术后第7日D-二聚体与术前比较降低(P0.05),对照组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术后第1日、第7日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均P0.05);术后第7日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均值处于正常范围内(0~1.0μg/m L)。两组术前TpP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围术期三个时间段的TpP水平可见,两组术后第1日TpP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均P0.01)。术后第7日两组TpP水平均下降,治疗组术后第7日TpP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对照组TpP水平仍较术前增高(P0.01)。术后第7日治疗组Tp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平均值低于阳性截断值6 mg/L;术后第1天两组TpP水平差别不大(P0.05)。结论 1)在胸腰椎骨折手术围术期,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呈显著增高后降低的规律;2)疏血通注射液能使胸腰椎骨折手术后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显著降低,可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断流术患者2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组106例术后当日起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B组94例术后当日起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每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观察2组门静脉血栓情况及血栓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以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术后5 d内2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14 d A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73.6±30.4)×10~9L~(-1)、(303.5±43.8)×10~9L~(-1),B组分别为(381.9±32.8)×10~9L~(-1)、(596.8±50.9)×10~9L~(-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A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B组(P均0.05);B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8%,A组为3.8%,2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A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有效降低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率,降低血清D-二聚体含量,效果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29例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DVT发生率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含量变化。结果 2组术后均无DVT形成;2组的APTT、FIB及对照组的D-二聚体治疗前后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2组PT术后均延长(P均<0.05),且治疗组术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下降(P<0.05)。结论肝素抗凝法与益气活血法均能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均能对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产生影响,且益气活血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提示益气活血法能有效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黏、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活血散瘀方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的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老年下肢大手术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术前1日、术后1~7日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联合活血散瘀方,对比不同时间段D-二聚体水平,对比深静脉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间对比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2周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两组术后48h D-二聚体水平高于术前1日、术后即刻,组内对比两组术后1周、术后2周低于术后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发生率0(0/31),对照组9.7%(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1,P=0.121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分别为16.1%、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00.05)。结论活血散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降低老年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食管癌患者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在术后6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两组均于术后10~14天内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下肢DVT形成情况,并监测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10天两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对照组16.25%、观察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且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危重症患儿D-二聚体的监测和小剂量肝素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危重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观察组早期予以小剂量肝素治疗,另选取40例非危重症患儿为非危重症组,监测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比较危重症评分。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危重症患儿)D-二聚体水平较非危重症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危重症评分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D-二聚体有助于观察小儿危重症病情,予以小剂量肝素对患儿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在Pilon骨折围手术期调控D-二聚体水平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方法:对收入我院的P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予以口服桃红四物汤,对照组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同时两组患者均予以双下肢空气波治疗、主动功能锻炼以预防血栓。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及统计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人数、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软组织损伤情况分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动态监测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2天,术前1天及术后3天、7天P值分别为0.603,0.757,0.362,0.675),血栓发生率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1)。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可以有效的预防Pilon骨折围手术期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法对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我院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术前1天、术后1周连续静滴0.9%NS250 m 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 L,每天1次。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对照组术前1天、术后连续1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0.4 m L,每天1次。两组均于术前1天、术后1、3、7天,清晨空腹抽血测定静脉血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2组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2组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降低作用,可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至术前,术后使用四物汤加味联合肝素14 d,对照组术后单独使用肝素14 d,测量所有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小腿周径、疼痛VAS评分、凝血功能、D-二聚体,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评价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T、APTT、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患者的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FIB和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患者术后24、7d的平均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患者的术后24、7 d和2周的D-二聚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处理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术后7 d处理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小腿周径比较中处理组在术前、术后7 d和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应用四物汤加味,术后联合四物汤加味和肝素,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促进下肢肿胀消退和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