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蕊 《四川中医》2014,(4):140-141
更年期是女性比较特殊的生理时期,而汗证临床又证型较多,故更年期汗证变证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治疗上根据证候不同以益气养阴,固涩敛汗及调和营卫为主。本文是随师出诊所见更年期汗证治疗案例2则,同病异治,源于经典又不拘于常法,临床辨证灵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更年期是女性比较特殊的生理时期,而汗证临床证型较多,故更年期汗证辨证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治疗根据证候的不同以益气养阴、固涩敛汗及调和营卫为主.随张兰教授出诊所见更年期汗证治疗案例两则,同病异治,源于经典又不拘于常法,临床辨证灵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青华 《陕西中医》1999,20(9):412-412
<正>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本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笔者不揣浅漏,谈谈自己临证治疗汗证的点滴体会。 1 治汗证常守益气养阴法 汗证的辨证施治,前贤总结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如阳(气)虚则自汗,阴(血)虚则盗汗。自汗常以温阳(益气)固,表为法,盗汗多以滋阴(养血)敛营为主,二者历来为治疗汗证所遵循的法则。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少汗出之证,常常是二者互见,属气阴两虚。尤其是患者素体虚弱、或年迈之体,身虽不健,  相似文献   

4.
反复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更年期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病理时期,故其辨证施治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总结了冯毅从肝论治更年期女性反复咳嗽的经验,包括"女子以肝为先天""天癸绝,冲任虚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三个方面,在临床上注重疏肝理气,滋阴养血,清肺止咳等,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其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5.
总结刘素荣教授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包括肾气亏虚、肝失疏泄、脾虚失健,肾虚是发病的基础,并可累及心肝脾肺,临证分肾阴亏虚、阴阳两虚、肝郁气滞、心肝火旺、肝血亏虚、心气亏虚、心肾不交、气虚不摄8型,分别治以滋养肾阴、清热除烦,阴阳并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养血安神、疏肝清热,养阴清热、除烦安神,益气养心、敛阴止汗,交通心肾、清心安神,补气止汗。  相似文献   

6.
探析赖新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经验。赖教授认为正虚发病是本病的病机本质,治疗应疏风、祛湿、活血兼补益气血。其创用"引气归元法",固元养血、调理冲任,倡导针药结合,自拟"清血抗敏方"、"新加消风散"、"苦痒无痕方"等,清热燥湿、疏风止痒、滋阴养血,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证推广。  相似文献   

7.
产后汗证是女性产后的常见疾病,病情重者日夜多汗,动辄尤甚,病程迁延,加重女性身心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产后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而致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营阴外泄是产后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以血汗同源理论为基础,根据产后汗证患者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汗证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探讨养血益气法、调和营卫法和固表止汗法在产后汗证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产后汗证特点提出相应调护要点,为产后汗证的治疗与调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久汗怪证治验江都市宜陵中心医院(225231)仇璧庭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虚,营卫失调,津液外泄所致。阳虚自汗者,治宜温阳固卫;气虚阴耗者,治宜益气养阴;肝火湿热者,治宜清肝泄热化湿,并佐以固涩敛汗之品。此为临床治疗之常法。然而,...  相似文献   

9.
更年期汗症是妇女在更年期前后常见的一种病症,修老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肾精渐亏,阴阳失衡。根据《黄帝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基本可分为阴虚、阴阳两虚两种证型。因阴虚者,阴不能内守,阳气运行无度,时而浮越,造成汗出;或病程日久,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之证,此时的多汗现象,既责之于阴虚阳气浮越,又责之于阳虚不能固摄,阴津外泄。临床中,修老师常用自拟的"收敛固涩"方与"秘益精气"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固本止崩汤加味治疗崩漏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崩漏主要原因为禀赋不足,肾气亏损。以虚证多而实证少,久崩多虚,久漏多瘀。应遵循治崩宜升提固涩,不宜辛温行血,治宜养血理气,不可偏于固涩。因摄冲任是治疗崩漏的重要法则,要以后天养先天,以达补益肾精、固摄中任之效。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炎无水肿,持续蛋白尿临床表现多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肾阴亏虚三型,以益气固涩、温阳固涩、滋阴固涩为主扶正固涩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但要注意虚中挟实,少佐祛邪之品,以防闭门留寇。)  相似文献   

12.
夏世澄 《光明中医》2005,20(2):57-58
收敛固涩的中药 ,具有敛汗、固脱、涩精、止遗等作用 ,习惯上用来治疗正气内虚、气血津精耗散滑脱的病证。甲亢性心悸 ,是因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的、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属于中医的“瘿病”、心悸、“胸痹”等证范畴。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见到阴虚、气阴两虚、阳虚的证候。笔者在临床上治疗甲亢性心悸症属虚证时 ,依其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别予以针对性的扶正补虚的同时 ,加用收敛固涩类中药在其中 ,意在补中兼收 ,安固心神 ,增强补益之效。通过临床对照观察 ,收到了满意疗效 ,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自 1999年至 2 0…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结侗医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消渴汗证经典病案,探析其治疗消渴汗证的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消渴汗证提供用药参考。侗医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消渴汗证用药经验具有以下特点:善用补气生血药对、注重三阴并补、以补血药化阴津、以清热生津药消渴降糖、常用固涩敛汗药对、善于引诸药达表、酌加侗药止汗。  相似文献   

14.
更年期综合征经方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年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绝经期前后诸证范畴,可分本证与标证两大类。本证指绝经期,天癸将竭,肾精渐衰,冲任亏虚,精气不足,形成阴阳失调,或虚或亢,不能濡养脏腑而出现真阴亏损,阳失潜藏,如头昏、眩晕、血压波动、烘热汗出、或畏寒怕冷、阴道干痛、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治疗应以滋阴降火,佐以温阳;标证是指上述主症外,还有月经异常、淋漓不断等。  相似文献   

15.
纵观历代医家对治疗不孕症的理论阐述,并无明确指出配伍固涩药的必要性,而探究《傅青主女科·种子》可知,固涩药在治疗女子不孕时配伍使用,多有画龙点睛之效,既可敛摄气血精液,又可调补冲任加强固藏,又不孕症多虚多损,在临床中以相应的补益药佐固涩药同用,可标本兼顾,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傅青主女科·种子》中十方有三方未运用固涩药:嫉妒不孕之开郁种玉汤、肥胖不孕之加味补中益气汤、腰酸腹胀不孕之升带汤,三方皆为治疗不孕实证,这提示固涩法仅适用于虚证、脱证及久病大病后邪不猖盛的情况,如运用不当就会造成"闭门留寇",其害无穷,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16.
认为阴虚是多系统萎缩的关键病机,病变脏腑涉及肝、肾、心、脾,久积痰瘀是其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以育阴法为基本治则进行辨证论治,髓海亏虚证,治以补肾益精、养阴封髓,自拟封髓丹加味;阴血不足证,治以养血充脉、滋阴舒筋,自拟养血舒筋汤;心肾阴虚证,治以滋肾潜阳、育阴降火,常用引火汤加减;阴虚风动证,治以敛肝滋肾、滋阴熄风,常用三才封髓丹加减;阴阳俱虚证,治以阴阳双补、化痰逐瘀,常用地黄饮子加减。  相似文献   

17.
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的关键在于肝、肾,其次与心、脾等脏腑有关,肝肾乙葵同源,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冲任脉虚,精血不足,而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情志,肝血不足则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则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治疗上以滋阴疏肝,并配合安神、健脾、理气等法,以调整阴阳,调理肝肾为要点,临床应用,屡见效验。  相似文献   

18.
正任,瘀血不行,新血不得归经,导致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该病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围绝经期患者多有肾虚,肾虚则封藏失司,冲任失固,不能约制经血,乃成崩漏;肾为先天之本,肾虚真阴元阳不足,不能正常滋养及温煦机体,久则胞脉受损,气血亏虚,从而导致脉涩血瘀。针对上述病因病机,治疗当活血化瘀、补肾固冲调经。笔者自拟活血补肾调经汤,方中杜仲、续断补肝肾、调冲任、止崩漏;红花活血化瘀;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阿胶、生地黄、地黄炭养血滋阴止血;茜草祛瘀止血;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 2%明显高  相似文献   

19.
盗汗又称寝汗,属于汗证中的一种,常常表现为寐中汗出、醒来即止。中医认为盗汗多属阴虚,治疗常从滋阴敛汗入手。然孙丽霞教授强调盗汗非独阴虚,临床上因气阴两虚、邪伏阴分、肝胆湿热等所导致的盗汗并不少见;临证需注意"汗证不独究于心",汗出部位不同病机亦有所不同。故列举其临床辨治盗汗验案三则,并介绍其论治盗汗的特点及经验。  相似文献   

20.
徐航  郑曙光  柴丽 《河南中医》2010,30(11):1132-1133
传统认为中医的汗证包括自汗、盗汗,以阳虚、阴虚者多见。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抗生素、激素及苦寒类中药的滥用,极度损伤人体阳气,阳气亏虚,失于固摄,所以由于阳虚导致的汗证并不少见。临床上对于阳虚汗出者,法以温阳固摄止汗,阳气充足则虚汗自敛,而药用附子者,多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