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咽喉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咽喉疾病又易多脏累及,或易脏腑同病,主要涉及肺、脾、肝、肾等脏。后世医家在吴鞠通三焦辨证的基础上提出"脏腑三焦""部位三焦""经脉三焦""辨证三焦"之说。故治咽喉需兼顾肺脾肝肾等脏腑,以三焦辨证对咽喉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化简为繁地判断病位、病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共济失调系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一大类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以肢体共济失调、走路不稳为其典型表现,分类困难,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是主要类型。目前,对于SCAs临床上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大多采用对症治疗。历代中医医家多从"肝肾"论治SCAs,而苏志伟教授除从肝肾论治外,还重视从脾、三焦、痰、瘀、风等方面论治,总以滋补肝肾、健脾化湿、通利三焦、祛风化痰、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自拟方药加减化裁,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干眼属中医"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燥症"等范畴。本文从三焦理论着眼,查阅文献并总结三焦功能失调对干眼的影响,归纳出三焦气化失司是干眼气血津液亏虚的根本原因。认为干眼的发生,就三焦的生理功能而言,归因于三焦"主水道,主诸气"的功能失调;就三焦的结构而言,主要责之上焦肺、中焦脾、下焦肝肾。病在上焦,治以清华灵空;病在中焦,治以脾胃之体用各适其性;病在下焦,治疗重在培本,兼顾疏肝。干眼的治疗,不能拘泥于某一脏腑,应整体调理三焦、统筹兼顾脏腑气血津液,肺、脾、胃、肝、肾各司其职,气血津液才能循化有道,目珠得润。  相似文献   

4.
从"三焦者,谓上中下也"论述张仲景对三焦整体的认识。"三焦"概念是人体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张仲景以三焦为工具阐述人体的气化功能,提出"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理观,三焦生理特性为"气之终始""三焦分部"。疾病的病因、发病、发生发展均由"三焦竭部"(即气化失常致三焦阻竭,相互不通)产生。疾病的病因为外邪干忤经络;根本病机是三焦不归其位,上中下相逆。诊治疾病应"审查表里,三焦别焉",即根据疾病的病位、病形、病势进行诊治。张仲景对三焦整体认识是在《黄帝内经》《难经》等为代表的秦汉医家对三焦认识基础上的综合和超越,丰富了"三焦"的概念,为后世医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脏各类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治愈性差,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发病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上升,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取得疗效,但因其服药周期长,且不良反应较多,故而临床治疗上需寻求其他治疗手段。传统医学中未曾记载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病名,临床通过其症状分析,将其归属如"喘证""水肿""痰饮"等疾病中。中医治病需因证施治,力求阴阳平衡;然三焦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道路堵塞则百病丛生,道路通畅则百病易除,临床诸多医家通过调理三焦,调畅气血津液,调和脏腑祛病强身。文章归纳整理近些年相关报道,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证型出发,结合三焦理论与临床运用,进一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三焦辨证论治关系,为今后临床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是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症状,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不详,亦无有效的治疗手段~([1])。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归为医"眩晕""颤证""喑痱""萎证"等范畴[2],治疗效果不理想。天津市名老中医韩景献教授采用三焦针法结合枕三经排刺治疗多系统萎缩,取得  相似文献   

7.
黄进 《江西中医药》2020,51(5):28-3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世界上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属中医"肝癖""痞满""胁痛""积证"等范畴。肝肾两脏关系密切,在生理上母子相生,精血同源,经络相传,在病理上互相影响、疾病互传。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肾论治,意义颇深,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最终归宿。中医属于"关格""癃闭""肾劳""水肿""溺毒""哕逆"等病症的范畴。《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现代医学的肾功能衰竭中医命名为"慢性肾衰"。目前中医临床治疗CRE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味中药、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灌肠方面,而对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是IgA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为"肾风""尿血""水肿""尿浊"等范畴,并认为该病以脾肾亏虚为本,风湿毒为标,瘀血贯穿疾病始终.对IgA肾病从瘀论治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从益气活血、标本兼治,清热凉血、热去络宁,活血利水、斡旋三焦,...  相似文献   

10.
正高脂血症是指各种因素所致血脂水平过高,最终导致一系列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中医方面,并未有脂质、血脂等名称,但对"膏""脂"早有认识[1]。临床上常分为肝肾亏虚、脾肾两虚、痰浊内蕴、气滞血瘀、痰瘀结滞5型[2],治疗多为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消痰导滞,取得一定成效。然笔者认为本病病位在血脉,与脾关系密切。治疗上应从脾论治,佐以上述他法,以收降脂之功。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4)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为特征,属中医"口疮""口糜"的范畴,临床多数医者治疗多以清热为主,常治疗效果不一,且易导致患者口疮迁延不愈。笔者遵从导师齐文升教授思想,在临床诊病时,运用"三焦脏腑辨证"理论,先分三焦,再将病位定至不同脏腑,施以阴阳寒热虚实辩证,治疗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常获良效,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肝主筋",因而中医治疗筋骨疾病多从肝肾着手,而又以肾为主。但临床上调脾胃亦能治疗筋骨疾病。本文就脾胃与筋骨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临床从脾胃论治筋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已经成为临床呼吸系统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患者经济负担重。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治疗AECOPD方面有独到的优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简称AECOPD)属中医学"咳嗽""肺胀""痰饮""喘证""厥脱""神昏"等范畴。下面就中医对本病的辨证及中医药治疗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病属中医学"水肿""下消""肾消""关格""虚劳"等范畴。现从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复方、中医外治等方面对近五年来中医在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提示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改善客观生化指标及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兴起,疟疾被纳入温病范畴论述。温病学中对疟疾名称、病位等的认识均有继承与发展。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以三焦为纲辨治疟疾。本研究基于《温病条辨》一书,从"以病为纲,病证结合""审机辨治,尤重病位""方证相应,随证更方"三方面概括论述,结合吴氏针对三焦不同证侯所施具体方药,详述吴鞠通治疗疟疾的临床思维方法;同时将中医临床思维与西医学互参,中西合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崔云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男科疾病,在诊治少弱精子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崔云老师,现就崔师从"肝肾同源"论治少弱精子症经验介绍如下。1"肝肾同源"与少弱精子症基本病因病机少弱精子症属于中医学的"无子""精清""精薄""虚劳"等范畴。对于此病的病因病机,古今医家虽认识不一,但大多责之于肾。崔师经过多年临床总结认为少弱精症的病位虽在肾,但同时与肝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4)
陈光为密云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在临床中善于调治脾胃病,善于应用经方及五运六气思维诊治疾病。中医的脾胃病包括"痞满""胃脘痛""嘈杂"等,对应于西医诊断包括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医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文章选取其临床常用方药和验案进行分析,以提供中医治疗脾胃病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浩  吴伟  王庆凯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44-1046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液体潴留。本病属中医"心水""喘证""心悸""痰饮"等范畴,病机涉及脏腑亏虚、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司,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以痰饮、水湿、瘀血、气滞为主。三焦气化失司是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主要机制,也是病情危重多变的根源所在。以期将三焦气机与心衰论治相结合,明确病位主次,权衡病势轻重,以指导治法方宜、缓急主次、补虚泻实,以益气温阳、通调三焦总原则贯穿疾病治疗全过程,对于临床上综合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本病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医》2016,(7)
正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腺体的恶性肿瘤。中医学无前列腺这一器官名称,但将其功能概括于肾、膀胱、三焦等脏腑之内,在中医历代文献描述中,类似于"癃闭""血淋""尿血"等病证。林丽珠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学教研室主任兼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近30年,秉承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在肿瘤治疗中,或攻或补,"知  相似文献   

20.
整理陈海教授运用中医三焦理论治疗小儿鼾症的临证经验。陈教授将小儿鼾症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调理期。虽分而论之,但总以肺、脾、肾三焦气机不利,而痰湿蕴结为主要病机,施治则注重因人、因地制宜,结合宣教和调护。其临证思路集中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诊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