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寻妊娠禁忌中药性味归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以《中华本草》和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整理出妊娠禁忌中药1136味,采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禁忌中药的四性以温、寒、平为多;五味以苦味最多,其次为辛、甘;归经以归肝经为最多,其余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脾、胃、肾、大肠、心。辛温、苦寒、苦温、苦平为出现频率较高的性与味组合;温肝、寒肝、平肝、寒肺为出现频率较高的药性与归经组合;苦肝、辛肝、苦肺、甘肝为出现频率较高的味与归经组合。结论妊娠时期要尤其注意辛温和苦寒类中药的使用,温肝和苦肝的中药也当慎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搜集大量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医疗法及用药的资料,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用药规律。从总的治疗方法中提取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用药中各类中药的使用频数、所占比例以及分别统计每味药出现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归经。总结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常用药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其次为活血药、理气药、利湿药等;药物性味以甘苦、甘寒、甘平最多,甘温、辛平、辛温次之,基本无大辛大热药;药物归经多入肝、心、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2576例患者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用药规律,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思路。方法 对张润顺主任医师的门诊病历处方所用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包括单味药物频次、药物功效和性味归经频次,并使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576例患者中男967例(37.5%),女1609例(62.5%),平均年龄为50.38岁。其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陈皮、茯苓、黄连;使用中药中功效排名前5位分别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使用药物药味排名前5位分别是:苦、辛、甘、酸、微苦;使用药物药性排名前5位分别是:温、微寒、平、寒、微温;使用药物归经排名前5位分别是:脾、肺、胃、肝、心。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是陈皮-柴胡(Support=0.665),置信度最高的药对是陈皮-枳壳(Confidence=0.893)。中药聚类分析结果共有4类。结论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多以理气补虚、清热化湿、活血化瘀、辛开苦降为主,所用药物多为以辛温与苦寒相配伍为主的多种组合。  相似文献   

4.
仲景方用药频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内容丰富,联系实际,堪称我国传统医学中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经典医籍,至今仍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选取两书中的所有存有药物记载的方剂(文章中简称"仲景方")268首,用药总频数为1204次,涉及中药共131味,构建了包含方名、功效、主治、药物组成、方剂分类等字段的方剂数据库.分析发现,仲景方的用药种类集中于补虚、解表、清热、化痰、温里等;用药性味多集中于辛温、甘温、甘平、苦寒等诸类:用药归经以肺、脾、胃、心经为首选,肝、大肠、肾、膀胱经等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医案,对所用药物通过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1)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总结出解表药、清热药、宣肺止咳药位居前三位;苦寒与辛温之品并用,但以苦寒清热为主;以归属肺经药物为主,直达病所,兼顾脾胃,或清泄大肠,表里同治。(2)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两组常用药对及解表药→柴胡+黄芩、解表药→炙麻黄+杏仁两组常见的配伍组合。(3)聚类分析得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羌活、紫苏叶、荆芥、薄荷,金银花、连翘,射干、桔梗,豆豉、青蒿、生黄芪等9组药。结论周平安教授在治疗外感发热时几个用药特点:(1)苦寒辛温并用,以苦寒清热为主;(2)解表清里,清透兼施;(3)脏腑同治,照顾兼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古文献治疗黄褐斑的内服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光盘数据库搜索古代文献治疗黄褐斑的内服处方,建立中药数据库,对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服药中以补虚药使用最多,其后依次为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使用频率最高的前9味药为肉桂、茯苓、当归、五味子、附子、甘草、牛膝、熟地、肉苁蓉;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归肝、肾经为主。结论:古代治疗黄褐斑的内服方剂以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要组成成分,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四物汤、归脾汤为治疗黄褐斑的基础方,遣方用药特点为在重视先天的基础上气血同调、肝脾共治,治疗总则为调补肝肾,兼顾行气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7.
《四川中医》2021,39(4):216-220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以外治法为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数据库中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文献,将方剂录入EXCEL表格,通过SPSS 17.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以及因子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方剂169条,涉及中药201味;发现中药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牛膝、伸筋草、红花等。药物性味中四气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寒、热、凉。五味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辛、苦、甘、咸、酸,药物归经占比最高的为肝,其次为脾、肺,归经以五脏为主。出现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为乳香和没药,演化得到新方组合2组。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用药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为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王任之教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组方原则及用药特色。方法:收集王任之治疗肝硬化的有效医案,筛选综合整理,选汇出43篇经典治疗医案,对其所用药物通过SPSS22.0和Modeler14.2进行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关联规则和聚类规则分析。结果:(1)药物及性味归经频数分析反映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和化痰药为最常用的药物分类。用药频次前五位的分别是仙鹤草、女贞子、丹参、五灵脂、青黛。苦寒药与辛温药并重,佐之以甘缓。药物以入肝经为主,兼顾脾胃的功能,肺肾同调。(2)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为以青黛、白矾,丹参、五灵脂,鳖甲、丹参等10对药物组合,聚类分析结果为包括青黛、白矾、仙鹤草,女贞子、鸡血藤,丹参、五灵脂、鳖甲、郁金等7组药物组合。结论:王任之教授认为肝硬化的病机主要是肝脾失调。脾胃受损则湿热蕴生,肝气不舒则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而致瘀,病久则易伤及肝肾之阴,更有阳虚水泛者,腹大如鼓。王任之擅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合参,并提出肝病阶段化治疗等重要认识。在治疗方法上擅长"辛开苦降法",注重肝脾同调,擅用活血化瘀之法,兼以滋养肝肾,或温肾化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金匮要略》治疗痰饮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中治疗痰饮病方剂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关联性、核心药味组合和潜在新处方等。结果:19首痰饮病治疗方包含29味中药,以温、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为主,归经以归肺、脾、心、胃、肾为主;当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0.8时,得到核心用药组合44个,关联规则组合48个,包含7味中药,为用药频次前7位;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痰饮病治疗甘温药、辛温药为主,核心组合由茯苓、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干姜、细辛这7味中药组合而成,分析得出石膏-芫花新组合,为临床治疗痰饮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改善睡眠中药保健食品的用药规律,为相关产品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DFA)官网中检索1997年12月12日以后审批的中药保健食品,运用Excel 2010建立保健食品中药原料总数据库1个,子数据库7个(中药子数据库、药性子数据库、药味子数据库、归经子数据库、功效子数据库、药对子数据库、角药子数据库),然后对7个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并将用药频率在1%以上的中药导入SPSS 24软件,按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分层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539种改善睡眠中药保健食品,经纳入、排除筛选,最终纳入354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味中药为酸枣仁、五味子、茯苓;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种中药为补虚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高频药对或角药包括酸枣仁+五味子、酸枣仁+茯苓、酸枣仁+五味子+茯苓等;中药药性以平性最多,药味以甘、苦、酸、辛为主,归经以肝、心、脾、肾为主;核心药物经聚类分析形成5个类群。结论:改善睡眠的中药保健食品所用中药性味以甘平、甘温(热)、甘寒(凉)为主,多归肝、心、脾、肾经;经数据分析得出的21味高频中药可作为改善睡眠保健食品的核心药物,尤其前6味高频中药应加大研发力度;药物配伍方面,养血安神药可与补虚药和收涩药配伍,也可与平肝息风药和利水渗湿药配伍;治疗原则为:有虚证者治以补气、补血、补阴,有血瘀、湿浊、阳亢、心肝火实证者治以活血、利湿、平肝潜阳、清泻心肝实火,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养血安神药或镇心安神药。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37-740
目的 :研究近16年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0~201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文献,对中药复方的用药种数、种类、频次、性味、归经采用频数分步法进行统计,总结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63首复方总共使用15类113种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含11味药)依次为:远志、石菖蒲、熟地黄、牡蛎、龙骨、龟甲、白芍、五味子、茯苓、山药、山萸肉;前5位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收涩药;药性以温为最,其次为凉、寒、平;药味以甘味为最,其次为苦、辛、咸、酸;用药归经总频次以肝经为最,其次为心、肾、脾、肺。结论: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以补虚、安神、清热、平肝为主,兼以健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库检索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87项研究,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90首,中药183味。药物频数分析中乳香、没药等应用最多;药物类别频数分析中,活血化瘀药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寒性药及苦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脾、心3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没药,乳香等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药对7对,3味药药组1组。结论:外敷中药癌性疼痛遵循活血化瘀、温化痰饮及清心止痛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古代治疗腹痛的常用药物以及组方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收集古代治疗腹痛的方剂,运用Excel 2019进行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频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运用SPSS Statistics 24.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筛选有效方剂共429首,涉及药物239味,共有甘草、肉桂、干姜、当归、木香等55味高频用药,排在前三位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别是温、平、热,辛、苦、甘和脾、胃、肝,总结了18个药对药组关联结果以及10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结论:古人治疗腹痛以辛温、辛热之药温中散寒止痛为主;以苦温、辛温之药理气活血、疏调气机为常;兼以甘温、甘平之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辨证选用苦寒之药泻火清热、泄下攻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洪桂医案》治疗内科杂病及温病类的临床组方原则及用药特色。方法:从《洪桂医案》中选取医案100例,提取方药信息,用office 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应用SPSS 22.0予以药物频数、性味归经、用药类别、聚类等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四味药物分别是:茯神、白芍、茯苓、陈皮。性味归经方面,药物以甘温、辛温之药为主,并佐以少许苦寒之品。归经主要入脾(胃)经、肝(胆)经及肺(大肠)经。药类频数分析反映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为最常用的药物类别。(2)聚类结果分析包括第一组:青蒿、黄芩、连翘、半夏,第二组:郁金、丹参,第三组:西洋参、石斛、麦冬,第四组:当归、熟地黄,第五组:白术、人参、谷芽、陈皮、甘草,第六组:茯苓、白芍、茯神,共六组药物组合。结论:洪桂论治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用药特点:(1)益气健脾,养阴清热;(2)养血补血,敛阴柔肝;(3)轻清灵动,药食同源。  相似文献   

15.
杨柳青  朱晨  区炳雄 《新中医》2022,54(6):14-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经行头痛的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查找2020年1月—2021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病案资料,筛选治疗经行头痛的医案数据,用Excel 2019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的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功能,分析所收集医案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核心处方等。结果:共收录有效医案258例,处方258首,涉及中药214种。统计所得高频中药(>40次) 20种,使用频数最高者前4名为白芍、柴胡、当归、川芎;用药以平、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肺、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统计得到药物关联规则18条;聚类分析得到5组处方。结论:广东省中医院妇科治疗经行头痛的中医治法多以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为主,核心处方组成为白芍、当归、柴胡、川芎、炙甘草、白术、茯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剂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78篇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高尿酸血症用药主要是平性,其次是温性药物,此两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69.9%;用药以甘味为最,其次是苦、辛味药,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76.0%,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肾、胃经的药物,此3类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52.1%。结论:从性味归经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紧扣其病位在肝,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肝经浊毒为其关键致病因素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癥瘕病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医学全书·临证指南医案》卷九中癥瘕病使用中药,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UCINET及NetDraw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叶氏治疗癥瘕的病证以14种证型为主,选药多用理气补虚之品配伍温里、活血化瘀及利水渗湿等药,药之性味辛温甘平兼有苦温,归经主入脾肝心胃肾等经。高频使用中药有23味,根据高频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置信度较高的药对和药组配伍。结论叶天士治疗癥瘕病常辛温、甘温、甘平与苦寒并用,补泻同施以补为主,气血兼顾,辅以理气与活血化瘀,重用甘温缓急止痛,辛温通络散寒,辛苦合用通降三焦脏腑气机,促进经络气血流通而癥瘕自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龙胆泻肝汤类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根据预设的中心方剂和相似条件,通过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共得到类方元38首,共用药物42味。统计42味药物的中药核心系数和性、味、归经。结果:寒凉药物总积分远高于温热药物总积分;苦、甘药味分列药味积分前2位;入十二经的药物均有涉及,积分按肝、心、肺、胃、肾、胆、脾、膀胱、大肠、三焦、心包、小肠的顺序递减。结论:龙胆泻肝汤类方性味以苦寒为主,以入肝经居多,使用药物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核心期刊收录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UC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并分别对内服及灌肠治疗药物的用药、类别、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186篇,涉及内服药物188味,使用频次2666;灌肠药物150味,使用频次1196。内服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收涩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累积频率74.33%;药味以苦、甘、辛、酸、涩为主,累积频率95.75%;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90.85%;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累积频率74.63%。灌肠药物以清热药、止血药、补虚药、收涩药、活血药为主,累积频率80.36%;药味以苦、甘、涩、辛、酸为主,累积频率97.06%;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94.73%;归经以肝、胃、大肠、脾、肺为主,累积频率74.75%。结论中医药治疗药物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内服药物重在补虚、清热、理气;灌肠药物重在清利湿热、和血止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清代医籍《辨证录》从心论治男科病的用药规律,以此指导临床组方,提高中医疗效。方法:整理出《辨证录》中从心论治男科病的全部方剂,运用频数法分析高频药物、单味药的功效类别以及性味归经,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整理出方剂41首,含单味药70味,以药物功效分为15类中药,总频次442次。以高频药物分析,使用频率≥10%的中药有28味,前11味药依次为人参、麦冬、白术、酸枣仁、山药、当归、熟地黄、肉桂、五味子、茯神、巴戟天。以中药功效类别分析,使用频率≥10%的前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补虚药中,补气药的使用频率、平均频次最高。以中药药性分析,使频率最高的前2种药性依次为平、温。以中药药味和归经分析,主味频次最高以及药味频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甘、辛、苦;第一归经频次最高的前6位依次为心、脾、肝、肺、肾、胃经。药物归经频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心、肾、脾、肝、肺、胃、胆、大肠、心包、小肠、三焦、膀胱经。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4类聚类方,总体以补心、清心为主,与肾、肝、脾的病理改变相互联系。结论:初步了解了《辨证录》从心论治男科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