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征稿主题:(1)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基础研究;(2)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研究;(3)血瘀  相似文献   

2.
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已成为祖国医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阐明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并梳理历代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失眠与瘀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失眠与血瘀证的关系,找出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故性分析161例门诊失眠患者,治疗血瘀证在失眠各证型中的分布,和活血化瘀法对治疗本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血瘀兼证者在失眠患者中占了很高的比例,失眠治疗中加用活血化瘀法后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失眠患者多兼有血瘀证,治疗失眠时加入活血化瘀药对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逐瘀法对血瘀证血清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血瘀证涉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活血化瘀法、方、药也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有效措施.方法通过血瘀证的动物实验,对我们使用的经验方治疗血瘀证进行观察、研究、探讨血瘀证及其治疗过程对内皮素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典型的血瘀证伴有异常的内皮素升高.2.逐瘀生新方能使血瘀证家兔血清内皮素含量下降.结论活血化瘀法能调整动物机体状态,降低血清内皮素(ET)含量,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从而改善血瘀证.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肺炎中医辨识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通过对经治32例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证、热毒炽盛证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润肺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最为常用。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阴伤、气虚、血瘀、热毒是病机要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热毒炽盛兼血瘀证,益气养阴润燥、清热解毒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是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目前高血压病血瘀证细胞模型均以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而体外静态培养的细胞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活体细胞的特性,不适合中医整体观、恒动观的传统理论,以及中医特色不强等问题,探讨建立一种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致病因素的高血压血瘀证细胞模型,并以中医活血化瘀经典方剂进行检验,建立一种符合血瘀的诊断标准,有较公认的病理生理变化指标,用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治疗可使血瘀状况改善或者逆转的细胞模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血瘀证实质和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现代血液学方法在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密切联系中医临床的基础上,运用血液学方法中有关血凝-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基本理论及检测手段,深入探索血瘀证的实质和活血化瘀作用机理,将有助于加强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血瘀证动物模型,不仅提供了活血化瘀研究的实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验证中医有关病因病机理论,探讨血瘀证的本质与活血化瘀的原理,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就血瘀证动物模型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8):735-735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循环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鉴于活血化瘀在防治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深入研究,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10月底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高层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结合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演讲,同时举办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134-137
先兆流产中医临床治疗多以补益为主,补肾、健脾或者益气养血等,慎用活血化瘀药,但是临证中血瘀证亦不少见。本文分析先兆流产"瘀"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制,阐述活血化瘀安胎法在血栓前状态、宫腔积血以及宫腔粘连中的应用,介绍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并以医案论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本次研究目的需要,对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间中医内科收治的血瘀证患者进行分组选择,其中中医组选择在本院进行中医活血化瘀的患者59例,西医组选择在本院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5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结果与西医组相比,中医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表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医内科的血瘀证患者,使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989年开始从事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采用计算机多因素分析研究血瘀证,提出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定量记分表,为中医证候研究中最早的客观定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 ,临床和实验都证明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内皮素(ET)、升高一氧化氮 (NO)、维持 ET/ NO平衡、保护内皮细胞、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等作用。现就冠心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及活血化瘀方药的防治作一综述。1 冠心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陈氏 [1 ] 等将血瘀证分为血瘀证 型 (血瘀证高流变性型 )和血瘀证 型 (血瘀证低流变性型 )。按其分法 ,冠心病属血瘀证 型 :具有一种或多种血液高粘、高凝、高纤维蛋白血症 ,高血栓素水平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以更好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法.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证素患者,解析冠心痛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 血瘀证候冠心病冠脉造影分析,心血瘀阻证候多见单支和双支病变及轻中度狭窄;男女患者冠脉造影结果特点比较,男性病变程度较女性重,且部位多发.结论 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中医的临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血瘀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3):146-14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7年8月下旬在哈尔滨市召开“国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中西医结合防治循环系疾病高层论坛,同时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班”(授Ⅰ类学分)。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讲演。征文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其他血管源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微循环疾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研讨、活血化瘀方药(包括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开发、血瘀证相关的其他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以及针对血瘀证所采用的活血化瘀治疗,源远流长,理论独特,经验丰富,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某些疑难病方面效果显著,因而深得国内外医药界关注.建国后由于国家重视、各种现代化检测手段的逐步建立,特别是随198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多项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多年来在众多学者、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一些项目获国家发明或进步奖、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尤其是在2003年,陈可冀院士领衔的团队有关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建国以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取得的最高奖项,并成为当年中国医学界10大新闻之一,标志着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为深入、而且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肺栓塞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以指导中医药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4年来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易患因素、发病时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特点、治疗转归等并录入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39例患者,入院主诉以呼吸困难、胸痛多见,以舌质淡暗/暗红,弦脉及沉脉为主要舌脉象;在痰浊证、血瘀证和阳脱证3种证型中,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痰浊证次之。按年龄分组,51~70岁中老年组在各证型中所占比例均为最高,≥71岁的老年组位居其次。30岁以下的青年组患者以血瘀证多见。治疗血瘀证常用方为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治疗痰浊证常用方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温胆汤,治疗阳脱证常用参附针等静脉滴注。【结论】急性肺栓塞可见于各个临床科室,痰浊证、血瘀证和阳脱证3种证型可较好地概括其发病过程。血瘀证患者在临床所占比例最多,应重视活血化瘀及健脾化痰法的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及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温胆汤可作为主方加减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和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分析临床治疗乳腺癌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物种类、剂量及时机选取原则,并举验案以佐证。[结果]手术、放化疗及肿瘤本身均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乳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体虚邪实是乳腺癌患者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抗肿瘤、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防治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转移;临床中治疗乳腺癌血瘀证应遵循辨证选取活血化瘀药物、选择治疗时机及选择适当剂量的原则,以保护正气。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湿热瘀阻,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易出现血液瘀滞,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古代中医文献并没有冠心病的病名,目前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卒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与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心脉有关,因此血瘀证是冠心病重要的中医证候。近年来,医学家们为进一步了解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及证候演变机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从代谢产物和蛋白质差异揭示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本质,揭示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靶点,为今后新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为冠心病血瘀证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