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医家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药物组成的看法分歧较大,主张去桂、去芍、不去桂亦不去芍者各执一词。本文根据张仲景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所述方义,选择镇痛、解热、发汗、利尿四项指标平行比较了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加茯苓白术汤的药效以探讨该方的药物组成,结果表明该方组成以不去桂亦不去芍为妥。  相似文献   

2.
历代医家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注释难以统一,其分歧主要在于是否有表证、应去桂还是去芍。笔者通过解读条文和分析方药,并参考名家见解,得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实应去桂。  相似文献   

3.
本文归纳并分析了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几种主要争论意见,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合于医理。并通过方证分析,认为本证属脾失健运的水饮阻滞心下之证;之所以"去桂",是因为本证有阳郁发热这一兼证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本方证争论,从古至今,大至有六种不同见解,摘要归纳如下:第一种认为原方证去桂二字为多余,即为桂枝加茯苓白术汤,如成无己等;第二种认为本方证无误,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第三种认为本方证去桂是去芍之误,如吴谦等;第四种认为不置可否,认为去桂去芍,不必取烦,如阎德润;第五种认为经文有简误,怀疑方证难以合拍,如钱潢等;第六种认为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乃减去桂枝二两,尚存一两在内,如吴考磐.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病因病机与证治方药争议颇多。通过推演张仲景的诊疗过程,分析本条文病因病机与桂枝、芍药去留之争,认为本条文之病因为汗不得法后又经误下,病机为水停中焦,三焦气化与水液代谢不利,方药应遵循《伤寒论》原文"去桂"而"留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功能开结利水,宣通表里,临床上治疗水停中焦,三焦气化不利的病证。  相似文献   

6.
李富汉 《中医研究》1993,6(3):13-14
《伤寒沦》28条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对于本条方中桂芍两药,孰去孰留,历代医家多有争议。如柯琴等认为应去桂枝;吴谦等则力倡去芍;成无已等虽无明断,但从其论述中看,则寓有二者皆不宜去之意。笔者以为成氏之说为是,即本方既不能去桂,亦不宜去  相似文献   

7.
对《伤寒论》所载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后世就去桂历来有所争议。一般认为去桂枝目的在表已解或津液伤,但此说无论在理论或临床角度出发均有矛盾。从《伤寒论》中细考,在小柴胡汤与麻黄汤加减法中,张仲景在利小便时习惯去除有碍利水的药物;再与真武汤、附子汤、当归芍药散等方比较,可发现"茯苓、白术、芍药同用的"苓术芍配伍",用以专利小便时,则不用桂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情属阳气郁滞,水气停滞表里,三焦不畅,因此以苓术芍配姜草枣而不用桂枝,目的是从方药配伍的角度考虑,使全方专利小便、通阳气、达表里、畅三焦。  相似文献   

8.
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第28条所载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笔者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在病机和方药组成方面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真正了解其方证实质,必须从仲景的辨证思维来研究仲景的用药规律,注意对《伤寒论》条文整体把握,用《伤寒论》来解释《伤寒论》.认为本方证仍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为是,因本证无汗,桂枝证有自汗,故不能再用桂枝汤.而本证的主要矛盾为小便不利,为外邪内饮证,本方用茯苓、白术利其小便,用生姜以解外,才能使表解水去而病除.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对本条的理解,历代注家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本方汤证有无表邪,治疗用药是“去桂”还是“去芍”,以及为什么“去桂”等。近年来,伤寒学家或国内较有影响的注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伤寒论》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后世医家争论颇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桂枝、芍药的去留问题上,各家见解不尽相同。笔者通过对原文的分析比较,认为去桂用芍即原文的用法较为允当,现辨析如下。对于桂枝、芍药的去留问题,主要有以下6种观点:一是主张去桂,支持的医家有方有执、许宏、柯韵伯、陈修园、唐容川、徐灵胎、王肯堂、冯世纶等;  相似文献   

11.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伤寒论》中颇具争议的一首方剂,原方由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茯苓、白术组成。历代医家对原文“去桂”持质疑态度,多认为应去芍药而保留桂枝。本方争议的核心点在于桂枝和芍药作用的差异,一般认为芍药不具备解表作用,去桂枝后整方几乎无解表作用而无法治疗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诸症。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深入探讨桂枝、芍药功效的差异,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有关芍药功用的记载,总结芍药的作用特点为通降和利下。通过分析原文,认为第28条的核心病机为体表营卫壅堵,心下水气阻碍营卫代谢。结合营卫理论,提出芍药的核心作用为通降营卫,促进体表营卫回流。本方保留芍药的目的在于促进体表营卫回流,疏通体表营卫壅堵,通降中焦营卫至下焦,利心下水气,使邪气从小便走。去桂枝的目的在于桂枝主升,与通降的抗病趋势相悖。结合两则临床案例,初步验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合理性,从理论和实践证明了本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梁则徐  高曦 《河南中医》2020,40(6):815-81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位在太阳,虽已用桂枝汤治疗,然邪未尽,或复下之,益伤正气而表邪不解,故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在外之邪不解,体内气化不行,水饮难消而停于心下,故心下满、微痛。病机为外有邪气,内挟水饮,治宜表里分消。桂枝走表,茯苓、白术、芍药走里,使在外之表邪有出处,在内之水邪有退路,表里各司其职,各消其邪。若去桂枝,外邪不解,纵使在内之水气全消,由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体内仍会重新聚集水气,故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中,"去桂"二字,或为衍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应去桂。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28条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 2 8条曰 :“服桂枝汤 ,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 ,翕翕发热 ,无汗 ,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关于本条方剂的药物组成 ,自《医宗金鉴》提出“去桂当是去芍药”后 ,引发“去桂”与“去芍”之争。本人细玩原文 ,参阅各家注解 ,萌生新意 ,认为本方既不该去桂 ,也不能去芍 ,应是桂枝加茯苓白术汤 ,“去桂”乃衍文。理由如下。从病机分析 ,本条“无汗”虽似麻黄汤证 ,但并无恶寒 ,骨节疼痛 ,脉浮紧等脉证 ;“翕翕发热”虽似桂枝汤证 ,但又无恶风 ,自汗 ,脉浮缓等脉证 ;故本证根本不是太阳伤寒、中风表证。从条…  相似文献   

14.
<正>《伤寒论》第28条载:"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本条文历代医家争议较多,总体而言主要有两点:一是病机之争,即有无表证;二是方药加减之争,即"去桂"还是"去芍"。这两种争议孰是孰非,笔者愿提出如下拙见。1本条文无表证本条文有无表证,历来争论不休,成无己[1]、吴谦[2]等认为本条文有表证,其根据是条文中有"仍头  相似文献   

15.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中"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之看法存在分歧,大多认为方证有误.我们对此问题应进一步探讨研究,以免贻误后学.笔者就此谈一些肤浅看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本刊从1958年9月号刊载了李凌霄先生的“我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体会”一文后,又于今年1月号发表了罗石标先生的“对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我见”并于4、5月号分别发表了张挚甫先生的“关于罗石标同志‘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我见’一文的商榷”和郑宗洛、郑遂牟先生的“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一些补充意见”两文。最近我们又陆续收到这类争鸣稿不少。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争鸣文章,我刊已先后登载四篇,同时在国内期  相似文献   

17.
小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思菡 《光明中医》2006,21(6):9-10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历代伤寒注家有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本人认为该条文"去桂"应理解为去桂枝之量,即当"减桂"解,而真正要去的是芍药.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不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昔贤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注释,众说纷纭,历来争论颇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清·柯韵伯等认为,原文无误,方中应当去桂枝;<医宗金鉴>为代表的诸家,主张去芍药,并认为去桂是去芍药之误;成无已等人则认为:"与桂枝汤以鲜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  相似文献   

19.
(一)看到本刊1957年6月号吴考盘先生"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研讨"和1958年1月号冷其林先生"我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体会"后,深感二位先生为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提出宝贵意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但是就我个人的体会,似乎有出入,因此合并提出如下的几点意见,以资商榷.吴先生说:"凡方云加减者,其例有二:一为全加其药,全去其药;一为加重其量,减轻其量.全加其药,全去其药,即以桂枝汤中芍药为例:如桂枝加芍药汤,即于桂枝汤原方加芍药三两,桂枝去芍药汤,即于桂枝汤原方全去芍药三两是.加重其量,减轻其量,即以桂枝汤原方桂枝为例:如桂枝加桂汤,于桂枝原方加挂枝二两,桂枝去桂,即于桂枝汤原方去桂二两是."这样说,意思就是桂枝去芍药汤  相似文献   

20.
苓桂剂用法变化多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的变证及误治后,包括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把握太阳病篇苓桂剂用法变化能够增强临床辨证的准确性并提高临床疗效。文章略述苓桂剂的用法变化,为苓桂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