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电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上升(P0.05);其中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内旋、外展、内收、前屈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旋、后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与电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均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热敏灸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更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通贴膏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脱落4例)行骨通贴膏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38例(脱落4例)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联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2周、4周以及3个月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变化,2组治疗前,治疗第2周、4周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后伸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第2周、第4周及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SPAD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第2周治疗组VAS评分、SPADI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第4周VAS评分及SPA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2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SPAD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2周、第4周患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后伸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第2周、第4周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及第2周后伸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第4周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通贴膏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有短期内改善疼痛的优势,并且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屈、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外展度均增加(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组肩关节屈、肩关节外展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疗效,可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针刀配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活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6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针刀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0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后伸、前屈、内收、外展和外旋RO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并且治疗组患者后伸、前屈、内收、外展和外旋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小针刀配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疼痛度,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予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电脑骨伤治疗仪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肩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全麻下手法松解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刀镜松解术。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肩关节活动度、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相较于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内旋及外旋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对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的疼痛及关节功能改善具有显著疗效,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肩三针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予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2组均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ROM)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PP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穴位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外冲击波局部治疗,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穴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肩部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血清5-HT、PGE_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无病例脱落。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80.4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肩部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肩部VAS疼痛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各分项)均明显增大(P0.05);组间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各分项)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5-HT和PGE_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血清5-HT和PGE_2水平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穴位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疗效较佳,可减轻肩部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血清PGE_2和5-HT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旭军  严卫锋 《新中医》2014,46(9):89-91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药物封闭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3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elle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活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间VAS评分、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期间VAS评分、随访期间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Melle评分虽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随访3月的VAS评分、Mell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与肩关节活动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药物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揿针痛点配合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揿针痛点联合CPM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配合CPM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外展、前屈、后伸)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及CM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及C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痛点联合CPM可减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症状,增加其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局部封闭和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予蠲痹解凝汤口服、中药熏洗和推拿手法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基础上配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治疗后愈显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ROM、ADL、MMT评分以及CMS评分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91.4%,对照组愈显率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缓解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症状,且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肌力等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疗法在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中药熏蒸与温针灸治疗,持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2~3天,再进入下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并观察治疗不同时间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内旋、外旋、外展、后伸、前屈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联合应用中药熏蒸与温针灸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及时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程度,促进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针缠提法配合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取患侧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臂臑、曲垣、曲池、手三里。观察组用双针并列对齐后针刺肩髎、肩髃、臑俞,再分别顺时针捻转至滞针状态后,向上提拉3次,每次5s,余穴常规针刺,再电针;对照组常规针刺及电针。均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d,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程度Melle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及Mell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VAS及Mell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VAS、Mell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愈显率50.0%(15/30),总有效率93.3%(28/30);观察组愈显率83.3%(25/30),总有效率96.7%(29/30),观察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并针缠提法配合电针对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康复医学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的疗效。方法:将76例门诊肩周炎粘连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及对照组38例(中医推拿疗法联合针刺疗法、TDP局部照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Melle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0次后,治疗组Melle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巨刺法结合局部中药蜡疗治疗风寒湿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组采用巨刺法结合局部中药蜡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 0%,对照组有效率为80. 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改良HSS肩关节评分、Mell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刺法结合局部中药蜡疗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较好疗效,能够减少患者疼痛,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条口透承山针刺配合局部活动肩关节与单纯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刺配合运动组(动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动针组针刺时配合活动肩关节;针刺组单纯针刺,不配合肩关节活动。隔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活动相关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动针组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ADL评分均低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条口透承山配合局部活动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条口透承山针刺治疗者。  相似文献   

17.
雷华  王娴  周伟 《河北中医》2024,(2):263-266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8例予小针刀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桂枝加葛根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统计2组疗效,随访1年记录肩周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66/68),对照组总有效率88.24%(60/6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SES疼痛和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2.94%(2/68),对照组复发率13.23%(9/68),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  相似文献   

18.
余小江  杨超洁  陈绩锐 《新中医》2019,51(6):263-265
目的:观察邓氏指背拍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门诊、中医特色治疗门诊中符合观察条件的74例肩周炎患者,通过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每组37例,治疗组采用邓氏"指背拍法",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同时配合肩部功能锻炼,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Melle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Melle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8%,对照组为89.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邓氏指背拍法组和电针治疗组对冻结期肩周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邓氏指背拍法组的疗效高于电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5%、对照组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医推拿松解肩胛下肌对冻结期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活动度和功能的即刻疗效。方法:将7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试验组35例,均予常规物理治疗和肩关节推拿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中医推拿手法松解肩胛下肌。治疗结束后即对疗效进行比较,测量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外展和后伸)、VAS疼痛评分,以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AROM)、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ROM比较,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肩部活动功能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松解肩胛下肌能够明显缓解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肩部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肩部活动功能,具有显著的即刻效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