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途径给药水合氯醛在小儿口腔颌面部损伤术前的镇静效果。方法:对36例3~5岁无法有效配合处置的患儿分为两组,采取10%水合氯醛口服和10%水合氯醛灌肠而后进行颌面部清创缝合。结果:口服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有4例,灌肠组0例。灌肠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口服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效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维持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传统行为管理无效的小儿在口腔颌面部损伤处置前采用水合氯醛镇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灌肠比口服起效速度更快,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2.
林嘉  吴旭萍 《医疗装备》2014,27(11):22-23
目的:比较肺功能检查前水合氯醛不同保留灌肠方法对于幼儿镇静催眠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需要做肺功能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选择改良式保留灌肠法,将药液分两次缓慢注入,对照组选择常规灌肠法将水合氯醛直接一次注入,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入睡程度,是否顺利完成肺功能检查。结果:实验组应用水合氯醛后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幼儿在肺功能检查前采用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有利于水合氯醛的吸收,实用性强、操作简便、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90-1091
目的观察婴幼儿应用水合氯醛镇静催眠行CT检查时的制动效果,并对护理配合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CT检查的婴幼儿157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水合氯醛镇静催眠。根据给药方式分为两组,口服给药的75例为口服组,灌肠给药的82例为灌肠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57例婴幼儿均完成CT检查,口服组优良率为60.0%,灌肠组优良率为61.0%,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103例婴幼儿CT图像质量清晰无伪影,54例有伪影,但不影响判断。口服组不良反应及哭闹发生率为12.0%,6例患儿再次补服,补服率为8.0%;灌肠组哭闹发生率为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合氯醛镇静催眠是婴幼儿影像检查制动的一种安全、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应根据患儿情况选择给药途径,灌肠给药较为安全方便,同时做好检查前中后的护理配合可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5,(5):654-655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查中应用睡眠剥夺与水合氯醛配合镇静、催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6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0例(肺功能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并配合短时间睡眠剥夺)和对照组300例(仅仅口服水合氯醛),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以及入睡时间。结果两组2~7个月年龄段患儿的镇静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个月~2岁、2~4岁年龄段的镇静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65.1%(P<0.05)。两组2~7个月年龄段患儿的入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个月~2岁、2~4岁年龄段患儿的入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肺功能检查过程中,给予睡眠剥夺配合水合氯醛的镇静、催眠效果较好,可帮助患儿尽快入睡,确保检查顺利、安全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热惊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心得。方法选择40例小儿热性惊厥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积极处理原发病,对照组患儿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或肌内注射地西泮进行抢救;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一旦其体温达到37.5℃,立刻给予地西泮口服,必要时重复用药。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P〈O.05)。惊厥遗留后遗症观察组1例、对照组4例,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P〉0.05)。两组患儿在用药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高危型热性惊厥患儿,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利于早期缓解小儿惊厥的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利福定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用黄连素、利福定保留灌肠。对照组用呋喃唑酮、庆大霉素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9.6%。结论黄连素联合利福定保留灌肠能缩短病程,疗效佳,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两种不同药物镇静方法对小儿腰椎穿刺制动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方法对小儿腰椎穿刺的制动效果,确立术前药物镇静安全可靠方法。方法将7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腰穿前肌注鲁米那;实验组在腰椎穿前不仅肌注鲁米那,并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结果实验组97.2%的患儿能在30min内进入睡眠状态,顺利完成腰椎穿刺,对照组仅78.9%的患儿能完成腰椎穿刺,两组制动效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前,肌注鲁米那配合10%水合氛醛口服或灌肠能使患儿安静入睡,制动效果良好,能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杨秀珍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07-2608
目的 对比分析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间来我院治疗的7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痊愈21例(53.85%);显效15例(38.46%);无效3例(7.69%);总有效36例(92.31%).治疗组患儿痊愈13例(33.33%);显效14例(35.90%);无效12例(30.77%);总有效27例(69.23%).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治疗组.结论 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少腹逐瘀汤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相等的2组,观察组给予抗生素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疗效,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而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观察组盆腔包块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在最终多因素分析中治疗方案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 少腹逐瘀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生大黄治疗新生儿胎粪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大黄治疗新生儿胎粪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2例新生儿胎粪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应用生大黄末保留灌肠;对照组35例,应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82,P<0.01)。结论生大黄治疗新生儿胎粪性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5,(5):658-659
目的比较渐入深度清洁灌肠与传统清洁灌肠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清洁灌肠病例6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传统组使用温肥皂灌肠液,一次性插入肠管30 cm;改良组使用40℃~43℃生理盐水,插入肛管深度为5 cm,依次递进5 cm,直到30 cm。比较两组的灌肠液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发热人数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改良组灌肠液量少于传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术后发热人数少于传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入深度清洁灌肠法可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钱斌  鲍健  陈宏伟 《职业与健康》2011,27(2):235-236
目的比较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使用自动控制压力的肠套叠复位机,对238例肠套叠患儿分别进行空气灌肠及钡剂灌肠诊断及整复治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空气灌肠组确诊率98%、复位率97%,平均耗时20 min;行钡剂灌肠组确诊率98%,复位率93%,1例肠穿孔,平均耗时50 min。结论两者的确诊率均较高,但空气灌肠复位率稍高于钡剂灌肠,同时更方便、快捷、安全。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也是最佳无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改进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减轻患者不适及减少灌肠次数,提高灌肠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需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试验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连接F12~14一次性吸痰管,取右侧卧位,抬高臀部10 cm,插入深度25~30 cm进行灌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不适感减轻,灌肠液保留时间较长,减少了灌肠次数,提高了灌肠效果.结论 改进后的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提高了灌肠效果,减少了灌肠次数,减轻了患者灌肠痛苦,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便秘不同体位灌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灌肠术中不同的体位对老年性便秘灌肠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不保留灌肠法中的左侧卧位,观察组在灌肠过程中采取边灌边更换体位,依次是左侧卧位-俯卧位-右侧卧位法实施灌肠术。结果:两组清洁程度、灌入液体量、保留时间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肠术中通过变换体位灌注灌肠液可提高灌注液体量,增加保留时间,有效清洁肠道,解除便秘。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理论认为,术前清洁灌肠需左侧卧位。从大量的临床实践看,采取头低臀高侧卧位对病人进行清洁灌肠效果好。本文对80例需清洗灌肠的手术病人随机对照分析,经科学方法得出科学结论。实验组在灌肠次数、灌肠量、肠道清洁情况、肠道粘膜损伤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51-85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A组(<3个月)、B组(3~6个月)、C组(7个月~5岁),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水压灌肠情况,并观察不同病症类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儿进行水压灌肠所需的最大水压由低到高分别为A组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塞露在妇科手术后缓解尿潴留效果。方法:将60例妇科手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诱导排尿,观察组在传统诱导排尿基础上加用开塞露塞肛。结果:观察组自行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开塞露缓解尿潴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按单双日入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传统的保留灌肠法,观察组从灌肠时间、灌肠溶液温度、灌肠体位、肛管插入深度、肛管润滑方法、灌肠用具上改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法的疗效优于传统的灌肠法,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庆大霉素加云南白药灌肠治疗化脓性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注射液加云南白药采用肛门给药法,对溃疡性导致化脓性直肠、乙状结肠炎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总结庆大霉素注射液加云南白药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继发化脓直肠、乙状结肠炎30例的治疗情况。结果30例患者经肛门给药(灌肠)一个月(30天)后,脓性血便消失或减少,溃疡治愈或好转,肛门坠胀消失或减轻。治愈18例,占60%;好转9例,占30%;无效3例,占10%。治疗方法简单,可自行操作。结论庆大霉素配合云南白药治疗溃疡性肠炎继发化脓性直肠、乙状结肠炎。效果明显,克服了消化系统末端疾病过去治疗时间长,不易治愈,患者经济等负担压力重的情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