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为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及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半年内682例乙肝患者,分离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采用ELISA法检测HBV~M,以不同的HBV—M模式做统计分析。结果:大三阳与[-HBsAg(+)+HBeAg(+)]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98.85%和98.04%,两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的HBv—DNA含量为(5.8×10^6土2.3×10^5),明显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不同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HBV—DNA的检出率及病毒含量有差异,同时对患者做HBV—DNA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临床用药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65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模式情况分组后,进行HBV 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析研究.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98.3%,HBsAg、HBeAb、HBcAb阳性组阳性率77.8%,HBsAg、HBcAb阳性组阳性率83.3%;HBsAg阳性组阳性率60%;:HbeAb、HBcAb阳性组阳性率42.1%;HBsAb阳性组阳性率38.1%;全阴性组阳性率3.1%.结论 HBV D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阳性血清甚至全阴性的血清中均可检出,但检出率相差甚大(3.1%~98.3%);乙肝病毒标志中HBeAg阳性者其HBV-DNA阳性率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也可检出HBV DNA,甚至乙肝模式全阴性者仍可检出HBV DNA.说明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因此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是当今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相当一部分乙肝携带者可以发展成慢性肝炎,需要接受病毒治疗.目前多以其血清感染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及HBV-DNA定量,作为临床分析和判断乙肝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两对半的组合模式复杂多样,导致部分患者的HBV感染复制状况难以判断,而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特异性指标,是表明其具有传染性的最有力的证据.但是受到实验室要求较高的严格限制,尚无法普及检测,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两对半与HBV-DNA定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本文对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比较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贝类中诺如病毒是世界范围内急性非细菌性流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也暴发了诺如病毒,为了更准确的检测,本文寻找和建立了贝类产品中诺如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对大连地区的贝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大连地区的贝类样品未检测出诺如病毒。结论:通过实验证明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都可用于快速检测诺如病毒,但ELISA法更适于检测诺如病毒含量低的样品。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PCR检测289例乙型肝炎病毒DNA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样中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探讨血清HBV—DNA检测结果与HBV抗原抗体(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5项标志物(HBV—M)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289例乙肝患者血样。结果12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血样中,HBV—DNA阳性检出率98.4%;89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血样中,HBV—DNA阳性检出率42.7%;27例HBsAg、HBcAb均阳性血样中,HBV—DNA阳性检出率29.6%;6例HBV—M全阴性血样中,1例HBV—DNA呈弱阳性。结论只有检测HBV—DNA才能确定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强、弱等的确定依据,在追踪患者预后及流行病学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种荧光定量PCR扩增仪测定乙肝病毒定量(HBV DNA)的结果是否一致。方法:用2台PCR扩增仪同时对20份标本进行检测,观察2台荧光定量PCR定量扩增仪对HBV DNA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对20份标本HBV DNA含量的对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相关性良好(r=0.96)。结论:通过2种荧光定量PCR扩增仪对20份随机样本的检测结果比较,2种仪器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同时检测HBV DN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为选择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与实或参考.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院儿科呼吸门诊300例下呼吸系统感染者,采集咽后壁组织进行CR检测,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明胶微量颗粒凝集法抗体测定.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特异性明显好于明胶微量颗粒凝集法(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颗粒凝集法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 M、荧光定量PCR检测尿液巨细胞病毒(HCMV)-DNA和血清HCMV-DNA对婴幼儿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410例住院治疗的3岁以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计算并比较尿液HCMV-DNA、血清HCMV-DNA及HCMV Ig M阳性率及检测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婴幼儿HCMV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支气管肺炎(37. 3%)、肝功能损害(31. 0%)、胆汁淤积综合征(17. 6%)、贫血(12. 4%)、神经系统损害(11. 5%)等。尿液HCMV-DNA、血清HCMV-DNA、HCMV Ig M阳性分别率为53. 9%、29. 2%、34. 1%;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6. 9%、50. 4%和57. 5%;特异度分别为99. 5%、97. 8%和95. 1%。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尿液HCMV-DNA诊断HCMV感染的价值较高,可作为婴幼儿HCMV感染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孕妇尿液中HCMV-DNA,提高该人群中病毒检出率。方法对广西南宁和桂林两地共600名孕妇进行尿液HCMV-DNA检测,同时进行血清HCMV-IgG和HCMV-IgM检测,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尿液HCMV-DNA阳性率为8.50%(51/600),血清HCMV-IgG阳性率为98.8%(593/600),HCMV-IgM阳性率为1.83%(11/600)。结论相对于传统的酶联免疫检测法,荧光定量PCR可明显提高孕妇病毒检出率,并且提供定量数据,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将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室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及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 49例慢性乙肝患者PBMC及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4.9%(22/49),51.0%(25/49),两者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具有一致性;血清HBV-DNA高水平组PBMC的HBV-DNA含量与低水平组比较,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血清HBV- DNA高水平组PBMC的HBV-DNA阳性率(100%)与血清低水平组PBMC的HBV-DNA阳性率(42.9%)比较,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在24例血清HBV-DNA阴性患者中,发现5例PBMC HBV-DNA阳性.结论 PBMC的HBV-DNA检测可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程度,是对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检测有意义的补充,有助于临床上对慢乙肝患者血清病毒复制状态的了解及指导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在宫内感染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Q-PCR检测14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16.2)高于HBsAg的阳性率(9.85),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0(16/39),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6.80(7/103),P<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用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感染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戴晨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2):1334-1336,133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感染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和乙肝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同时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了59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以及其胎儿股静脉血的HBV-DNA的含量。结果 乙肝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抗-Hbe和抗HBc阳性组,而后两组中部分病例HBV-DNA水平仍很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与其母亲血清HBV-DNA含量有关,随着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增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 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对了解乙肝孕妇患者病毒复制和孕妇传染性的强弱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可以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唾液HBV-DNA在乙型肝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50例来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HBV感染者的唾液和血清。结果 250份标本血清中HBV—DNA为阴性的有25例(10.0%);唾液中HBV-DNA为阴性的有68例(27.2%)。血清中HBV-DNA大于10^3U/ml的有225例(90%),唾液中HBV-DNA大于10^3U/ml的有182例(72.8%)。其中大于10^3U/ml标本中,血清209例(83.6%),唾液123例(49.2%),血清与唾液HBV—DNA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r=0.79,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和血清中含有感染性的高载量HBV—DNA,可成为传染源之一。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4.
姜恩荣 《职业与健康》2008,24(3):241-242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多数报告指出其传播方式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经产道污染所致。关于宫内传播问题目前未获一致意见。为此我们选择母亲HBsAg阳性引产的死胎肝组织及胎心血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A)、VB染色、免疫电子显微镜(IEM)技术进行了胎儿体内HBsAg的检测,对其宫内传播问题进行了试验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市新生儿围产期HBV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斑点发校技术对241例新生儿脐血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广州市新生儿围生期HBsAg阳性率为2.07%(5/241),HBsAg阴性、单纯Anti-HB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19例,占7.89%(19/241),新生儿脐血HBV感染率为9.96%(24/241),现症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V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为制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某高校2000级、2001级1301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2001级为实验组,给予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讲座的干预措施,2000级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新生和毕业生静脉血中的HBsAg,计算HBsAg阳性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0级、2001级新生入学体检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和6.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52,P>0.05)。毕业生体检时,实验组的HBsAg阳性率为3.7%,对照组的HBsAg阳性率为9.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45.08,P<0.05)。2001级新生HBsAg阴转率为12.3%。2000级新生HBsAg阴转率为7.3%,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46,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知识讲座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在HBsAg阳性人群中进行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知识讲座可以提高HBs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7.
199例血液透析病人中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例血液透析病人与98例慢性肾脏疾病病人、98例接受输血的内科病人和100例一般内科住院病人作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比较,其中60例透析病人作了一年多的随访。结果发现:透析病人、内科输血病人、肾脏疾病病人和一般内科住院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累积感染率分别为78.4%、76.5%、62.2%和62.0%,透析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与一般内科住院病人和肾脏疾病病人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而与输血内科病人比较相差不显著(P>0.1);60名随访透析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增高;输血是形成透析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GB病毒C(GBV-C)的致病性,以及混合感染GBV-C后对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国河南省某市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某农村8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现况调查,并于其后6个月及20个月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 GBV-C混合感染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为20.0%~25.0%,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为28.3%~33.5%.混合感染GBV-C后,对于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未产生显着影响.结论 表明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未发现混合感染GBV-C明显加重肝损伤,故不支持GBV-C有明显的嗜肝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高灵敏度血清 HBV DNA水平检测方法以及病毒 DNA检测用于献血员筛选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 Am pli Sensor定量荧光 PCR技术定量检测经 EL ISA法筛选的 32 1名健康志愿者和37名 HBs Ag携带者血清 HBV DNA水平。结果  32 1名志愿者中 2名 HBV DNA阳性 (0 .6 % ) ;37例 HBs Ag携带者 DNA检出率 1 0 0 % ,但 DNA含量相差较大 (7.98± 5 .37)。结论  Ampli Sensor定量荧光 PCR技术灵敏度可达对数值 1拷贝 /毫升 ,该法用于献血员病毒 DNA检测有一定意义 ,但更适合用于临床健康检查 ;同时发现 HBV在无症状 HBs Ag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差异较大 ,可能与不同个体的免疫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吸毒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吸毒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通过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某男性戒毒所和某女性戒毒所中的吸毒人员,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吸毒人员772名,收集有关的资料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s、期BeAg、抗-HBe、抗-HBc,采用CK—square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毒人员HBV感染率为63.2%;随着年龄的增加,HBV感染率大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HB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吸毒年限HB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戒毒次数的增加,HBV感染率大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戒毒次数HB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民族的吸毒者HBV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毒人群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吸毒人员中HBV感染与年龄、吸毒年限、戒毒次数有关,而与职业、文化程度、民族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