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转基因细胞模型,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Aβ生成和降解关键靶点的影响,探索其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APP和SH-SY5Y-C99细胞,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的培养液(含通络醒脑泡腾片血清0%~40%)干预48 h,采用MTT法确定无毒浓度,LDH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Aβ_(1-40)和Aβ_(1-42)分泌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PP基因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PP剪切片段sAPPα和sAPPβ蛋白表达;qRT-PCR、Western blot及荧光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BACE1基因、蛋白水平和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Aβ降解酶IDE和NEP蛋白表达;体外培养SH-SY5Y,通络醒脑泡腾片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液孵育48 h,MTT法检测Aβ_(25-35)诱导后细胞存活率。结果通络醒脑泡腾片含药血清对SHSY5Y-APP和SH-SY5Y-C99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作用(P>0.05);通络醒脑泡腾片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SH-SY5Y-APP细胞Aβ的分泌(P<0.05),对SH-SY5Y-C99细胞Aβ分泌量无影响;对SH-SY5Y-APP细胞APP基因及蛋白水平、sAPPα及Aβ降解酶NEP和IDE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sAPPβ蛋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对BACE1基因、蛋白水平、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此外,研究发现通络醒脑泡腾片含药血清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P<0.01)。结论通络醒脑泡腾片对β-分泌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Aβ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提示抑制β-分泌酶和拮抗Aβ神经细胞毒性是通络醒脑泡腾片发挥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β样淀粉蛋白(amyloid-beta peptides,Aβ)在衰老大鼠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时的相互作用及病理变化。方法 7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除sham组及Aβ_(25-35)、HLD组外,其余大鼠均给予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6周,制备衰老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脂饲料,制备高脂血症模型,以及双侧海马CA1区定位注射凝聚态Aβ_(25-35)构建衰老期高脂血症伴发AD的复合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尼氏染色、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高脂血症对老年A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神经元凋亡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特异性位点改变的影响。结果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sham组相比,Aβ_(25-35)组、D-gal+Aβ_(25-35)组以及D-gal+Aβ_(25-35)+HLD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也减少(P<0.01),而D-gal组、HLD组、D-gal+HLD组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尼氏染色中,与sham组相比,Aβ_(25-35)组、D-gal+Aβ_(25-35)组以及D-gal+Aβ_(25-35)+HLD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多(P<0.01);与Aβ_(25-35)组相比,D-gal+Aβ_(25-35)组神经元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但D-gal+Aβ_(25-35)+HLD组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Dgal+Aβ_(25-35)组相比,D-gal+Aβ_(25-35)+HLD组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多(P<0.01)。Western blot中,与sham组、Aβ_(25-35)组、Dgal组、HLD组、D-gal+Aβ_(25-35)组以及D-gal+HLD组相比,Dgal+Aβ_(25-35)+HLD组大鼠tau蛋白Thr181位点的磷酸化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脂血症对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影响;高脂血症可与Aβ协同作用,加重Aβ对神经元的损伤,并促进tau蛋白Thr181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是引发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鹿茸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对Aβ_(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病理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淀粉样蛋白(A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侧脑室注射Aβ_(1-42)制备AD模型,采用GM1腹腔给药,应用自主活动检测小鼠运动能力,应用水迷宫、Y迷宫、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记忆及学习能力,应用试剂盒检测APP、 A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水平。结果 GM1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GM1小鼠Y迷宫的自发交替率增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逐渐变短;并且降低APP、Aβ、caspase-3、caspase-9的积累。结论 GM1能明显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PP、Aβ水平以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高发于65岁以上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而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长期炎症反应以及神经元死亡等。因此,除了衰老之外,Aβ聚集、tau过度磷酸化、慢性炎症及神经元死亡被认为是AD的主要发病假说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以上假说的AD治疗靶点的研究及药物研发进展。目前进展最快的药物都基于神经保护假说,全部5个小分子AD药物都是通过调节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通路而改善AD患者认知障碍的,但是它们的疗效非常有限。基于这一机制的新药研发也主要集中在抑制兴奋性递质受体这一方向,然而进展有限。基于tau假说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tau的磷酸化、异常聚集及病理扩散。然而,由于无法特异性抑制tau的磷酸化,目前进展较快的是tau疫苗。目前处于临床试验中的4个tau相关药物有2个是tau的主动免疫疫苗,均处于Ⅰ期临床中。在Aβ假说方面,药物研发思路主要集中在抑制Aβ合成/聚集、促进Aβ清除上。由于γ-分泌酶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失败,目前的热点是β-分泌酶(BACE1)抑制剂以及Aβ疫苗。另外,通过抗炎药物抑制患者脑内的长期慢性炎症也被认为是AD治疗的可能手段之一。虽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尚无成功案例,但仍有以其他炎症因子为靶点的药物,如沙利度胺,处于临床试验中,进展良好,值得期待。总之,目前AD药物研发的主要障碍是药物缺乏临床应用指标,特异性不强,而临床试验多由于不良反应以及疗效不足等原因而失败。虽然如此,目前仍有82种AD药物处于临床阶段,其中18种进入了Ⅲ/Ⅳ期临床。同时,计算机设计靶向药物及CRISPR/Cas9等新技术的发展为AD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树鼩模型大脑神经病理改变,探索优化的AD树鼩模型。方法 50只树鼩随机分为5组:D-半乳糖复合鹅膏蕈氨酸(IBO)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合双侧大脑基底注射IBO),Aβ_(25-35)复合IBO高、低剂量组(双侧基底前脑注射)及对照组,10只/组。HE染色法观察各组树鼩大脑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树鼩大脑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 AT)和突触素(SYP)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造模树鼩大脑神经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形态损伤改变,以D-半乳糖复合IBO高剂量组和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改变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造模组的Ch AT和SYP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以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下降明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组的Aβ_(1-42)、APP和p-tau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升高明显。结论 Aβ_(25-35)合并IBO注射Meynert核损毁造模方法更适合构建AD树鼩模型。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障碍,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尚未有能彻底治愈的有效药物。AD的病理学特征主要为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脑细胞内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FT)。AD病因及分子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不明确,其中Aβ级联假说、自由基学说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学说占主要地位。目前临床上治疗AD主要以西药为主,但具有毒性大、易耐药等局限性。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如多糖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抗Aβ沉积、抗NO诱导的神经毒性、抗氧化应激、抗自由基损伤、抗炎症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多方面的作用,使其可以从多靶点的角度来对AD进行防治。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多糖对AD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详细综述了微生物多糖、植物多糖和动物多糖防治AD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微生物多糖:保护神经细胞和突触,AD早期海马和内嗅皮质区域会出现神经元和突触的缺失,因此保护神经细胞和突触对于AD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灵芝多糖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提高大鼠记忆能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AD大鼠海马内降低的突触素/突触来实现的。植物多糖:(1)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Aβ与氧化应激关系密切,Aβ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过氧化物和自由基,从而加剧过氧化作用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例如肉苁蓉多糖能明显升高AD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脑内丙二醛含量,使脑内的氧自由基减少,所以肉苁蓉多糖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损伤、加速体内自由基的清除以及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来实现的。(2)改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NFT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痴呆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例如山茱萸多糖可通过抑制p-tau(Ser422)和p-tau(Ser396)生成,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3)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A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AD患者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神经元丢失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所以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延缓AD的病程进展。(4)改善能量代谢,脑组织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如葡萄糖代谢降低是AD患者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因此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代谢障碍是目前抗痴呆的一个策略。宁夏枸杞多糖可通过缓解脑内葡萄糖代谢障碍从而改善衰老状态。动物多糖: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乙酰胆碱(ACh)是脑组织内重要的神经递质,脑内细胞外液中ACh的变化与认知功能的改变具有密切关系。综上所述,多糖具有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在抗AD药物开发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β-淀粉样蛋白(Aβ_(42))以其特有的一级结构使其易发生聚集和沉积,这也是阿尔茨海默病(AD)典型的及基本的病理学特征之一。这些Aβ_(42)的聚集体对神经细胞的毒性很大,其中Aβ_(42)寡聚体(Aβ_(42)O)为主要神经毒形式,最终引起神经细胞凋亡。近年来,靶向Aβ_(42)O的制剂,不论是抗体制剂,还是化合物制剂,或来自天然药物组分,已有许多报道,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Aβ_(42)O的进一步沉积(被认为是Aβ_(42)O的储存库),以及Aβ_(42)O的细胞毒性。然而,不同的制剂在结合Aβ_(42)O或Aβ_(42)时结合的靶部位不同,引起的效应或细胞保护作用也是不同的。由于Aβ_(42)O存在构象多样性,这是否会导致毒性效应的差异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利用不同的靶向Aβ_(42)O的抗体或药物制剂,研究了它们对Aβ_(42)O的定向靶向性和相应的功效,发现这些制剂的功效与它们靶向Aβ_(42)分子的位点之间有着复杂但统一的相关性。这些结果对抗Aβ_(42)O药物的定向设计或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有明显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阿尔采末病(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降低脑中Aβ的生成量是治疗AD的策略。Aβ是由β-和γ-分泌酶裂解其前体蛋白(APP)而生成,其中β-分泌酶(BACE)是启动Aβ形成的关键限速酶,因此BACE是开发治疗AD药物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作用靶点。该文就近来对β-分泌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淀粉样前体蛋白修饰、转运及其剪切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γ-分泌酶切割产生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代谢过程异常是AD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对APP的修饰及加工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A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本文就有关APP修饰及剪切加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日益显著,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如Alzheimer病(A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尽管对其发病机制提出了包括经递质与受体、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炎症反应等在内的多种学说,采取了阻断Aβ聚集、调节Aβ生成(γ激动α分泌酶,抑制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干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等措施进行了广泛研究,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对AD的发病率或是其病程仍缺乏理想的预防/治疗手段/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