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学进展》2011,35(6):282-283
Eisai公司研发的非紫衫烷类微管抑制剂甲磺酸艾日布林注射剂(商品名:Halven)于2010年11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曾接受至少2种抗癌药物,包括蒽环类和紫衫烷类药物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可基于微管蛋白的抗有丝分裂机制,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M期,破坏有丝分裂纺锤体,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由微管蛋白聚集而成的微管是组成纺锤体的主要成分.微管蛋白聚集或微管解聚的抑制将导致细胞有丝分裂中止.很多天然产物通过结合在微管蛋白的CLC部位或VLB部位而抑制其聚集;少数化合物通过抑制微管的解聚而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止.本文对近年来微管活性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着重讨论了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关系以及新的抑制微管活性化合物.大多数微管活性抑制剂都是抗肿瘤活性化合物.以微管蛋白为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玲珺  李霞 《中国药师》2017,(1):139-143
摘 要微管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能与其他的蛋白组装成纺锤体、中心粒和神经管等结构。微管在细胞生长、维持形态、细胞信号传导,尤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微管是新药发现的重要靶点。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是一类最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的药物,该类药物抑制微管聚合、破坏微管动态不平衡性、破坏纺锤体、阻滞细胞周期,引起肿瘤细胞死亡。本文综述了以微管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并对以微管为靶点的肿瘤治疗药物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刘翎  刘宗英  李卓荣 《中国新药杂志》2012,(16):1892-1899,1949
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微管蛋白成为抗癌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作用于微管系统的微管蛋白抑制剂现已成为一类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微管蛋白上秋水仙碱位点的空腔体积较小且相应抑制剂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近年来关于其抑制剂的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总结了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抑制剂及其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cryptophycin是从蓝藻的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能抑制微管生成的新型抗肿瘤活性物质,对多种肿瘤有活性。cryptophycin直接与微管蛋白作用,抑制微管生成,破坏微管动态装配,从而换制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影响细胞增殖。本文对cryptophycin的来源、结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构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琦  王甜甜  汪磊  柯细松  屈祎  张雪 《药学学报》2022,(8):2334-2341
华蟾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中药,但其抗肿瘤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华蟾素活性成分华蟾毒精(cinobufagin, CBG)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靶标及分子机制。应用碘化丙啶(PI) DNA染色法分析CBG对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通过胸苷同步化细胞至有丝分裂时期,微管及中心粒染色法表征CBG对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采用体外微管聚合实验、微管单体/聚体分离实验及微管α-tubulin荧光标记法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评价CBG对微管聚合的作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建立微管切割蛋白Katanin调节亚基B1 (KATNB1)敲除的肿瘤细胞, CCK-8法考察CBG对野生型和敲除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利用化学生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CBG和KATNB1的结合;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CBG对KATNB1蛋白和mRNA的调控。结果发现, CBG阻滞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于G2/M期;诱导中心粒异常增生,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体内外的微管形成实验表明CBG显著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KATNB1敲除后缓解了CBG对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表明KAT...  相似文献   

7.
cryptophycin是从蓝藻的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能抑制微管生成的新型抗肿瘤活性物质 ,对多种肿瘤有活性。cryptophycin直接与微管蛋白作用 ,抑制微管生成 ,破坏微管动态装配 ,从而抑制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 ,进而影响细胞增殖。本文对 cryptophycin的来源、结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构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微管抑制剂那可丁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少荫  李敏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5):1238-1243
过去几十年中,那可丁一直被用作镇咳药。近年来发现那可丁及其衍生物可作用于微管,抑制其动态不稳定性,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起到抗肿瘤作用。体内实验研究发现,那可丁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高、广谱、毒副作用不明显,有望被开发为抗肿瘤新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酚酸C(salvianolic acid C,SalC)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Sal C对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Giemsa染色进行细胞有丝分裂的形态学观察,微管蛋白聚合实验检测Sal C对微管蛋白聚合活性的影响,比色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性。结果丹酚酸C能抑制多种人肿瘤细胞增殖,其中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明显。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Sal C使HepG2细胞阻滞于G2/M期并随作用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性升高。Gi-emsa染色提示HepG2细胞发生有丝分裂阻滞。Sal C能明显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结论 Sal C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诱导细胞有丝分裂阻滞从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0.
微管蛋白在细胞生长、维持形态、信号传导及有丝分裂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管蛋白抑制剂是近年来热门的抗肿瘤药物。Combretastatin A-4(CA-4)从南非灌木柳树皮Combretum caffrum树干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是目前已知微管蛋白抑制剂中活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但是也存在着众多缺陷。近年来围绕提高CA-4水溶性、保持顺式构型等衍生物的设计研究成为了热点。本文就CA-4的结构改造及类似物设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