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CKD1~2期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与子午流注理论对应关系的研究,探讨非杓型血压产生的原因,将子午流注这一古老的中医学概念更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方法:收集47例CKD1~2期非高血压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24 h动态血压数据,比较两组血压昼夜异常节律的发生情况。将时间段按照十二时辰进行分组,分析十二时辰与血压非杓型改变的对应关系及疾病的脏腑归经。结果:CKD组亥时、子时及寅时收缩压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丑时及卯时收缩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卯时外,CKD组的舒张压在夜间各时段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亥时及子时分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及足少阳胆经,因此非杓型血压模式的产生可能与少阳枢机不利,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导致气化失司,水液不化而停聚体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肾功能水平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探讨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的CKD住院患者509例,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采用GEVivid7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记录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参数。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KD患者509例,其中CKD 1期102例(占20.0%),CKD2期107例(占21.0%),CKD3期114例(占22.4%),CKD4期97例(占19.1%),CKD 5期89例(占17.5%)。随着CKD患者肾功能水平的下降,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逐渐升高(P0.05),而24 h平均舒张压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CKD 4期和5期患者的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明显高于CKD 1~3期患者(P0.05),而白昼平均舒张压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CKD 4期和5期患者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y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ay sy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ight sy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nSSD)明显高于CKD 1~3期患者(P0.05),而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ia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24h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ay dia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ight dia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nDSD)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CKD患者非杓型血压的比例随肾功能下降逐渐升高,CKD 1期患者的非杓型血压比例为54.1%,而CKD 5期患者的非杓型血压比例甚至高达85.6%。LVMI异常的CKD患者的24hSSD及dSSD高于LVMI正常的CKD患者(P0.05),而nDSD,nSSD,dDSD,24hDS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CKD患者肾功能下降及平均血压水平升高,血压变异性增加,血压昼夜节律减退,非杓型血压比例增加。控制血压水平及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对CKD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分析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患者24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将152例CKD患者分为5组:CKD1期组(A组)15例;CKD2期组(B组)29例;CKD3期组(C组)42例;CKD4期(D组)组34例;CKD5期组(E组)32例。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非肾脏替代治疗。采用携带式的动态血压检测仪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和昼夜节律。结果①随着肾功能下降,24h、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越来越高;②CKD患者总体非杓型血压比例为81.6o,4,肾功能下降组(CKD2~5期)非杓型血压比例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CKD1期);③夜间收缩压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427,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352,P〈0.05)。结论CKD患者的血压非杓型节律现象比较普遍,并随着肾功能下降,其发生率逐渐升高;夜间收缩压与尿蛋白排泄、肾功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慢性肾脏病(CKD1期)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以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组),71例肾功能稳定的CKD1期患者作为疾病组(D组)。收集肾功能、血脂、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等临床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早期CKD患者LVH有关指标,分析ABPM指标与LVH的关系。结果:(1)与N组相比,D组夜间收缩压,昼、夜及24h平均舒张压均升高(P均〈0.05);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DRS)及舒张压下降率(nDRD)均明显下降(P均〈0.05);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升高(P均〈0.05)。(2)D组高血压及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分别达47.9%、62.0%。(3)与杓型血压组(Dip组)相比,非杓型血压组(non-Dip组)LVMI值及LVH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均〈0.05)。(4)与非高血压组(non-LVH组)相比,高血压组(LVH组)nDRS和nDRD均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显著降低(P均〈0.05)。(5)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值与nDRS、nDRD和Hb均呈负相关(P均〈0.01),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和24h平均舒张压(mSBP)均呈正相关(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DRS、Hb、nDRD和血肌酐(Scr)进入回归方程:y=123.429-2.290x1-0.47x2-0.768x3+0.178x4(y=LVMI;123.429=常数,t=8.41,P=0.000;x1=nDRS,t=-5.43,P=0.000;x2=Hb,t=-4.77,P=0.000;x3=NDRD,t=-3.47,P=0.001;x4=Scr,t=2.08,P=0.041)。结论:早期CKD患者即已出现血压升高及血压节律改变;LVH发生与早期CKD患者夜间高血压及非杓型血压关系更为密切;贫血和肾功能减退本身也与早期CKD患者LVH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非杓型血压组(50例)和杓型血压组(50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这两组患者的IMT,用Cockerdt—Gault公式计算eGFR。结果(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组IMT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P〈0.05)。(2)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组eGFR显著低于杓型血压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不仅可导致动脉结构发生损害,还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将血压降到目标值,而且还应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非勺型节律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ABPM)非勺型节律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 方法 共有257例CKD 1~5期患者入选,根据肾功能分为两组:CKD1~3期组和CKD4~5期组。采用GE Marquette Tonoport V Eng动态血压计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和昼夜节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心脏结构的改变,并探讨血压非勺型节律与LVH之间的关系。 结果 CKD患者血压正常的生理节律丧失的现象普遍,总体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发生率达75.4%,即使在血压正常者中也达到71.3%,随着肾功能下降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的发生率也在上升。CKD患者血压非勺型节律组的心脏结构改变较勺型组明显,LVH的发生率也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与血压水平、非勺型的昼夜节律等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SBP)(β = 0.417,P < 0.01)、三酰甘油 (β = -0.132,P = 0.007)、血红蛋白(Hb)(β = -0.394,P = 0.016)及性别(β = 0.158,P = 0.039)是影响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KD患者的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现象普遍,并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其发生率逐渐升高。血压非勺型节律患者心脏结构改变更明显,LVH的发生率高。非勺型节律与LV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符合CKD2~4期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45例。对入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血压≤130/80mrnHg),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1/81mmHg),日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25/75mmHg);并根据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本虚证及邪实证。观察中医各证型在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升高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的本虚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为主,邪实证型以血瘀证为主;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的本虚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邪实证型以湿浊证为主;②在动态血压从日间升高到夜间升高的过程中,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型逐渐上升;③随着24h动态血压升高,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逐渐上升。结论动态血压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正虚邪实的证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血压动态变化,探讨昼夜节律异常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肾脏科CKD患者236例,高血压科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43例。病例分组:正常对照组(NC)1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EHC)43例;CKD血压正常组(NCKD)130例;CKD伴血压升高组(HCKD)106例。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用携带式的动态血压检测仪,ABP Report Mangement System Version 1.03.03进行数据分析。夜间血压下降率:(白昼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昼平均值,下降率≥10%,称勺型血压;<10%,称非勺型血压。结果 在血压正常的患者中,NCKD组的平均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NC组[(111.2±10.8)比 (91.6±7.5),(68.7±9.5) 比 (56.2±4.6)mm Hg,P < 0.05];而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差异。在高血压患者中,HCKD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EHC组[(141.9±16.5) 比(118.6±16.4), (84.5±10.6)比(73.0±11.1)mm Hg, P < 0.05]。CKD患者无论血压正常或升高,其心率均较其对照组明显加快,尤其是夜间心率无明显下降。NCKD组、HCKD组与NC组、EHC组相比,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数值较小,尤其是CKD伴血压升高组,呈典型的非勺型血压模式。NC组血压节律消失者占7.14%,EHC组为37.2%,NCKD组为70.0%,HCKD组为81.6%。结论 CKD患者无论血压正常或升高,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减少或消失,呈典型的非勺型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积极降低血压值的同时,还需降低血压负荷和调整血压昼夜节律,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9.
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观察慢性肾炎患者性别、年龄、肾功能、病程的变化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探讨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年龄、病程对证候分布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中医主证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高。中医证型与肾功能分期存在相关性,肾功能代偿及失代偿期出现率高的证型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期以脾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主证中各证型的肾功能变化呈现规律性。结论:慢性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对把握本病病因病机,指导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193例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以携带式动态血压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检测血尿酸、肌酐、尿素氮、血离子、血脂、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生化指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高频超声评价颈部血管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正常(即杓型血压)占11.4%(22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中非杓型血压占57.5%(111例)、反杓型血压占26.9%(52例)、超杓型血压占4.1%(8例);与杓型血压相比,血压节律异常患者钙拮抗剂服用比例、血肌酐、全段甲状旁腺素、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显著降低。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甲状旁腺素水平(OR:7.22,95%CI:0.98~53.4,P=0.049)呈正相关。结论:伴有高血压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最为常见,发生率为88.6%,甲状旁腺素水平与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具有均值高、昼夜节律消失和晨峰现象明显的特点,其昼夜血压节律呈典型的非杓易型血压模式.这种改变随着肾功能的减退,发生率逐步上升.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同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密切关系,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可能性增大.改变CKD患者的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慢性肾脏病( CKD)肾脏替代治疗前患者动态血压特征,分析相关参数尤其是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 LVH)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住院的非透析原发性CKD患者127例,按其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水平分为早期组[CKD1~3期(n=95,Ccr≥30 ml·min-1&·1.73 m^-2)]和晚期组[CKD4~5期(n=32,Ccr﹤30 ml·min^-1·1.73 m^-2)]。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行动态血压监测( ABPM),超声心动图检测LVH有关指标,分析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尤其是血压变异性( BPV)与LVH的关系。结果:(1)与早期组相比,晚期组24 h、昼间、夜间舒张压变异性( mDBPV,dDBPV,nDBPV)和24 h收缩压变异性(mSBPV)均减小(P﹤0.05);高血压和反杓型血压发生率均升高(P均﹤0.05);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升高(P均﹤0.05),LVH发生率升高(P﹤0.05)。(2)与非左心室肥厚组( non-LVH组)相比:左心室肥厚组( LVH 组)高血压和反杓型血压发生率升高( P 均﹤0.05);但BPV各指标变化不显著( P均﹥0.05)。(3)与非高血压组( non-H组)相比:高血压组( H-组)LVMI值和LVH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4)与非反杓型血压组相比,反杓型血压组 LVMI 值及 LVH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年龄、mSBP、mDBP、dSBP、dDBP、nSBP和nDBP均呈正相关( P均﹤0.05),与Ccr、mDBPV、nDPS和nDPD 均呈负相关( 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cr和nSBP进入回归方程y=51.772-0.289x1+0.526x2(y=LVMI;51.772=常数,t=3.616,P=0.000;x1=Ccr,t=-5.984,P=0.000;x2=nSBP,t=5.181,P=0.000)。结论:随着肾功能减退,CK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升高;血压昼夜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与CKD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中医辨证的CKD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辨证分型,测定甲状腺功能。依据甲状腺功能分析CKD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共有CKD 1~5期患者220例进入本研究,男130例,女90例,平均年龄(35.8±13.9)岁;入选患者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2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10例,肾炎综合征70例,慢性肾衰竭68例。有49例CKD患者行肾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2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例,非典型膜性病变9例,膜性肾病8例,轻度系膜增生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者26例(占11.8%),其中血清T3降低18例(占69.2%),血清T3、T4降低4例(占15.4%),血清T3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升高1例(占3.9%),血清T4降低3例(占11.5%)。CKD 5期组患者血清T3低于CKD 1~2期组及CKD 3~4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T4、血清TSH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CKD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中单以T3降低,T4、TSH无异常者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型,次要表现为脾肾气虚型;以T3、T4均降低,伴或不伴TSH升高者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型,次要表现为气阴两虚型及脾肾阳虚型。结论 CKD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T3浓度下降,T4正常或下降,促甲状腺素浓度处于正常范围,甲状腺素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关系,对CKD患者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进行中医辩证施治,以温补肾阳、补脾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可辅助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130例CKD3~5期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收集贫血、肾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将130例CKD3~5期并RA患者根据e GRF分为3组,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多元回归法分析肾性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随着e GFR下降,血红蛋白、血清铁指标,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提示血红蛋白下降与肾功能进展呈正相关。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亏虚;本虚证以阴阳两虚证比例最高(30.1%),标实证以湿毒最高(26.4%)。结论:CKD患者肾性贫血程度与e GRF下降呈正相关。中医病机以阴阳两虚证、湿毒症最多见,值得临床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1~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探讨慢性肾脏病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中医证候。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18岁~70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调查一般资料、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证候量表,使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262例CKD1~4期患者中伴抑郁症状者82例,文化程度较高的、不抽烟的CKD患者更易伴发抑郁症状。抑郁症状轻度组与重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组中病程短的患者抑郁症状程度更重。(2)CKD1期患者抑郁症状发生情况37.5%,CKD 2期患者抑郁症状发生情况28.30%,CKD 3期患者抑郁症状发生情况28.21%,CKD 4期患者抑郁症状发生情况29.41%。(3)CKD伴抑郁症状患者中医证候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其次是肝肾阴虚证、肺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湿热证等。结论:与内科疾病伴抑郁症状相比,CKD患者伴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CKD1~4期各期患者抑郁症状发生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伴抑郁症状CKD患者中医证候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2009年3月至8月在IgA肾病数据库登记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通过动态血压监测IgA肾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情况.用(日间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日间血压平均值判断血压昼夜节律状况.比较血压节律正常组及异常组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共93例患者完成动态血压监测并纳入分析.其中68例(73%)血压节律消失,在慢性肾脏病(CKD)1期、2期及3期以上组血压节律消失的比例分别70%、70%及8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非勺型血压在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组比例分别为69%和77%(P=0.373).血压节律消失与年龄、性别、血压、蛋白尿、肾功能以及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无相关.在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54例中,非勺型血压组eGFR下降速率虽快于勺型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在其中29例并发高血压患者中,非勺型血压组eGFR下降速率快于勺型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9±11.58)比(-0.34±1.74)ml·min-1·(1.73 m2)-1·年-1,P=0.019].结论 IgA肾病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血压节律消失.IgA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消失可能是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益肾补脾加减方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脾肾气虚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益肾补脾方加减,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改变。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治疗组与基础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积分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组更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P0.01);(3)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组对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肢体困重、食少纳差等中医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基础治疗对照组(P0.01);(4)两组患者理化检查指标的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组对改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等方面明显优于基础治疗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补脾加减方可明显改善CKD3期脾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缓慢性肾脏病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具有解毒化瘀功效的经验方剂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 E1治疗脾肾气虚、毒瘀互结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2~4期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 ury, AK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KD 2~4期合并AKI患者60例分为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组(治疗组)29例,前列腺素 E1组(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接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均静脉给予前列腺素 E120μg/d;治疗组同时服用川黄方中药汤剂,每日1剂;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ric acid,UA)、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ys C)、24 h尿蛋白定量,并统计中医证候疗效。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均能有效降低 SCr、BUN、U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黄方联合前列腺素E1能有效减轻CKD 2~4期合并AKI患者肾损伤、保护肾功能,并改善中医证候,优于单用前列腺素E1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腹膜透析(PD)患者容量状态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腹透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月腹膜透析患者248例,根据《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确定所有纳入患者中医证型。患者每3个月复诊一次,记录复诊前1周平均24 h总水清除量(TFR),同时测量患者血压,评估水肿情况,以及记录透析方式。结果:P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标实证中以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居多。不同本虚证PD患者TFR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水肿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实证PD患者无兼证组、湿浊组、湿热组、血瘀组TFR,血压和水肿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本虚证PD患者单袋透析液平均留腹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液交换量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透析方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实证PD患者单袋透析液平均留腹时间、透析液交换量和透析方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容量状态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并探讨血压变异性参数特点.方法 收集首次治疗的伴有高血压及蛋白尿的CKD患者70例.测量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检测结果,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并记录参数.根据GFR将患者分为CKD1~2期组和CKD3~5期组.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以下3组:Ⅰ组<1.0 g,Ⅱ组1.0~3.5 g,Ⅲ组>3.5 g.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并探讨监测结果与肾功能及蛋白尿的关系.结果 随着患者肾功能恶化,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等指标明显升高(P<0.05),且与GFR成负相关,白昼收缩压是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Ⅲ组的白昼舒张压(92.94±15.32)mm Hg明显高于Ⅰ组的(85.25±8.64)mm Hg(P<0.05).白昼舒张压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0.257,P=0.032).所有患者舒张压变异性均明显高于收缩压变异性(P<0.05).结论 本研究样本中收缩压与肾功能恶化明显相关,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GFR下降及蛋白尿有关,舒张压变异性应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