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阳及周边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以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帮助患者明确发病原因,指导患者改变周围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减少和防止过敏反应的反复发作。[方法]采用QD(ELISA法)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对6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14种吸入性过敏原和11种食入性过敏原的血清特异性IgE抗体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结果]引起慢性过敏性荨麻疹最常见的3组吸入性过敏原分别是家尘;尘螨-粉螨;艾蒿-豚草-车前草;其阳性率分别是21.09%、19.66%、10.47%。最常见的3组食入性过敏原分别是大豆-花生;蛋白-蛋黄;虾-蟹,其阳性率分别是12.48%、10.76%、9.04%。[结论]过敏反应是导致慢性荨麻疹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本地区常见过敏原,对不同患者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特异性过敏原检测,有利于指导患者不断改善周围环境因素、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避免过敏原的再次接触,降低复发率或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在慢性荨麻疹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血清过敏原体外检测(IVT)对94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吸入性(IVT729)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94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95.86%,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以尘螨、粉螨、屋尘及昆虫类此两类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3.47%、10.82%.结论 尘螨、粉螨、屋尘及昆虫类是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过敏原.  相似文献   

3.
陈青寿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229-5230
目的:探讨皮肤过敏原检测、血清总IgE水平测定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儿童哮喘患者178例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无过敏性疾病、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儿童180例为对照组,应用皮肤点刺试验进行皮肤过敏原检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组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阳性率为83.7%,对照组为18.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总Ig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总IgE水平测定为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皮肤过敏原适用于儿童患者,痛苦小,操作简单方便,避免对过敏原的接触对防治儿童哮喘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清总IgE检测对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咳嗽 ,又称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 ,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 ,其病理生理改变都是以持续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2 ] 。本文探讨血清总IgE(IU/ml)含量变化对CVA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所有 98例资料均来自本院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8月住院或门诊病人 ,其中男 57例 ,女 4 1例 ,男女之比为 1 39∶1。年龄为 4个月~ 14岁 ,以 3~7岁儿童居多。1·2 临床表现 选择确诊的CVA典型病例 31例 ,占同期慢性咳嗽病例的 2 6%。其中男 19例 ,女 12例 ,男女之比为 1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惠州地区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抗体及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了解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童慢性荨麻疹204例,应用IgE抗体特异性过敏原检测试剂盒(ELISA法)检测血清IgE特异性抗体。结果 204例慢性荨麻疹患儿中总IgE阳性198例,阳性率为97.1%,196例患儿检测出过敏原,阳性率为96.1%,其中食入组主要为蛋黄46例(22.5%),牛奶42例(20.6%),蟹、虾40例(19.6%);吸入组主要为花粉、屋尘、尘螨76例(37.3%),蟑螂52例(25.5%)、猫狗毛发皮屑44例(21.6%)。食入组及吸入组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特异性过敏原在各阳性级别均有分布,总IgE均为(+++)级或(++)级。结论多数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同时出现多种过敏原,其中主要食入因素有蛋黄、牛奶、蟹、虾,主要吸入因素主要为花粉、尘螨、蟑螂、猫狗毛发皮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枸地氯雷他定胶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2015年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胶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血清总IgE水平变化。结果 (1)治疗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比较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总IgE水平治疗组为(78.34±19.22)IU/ml,较对照组的(112.21±22.33)IU/ml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胶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起效快,血清总IgE水平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7.
过敏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过敏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4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其中吸入相关的过敏性患者86例,食入相关的过敏性患者60例.结果14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有102例阳性,阳性率69.8%;其中86例吸入性过敏原检测中有73例,阳性率为84.8%;61例食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47.5%;有41例食入性及吸入性过敏原均阳性,占26.8%.在吸入组中,以尘螨、粉螨阳性率最高为43.0%.在食入组中,其总阳性率为38.3%,以鱼的阳性率最高为21.7%.在几种与季节有关的吸入性过敏原中,季节对其阳性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过敏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对减少、预防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与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腧穴自血疗法配合扑尔敏注射液、氯雷他定片治疗血清总IgE值升高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g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法,以腧穴自血疗法配合扑尔敏注射液、氯雷他定片治疗作为治疗组,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血清IgE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腧穴自血疗法配合扑尔敏注射液、氯雷他定片治疗血清总IgE值升高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陈江涛 《现代医院》2008,8(12):52-53
目的研究导致慢性荨麻疹的过敏原种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定性过敏原检测系统对我院3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特异性IgE定性检测,包括6种吸入性过敏原和7种食入性过敏原。结果208例吸入性过敏原检测者中,166例(79.79%)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150例食入性过敏原检测者中,126例(83.34%)对食入性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同时接受2项过敏原检测的138例患者中,83例(60.14%)对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结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吸入性和(或)食入性过敏原常是大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患者血清进行体外过敏原检测,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 C2、apo C3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载脂蛋白C是肝脏中合成的水溶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包括四种亚型:apo C1、apo C2、apo C3、apo C4,其中apoC4是最近新发现的。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中,在人体脂质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1]。国内外研究表明,慢性肝病患者,特别是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常  相似文献   

11.
易斌  曾俊萍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00-1403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及EOS水平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 COULTER 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血液EOS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血清总IgE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组(453.1±283.3)IU/ml(12/31,38.71%),湿疹组(531.3±224.5)IU/ml(16/20,80.00%),药疹组(489.7±285.2)IU/ml(9/19,47.37%),荨麻疹组(476.1±211.1)IU/ml(7/15,46.67%),接触性皮炎组(514.0±263.6)IU/ml(9/15,60.00%);血液EOS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组(0.31±0.55)×109/L(6/31,19.35%),湿疹组(1.17±1.60)×109/L(11/20,55.00%),药疹组(0.48±0.48)×109/L(6/19,31.58%),荨麻疹组(0.46±0.52)×109/L(4/15,26.67%),接触性皮炎组(0.57±0.73)×109/L(5/15,33.33%),除过敏性紫癜组外,湿疹组、药疹组、荨麻疹组以及接触性皮炎组血清总IgE及EO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0.54〈r〈0.24)。结论血清IgE及血液EOS在大多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分别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解患者过敏的状态,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夏耘 《现代保健》2014,(4):8-10
目的:对慢性荨麻疹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分析。方法:收集近期在本院治疗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检测抗FcεRI抗体、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幽门螺杆菌(HP)自身抗体、抗核抗体(ENA)、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慢性荨麻疹患者FcεRI抗体、抗甲状腺抗体、HP抗体、抗dsDNA等自身抗体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核抗体阳性率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较,慢性荨麻疹患者FcεRI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等自身抗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其自身免疫背景有关,其血清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异常表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及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 assay)对27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及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60.0%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增高,荨麻疹、慢性湿疹、过敏性紫癜分别为69.7%、53.6%和29.0%,74.8%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荨麻疹、慢性湿疹、过敏性紫癜分为81.9%、77.4%和32.3%.变应原特异性IgE吸入组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其后依次是树木、猫/狗毛皮屑、霉菌;食物组以牛奶为最高,其后依次是牛羊肉,海鲜和蛋类.荨麻疹及过敏性紫癜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为最高,慢性湿疹以牛奶阳性率最高.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高于总IgE阳性率(x2=5.13,P<0.05).结论 同时检测血清总IgE及变应原特异性IgE,能明确变应原及机体免疫状态,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肝炎患者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与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0例肝炎患者TBA的水平。结果急性肝炎TBA升高最明显,慢性活动性肝炎TBA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时TBA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TBA的测定对肝脏损害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24例慢性肝病血清内毒素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损害与内毒素血症 (ETM)往往互为因果。肝脏受损可引起ETM ,而ETM反过来可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害 ,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选择了慢性乙型肝炎 (CHB)、乙型肝炎肝硬化 (HC)、慢性乙型肝炎重型 (CSH)共 2 2 4例 ,对其血清内毒素 (脂多糖 ,LPS)水平进行定量测定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2 4例均为我院 2 0 0 0年 4月~ 6月住院的乙型肝炎病人 ,诊断依据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议 (北京 )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 ] 。其中CHB 86例 ,男性 46例 ,女性 40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IgE和THP的浓度及变化,了解IgE和THP在小儿肾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5例肾病患儿的血清IgE和THP浓度并与3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IgE和THP进行比较。结果肾病患儿血清IgE浓度(469±338IU/L)与正常儿童(61±40.9IU/L)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肾病患儿血清THP浓度(1588±634μg/L)与正常儿童(175.7±29.7μg/L)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测定肾病患儿血清lgE和THP的浓度及变化,对了解患儿的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清中甲状腺功能和铜蓝蛋白联合检测在乙肝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90名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功能和血清中铜蓝蛋白(采用散射比浊法)的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NC)进行比较,寻找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铜蓝蛋白、T3、T4、FT3、FT4、TSH在乙肝患者中均有所下降(P〈0.05),而且随着乙肝病情加重而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结论上述指标在不同病程乙肝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为临床评估乙肝的病情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正常妊娠过程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产Olympus Au-64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15例正常孕妇不同妊娠阶段和136例末孕妇女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并同时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正常妊娠过程中,TBA、TBIL、DBIL、ALT、AST均有增高趋势,与未孕组比较,TBA在妊娠中期即开始显著升高(P〈0.05),妊娠晚期TBA增高更加显著(P〈0.01),而TBIL、DBIL、ALT、AST到妊娠晚期才显著升高(P〈0.01)。结论TBA含量在正常妊娠过程中有生理性改变(〈20umol/L),比TBIL、DBIL、ALT、AST改变早,其异常升高(〉40umol/L),对孕妇及胎儿危害较大,因此妊娠妇女应定期做TBA检测,有利于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