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所致大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方法SD健康雄性大鼠55只,按随机化原则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25只、乌司他丁治疗组25只,后两组再随机分为5个时间点(1h、6h、12h、24h、48h),每组每时间点各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尾静脉注射,分别在各个时间点采血、留尿标本,进行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Urea),尿肾损伤分子(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Scr、Urea,尿KIM-1、IL-18、NGAL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用于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57例)、SAP合并AKI组(43例,简称AKI组)、SAP未合并AKI组(45例,简称非AKI组);另外选择同期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尿液及血液中NGAL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AP组、AKI组、非AKI组血/尿NGAL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组、非AKI组血/尿NGAL值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KI组与非AKI组的血/尿NGAL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炎患者血/尿NGAL水平会明显升高,且NGAL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但不能作为SAP合并AKI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胰腺、肝脏及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应用乌司他丁或抑肽酶治疗前后患者血、尿淀粉酶(AMY)、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B)、肌酐(Cr)、尿素氮(BUN)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经乌司他丁治疗后,患者血AMY、ALT、AST、SB、Cr、BUN及TNF-α、NO均明显下降,且恢复早于抑肽酶治疗组。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胰腺、肝脏及肾脏功能的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合成,TNF-α、NO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入院当天开始连续7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介质、肝肾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时,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IL-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住院时间为(29.4±1.5)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8.6%(12/42),均较对照组患者的38.1%(16/42)、(34.4±1.8)d和47.6%(20/42)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部分炎性介质的分泌和释放,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并发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急性胰腺炎随枘发成两组。对照组55例(轻症40例、重症Ⅰ型15例),治疗组55例(轻症40例、重症Ⅰ型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加乌司他丁10万单位溶于5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轻症用7d,重症Ⅰ型用14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轻症为92.5%,重症Ⅰ型为86.7%,与对照组有效率轻症为72.2%,重症Ⅰ型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后腹部症状、体征较快缓解,血尿淀粉酶、TB、DB、ALT、LDH、AST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也有差异。结论 早期使用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 无明显毒毒副作用,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乌司他丁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hen CC  Zhou Y  Liu ZM  Sun JM  Wang HH  Wu WD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77-88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功能和肾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 (双肾未缺血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肾缺血再灌注组 (双肾缺血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乌司他丁组 (双肾缺血 ,静脉注射乌司他丁 1 2 5万U/只 ) ,每组 10只。大鼠急性缺血性肾损伤模型为双肾缺血 4 5min、再灌注 2 4h ,观察缺血后肾功能和肾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肾缺血再灌注组血肌酐 ( 16 7± 39) μmol/L、血尿素氮 ( 2 1± 7)mmol/L ,乌司他丁组血肌酐 ( 116± 13) μmol/L、血尿素氮 ( 14 1± 2 6 )mmol/L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乌司他丁减轻肾组织超微结构损害。结论 乌司他丁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功能和肾组织超微结构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8年1~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诊断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共27例患者,非AKI组共23例患者。收集术前以及术后2 h尿液标本,进行尿NGAL浓度监测,AKI的诊断采用全球改善肾脏疾病预后(KDIGO)分级诊断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尿NGAL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发生率达到54.0%(27/50),两组患者术前血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血肌酐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尿NGAL浓度在术前监测点差异即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尿NGAL的浓度诊断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6,当cut-off值为43 ng/mL,敏感性40.7%,特异性95.7%,而术后2 h尿NGAL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5,cut-off值为46.95 ng/mL时,敏感性是63.0%,特异性为78.3%。结论术前以及术后2 h尿NGAL水平可以预测术后AKI的发生,但其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急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lung injury,APALI)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对我院2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112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93例行常规 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0,3,6,9天分析患者动脉血气,以血PaO2与吸氧浓度比值(PaO2/FiO2)、呼吸频率和肺部X线检查等为观测指标,观察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肺损伤发生率和对肺损伤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中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35.6%,对照组为6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发病24 h以内使用乌司他丁预防效果最佳.各治疗阶段乌司他丁治疗组较对照组肺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 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并能促进急性肺损伤的好转,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以乌司他丁单独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比较轻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单独和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其中轻型40例,重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轻重型各20例)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轻重型各20例)单独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所有的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血常规和生化各指标均数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实验组(128.1±73.6)mmol/L,对照组(412.7±123.3)mmol/L],尿淀粉酶[实验组(102.2±51.3)mmo L/L,对照组(218.2±83.3)mmol/L]、血WBC[实验组(8.3±2.2)×109/L,对照组(12.6±2.4)×109/L]、谷草转氨酶[实验组(31.3±10.1)U/L,对照组(72.4±11.2)U/L]各组指标均数对比(t=2.528、3.527、3.021、3.122,P<0.05),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联合用药疗效较单独应用乌司他丁疗效好,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2)。结论对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单纯应用乌司他丁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尿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水平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08月~2018年08月期间于潍坊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确诊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38例及慢性肾脏病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观察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肾损伤组在确诊急性肾损伤后6 h的尿HO-1、尿KIM-1、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确诊急性肾损伤后6 h的尿HO-1高于慢性肾脏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慢性肾脏病组的尿HO-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确诊急性肾损伤组6 h内的尿HO-1和尿KIM-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和0.802。当急性肾损伤组6 h内尿HO-1为0.885 pg/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 1%和86. 7%;当急性肾损伤组6 h内尿KIM-1为0. 8 ng/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 8%和86. 7%。结论:尿HO-1及尿KIM-1均是预测AKI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CT扫描结果,探讨血、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CT结果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42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23例,取29例同期非胰腺炎的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所有患者血、尿TAP。结果在入院后6、12、24h,SAP组血TAP浓度〉9.0nmol/L,MAP组血TAP浓度〈3.5nmol/L,SAP组与MAP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6、12、24h,SAP组尿TAP中位浓度(102.8、78.2、52.3nmol/L)显著高于MAP组(32.5、28.7、25.6nmol/L)及对照组(12.6、12.2、11.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3、5d各组间血、尿TA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动态监测血、尿TAP具有较高诊断及预测价值,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6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分别于烧伤后第2天和第7天采集标本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蛋白(UMA)、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NAG)测定,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指标差别。结果两组之间第7天各指标测定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的肾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比剂暴露后肾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取采用碘海醇造影检查的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40例;治疗组从造影前6 h至造影后12 h,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到0. 9%生理盐水500 ml中,以0. 5 ml·h~(-1)·kg~(-1)的速度点滴;对照组以0. 5 ml·h~(-1|)·kg~(-1)速度补生理水。收集两组患者造影当日的晨尿及造影剂暴露后12 h、24 h、48 h的清洁中段尿,ELSA法检测尿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polipoprotein,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含量,抽取造影当日及造影后第3天、第7天的清晨空腹血,检测血肌酐水平。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造影后12 h、24 h、48 h,尿中NGAL和KIM-1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应P值均小于0. 01;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造影后3 d和7 d,二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水平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造影后3 d和7 d CIN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比剂暴露后尿中NGAL和KIM-1升高的程度和血肌酐升高的幅度,对慢性肾脏病对比剂暴露后的肾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117例AP患者,依据病情分为急性轻症胰腺炎(轻症组)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重症组)57例;同时选取体检中心收集的健康自愿者60例作为健康组,分别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NGAL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入院后第1、3、7天重症组患者的外周血抵抗素、hs-CRP、NGAL、血淀粉酶、PCT测定值均显著的高于轻症组和健康组(P0.05);轻症组患者入院后第1、3天的外周血抵抗素、hs-CRP、NGAL、血淀粉酶、PCT测定值显著的高于健康组(P0.05);轻症组患者入院后第7天的血淀粉酶、PCT测定值显著的高于健康组(P0.05)。重症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在入院后第1、3、7天均显著的高于轻症组患者(P0.05)。重症组患者的Balthazar CT评分在入院后第1、7天均显著的高于轻症组患者(P0.05)。AP患者外周血NGAL水平与其外周血抵抗素、hs-CRP、PCT、PACHE II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GAL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关系,可作为临床治疗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SICU 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4h内液体复苏量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各86例。A患者给予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B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A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AKI持续时间、肌酐峰值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使用率均较B组有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CRRT使用时间、机械通气率、开腹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AKI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肌酐峰值,减少CRRT的使用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较充分性液体复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住院患者8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尿N-7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胱抑素C(cystatinC,Cys C)、肾小球滤过率]、L-FABP水平的差异,分析尿L-FABP水平与上述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尿L-FABP水平预测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AKI组入院后第一次检查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AG、Cys C均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在入院12 h时尿L-FABP水平开始升高,而非AKI组的尿L-FABP水平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AKI组入院第12 h、第24 h、第48 h时尿LFABP水平均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患者入院第12 h的尿L-FABP与入院后第一次检查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AG、Cys C均呈正相关(r=0.234,0.308,0.274,0.295),尿LFABP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8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诊断阈值为49.46,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95.83%,约登指数为0.558,曲线下面积为80.89%。结论 AKI患者的尿L-FABP水平异常升高,尿L-FABP可作为预测患者发生AKI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 以及施他宁对其的影响, 为TNF α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评估及施他宁应用于该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治疗组(n=10), 两组入院第1 d抽血检测TNF α.对照组每d静滴5-Fu 1 000 mg, 共3 d;治疗组静滴施他宁500 μg, 维持24 h.3 d后抽血复查TNF α.另选同期非胰腺炎患者8例于入院第1 d检测TNF α作基线对照.结果 8例非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 α低于检测下限(10 pg/ml), 入院第1 d对照组和治疗组TNF α分别为259.12±105.69 pg/ml和251.32±110.47 pg/ml, 两者差异不显著.3 d后治疗组TNF α为166.33±50.72 pg/ml, 较对照组212.05±62.04 pg/ml, 明显降低.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院第1 d即有TNF α显著升高, 可作为评价本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早期应用施他宁能部分抑制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NF α水平.这是施他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方法的原则,纳入同济医院2011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共100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72 h内接受治疗,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对症内科治疗、胃肠减压、灌肠肠内营养、腹腔穿刺引流等方法;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血液滤过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病人1周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入院治疗后从第3天开始,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院后第7天行CT检查Balthazar评分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7 d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液滤过治疗可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 8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抑肽酶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 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用药5d后血、尿淀粉酶,血钙,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s-CRP、NGAL和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2012年1月~2015年12月,急性胰腺炎患者111例分为两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80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及出院当天抽取静脉空腹血3 ml;分别进行血清hs-CRP、NGAL和ghrelin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MAP组和SAP组患者在五次不同时间点血清中Hs-CRP、NGAL、ghrelin水平,SAP组均明显高于MAP组(P0.05)。结果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中hs-CRP、NGAL和ghrelin的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三者的水平越高,发生胰腺坏死的可能性也越大。联合检测血清中三者的水平,其敏感度高,简单易行,对指导临床分型、预测胰腺临床严重程度和坏死程度、制定诊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