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糖尿病发病率在中国呈上升趋势,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近年上海和北京市透析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糖尿病已成为继发性肾病中引起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首位病因~([1])。糖尿病肾病(DN)的微炎症状态近年倍受重视~([2]),是导致疾病进展和患者死亡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调节微炎症状态对于延缓DN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1-2])。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ESRD替代治疗手段,透析充分是MHD患者长期存活的基础。MHD普遍存在的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贫血、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关系密切~([3])。本研究旨在探讨SF-36量表在评价MHD患者状态中的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衰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透析是维持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1,2])。但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3,4])。50%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而脑血管事件引起的死亡率仅次于感染以及心血管事件,占引起透析病  相似文献   

4.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包括透析患者的最主要死因,高血压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一个主要危险因子,在PD患者中患病率高达65. 0%~87. 9%~([1,2]),荟萃研究显示,对透析患者进行高血压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相对危险度(RR)为0. 69,95%CI为0. 56~0. 84~([3])。因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和持续蛋白尿,该病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1])。目前,现代医学对DN的发生机理、病理机制均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机体免疫机制应答、氧化应激反应、细胞组织凋亡等有关~([2])。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是不可避免的。肾移植较其他肾脏替代治疗具有明显优势。肾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1]),且肾移植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感染率及各种原因导致的住院率。通过肾移植还能改善患者机体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社会功能~([2])。可以说,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不仅如此,与单纯接受透析比较,肾移植可延长预期寿命22年以上~([1])。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以持续性蛋白尿和进行性蛋白尿为特征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FR)持续下降,肾脏微血管断裂,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间质受损~([1])。DKD目前已成为欧美国家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主要的病因,在我国DKD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当前,大量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导致的慢性炎症在DKD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既是慢性肾脏病主要病因,也是其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在中国与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约为2 430万,目前已超过与肾小球肾炎相关人数~([2,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到微炎症状态与该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密切关系~([4]),所谓微炎症状态即全身促炎因子轻度升高,抗炎因子轻度降低,表现为轻微、缓慢、持续性炎症~([5])。  相似文献   

9.
<正>终末期肾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积极防治意义重大。虽然腹膜透析是防治终末期肾病疗效明确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生存预后,但包括透析导管移位在内的临床并发症,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1,2]):腹膜透析患者中导管移位发生率高,约占17%~20%,目前针对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常用治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所导致的终末期肾衰竭威胁着越来越多的人群~([1~3])。DN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DN发病是生化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细胞因子与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以上发病机制仍不足以解释糖尿病肾脏的病理改变~([2,5])。近年来,在探索病因时,不少学者提出了炎症机制学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病因~([1]),在我国列为第二~([2])。糖尿病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肾移植、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由于肾源、经济、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式等原因,目前选择肾移植的比例相对较低,透析疗法仍是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排泄功能下降或丧失,磷排泄减少,易引起高磷血症。高磷血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血管钙化,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2])。近年来,通过饮食限磷控制透析患者血磷水平的方式越来越受关注~([3])。但对于磷排泄障碍的透析患者来说,随着蛋白质摄入的增加饮食磷摄入也会增加,从而导致血磷的升高~([4])。  相似文献   

13.
近年研究表明,微炎症状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基础。因此,改善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后续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盐酸司维拉姆是一种新型的磷结合剂,其不仅可以降低血磷水平,还可以改善血脂代谢^[1]。新近研究还发现,盐酸司维拉姆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及慢性炎症状态^[2-3],而对于糖尿病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具体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情况及盐酸司维拉姆对糖尿病肾脏疾病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透析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中国出现了快速发展,PD患者人数年增长率超过20%~([1])。低钾血症是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4]),不仅会增加PD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5~10])。饮食中钾摄入不足是导致低钾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1,12])。PD患者对疾病认知缺乏和偏差,导致患者形成"肾病就要严格控制饮食钾摄入"的误区和"宁少勿多"的进食观念,均会导致患者饮食钾摄入不足。而患者对低钾血症及其相关饮食的认知水平又会影响患者对饮食中钾的摄入行为,因此为了解患者对低钾血症及其相关饮食的认知水平笔者进行了如下调查。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1])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已成为肾衰竭血液透析的第二位原因~([2]),在欧美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一位病因~([3])。郑艳辉教授经过对糖尿病肾病多年临床观察,结合古今文献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认为其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演变特点:消渴日久,在气虚、阴虚、阳虚等本虚的基础上,湿浊、瘀血贯穿疾病始终,肾络癥瘕形成,虚实夹杂,伴随疾病发展,肾元虚损,气血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DKD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能够直接阻止DKD进展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DKD的临床症状包括尿蛋白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受损、肾脏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衰竭。高糖环境介导下细胞内代谢状态的改变,包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堆积、蛋白激酶C激活以及氧化应激是DKD的主要发病机制~([2])。目前,DKD的治疗主要集中于患者血  相似文献   

17.
<正>氧化应激和炎症是影响维持性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不利因素之一,氧化应激和炎症之间也存在着互相影响并加重疾病的进展,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直接损伤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循环系统,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且血液透析患者更多死亡于心血管疾病而非慢性肾脏病~([1])。因此,改善血液透析患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肾病(DN)是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肾衰竭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2013年全球有近3.47亿糖尿病患者,WHO预测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大死亡原因~([1])。在我国DN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3])。尽管只有一小部分糖尿病患者会最终发展至DN或(和)终末期肾病(ESRD),但是糖尿病急剧增长的发病率将导致ESRD人数的增多。随着ESRD患者增多,肾脏替代治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30%~40%左右,是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的主要病因之一,预后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生存~([1])。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情进展,延长寿命。但治疗期间,如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和我护理能力,低血糖、视网膜病变、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影响了后期的治疗效果~([2])。如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仍是目前临床上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1])。预计到2045年,全世界糖尿患者数将达到6.93亿~([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代谢异常所引发的微血管病变~([2]),据统计,目前约25%~40%的糖尿病患者会进展至DN~([2])。同时DN也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3])。临床上诊断DN主要通过两个指标:评估肾功能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 FR)和评估肾损害的蛋白尿~([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