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在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55例疑诊PCNs的患者,其中仅使用聚桂醇作为消融剂行EUS-LA治疗的患者共计57例。以消融术后影像学体积变化为疗效评估标准,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57例行EUS-LA治疗的PCNs患者年龄(52.0±14.6)岁,其中女38例、男19例。33例病变位于胰腺头颈部,24例位于胰腺体尾部。共有50例患者接受影像学随访,EUS-LA治疗后囊肿的中位体积从术前的11 434.1 mm3减小至639.4 mm3 (Z=-5.556,P<0.01),中位直径从32.0 mm减小至12.0 mm(Z=-6.161,P<0.01),完全缓解24例(48.0%),部分缓解14例(28.0%),稳定12例(24.0%)。12例患者进行第2次消融,总消融69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69)。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34例,其中18例(52.9%)获得完全缓解,9例(26.5%)获得部分缓解, 7例(20.6%)病变稳定。结论EUS-LA治疗PCNs安全有效,且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背景和目的最近,一些有关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治疗的指南建议已经发表,但是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PCNs消融的作用在这些指南中尚未明确。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系列临床问题并根据可获得的最佳科学证据提供答案来探讨围绕EUS引导下PCNs消融的问题。 方法我们从亚洲EUS学组和一个国际专家组中招募了一个EUS引导下PCNs消融专家小组。创建了一个临床问题列表,并将每个问题分配给一个成员以产生一个陈述。然后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的三次互联网会议上讨论了这些陈述。之后相互协商对这些陈述进行修改,直到取得协商一致意见。之后,将完整的陈述总结集体发送给所有小组成员,以对陈述的强度进行投票,对陈述进行分类,对证据进行分级。 结果制定了关于EUS引导下PCNs的23个陈述。这些陈述涉及操作步骤、操作技术、操作前和操作后管理,并发症的管理以及手术中所需能力和培训。 结论在所有内镜学会中,本共识是关于EUS引导下PCNs消融的首篇共识。有兴趣进行这项技术的临床医生应参考这些共识,未来的研究应设法解决本共识中提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EUS-RF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对3例晚期、无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患者进行EUS-RFA治疗.在EUS引导下以22G穿刺针穿刺入胰腺癌病灶,1 Fr的射频消融针通过穿刺针腔进入病灶,采用单极模式,以功率10 W消融2 min,之后再以15 W消融2 min.与前一针道相隔约1~1.5 cm选择另一针道,再次进针,重复消融.结果 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2例为胰尾癌,1例为胰体癌,肿瘤平均直径为3.6 cm.术前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均见到癌细胞.1例患者间隔2周分别行3次EUS-RFA,2例患者行1次EUS-RFA,平均每个病灶行EUS-RFA 3.67次.术后2周复查EUS,3例病灶直径平均缩小13.9%,病灶内均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变性.术后血清CA19-9浓度平均下降46.5%,腹痛未见明显加重.治疗后48 h内均未出现出血、胰腺炎、穿孔等短期并发症.平均随访49 d,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EUS-RFA可使胰腺癌病灶直径缩小,可降低血清CA 19-9浓度,方便可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EUS-E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EUS-EA的1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基本信息、EUS特征、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等资料。根据术后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评估EUS-EA疗效。结果 10例患者瘤体最长径平均为(2.95±1.56)cm,囊液分析结果显示6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未定型囊腺瘤。10例患者共行12次EUS-EA,手术均成功,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感染、胰腺炎、出血、胰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3.0~12.0个月),3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无进展病例。结论 EUS-E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总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其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科行EUS‑FNA的5 160例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计算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利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风险指标。结果 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1.38%(68/4 930),术中出血发生率为0.82%(42/5 143),术后出血发生率为0.78%(40/5 143),无直接相关的消化道穿孔和死亡事件发生。年龄>60岁(OR=0.581,95%CI:0.356~0.946,P=0.029)、颈体尾部肿瘤(OR=0.355,95%CI:0.194~0.652,P=0.001)、病灶长径>20~40 mm(OR=0.450,95%CI:0.227~0.893,P=0.023)和病灶长径>40 mm(OR=0.382,95%CI:0.168~0.869,P=0.022)为术后胰腺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经十二指肠穿刺(OR=2.435,95%CI:1.319~4.496,P=0.005)是术后胰腺炎独立危险因素。穿刺3~4次(OR=0.439,95%CI:0.235~0.821,P=0.010)、病灶长径>20~40 mm(OR=0.154,95%CI:0.069~0.341,P<0.001)、病灶长径>40 mm(OR=0.326,95%CI:0.143~0.743,P=0.008)是术中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biopsy,FNB)针(OR=2.314,95%CI:1.189~4.502,P=0.014)为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US‑FNA是一项安全的操作,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胰腺炎和术中出血的发生主要与病变临床特征有关,而术后出血与穿刺针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内镜超声检查术对胰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n ZD  Cai ZZ  Li ZS  Zou DW  Zhan XB  Chen J  Xu GM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984-987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管内超声检查术(IDUS)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对胰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188例胰腺小占位病灶的EUS、IDUS、EUS—FNA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EUS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是95.6%(44/46),优于B超58.6%(27/46)、CT77.4%(24/31)、MRI76.2%(16/21)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85.3%(29/34)。小胰腺癌EUS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多均匀。(2)25例胰腺小占位病灶行IDUS检查,其准确率是100.0%(25/25),明显优于B超32.0%(8/25)、CT52.9%(9/17)及MRI57.9%(11/19)等检查。(3)18例胰腺小占位病灶行EUS—FNA,其准确率是66.7%(12/18)。(4)EUS诊断胰腺假性囊肿的准确率是100.0%(27/27),明显优于13超52.0%(13/25)、CT66、7%(12/18)、MRI82.4%(14/17)及ERCP78.9%(15/19);对胰腺囊性肿瘤分类鉴别诊断总的准确率是57.7%(15/26),优于B超19.2%(5/26)、CT36.4%(8/22)、MRI37.5%(6/16)及ERCP50.0%(7/14)等检查。结论EUS、IDUS及EUS-FNA对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分辨弥散加权成像(hDWI)和常规DWI(cDWI)检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性脑栓塞(ACE)的发生率及其特征。 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例房颤消融患者,以及上海市东方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2月的18例房颤消融患者。消融前24 h进行头颅高分辨率DWI检查以除外近期脑栓塞事件,消融后48 h内重复hDWI和cDWI检查。比较同一患者消融术后hDWI与cDWI中ACE的发生率、数量、大小和位置。 结果与cDWI相比,hDWI显示急性ACE的发生率更高(70%对42%,P<0.001),ACE病灶数量明显更多(102对42,P < 0.001),且hDWI测量的病灶尺寸较大(5.42 mm对4.21 mm,P <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受损(P=0.047)和术中激活凝血时间较低(P=0.003)与ACE发生相关。 结论hDWI能够更好地显示房颤消融相关ACE的发病情况及病灶特点。在评估ACE的研究中应考虑磁共振设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心房(LA)高主频(HDF)及连续碎裂电位(CCFAE)的电生理特点对持续性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入选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间,至少经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AF患者42例,在三维标测系统NavX指导下首先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PVI),对未转复窦性心律(窦律)者继续行LA内CCFAE及HDF(最高频率位点与邻近点频率相差≥20%,DF值≥7 Hz)标测,消融终点:转为窦律且不能被诱发或消除所有CCFAE,对仍维持AF者,行直流电复律;如转为规则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明确其电生理机制后进行消融终止.根据随访结果,分为PVI联合CCFAE消融窦律维持组22例(组1)与复发组16例(组2),其中4例患者在PVI中恢复窦律,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继续CCFAE消融后15例转复窦律(10例直接转复),5例房速经消融终止,18例接受直流电复律.随访(1.4±0.2)年,接受PVI联合CCFAE消融22例(57.9%,组1)维持窦律,两组临床特点为LA内CCFAE均值(CCFAE-mean)、CCFAE最大值(CCFAE-max)、CCFAE/LA面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平均LA内HDF值(HDF-mean)、HDF最大值(HDF-max)、HDF/LA面积比、CCFAE区域的外周(>2 cm) HDF、CCFAE-max至HDF-max距离大于组1(P<0.05),组1邻近(≤2 cm) HDF的CCFAE区域数量多于组2(P<0.05),组1HDF-max位点频谱下降值明显高于组2(P<0.05).HDF/LA面积比(OR=2.19,95%CI 1.22~3.92,P<0.05)、外周HDF的CCFAE区域(OR=0.38,95%CI0.15~0.98,P<0.05)为射频消融复发的两个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LA内HDF分布及CCFAE与HDF空间关系可能与持续性AF射频消融术后维持有关,提示邻近HDF的CCFAE基质改良策略有效的同时,可减少消融面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弹性成像(endoscopic ultrasound elastography,EUS?E)辅助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上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成功完成EUS?FNA的54例患者(57个病灶)的临床资料,依据完成FNA时是否辅助使用EUS?E分为EUS?E组和非EUS?E组,其中2020年5月—2021年2月完成FNA的30例患者(31个病灶)在行FNA时均辅助使用EUS?E,为EUS?E组,其余24例患者(26个病灶)在行FNA时未辅助使用EUS?E,进行常规EUS?FNA,为非EUS?E组。评估EUS?FNA诊断效能,比较EUS?E组和非EUS?E组的诊断效能。分析EUS?E组中患者的EUS?E评分。结果 EUS?FNA诊断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0.5% (33/41)、100.0%(16/16)、100.0%(33/33)、66.7%(16/24)和86.0%(49/57)。EUS?FNA在胰腺和其他部位(纵隔和腹腔)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78.6%(22/28)比84.6%(11/13),P=0.232]和准确率[83.8%(31/37)比90.0%(18/20),P=0.1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例(1.85%,1/54)患者出现并发症。EUS?E组中EUS?FNA诊断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84.0%(21/25)比81.3%(13/16),P=0.186]和准确率[87.1%(27/31)比88.5%(23/26),P=0.186]与非EUS?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E组EUS?E评分≥3分预测恶性占位与最终诊断一致性较强(Kappa=0.63)。结论 EUS?FN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细胞组织病理诊断手段,在诊断上消化道周围占位性病变中起重要作用。EUS?E评分能很好地预测占位病变良恶性,但EUS弹性靶向FNA在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上未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经皮穿刺门静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直径>3 cm的肝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93例【肝细胞癌(HCC)78例,肝转移性癌15例】,分为联合组54例和射频消融组39例;联合组患者接受经皮穿刺门静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组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随访3年肝脏局部残留复发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肝周积血4例(7.41%)、胸腔积液2例(3.70%)、远端胆管扩张1例(1.85%),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7/54);射频消融组术后肝周积血2例(5.13%)、胸腔积液1例(2.56%)、远端胆管扩张2例(5.13%),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5/39),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0.000,P=0.984);联合组术后1 a、2 a和3 a 局部肿瘤残留复发率分别为0.00%、3.70%和11.11%,射频消融组分别为7.69%、20.51%和35.90%,联合组局部残留复发率显著低于射频消融组(x2=4.292、6.667、8.242,P=0.038、0.010、0.004);联合组术后1 a、2 a和3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22%、61.11%和55.56%,射频消融组分别为53.85%、43.60%和38.46%,但两组生存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3.340、2.797、2.650,P=0.068、0.094、0.104)。结论 相比较于单纯射频消融,经皮穿刺门静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3 cm肝恶性肿瘤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3年内局部肿瘤残留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双蘑菇头金属支架(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LAMS)治疗胰腺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2月—2020年6月间,因胰腺WON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内镜超声引导下LAMS或塑料支架(plastic stents,PS)引流的43例连续病例纳入本次回顾性队列研究,按所用支架类型分成LAMS组(n=16)和PS组(n=27),主要对比观察2组的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手术时间、内镜下清创次数、支架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3例均成功置入支架,2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LAMS组临床成功率、手术时间、内镜下清创次数、支架留置时间和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75.0%(12/16)、26.0(19.1,39.8)min、0.5(0,2.0)次、(41.3±28.4)d和43.7%(7/16);PS组分别为37.0%(10/27)(χ2=5.795,P=0.016)、31.0(26.0,48.0)min(Z=1.221,P=0.222)、0(0,0)次(Z=2.245,P=0.025)、(176.1±99.1)d(t=5.187,P<0.001)和14.8%(4/27)(χ2=8.893,P=0.064)。结论 LAMS治疗胰腺WON安全有效,相比PS,LAMS具有更高的临床成功率,但需要更多次的内镜下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L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LA在AIL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2例AIL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2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174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26例,获得随访病例78例。按照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70例,无淋巴结肿大(NLA)组182例。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矫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而诊断的比例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AIH、PB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腹腔LA的发生率分别为21.2%(11/52),26.4%(46/174),50.0%(13/26),AIH-PBC重叠综合征腹腔LA发生率高于AIH和PBC(χ~2=6.771,P=0.009;χ~2=6.039,P=0.014)。LA组ALP、GGT水平高于NL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44、3.169,P=0.003、0.002);PBC患者中,LA组GGT水平高于NLA组(Z=2.136,P=0.033);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中,LA组TBil明显高于NLA组(Z=2.121,P=0.035);AIH患者中,LA组与NLA组各项检查指标改变无明显差异。LA组影像学异常发生率较NLA组高(97.1%vs 81.9%,χ~2=9.863,P=0.002)。获得随访病例78例,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LA组6例获得完全缓解(23.1%),7例不完全应答(26.9%),1例复发(3.8%),12例治疗失败(46.2%);NLA组21例完全缓解(40.4%),17例不完全应答(32.7%),7例复发(13.5%),7例治疗失败(13.5%),LA组与NLA组药物治疗反应组间分布不同(Z=2.406,P=0.016)。结论AIH-PBC重叠综合征伴腹腔LA的发生率高于AIH及PBC,伴有LA的AILD胆汁淤积及肝功能损伤更为明显,药物治疗反应较差,提示合并LA可能为疾病严重程度估计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导管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年龄在18岁以下,诊断为AVNRT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冷冻消融组(冷冻组)和射频消融组(射频组),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冷冻标测次数、消融次数、X线曝光时间、消融术总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共73例患者入选,冷冻组33例,男性1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2.4±2.8)岁;射频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13.6±2.2)岁。冷冻组和射频组的消融次数分别为(2.7±1.7)次和(11±6.3)次(P〈0.001),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0±7)min和(25±9)min(P〈0.05),消融术总时间分别为(214±33)min和(164±36)min(P〈0.05),消融成功率88%(29/33)对100%(40/40)(P〈0.01),一过性房室阻滞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2.5%(P〈0.01)。冷冻组所有术中发生的传导阻滞均在5min内恢复。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与2.5%,P=NS)。结论 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儿童AVNRT安全有效,但成功率低于射频消融,目前可作为后者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其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统计101例因胰腺占位病变行EUS—FNA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性状、穿刺时抽吸负压、穿刺次数、实时细胞学诊断、超声内镜类型、操作医师经验等10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EUS-FNA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1%,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96.3%,阳性预测值为98.4%,阴性预测值为65.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EUS-FNA穿刺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有病灶大小、病灶性状、抽吸负压、操作医师经验(P〈0.05),EUS-FNA诊断准确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只有病灶大小(OR=1.984,95%CI:1.141—3.451,P=0.015),病灶每增大1cm,其穿刺阳性的概率增加1.67倍,其穿刺诊断准确的概率增加1.83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US.FNA穿刺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有病灶大小(OR=2.012,95%CI:1.394—2.906,P=0.000)和病灶性状(OR=10.218,95%CI:2.432~42.937,P=0.002),实性病灶穿刺阳性的概率为囊性病灶的10.2倍;EUS—FNA诊断准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病灶大小(OR=1.984,95%CI:1.141—3.451,P=0.015)。结论EUS.FNA是一项安全有效、特异度高的诊断手段,在胰腺占位病灶的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EUS-FNA穿刺阳性率及诊断准确率均与胰腺病灶大小呈显著正相关。胰腺实性病灶的穿刺阳性率显著高于囊性病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壶腹癌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9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壶腹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射频消融次数、胆管支架类型、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在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分析射频消融次数、胆管支架类型与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0例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73.0±9.7)岁。25例(50.0%)患者进行过1次射频消融治疗,25例(50.0%)患者进行过≥2次射频消融治疗;6例(12.0%)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为轻症。平均随访时间22.3个月,共有39例(78.0%)患者死亡,5例(10.0%)患者失访,6例(12.0%)患者存活。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6.9(95%CI:9.1~24.8)个月,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0%、38.5%、27.0%和12.6%。射频消融治疗≥2次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较治疗1次的患者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 (95%CI:9.7~43.7)个月比12.6 (95%CI:4.9~20.3)个月,χ2=3.049,P=0.081]。32例(64.0%)患者采用塑料支架,18例(36.0%)采用金属支架,采用金属支架和采用塑料支架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95%CI:6.1~28.0)个月比15.9(95%CI:6.9~24.9)个月,χ2=0.029,P=0.865]。结论 内镜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壶腹癌的一种安全疗法,多次连续治疗有可能增加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导管射频消融术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及逆转右心重构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632例非瓣膜病性房颤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72 h内)进行二维超声心动检查,将伴有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例),于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数据,从而评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对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及逆转右心重构的作用.结果 导管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右心房上下径[(54.13±6.06)mm比(49.72±5.96)mm,P=0.001;(54.13±6.06)mm比(48.37±5.53)mm,P=0.001]、右心房左右径[(39.29±6.38)mm比(35.09±3.15)mm,P=-0.023;(39.29±6.38)mm比(33.86±2.97)mm,P=0.014]、右心室基底部横径[(34.65±4.51)mm比(32.58±3.93)mm,P=0.033;(34.65±4.51)mm比(31.40±3.59)mm,P=0.043]、三尖瓣反流面积[(7.30±1.37)mm^2比(3.18±2.10)mm^2,P=0.001;(7.30±1.37)mm^2比(1.52±1.92)mm^2,P=0.001]均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改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程度,逆转右心重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并发症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中心不同阶段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演变特征。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260例房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导管消融,包括男性1265例,女性995例;阵发性房颤1449例,慢性房颤811例。消融术式为三维标测系统指引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于慢性房颤附加碎裂电位消融。分为三个时间段(2004—2006年、2007年、2008年)统计并发症发生和诊治情况。结果共发生并发症61例(占2.70%),其中心脏压塞11例,血栓栓塞18例,肺静脉狭窄14例,血管穿刺并发症18例。2004—2006年心脏压塞5例(2例外科修补),脑栓塞3例(1例肌力减退),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肺静脉狭窄6例,血管穿刺并发症6例;2007年心脏压塞4例(2例外科修补),脑栓塞3例(1例死亡、2例肌力减退),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肺静脉狭窄4例,血管穿刺并发症5例;2008年心脏压塞2例(内科保守),脑栓塞7例(5例肌力减退),肠系膜动脉栓塞3例,肺静脉狭窄4例,血管穿刺并发症7例(1例血胸、1例股动静脉瘘,外科修补)。三个阶段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比2.6%比2.8%,P=0.93),2008年心脏压塞发生率(0.2%)较2004—2006年阶段(0.6%)和2007年阶段(0.6%)下降,P=0.5;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1.0%)高于2004—2006年阶段(0.5%)和2007年阶段(0.6%),P=0.2。肺静脉狭窄和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亦无显著变化。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总体安全性较好,虽然经验增加,但主要并发症并没有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特殊肠化生型巴雷特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特殊肠化生型BE,并分别行内镜下射频消融术(end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ERFA)、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的56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术后出血、进食梗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残留或复发等。结果 ERFA组(n=43)与EMR组(n=13)在患者年龄、性别、BE长度、术前消化道症状及合并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ERFA组,EMR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3.1%(3/13)比0,P=0.010]、进食梗阻发生率[30.8%(4/13)比4.7%(2/43),P=0.022]较高,手术时间[6.0(5.6,6.2)min比5.4(5.2,5.5)min,Z=4.95,P<0.001]及住院时间[6.0(5,7)d比3.5(3,4)d,Z=5.76,P<0.001]较长。术后疼痛及发热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肠化生病灶残留或复发,ERFA组第1次治疗后随访活检发现41.9%(18/43)的患者存在肠化生残余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EMR治疗特殊肠化型BE更彻底;而ERFA治疗操作更简单,用时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其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PCNs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不同病变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差异大,因而PCNs的精确诊断对于临床决策制定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PCNs的精确诊断仍面临挑战。超声内镜结合了超声与内镜优势,在PCNs诊治中发挥了巨大优势,超声内镜检查及其引导下系列诊断技术提高了PCNs的准确诊断率。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和文献报道,介绍超声内镜及其引导下系列检查技术在PCNs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内镜与外科手术切除在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方法 2011年1月到2016年12月,行ESD切除(ESD组,77例)或外科手术切除(手术组,88例)的165例患者共167个早期胃癌病灶纳入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的早期胃癌满足ESD扩大适应证,最终病理确认为分化型或未分化型腺癌。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病灶残留、局部复发、异时癌、短期并发症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3年完全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结果 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在病灶残留发生率(P=0.473)、局部复发率(P=1.000)和异时癌发生率(P=1.000)方面相似。两组间3年完全生存率(100.0%比98.3%,P=0.343)和3年无病生存率(98.1%比96.7%,P=0.655)均无明显差异。两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8%(6/77)比5.7%(5/88),χ2=0.294,P=0.588],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ESD组低于外科手术组[0(0/77)比8.0%(7/88),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χ2=4.588,P=0.032]。 结论 对于符合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SD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而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