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脏病(DKD)不同CKD分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索疾病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68例分属CKD1~5期DKD患者的中医证候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DKD各期本虚证分布差异明显,CKD1~2期以气阴两虚为主,CKD3~4期以脾肾阳虚证为主,CKD5期以阴阳两虚为主;(2)DKD各期标实证均以血瘀证最常见,标实证的兼证情况复杂;(3)各本虚证的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结论:DKD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证可能按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的规律演变,并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标实证中血瘀证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脏病不同分期中医关键病机的演变特点,探索"肾络微型癥瘕"理论在疾病宏观证候上的体现。方法:收集324例DKD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肾络微型癥瘕"理论,将中医证候分为气虚证、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以及气郁证、结热证、湿热证、浊毒证和血瘀证,分析各中医证候在疾病不同分期的分布及特点。结果:(1)DKD早期以气阴两虚兼气郁、血瘀和结热证为主,结热证候积分与患者的餐后血糖和e GFR呈正相关(γ_(2hPBG)=0.220,γ_(eGFR)=0.193)。(2)疾病中期以气阴两虚兼气郁、血瘀和湿热证为主,湿热证候积分与患者的餐后血糖和HbA1c呈正相关(γ_(2hPBG)=0.268,γ_(HbA1c)=0.247),HbA1c与湿热证候积分间的关系为y=7.991+0.112x(y为HbA1c,x为湿热证候积分)。(3)疾病晚期以阴阳两虚兼血瘀、气郁和浊毒为主,浊毒证候积分与e GFR和24-UTP密切相关(γ_(eGFR)=-0.351,γ24-UTP=0.441),血瘀证候积分与24-UTP呈正相关(γ=0.373);e GFR与浊毒证候积分间的关系为y=32.249-0.874x(y为e GFR,x为浊毒证候积分);24-UTP与浊毒证和血瘀证候积分间的关系为y=1.392+0.104x_1+0.093x_2(y为24-UTP,x_1为浊毒证候积分,x_2为血瘀证候积分)。结论:DKD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特点不同,随着病情的进展,本虚证由气阴两虚证向阴阳两虚证发展,兼挟气郁、结热、湿热、浊毒及血瘀证的动态演变,它们既是"肾络微型癥瘕"之微观病机致病于肾络,同时也是DKD之宏观病机体现于证候。  相似文献   

3.
狼疮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我院狼疮肾炎(LN)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寻岭南地区LN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确诊的172例LN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频数分布及模糊C均值聚类法归纳辨证分型.结果 LN以脾肾气虚、水湿瘀阻证和气阴两虚、湿热瘀阻证等6大中医证候为主,血瘀证几乎兼夹于各型中,并且贯穿于病程始终.结论 LN以正虚邪实为主,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实证以血瘀证为主,LN的证侯分布规律为探寻LN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中医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脏病呈少量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基于不同eGFR水平,对141例呈少量蛋白尿DKD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理化指标、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这部分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在呈少量蛋白尿的DKD患者中,高滤过率组、正常滤过率组、低滤过率组的比例分别为17. 0%、41. 1%、41. 8%,以低滤过率组所占比例最高,其平均年龄、24 h尿蛋白、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eGFR显著低于其他两组。(2)中医证候上,本虚证以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为主,标实证血瘀证、内热证、痰湿证所占比例均较高。低滤过率组阳虚证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阴虚证、内热证比例低于其他两组。(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有吸烟史、24 h尿蛋白、血尿酸水平较高的患者,更易出现肾功能的下降。结论:肾功能的轻中度下降在呈少量蛋白尿的DKD患者中并不少见,且这部分患者在理化指标、证候表现与其他患者具有一定差异。除性别等非可控因素及吸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外,在临床中应积极防治24 h尿蛋白、血尿酸等影响DKD肾功能进展的可控因素,早期防治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Ⅳ型心肾综合征(CRS)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规律,尝试临床理化指标与中医辨证理论相结合,探索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为Ⅳ型CR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0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及心血管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Ⅳ型CRS患者154例,分为正虚和邪实各5个证型。归纳Ⅳ型CR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Ⅳ型CRS在正虚证候中:气虚证在CKD2期、心功能Ⅱ级多见,阳虚证在CKD5期、心功能Ⅲ级多见,气阴两虚证在CKD3期、心功能Ⅳ级多见,阴阳两虚在CKD5期、心功能Ⅳ级多见;在标实证候中:湿浊证、水气证、血瘀证、痰饮证在CKD5期、心功能Ⅳ多见,湿热证在CKD3期、心功能Ⅱ级多见。正虚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阳虚证积分与e GFR(P=0.002<0.05)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积分、阴阳两虚证积分与BNP(P=0.000<0.05)呈正相关。标实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湿浊证积分、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均与e GFR呈负相关(P<0.05),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与BNP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气虚证是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发病的主要证候表现,晚期以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证候表现,湿浊、水气、血瘀互结是造成病情恶化主要病因;CRS患者以肾功能加重为主时,阳虚证表现明显,以心功能加重为主时,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表现明显;水气证、血瘀证候贯穿疾病各个阶段,加速心、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进行不同中医证候生化指标比较,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对观察对象进行DKD分期,收集患者实验室数据,定量主要症状和体征及中西医诊断,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对DKD患者各证侯与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得出:DKD本虚证中CREA值由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呈逐渐递增趋势,GHb A1C只有在气阴两虚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FR在阴阳两虚证和阴虚燥热证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U-TP/24 h在阴阳两虚证和阴虚燥热证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FR在痰瘀证、湿热证、寒湿证、血瘀证各标实证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U-TP/24 h(g/L)在痰瘀证和湿热证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KD中医各证型与GHb A1C、GFR、U-TP/24 h水平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观察相关检验指标对确定中医证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及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4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718例2型糖尿病患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718例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9.02%,中医本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多,中医兼证以血瘀证发生率高;本证、兼证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出现率高的本证为气阴两虚证,终末期肾病时以阴阳两虚证发生率高,血瘀兼证则贯穿于病程始终。结论:长沙部分地区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低于国内外的报道。在糖尿病肾病的不同阶段,其中医病机及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火热证候的临床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采集348例DKD早、中、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火热证候判定,对各火热证候类型的分布及火热证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89.4%的DKD患者均伴有火热证,早、中、晚期伴火热证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0.5%、89.7%、87.8%。(2)火热证在DKD早期以燥热证最为常见,占61.9%,中期以结热证最为常见,占53.2%,晚期以浊热证最常见,占70%。(3)DKD火热证最常合并气虚证,其次为阳虚证、阴虚证。(4)火热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口咽干燥、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口苦、口中粘腻、怕热汗出、口中臭秽。(5)在理化指标方面,伴火热证的DKD患者具有较高的尿酸水平。结论:火热证在DKD中分布广泛且贯穿疾病始终,各热邪类型在DKD不同分期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火热证常与气虚、阳虚、阴虚证并存,其临床表现多样,可能与某些临床理化指标如血尿酸等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MHD伴SHPT)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以搜集到的80例MHD伴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依据,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MHD伴SHPT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以及血瘀证均各占32.50%,水气证16.25%,肝肾阴虚证10.00%、气阴两虚证6.25%,湿热证与湿浊证各占1.25%。(2)在轻中度及中重度的MHD伴SHPT患者当中都是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所占比例高,分别为30.77%、42.86%;在极重度的患者当中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为71.42%。结论:(1)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脾肾阳虚、脾肾气虚证及血瘀证。(2)血PTH水平对于血液透析伴继发性甲旁亢中医证候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血PTH水平越高,血瘀证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观察慢性肾炎患者性别、年龄、肾功能、病程的变化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探讨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年龄、病程对证候分布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中医主证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高。中医证型与肾功能分期存在相关性,肾功能代偿及失代偿期出现率高的证型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期以脾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主证中各证型的肾功能变化呈现规律性。结论:慢性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对把握本病病因病机,指导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K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CKD合并MS的证候特征,为CKD的个体化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住院或门诊的CKD患者,其中CKD合并MS组121例,CKD非合并MS组123例,设计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两组病人临床脉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CKD合并MS组男性患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大于CKD非合并MS组。两组病程及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比较:CKD合并MS组腰围(W)、BMI、高血压发生率、FPG、TG、LDL-C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1)。HDL-C明显低于CKD非合并MS组(P<0.05)。(3)两组病人肾损害比较:Scr、BUN、24h尿蛋白定量、血尿及肾衰竭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合并MS组UA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01)。(4)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的比较:虚证中合并MS组以脾肾气虚多见,非合并MS组以气阴两虚多见;实证中合并MS组以血瘀、痰湿、热盛多见,非合并MS组以湿热、血瘀为多见;合并MS组实证中两证以上相兼的现象较非合并MS组常见;合并MS组血瘀证和热盛证兼夹、血瘀和痰湿证兼夹、血瘀、痰湿和热盛证兼夹多见,非合并MS组以血瘀和湿热证兼夹、湿热和热盛证兼夹多见。两组总的证候均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结论:CKD合并MS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实夹杂,多证相兼为主要特征。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热盛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外科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骨科和普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416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组131例,外科术后非急性肾损伤组285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和中医证候分布资料。对外科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探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结果:131例外科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主要集中分布在周围血管科(76.3%),其分期主要以1期为主(84%),病因分布主要是肾性因素(53%)。中医病性以虚实夹杂证多见,虚证类的证候要素以气虚、血虚为主;实证类证候要素中以血瘀、热毒、湿热为主。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平均住院日、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症、基础肾功能不全、使用抗生素、使用造影剂、术前血肌酐值、术前血尿酸值、术前血红蛋白值、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术前血尿酸、基础肾功能不全、抗生素、造影剂、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是外科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术前血尿酸、基础肾功能不全、抗生素、造影剂、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是外科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主要是血瘀、热毒、湿热、气虚、血虚。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早期及时诊断对防治DKD进展非常重要。以往DKD临床诊断多注重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以此作为诊断与临床分期的重要依据。实际上许多糖尿病(DM)有时表现为无临床诊断价值的蛋白尿,而以肾功能减退为突出肾脏受累表现,即正常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NADKD),或称无蛋白尿糖尿病肾病(nonalbuminuric diabetic nephropathy),及糖尿病无蛋白尿肾功能不全(nonalbuminuric renal impairment in diabetes)。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流行病学、病理、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NADKD进行了描述,以翼引起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KD)早、中、晚期各热邪类型的分布及临床诊断指标,初步建立糖尿病肾脏病"热邪"证候的辩证规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编制《糖尿病肾脏病"热邪"证候专家调查表》,对全国不同地区31位专家的意见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DKD各期的热邪类型、各热型的诊断指标及病位等。结果:最终确立DKD早期的热邪类型为湿热证、阴虚内热证、郁热证、燥热证,中期为湿热证、瘀热证、痰热证、郁热证,晚期为浊热证、瘀热证、痰热证、郁热证、结热证。并分别对各热邪类型的临床诊断指标和病位进行了分析。结论:初步建立了DKD热邪证候辨证的专家共识,对提高辨证规范,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分期、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为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在上海地区7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收集32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生活质量指数SF-36量表,探讨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的关系。结果:共调查成年患者322例,其中男169例(52. 4%),女153例(47. 6%),男女比为1. 1:1;年龄21~80(54. 8±13. 2)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82例(56. 5%),高血压肾损害82例(25. 5%),糖尿病肾病25例(7. 8%);其他病因33例(10. 2%);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干目涩、大便不实、失眠多梦等症状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42. 8%),其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18. 6%)及阴阳两虚证(18. 6%),而在兼证中以湿热证最常见(12. 9%);中医主证分布情况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随着疾病进展,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呈下降趋势;而中医兼证分布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脾肾气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均P 0. 05,阴阳两虚证的e GFR-EPI值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分别为P 0. 05、P 0. 05、P 0. 01,阴阳两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P 0. 01;脾肾气虚证的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P 0. 05、P 0. 01;脾肾气虚证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脾肾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分别为P 0. 01、P 0. 05;从生活质量指数来看,脾肾气虚及阴阳两虚证患者的总分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 0. 01)。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疾病进展可能相关,脾肾气虚、阴阳两虚证有上升趋势,中医证型与尿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损害、生活质量指数等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51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特点的比较分析,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与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为中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分型密切相关,其中脾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生活质量差,血瘀证与水气证互结型生活质量差,中药干预组证候严重程度评分与生活质量负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下,中医辨证多属本虚标实,中药干预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应早期进行中医干预。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观察200例慢性肾炎肾功能、血清蛋白、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探讨慢性肾炎的病因、病理机制及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本病中医主证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高。结论中医证型与肾功能分期、血清蛋白、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KD5期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各时点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方法:选择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8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观察透析前后各时点的证候变化规律。结果:透析前正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气阴亏虚、阴阳两虚,实性证候主要为瘀血、水气、湿浊证多见。血液透析后,阴虚证更为突出,湿热证呈先增后减趋势,水气、湿浊明显减少,血瘀证无变化。证候积分逐渐减少,以实性积分减少更为明显。透析后虚性积分明显高于实性积分。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应以培本固元,护卫阴液为根本,重视活血化瘀,兼顾利水、化湿、降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130例CKD3~5期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收集贫血、肾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将130例CKD3~5期并RA患者根据e GRF分为3组,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多元回归法分析肾性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随着e GFR下降,血红蛋白、血清铁指标,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提示血红蛋白下降与肾功能进展呈正相关。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亏虚;本虚证以阴阳两虚证比例最高(30.1%),标实证以湿毒最高(26.4%)。结论:CKD患者肾性贫血程度与e GRF下降呈正相关。中医病机以阴阳两虚证、湿毒症最多见,值得临床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310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证候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术后不同阶段的证候规律。方法:对310例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术后证候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术后第1、3、5d的主要证候分别为湿热夹瘀、湿热夹瘀和气滞血瘀兼肾阴不足,其他证候类型包括气滞血瘀、湿热内蕴、中气不足、肾阴虚、肾阳虚以及各种兼证。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的证候演变有一定规律,术后早期以实证为主,后期逐渐向虚证转化,各个证型多兼夹为病,气滞血瘀为各个阶段的最常见兼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