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环境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韦氏幼儿学龄前和学龄初期智力测验量表(WPPSI),对4 ̄6岁儿童249名进行智力测验,使用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测量问卷》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智商平均为114分,处于“聪明段”,提示目前儿童智力超前发展。通过分析证实,儿童智商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素质、父母育儿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程度呈正相关;家庭环境中,父母素质对儿童智力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状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一般情况问卷 ,对东莞地区在校中学生 2 4 74名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与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父母家庭关系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中学生SCL - 90所有因子均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其中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外 ,其他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 ,但父母养育方式受家庭环境、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部及与家庭背景、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以及自拟家庭情况问卷分别为240名犯罪青少年和240名一般青少年进行了集体测查。结果:犯罪青少年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犯罪组家庭结构不完整较多,父母化程度偏低;犯罪青少年父母给予子女较少情感温暖,理解,较多地偏爱和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中除FF1和MF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外,基余各因子均与SCL-90所有因子呈高度正相关。结论: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其父母养育方式失当,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了解广东省流动青少年的入世出世心理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入世出世量表对广东省3所中学共1 365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流动青少年427名,本地青少年938名。结果 流动青少年与本地青少年入世出世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流动青少年的平常心、低要求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地青少年,在乎结果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在平常心与低要求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差异,均为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与本地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各维度得分比较,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本地青少年,父母情感温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流动青少年拼搏精神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正相关(P<0.05);在乎结果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5);平常心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正相关(P<0.05),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负相关(P<0.05)。结论 流动青少年的家长应当采取健康温暖的方式教育抚养子女,满足子女基本的心理需求,给予子女更多的关怀与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流动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关注,增加对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和积极引导,加大对流动青少年家庭的支持力度,各方一起努力,为流动青少年群体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环境下子女容易出现自卑、抑郁、学习动机下降等心理问题[1-4],父母离婚对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具较多负面影响.许多研究重点关注父母离异的儿童或者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对离异家庭长期效应主体的大学生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本研究于2010年9-11月对广东省广州市3所高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182名初中学生进行了问题行为评定和家庭环境相关因素的调查,并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家庭诸多环境因素中,对初中学生问题行为存在影响的主要为家庭气氛、父母对子女交友、学业等问题的干预以及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北京市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现况,探索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比较子女与父母对养育方式的认识的异同.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人格诊断问卷"、"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2 476名高二学生及其父母.调查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母养育方式因子得分在子女性别、学校类型和父母的人格、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等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母亲的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父亲的养育方式因子得分与母亲的相同因子得分均相关;父亲填写的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因子得分与孩子填写的父亲的相同因子得分呈低度正相关,母亲填写的养育方式四个因子得分与孩子填写的相同因子得分均呈低度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可能受子女性别、学校类型和父母的人格、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等多种因素影响.母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作用可能大于父亲,父母养育方式在大多数家庭是比较一致的,父母自我评价的养育方式与孩子感受到的父母养育方式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人格间的相关关系,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张家港市2所重点中学8个班(每校4班)的285名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一般资料调查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的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而父亲的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正相关,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负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度保护与子女的精神质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的性格外向性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等人格特点紧密相关,改善教养方式需要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医科大学新生655名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环境除了亲密度因子外,其余因子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度、知识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对积极应对影响较大,而组织性、控制性和道德宗教对消极应对影响较明显。结论家庭环境与子女的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应注意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季诚  俞杰  姜琴 《中国校医》2007,21(3):285-286
目的分析卫校女性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2名卫校女生进行心理测验;运用访谈法,收集学生家庭环境资料,为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提供依据。结果亲密性、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差,矛盾性、成功性、控制性突出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其不同的家庭环境特征。结论家庭环境对卫校女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