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尚无完善的方法根治。它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几个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都显示心房颤动患者不作抗血栓治疗有较高的血栓栓塞发生率,而进行抗血栓治疗者则显著降低。本文将综述心房颤动抗血栓治疗的现状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常与冠心病并存,需要联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联合抗栓治疗增加出血风险,需权衡抗栓治疗的利弊。目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证据。本文对相关临床证据和国内外指南推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的危险性较高。文章就NVAF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分层、心脏复律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合理强度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清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2,8(2):92-94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表现 ,心电图检查除各种性质期前收缩 (早搏 )外 ,心房颤动 (房颤AF)也是常见的一种。房颤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约占总数的 85 %~ 90 % ,如高血压、冠心病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 (如二尖瓣狭窄等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10 %~ 15 %也可有房颤 ,临床上统称为孤立性房颤。房颤病人常伴有的心脏病85 %~ 90 %的房颤伴有器质性心脏病5 0 %有高血压2 5 %有冠心病10 %~ 15 %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称孤立性房颤近 2 0余年来由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较 2 0世纪 6 0年代明显减少 ,相反 ,…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于我院>75岁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药现状。方法调查>75岁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25例,对其危险因素及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合并多种危险因素者多见,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30例(24.0%),应用阿司匹林者54例(43.2%),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9例(23.2%),未应用抗血栓药物12例(9.6%)。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口服药剂量为每天75~100 mg。结论>75岁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但用药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6.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1)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7至2009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1年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市出院患者信息系统中,出院日期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18岁及以上且出院诊断包含NVAF的北京市户籍病例,排除接受了射频消融术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通过将出院患者信息系统和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链接和查重,收集1年内这些NVAF患者中发生的血栓栓塞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性别和CHA_2DS_2-VASc评分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绘制风险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NVAF患者28 871例,平均年龄(72.7±10.2)岁,其中女性占48.2%,女性患者伴随更多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糖尿病。在1年的随访期间,有2 313例(8.0%)患者发生了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事件的患者年龄更大,CHA_2DS_2-VASc评分分值更高,伴随更多的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糖尿病(P均<0.001),而伴随充血性心力衰竭(P<0.001)、血管疾病(P=0.002)的患者更少。血栓栓塞事件的人年发病率为8.4/100人年,且随CHA_2DS_2-VASc评分分值的升高而升高。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中,CHA_2DS_2-VASc评分在2分以上时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P<0.001),而女性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在3分以上时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基线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血栓栓塞病史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讨论:北京市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人年发病率高于国外人群水平,高龄、基线伴随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血栓栓塞病史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加强对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和伴随疾病的防治,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抗血栓治疗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宇普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5,22(6):349-350
目前,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依赖于抗血小板制剂、抗凝血酶制剂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本文描述这三类抗血栓治疗中的新方法以及就此开展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8.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的危险性较高。文章就NVAF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分层、心脏复律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合理强度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抗血栓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2):73-7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年龄<5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低于2%,而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则增加到13%.由于老年人房颤发病率增高,作为其重要合并症之一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风湿性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7倍,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危险性可增加4倍,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房颤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栓治疗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抗血栓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并在适应证、药物选择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的血栓栓塞并发症预防和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文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7,11(3):117-117
AF的血栓栓塞(简称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栓塞是AF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故栓塞的预防是AF治疗的重要目标。复律并维持窦律可消除由AF所致的栓塞,有条件者应积极争取复律。但仍有较大比率的患者无法复律或维持窦律,仅能以控制心室率的方法作为AF的长期维持治疗。AF时有效控制心室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症状,但并不能消除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据统计,AF栓塞并发症的年发生率为0.55%~20%不等,概与观察人群、病因及年龄不同有关。通常趋势是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可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瓣膜病伴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19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2 5~ 3 5(中等强度 ,76例 )和INR1 8~ 2 4(低等强度 ,12 1例 )两组 ,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 0 55% ,中等强度组为 0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 96%的不良反应为出血 ,低等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的年发生率为 7% ,中等强度组为 1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两组中无一例为严重出血。其他不良反应为皮疹及消化道症状。结论 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 8~ 3 5能明显降低瓣膜病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其安全性好。INR1 8~ 2 4时有一定的血栓栓塞危险 ,INR2 5~ 3 5时有一定的严重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华东医院心内科≥80岁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及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情况,了解用药现状。方法调查≥80岁非瓣膜病房颤患者84例,对其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及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非瓣膜性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孤立性房颤及扩张型心肌病为主。84例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6例(7.1%),应用阿司匹林者56例(66.7%),其他抗血小板药物7例(8.3%),未应用抗血栓药物15例(17.9%)。结论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13.
杨延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11(1):33-35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接近10%。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为脑卒中,目前研究认为1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房颤有关,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者的5—7倍。基于此,房颤抗栓治疗已成为房颤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栓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治疗手段也更趋于个体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抗栓疗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心房颤动 (房颤 )时心房失去收缩能力 ,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 ,并引起脑栓塞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非瓣膜病性房颤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患者的 5~ 7倍 ;房颤合并瓣膜病时 (如风湿性心脏病 ) ,脑栓塞比例更高 ,比正常窦性心律者高 17倍[1] 。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脑卒中的发生明显和年龄相关 ,6 0岁以下的孤立房颤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每年累积发生率为 0 .5 %。慢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 相似文献
16.
迷宫手术治疗瓣膜病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200-201
在 2 0 0 1年ACC/AHA/ESC联合发布的心房颤动 (房颤 )治疗指南中指出 ,器质性心脏病所伴发的房颤在房颤发病率中高达 70 % ,多产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 ,其电生理机制为多发子波折返[1] 。在我国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房颤发生率可高达 5 0 %~79 % ,如何根治瓣膜病房颤已成为心内、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结果已经证明 ,迷宫Ⅲ型术式及在其基础上的改良迷宫术式消除房颤可以达到 90 %以上的成功率 ,其围术期的死亡率在 1%~ 4 %之间[2 8] 。迷宫Ⅲ型手术 75 %~10 0 %与器质性心脏病的手术同期进行 ,同期… 相似文献
17.
18.
19.
非瓣膜性持续心房颤动患者抗血栓治疗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红卫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5):351-352
对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535例非瓣膜性持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逐项调查,分析房颤病因、抗血栓治疗及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情况。结果:病因以高血压最常见(38.5%),其次为冠心病(34.6%)。使用华法令52例(9.7%),维持INR在2.0~3.0范围,无1例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及严重出血。使用阿斯匹林331例(61.9%),用量为平均75mg/d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76例(占23%)。未使用任何抗血栓治疗者152例(28.4%),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36例(23.7%)。结论:华法令能明显减少房颤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小剂量阿斯匹林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月-2006年4月,我们应用华法林预防瓣膜病伴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