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赵华  田从豁 《北京中医药》2007,26(8):485-486
田从豁教授从事针灸事业55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之一.在针灸治疗中,田教授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注重理、法、方、穴、术,主张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倡导中西医相结合、主动治疗与被动治疗相配合,临床擅长治疗中风后遗症、精神紧张症、各种神经痛和麻痹、风湿病、胃肠痛、哮喘和过敏性疾患等.  相似文献   

2.
田从豁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60余载,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在针灸治疗中,田教授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注重理、法、方、穴、术,主张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临床擅长治疗中风后遗症、风湿痹病、郁证等,尤以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绝佳[1].现将先生临床中针药并用治疗肺系疾病2例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林怡珊  王寅 《河北中医》2011,33(4):485-486
田从豁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田教授从医60余载,擅长针灸、穴位贴敷等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对痛痹的治疗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田教授治病不拘泥于形式,主张从整体辨证论治,主动与被动治疗相结合,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中西医结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兹将田教授治疗痛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田从豁     
1930年生于河北省滦南县,1951年任教于中国医科大学,1965年任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曾任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北京市针灸学会理事,甘肃中医学会顾问,西班牙、波兰针灸学会名誉会员。毕业后,拜朱琏、高风桐为师,曾走访承淡安、杨济生、孙惠卿、王瑞卿、黄竹斋、叶清心等请教学习,主张辨证施治、辨证取穴,强调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  相似文献   

5.
王昭  王寅 《辽宁中医杂志》2011,(7):1288-1290
田从豁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60余载,中医理论基础坚实,临床经验丰富。其辨证精确、针法精湛、治法多样,擅长针、灸、药、气功等治法并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中,田老主张辨证施治,分期分型论治,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者针药并用、多法同施,现将田老治疗面瘫经验总结如下,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6.
头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头痛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业医六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头痛一病。其常从外感内伤角度详辨头痛病机,治疗中注重以调神为要,神安气调则痛减;分经辨证论治,选穴精而效宏;重视手法为先,行气调经止痛;针药结合增效,尊古擅用经药,诸法合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李世珍针药汇通学术思想。方法:阅读李氏相关著作,跟随李师传人学习,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总结。结果:李氏针灸集五代家传之经验,形成了以针代药,穴若药性,辨证取穴,以证选方的针药汇通思想。结论:针药汇通为传统针灸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田从豁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60余载。其辨证精确、针法精湛、治法多样,擅长针、灸、药、气功等治法并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以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绝佳。详尽地阐述了田教授在针刺时的考究手法,注重守神与治神、练气与切循经络、针刺的运针及补泻手法。强调以辨证施治为纲,标本同治为法,重视督脉及髓海的调理,及以一脏调五脏的观点,并且穴方精炼,重用灸法。细细研读,并揣摩其深意,实为临床针灸医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针灸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临床研究以体针为主,其次还有耳针、灸法、梅花针及挑刺疗法。体针或取单穴观察,或循经取穴、辨证取穴、针药联合、毫针放液或手术联合针刺治疗等。实验研究以观察家兔实验性高眼压眼压变化及血流变为主。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针灸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尤其对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较好,各证型间无显著差异,取穴以经而论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为最多;以穴而论取远端穴行间较局部穴睛明为多。  相似文献   

10.
介绍盛灿若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色临证经验。盛教授主张"针灸攻其外,汤药攻其内",首创"面三针"和"颊内穴",总结经验"对穴""对药",善用透刺针法,针药并举、分期论治,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石琢莹     
1916年生于四川省垫江县,1949年通过考试成为中医师,195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进修学校,任天津中医进修学校教师,1979年至1983年任天津中医学院副教授、针灸系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现任天津针灸学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南开区委员会委员。毕业后,从事中医和针灸教学工作,曾编写过《针灸学》教材。他主张在治疗中辩证施治、辩证取穴,强调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参加了《中国医学百科全  相似文献   

12.
黄东勉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49-2650
目的:观察针灸临床中采用温针治疗膝关节疼痛中医辨证分型为痛痹一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血海、梁丘、阿是穴1~2个为主穴,采用温针灸治疗,取辅穴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单纯针刺留针,每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计算。结果:温针治疗48例痛痹型膝关节痛的病例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1.7%。结论:温针是治疗痹讧膝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应在针灸临床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3.
痛经临床针灸治疗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近三年来部分针灸治疗痛经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针灸治疗痛经近况.方法:将资料按辨证施治、单穴针治、针刺理疗、针灸药合用等几方面进行分类综述.结论:以辨证施治、灸疗、耳针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针灸疗效,必须明辨疾病的虚实寒热,分清标本缓急,而后确定宜针宜灸,或针灸并用,当补当泻,或补泻兼施的治疗方法。在施治过程中,选穴配方在疗效上占有重要地位。一、针灸的辨证施治针灸辨证虽与它科相同,但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1 详辨病情,针药并重《金匮》第22篇第8条“……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明确指出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行针行药或针药并用,以求转危为安。再如第4篇第1条“疟脉自弦,……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本条论述疟病的病机和治则,其中弦紧是指疟病而兼风寒外袭,治可发汗(指药物作用),也可使用针灸治疗,从中不难看出对于弦紧之疟见表寒,治疗可药可针,针药并举。2 辨证选穴,依病施针纵观仲景选穴,重在辨证,循经施针和选用特定区域,具体如下。2.1 针腧穴之所在 《金匮》中明确选用腧穴者有三条…  相似文献   

16.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至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在MD的治疗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针灸治疗本病以辨证选穴为主,辅以局部或经验取穴,针灸方法包括体针、耳针、头皮针、穴位注射、电针、灸法及针药结合等,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MD的针灸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陈贵珍  许云祥 《中国针灸》2007,27(6):447-449
介绍张家维教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独到经验。根据女性更年期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张老提出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应以补脾益肾、调和阴阳为总的治疗原则;在针灸治疗中,首先应讲究针法应用。张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以“稳、准、轻、快”为特点的张氏飞针手法,同时,重视五脏背俞穴埋线治疗;此外,还提倡在治疗中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主张先针后灸,针药并用。  相似文献   

18.
从3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张仲景辨证思想在刺灸疗法方面的运用:①辨证刺灸,随症处之。确立了病在三阳宜针,病在三阴宜灸的一般治则,但实际应用中又能知常达变,随证制宜,这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的思想。②辨证取穴,选穴精当。在仲景的有关针灸治疗条文中,选取穴位多为单穴,但均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取穴位,而且多是常用穴、特定穴。③辨证施术,针、灸、药相得益彰。在辨证的基础上将三种疗法配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回顾2005年以来针灸治疗焦虑症的相关文献,总结针灸治疗焦虑症的优势及选穴特点及规律,为今后焦虑症针灸治疗方案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从传统针刺疗法、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针刺结合心理疗法、其他疗法及焦虑症的针灸选穴特点进行综述。文献资料归纳显示,焦虑症针灸临床治疗选择最多见的是百会、神门、印堂、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穴。焦虑症的针灸治疗选穴突出了辨病论治、专病专穴的选穴方法,强调了中医脏腑辨证及情志疾病"从心、脑、肾论治"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20.
韩彬 《中医杂志》2012,53(17):1507-1509
针灸与中药是作用性质和作用方式不同的治疗方法,应当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选择运用,即宜针则针,宜药则药,针药配合,相辅相成.从复合证候分别施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结合、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结合、辨体施治和辨证施治兼顾4个方面列举病例,对针灸与中药的异效互补关系及优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