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例白塞病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白塞病的临床及治疗特点,以加强对白塞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白塞病患者初发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及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白塞病以男性多见,好发于(20~50)岁,大部分患者以口腔溃疡为首发表现(70.59%),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100%,生殖器溃疡为58.82%,眼部损害为29.41%,针刺反应阳性率为47.06%,皮肤损害以结节性红斑最多见(52.94%),关节受累41.18%,除此外,白塞病尚可累及消化道和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病理检查符合血管炎改变,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联合治疗,所有病例病情均缓解。结论白塞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反复口腔溃疡是诊断白塞痛的主要依据.针刺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白塞痛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能很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白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全面的了解白塞病,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2005年国际白塞病诊断标准,对本院2000年1月-2014年6月收入院治疗的64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内及国际其他地区同类研究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64例白塞病患者中,男∶女为1∶2.2,好发年龄30~40岁,与其他地区及国家一致,平均发病年龄38.57±14.58岁,平均病程6.18±7.25年。完全型6例(9.38%),不完全型58例(90.63%)。临床表现:口腔溃疡62例(96.88%),低于新加坡、土耳其(100%);皮肤损害44例(68.75%),低于韩国(84.28%);生殖器溃疡28例(43.75%),低于土耳其(88.22%);关节病损14例(21.88%)、胃肠道损害11例(17.18%)、发热9例(14.06%)、眼部病损7例(10.94%)、血管病变6例(9.37%)、肾损害5例(7.81%)等上述器官损害与其他国家、地区大体一致。64例患者中有26例接受皮肤针刺反应检查,阳性率60.94%(男50.00%,女65.91%),略高于其他国家及地区。46例(71.87%)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有18例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64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存在地域差异,其临床特点、发病规律大体保持一致,本组资料中白塞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眼部病变及关节病变发生率低。早期针刺反应检查可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早期予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缓解本病的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白塞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的特点 ,从而提高白塞病的诊断水平 ,以减少白塞病的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 ,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及外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及眼炎。其中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者有 17例 (4 4 .74% ) ,在整个病程中 ,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97.3 7%。针刺反应阳性率为 71.0 5 %。行ANCA检查的 5例患者 ,有 4例阳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分别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反应停、氨苯砜等 ,单用或联用。 3例完全缓解 ,其余均部分缓解。结论 反复口腔溃疡、针刺反应是诊断白塞病的主要依据 ;ANCA检查可能会提高白塞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改变。方法:对64例BD患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溃疡61例,外生殖器溃疡44例,眼部损害21例,皮肤损害33例,针刺反应阳性39例。首发症状以口腔溃疡最常见(42例)。6例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5例并神经系统损害,1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并食道下段溃疡并出血;实验室检查有多项免疫学指标的异常,12例检测到自身抗体(12/40);皮肤及粘膜组织活检病理改变均符合小血管炎症。结论:白塞病是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以血管炎改变为基础的免疫性疾病,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激素并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20 0 12 664 白塞氏病 35例临床分析 /李楠 (广东省医院皮肤科 )∥实用医学杂志 .- 2 0 0 1,17( 1) .- 70~ 71男 2 1例、女 14例 ,年龄 4~ 67岁。 68.60 %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 ;74 .30 %以外阴溃疡为首发症状 ;有眼部损害者占 31.4 0 % ;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 8例 ,为多形性 ;57.14 %针刺反应阳性 ;关节损害为 4 2 .85% ;8例出现心脏损害 ,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例出现血管炎损害。作者强调 ,白塞病可能发生心脏损害 ,且可以是本病的主要死因。参 6  (马勇 )2 0 0 12 665 白塞病与 EB病毒感染及干扰素治疗观察/马百芳 (山东德…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白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白塞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收集的128例白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男女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约1.5:1,发病年龄多为20~39岁(78.3%).平均发病年龄(32.0±12.1)岁,病程1~22 年,平均病程5 年.其中不完全型80例(62.5%),完全型48例(37.5%).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28 例,100%),其次为皮肤损害(115 例,89.8%),生殖器溃疡(92 例,71.9%),针刺反应阳性(70例,54.7%),眼部损害(38 例,29.7%).人白细胞抗原(HLA)-B51 阳性率为29.5%(18/61).口腔溃疡为最常见的首发表现(91例,71.1%),其次为皮肤损害(69 例,53.9%),外阴溃疡(61 例,30.9%),眼部损害(15例,11.7%).男女间在发病率、皮损类型、眼部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差异显著.结论:白塞综合征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多变,男女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7例白塞病误诊的原因,加深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科2009年1月-2015年12月曾经误诊的白塞病37例,对其临床表现、误诊的疾病和科室进行原因分析。诊断标准采用2014年白塞病的国际标准评分系统。结果临床表现中,口腔溃疡37例(100%),结节性红斑18例(48.65%),针刺反应阳性22例(59.46%),生殖器溃疡9例(24.32%),眼部病变15例(40.54%),关节疼痛13例(35.13%),毛囊炎13例(35.13%),紫癜样皮损2例(5.40%),多形红斑样皮损和神经病变各1例(2.70%)。误诊为结节性红斑15例(40.54%),阿弗他溃疡9例(24.32%),巩膜炎及结膜炎6例(16.22%),外阴溃疡2例(5.40%),固定性药疹2(5.40%);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过敏性紫癜1例和脑梗死各1例(2.70%)。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多样,因首发症状不一而就诊科室不同;本病的诊断没有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所以需要综合考虑,避免临床上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96例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白塞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各系统受累的发病率。结果:9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平均年龄(39.60±13.03)岁;平均病程(4.38±5.45)年。口腔溃疡发生率为94.8%,生殖器溃疡为59.4%,结节性红斑为55.2%,毛囊炎为35.4%,皮肤针刺反应阳性为22.9%,眼部损害为55.2%,关节受累为38.5%,血管受累为10.4%,神经系统受累为8.3%,消化系统受累为7.3%,呼吸系统受累10.4%,心脏受累为6.3%。女性结节性红斑较男性多见(P0.05),且无论在青年、中年及老年年龄组,女性结节性红斑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男性眼部受累及血管受累均高于女性(P均0.05);毛囊炎在青中年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P0.05),且中青年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0.05)。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WBC增高为17.0%,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为38.3%,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为27.1%,C反应蛋白(CRP)增高为42.7%,尿蛋白增高为35.1%,尿糖升高为8.51%,Ig A增高为22.5%,Ig M增高为10.0%,抗核抗体(ANA)阳性9.1%,抗双链(ds)-DNA抗体均阴性。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但其某些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可能因性别、年龄及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差异而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特点及肾脏受累因素。方法:总结2006年3月—2007年2月118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与组织病理特征、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主要在6~13岁,占75.60%,平均年龄(10.41±2.70)岁,最小年龄2岁,发病以11月和3月最多见,感染仍是主要诱因(32.20%);②紫癜以双下肢最多见(98.31%),其中阴囊受累15.25%,68.64%紫癜于1个月内消退;胃肠道及关节症状发生率分别是65.25%和54.24%,以胃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者中有80%发生误诊;③67.80%出现肾脏损害,91.25%发生在起病3个月以内,2例发生肾功能不全,临床以急性肾炎最常见(55.00%),病理改变以Ⅲ级为主,占71.88%。④发病年龄≥10岁,阴囊受累及紫癜反复≥1个月在肾脏易感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HSP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胃肠道首发者最易误诊,应详细进行皮肤、关节及尿液检查;HSPN肾脏病理改变相对严重,起病年龄≥10岁、阴囊受累及紫癜反复≥1个月是HSP患儿易发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 0 0 1937 白塞病伴发 Budd- Chiari综合征死亡一例/何秀珍 (辽宁锦州医学院附一院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99,32 ( 6) .- 4 19男 ,2 6岁。以肝硬化、腹水入内科。反复性口腔溃疡 3年 ,阴囊皮肤溃疡 1年 ,皮肤见痤疮样皮疹 ,针刺反应阳性 ,诊断为白塞病。 1周内出现腹胀、呕吐、肝大、腹水 ,经肝核磁共振检查证实由肝静脉及下腔静脉阻塞所致 ,符合 Budd- Chiari综合征。白塞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炎 ,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 (赵恩兵 )2 0 0 0 1938 心脏白塞病 10例分析 /倪新海 (中国医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