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强迫游泳后海马中HsP7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强迫游泳大鼠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 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大鼠通过21天的应激刺激制作抑郁动物模型,此期间对照组大 鼠正常饲养。此后所有大鼠逐只进行急性强迫应激刺激。采用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组大鼠在 强迫游泳后2 h、6 h、18 h、24 h和48 h各时点海马神经元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接受 急性强迫游泳应激后,海马CA3区和齿状回(DG)内Hsp70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强迫游泳后显著降低(P<0.05)。 结论慢性应激使大鼠在急性强迫游泳应激后海马CA3区和DG内Hsp70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新生大鼠早期发育过程中及缺氧性痫性发作后海马组织病理改变以及原癌基因c-fos蛋白、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的变化,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lic acid,GABA)能神经元在缺氧性痫性发作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出生后10d的SD大鼠建立改良Jensen缺氧诱导痫性发作模型,分为痫性发作后1d、3d、7d、14d 4组,并选取相应时间点正常大鼠为对照组,采用尼氏染色方法检测海马组织的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海马c-fos蛋白灰度值以及GAD阳性神经元数量的改变.结果 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各缺氧性痫性发作组海马区形态结构正常,细胞排列略稀疏,但未见明显的细胞丢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fos蛋白灰度值在痫性发作后7d,在缺氧性痫性发作组海马CA2、CA3和DG区明显地降低(P <0.05);GAD阳性细胞数在痫性发作后7~ 14d,缺氧性痫性发作组海马CA1、CA3和DG区明显地减少(P<0.05).结论 缺氧性痫性发作后14d内并没有造成大鼠海马区及时或迟发性细胞丢失,但c-fos表达在大鼠海马区有迟发性增高;缺氧性痫性发作后海马GABA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可能是新生大鼠缺氧诱导痫性发作后癫痫易感性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改变.方法 将2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等分为CUMS组和对照组,前者连续28天每天随机接受不同的应激,对照组同样条件下饲养但不给应激,至第28天进行行为测评后处死,在日立(H7500)透射电镜下测量海马CA1神经元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结果 CUMS抑郁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突触活性区长度(216.64±20.19 nm)及突触后致密物厚度(42.4±5.23 nm)显著小于对照组(321.58±12.27nm,69.6±4.77 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触界面曲率及宽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性抑郁大鼠存在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改变.这提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血浆、海马CA_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内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用单一连续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产生PTSD模型,另进行强迫游泳(FS)刺激作为对照,ELISA检测不同时间(正常、刺激后2 h、12 h、1 d、7 d以及7 d后再次给予强迫游泳后2 h)大鼠血浆BDNF;取SPS后2 h、7 d、SPS+再次游泳后2 h和FS+再次游泳后2 h鼠脑组织,正常脑组织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内BDNF的表达,以及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的BDNF-mRNA相对表达。结果大鼠经SPS刺激后2 h时血浆BDNF明显高于正常,7 d时与正常大鼠无明显差异,SPS+再游泳-2 h时明显高于各时间段及FS+再游泳后2 h;大鼠海马CA1区、齿状回内BDNF的表达以及海马内BDNF-mRNA相对表达也出现相似的改变。结论 PTSD大鼠血浆中BDNF浓度变化与海马内BDNF表达相关,BDNF的改变影响PTSD大鼠对创伤刺激的恐惧记忆形成、巩固和再摄取。  相似文献   

5.
捆绑并倒悬复合刺激大鼠海马CA3区神经肽Y和Nestin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改良的连续、恒定复合型应激大鼠模型,观察其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海马CA3区的Nestin、NPY表达。【方法】将雌性成鼠束缚并倒悬应激6h/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应激(3d)后血浆PRA、AngⅡ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应激3d、21d后CA3区锥体层细胞的Nestin、NPY表达变化。【结果】①急性应激组血浆PRA和AngⅡ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尤其是PRA水平的变化最明显。②急、慢性应激组海马CA3区的Nestin、NPY免疫阳性反应产物总面积(SA)和体视学光密度(IOD)值均较对照组低(P<0.01),急性组的组织损害比慢性组更严重。【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具有科学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的复合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研究证实应激早期大鼠血浆PRA水平的降低;以及急、慢性应激大鼠的NPY、Nestin和NF200表达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提示NPY及其水解产物在应激所致海马神经元细胞骨架损害和谷氨酸释放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细胞骨架的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月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强迫游泳,20 min/d,共4周),每组8只.用常规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细胞骨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测定锥体细胞内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水平.结果 (1)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内细胞骨架的变化:对照组纵切面显示微管排列整齐、连续,呈平行状;横切面显示环状微管完整、规则,分布均匀;线粒体嵴清晰.应激组纵切面显示微管断裂,平行微管间距离变宽;横切面显示微管环不完整,单体分布不均匀;线粒体嵴模糊,偶见空泡样变性.(2)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磷酸化MAP2的表达:应激组大鼠平均灰度值(145.0±4.4)低于对照组(149.3±1.8)(P<0.05),表达的阳性细胞数[(40.36±1.36)个/视野]少于对照组[(42.73±1.56)个/视野;P<0.01].结论 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可导致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内细胞骨架的损害,这一效应可能通过增加磷酸化MAP2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郁模型人鼠中枢部分脑区Gαi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部分抗抑郁剂作用机制的关系.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氨米帕明组、两酞普兰组、联合(碳酸锂加西酞普兰)干预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前4组接受慢件非顶见性应激制备为抑郁模型大鼠,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强迫游泳试验评价药物疗效,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前额皮质、海马CA3、纹状体Gαi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施干预4周后各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硅延长,与末接受应激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P<0.05),联合干预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于用药第1周恢复正常(F=4.58,P<0.05),西肤普兰组于第2周恢复止常(F=4.33,P<0.05),氯米帕明组于第3周恢复正常(F=2.86,P<0.05);干预结束后,生理盐水组前额皮质、海马CA3区Gαi灰度值明显较空白对照组减少(F=2.75,P<0.05;F=2.71,P<0.05),药物干预后各组与空白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结束时,各组大鼠第4次强迫游泳小动时间和各脑区Gαi灰度值没有相关性(r=-0.28~0.495,P均大于O.05).结论 抑郁模型大鼠前额皮质、海马CA3 Gαi表达升高,恢复前额皮质、海马CA3的Gαi的表达可能是抗抑郁剂的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足底电击结合噪音制做大鼠应激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大鼠脑内c-fos癌基因蛋白(FOS)在慢性应激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脑内无FOS阳性细胞出现.而应激组大鼠脑内FOS的表达部位随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说明随应激时间的延长大鼠脑内不同核团神经元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大鼠的痛阈在应激后3,9 d无明显变化而在第15天大鼠痛阈明显升高,说明长时间的电刺激产生了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结构和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高尔基染色法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观察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和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结果应激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的总长度[(112±10)μm]短于对照组[(168±3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树突直径[(9.0±1.1)μm]大于对照组[(5.7±0.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皮质酮浓度[(13±14)μg/L]低于对照组[(30±1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强迫游泳可引起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及血清皮质酮浓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区c-fos mRNA和FOS蛋白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丝线结扎(LMCAO)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模型,分别按照30min至7d的不同灌注时间取材,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标记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c-for mRNA表达数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海马区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 c-fos mRNA阳性细胞在MCAO缺血再灌注1h开始表达,2h达高峰,至2d时c-fos mRNA阳性细胞表达基本消失;c-fos免疫活性细胞从2h开始表达,4h达高峰,4d时表达基本消失。脑缺血—再灌注后c-fos mRNA与FOS蛋白在海马区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上规律性。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发FOS蛋白和c-fos mRNA表达增加,且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对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的影响,探讨r TMS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75只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和空白对照组(15只),造模组采用孤养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ility stimulus,CUMS)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为期3周,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45只随机分为r TMS组、伪r TMS组和抑郁对照组,每组15只,r TMS组和伪r TMS组分别接受10 Hz的r TMS刺激和伪刺激干预3周,抑郁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干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r TMS干预后进行体重测量、蔗糖水消耗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r TMS干预后检测大鼠海马区GR蛋白和海马GR m RN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r TMS组、伪r TMS组和抑郁对照组大鼠蔗糖水消耗量较空白对照组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r TMS干预后,r TMS组体重增长率、蔗糖水消耗量与伪r TMS组和抑郁对照组相比均较高(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较短(P0.01)。伪r TMS组及抑郁对照组海马区GR蛋白及其m RNA表达水平与r TMS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结论 r TMS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与上调海马区G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轴索导向分子NPN-2mRNA及其蛋白对癫痫持续状态(SE)后大鼠海马内神经纤维外向性生长和突触重建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KA)制作TLE大鼠模型,用Nissl染色、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致SE后1d、1w、2w、3w、4w大鼠海马齿状回(DG)、CA1区、CA3区、门区神经元丢失程度以及NPN-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KA致SE后1d开始出现神经元丢失,至4w神经元丢失明显增多。KA致SE后1d,NPN-2mRNA及其蛋白在DG和CA1区表达明显下降,持续至3w(P0.01),4w恢复至正常(P0.05);NPN-2mRNA及其蛋白在门区、CA3区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KA致SE后,海马DG及CA1区神经元下调NPN-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促进DG及CA1区神经纤维外向性生长和突触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大鼠抑郁症的谷氨酸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以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表达,探讨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谷氨酸能神经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组(电休克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抑郁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组采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后电休克组在丙泊酚麻醉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隔天1次共2周.检测各组海马谷氰酸含量和海马CA1区、CA3区NMDA受体2B亚单位(NMDA-NR2B)的表达.结果 ①电休克治疗后电休克组大鼠水平移动格数、垂直竖立次数和糖水消耗量都高于抑郁组(P<0.01).②电休克组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低于抑郁组(P<0.01),而抑郁组高于正常组(P<0.01).③电休克组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MDA-NR2B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而抑郁组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抑制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的升高并使NMDA-NR2B的表达量上调,这可能足其抗抑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microRNA-16(miR-16)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出生后1d,按窝别分为慢性应激组和对照组,各6只.慢性应激组大鼠在其出生后第1-14天每天接受6h母爱剥夺应激,然后喂养至10周龄时给予21d慢性温和应激,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两组大鼠均于13周龄时,采用强迫游泳、糖水偏爱和旷场试验测定大鼠的行为,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miR-16表达水平.结果 旷场实验中,应激组大鼠直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而爬行总路程,中央格比例和大便颗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应激组大鼠的被动漂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糖水测验中应激组大鼠的糖水偏爱率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组大鼠海马内miR-16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大鼠的miR-16表达水平均与BDNF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大鼠直立次数和糖水偏爱率分别与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量与呈正相关(P<0.05),与miR-16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而被动漂浮时间与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与miR-16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出现及海马中miR-16与BDNF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并且大鼠的抑郁样水平与海马中miR-16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相关;大鼠海马中miR-16与BDNF蛋白可能参与了调节抑郁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研究抑郁的发病机制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EGb)及盐酸文拉法辛 (venlafaxine)在抑郁治疗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慢性综合应激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观察抑郁大鼠经不同药物治疗前后的行为学变化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免疫组织化学改变。结果 抑郁大鼠海马CA3区BDNF表达显著减弱 ,开场行为中探究行为减少 ,排便增多 ;EGb及venlafaxine联合给药 2 8天后 ,与其他给药组相比 ,大鼠海马CA3区BDNF表达增强 ,探究行为增多 ,排便量减少。结论 慢性综合应激致抑郁大鼠存在脑损伤 ,EGb及venlafaxine联合用药可能通过保护神经元、减轻脑损伤而达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神经轴索导向分子Sem aphorin3C(Sem a3C),Sem aphorin3F(Sem a3F)mRNA对颞叶癫痫(TLE)大鼠海马神经轴索环路重建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KA)制作TLE大鼠模型,用N issl染色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致痫后1d、1w、2w、3w、4w大鼠海马的齿状回(DG),CA1区、CA3区神经细胞丢失程度以及Sem a3C、Sem a3F mRNA的表达。结果KA致痫后1d始出现神经元丢失,至4w神经元丢失明显增多。KA致痫后1w,Sem a3C、Sem a3F mRNA在海马的CA1区、Sem a3F mRNA在海马的CA3区表达明显下降,持续至3w(P<0.01),4w时恢复至正常(P>0.05);Sem a3C、Sem a3F mRNA在DG的表达,Sem a3C在CA3区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KA致痫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下调Sem a3C、Sem a3F mRNA的表达,CA3区神经元下调Sem a3F mRNA的表达,可能促进TLE大鼠海马神经轴索环路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温和未预知应激抑郁模型及氟西汀对大鼠海马与杏仁核神经元BDNF/Trk与NT-3/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氟西汀组与生理盐水组。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造模,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应激与氟西汀处理的大鼠海马与杏仁核BDNF/TrkB蛋白和信使核酸的表达。结果与其相应的对照组相比,两干预组海马海马回区(CA)与齿状核(DG)BDNF表达呈现相反的变化,而杏仁核的表达则相似。慢性应激组与氟西汀组NT-3在海马与齿状核受调节的方向迥异。TrkB与TrkC表达水平与其配体调节方向略有差别。结论慢性温和未预知应激与氟西汀对海马与杏仁核BDNF/Trk与NT-3/TrkC表达的不同调节方向,可能反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动物的病理过程与氟西汀治疗效应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海马区钾通道Kv1.2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海人酸(KA)致痫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OST组各20只。OST组首先给予OST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0d后,OST组与模型组通过颈内皮下注射KA致痫,对照组经颈内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Kv1.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Kv1.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OST组大鼠海马CA3区Kv1.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Kv1.2表达减少与KA导致大鼠痫样发作有关;OST对KA致痫大鼠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OST可增加海马CA3区神经元Kv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对成年雄性小鼠依赖海马的认知行为及海马兴奋-抑制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应激组(n=10)和对照组(n=10),应激组给予21 d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在应激结束后24 h依次进行社交回避和空间物体辨别记忆测试。行为实验结束后取脑,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齿状回(dentate gyrus,DG)、CA3区的囊泡性谷氨酸转运体1 (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1,VGLUT1)、囊泡性γ-氨基丁酸转运体(vesicular GABA transporter,VGAT)、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表达量及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parvalbumin positive interneurons,PVIs)密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小鼠的社交互动行为减少(P0.01),对空间物体位置的辨别能力降低(P0.01)。应激组小鼠海马DG区VGLUT1(P0.01)与CA3区VGAT(P0.0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CA3区VGLUT1/VGAT的比值升高(P0.01)。应激组小鼠海马DG区(P=0.01)和CA3区(P0.01)PV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下调,这两个亚区PVIs的密度也减少(均P0.01)。结论慢性社会挫败应激破坏小鼠依赖海马的认知行为,导致海马兴奋-抑制失衡,后者可能是认知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和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强迫游泳7 d组(S1组)、强迫游泳14 d组(S2组)和对照组.S1组和S2组分别连续强迫游泳7 d和14 d,每天5 min,水温(10±0.5)℃.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大鼠海马5-溴脱氧尿苷(BrdU)和p-CREB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在整个海马结构中BrdU及p-CREB的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齿状回的颗粒细胞下层.与对照组比较,S1组、S2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和p-CREB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而与S1组比较,BrdU阳性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2组p-CREB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减少(P<0.01).结论 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再生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p-CRE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