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OP)治疗颅脑损伤病例的疗效。方法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颅脑损伤病例61例.另设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各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0.1%、对照组88.3%,治愈者为治疗组45.9%、对照组27.9%。结论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颅脑损伤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苏亦兵  富壮 《北京医学》2002,24(6):372-374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伤后8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0例,以基本同等伤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FDP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FDP治疗,10g/d,静脉滴注,疗程10d.对照组常规治疗,不用FDP.比较两组死亡率、GCS、GOS等神经功能指标,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气、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生化因子水平.结果FDP组死亡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29%),FDP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从而改善了微循环,降低了血液粘度(P<0.01).生化水平分析显示FDP能明显升高脑内保护性生长因子SOD水平,有助于神经元保护.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FDP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 1,6 -二磷酸果糖 (FDP)对麻醉手术中红细胞内过氧化脂质 (L PO)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 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FDP组 ,各 15例。分别于麻醉前、手术毕采血测定。结果 :对照组手术毕丙二醛较麻醉前有显著升高 ,而 1.6 -二磷酸果糖组手术毕丙二醛升高不明显。结论 :麻醉前使用二磷酸果糖可显著保护红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评估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未用1.6-二磷酸果糖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FDP.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FDP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9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加维生素C,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FDP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简单、安全、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维生素E和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用藻酸双酯钠(PSS)、维生素E(VitE)及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67例,用维脑路通静滴作为对照组治疗9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5天和30天的神经缺损评分及治疗30天后两组总体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EF组治疗前为18.4±6.8,15天为10.2±7.6,30天为8.0±5.6,对照组治疗前17.8±7.8,15天为15.8±8.4,30天为13.48±7.2。治疗15天时PEF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0天时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30天后PEF组总有效率为95.21%,对照组为80.43%。结论PEF组联合治疗较传统的基础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较传统药物治疗也高。  相似文献   

8.
1,6-二磷酸果糖治疗脑梗死11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19例脑梗死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给FDP10g静点;另选择119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NF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FDP通过诸多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生脉注射液合用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FD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接受生脉注射液联合FDP治疗;对照组45例,接受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14d。结果:两组总显效率为治疗组84.3%,对照组42.2%,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6.0%,对照组75.5%,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及1,6-二磷酸果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有明显的疗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余艾霞  陈杨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38-1839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应用FDP 250~300 mg/(kg·d) 0.5 h内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做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复查心肌酶谱,治疗组心肌酶谱恢复正常病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源性FDP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1.6-二磷酸果糖100~250mg(/kg·d),每日一次,静脉点滴,疗程为7~10d。结果治愈33例(71.8%),显效10例(21.7%),无效3例(6.5%),总有效率为93.5%。结论果糖治疗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黄育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086-2087
目的比较磷酸肌酸钠(CP)及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120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CP治疗,对照组加用FDP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7d后临床表现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心音恢复正常率(分别为93.3%,98.3%和100%)与对照组(分别为73.3%,73.3%和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显著,明显优于1,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FDP 0.25~0.4g/(kg·次),1 次d静滴,10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进行心肌酶测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心肌酶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FDP对HIE时的脑损伤及心肌损伤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林祖华 《当代医学》2008,(16):71-72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FDP 250mg/(kg.d)10min内静脉滴入,每天一次,7天一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做心肌酶谱测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FDP)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5例在常规治疗的(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10 g,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另设对照组60例,仅用常规治疗,同样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70%,对照组为5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均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测定30例健康老年人和44例老年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血清脂质,结果显示老年CHD组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MDA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LDL—C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对44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硝酸甘油及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10天1疗程,结果示FDP组MDA明显降低,硝酸甘油组无此改变,说明FDP具有明显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文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07-1808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将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及参麦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76.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及参麦注射液能提高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窒息致心肌损害新生儿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FDP治疗,1次/d,10d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肌酶学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心肌损害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瑞霞 《中原医刊》2006,33(24):54-55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FDP治疗新生儿HIE3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 1.6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 将 7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FDP治疗组 (观察组 ) 3 6例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3 6例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比常规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