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Brabender淀粉粘度仪研究分析了一些食品成分如食盐、蔗糖、柠檬酸以及琼脂等对玉米淀粉和玉米淀粉磷酸酯糊的粘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食盐、蔗糖、琼脂对玉米淀粉和玉米淀粉磷酸酯的粘度、老化都有影响。玉米淀粉经磷酸脂化后,老化速率减慢。食盐(浓度<1%)、柠檬酸可减缓玉米淀粉的老化,却使酯化淀粉更易于老化。琼脂可以减缓玉米淀粉和玉米淀粉磷酸脂的老化,蔗糖却加速了这两种淀粉的老化。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β-环糊精为原料合成复合淀粉微球.通过IR、SEM分析及粒度分析仪(LAP)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微球产率高达88.36%,且颗粒分散性好、表面较光滑、粒径分布较窄,其中14~142μm占80%,7~37 μm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动态流变仪考察了 8种不同理化指标的大米淀粉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凝胶黏弹性的变化 ,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米淀粉理化指标与凝胶特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大米淀粉胶凝的速度和凝胶强度主要与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胶凝速度快 ,凝胶强度大 ;大米淀粉的胶稠度和淀粉粒的膨胀度等指标对其凝胶特性影响并不显著 .支链淀粉形成的凝胶其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是可逆的 ,随着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 ,这种变化的不可逆性增强 .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方法对淀粉分子结构进行改造,使其部分脱水葡萄糖单位上的羟基与烷基化试剂反应生成羟丙基淀粉。经羟丙基醚化后的淀粉糊化温度明显降低,糊化速度大大加快,老化现象改善,凝胶较为透明清晰,在冷藏、冻融以及微酸性条件下,能保持凝胶的稳定性。参照F.C.C标准,羟丙基淀粉可供食用。动物毒理试验结果无异常。性能稳定。食用羟丙基淀粉可以代替或部分代替天然胶(果胶、阿拉伯胶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高交联玉米淀粉的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对交联玉米淀粉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渐变过程进行了详细报道,发现了随着温度的升高交联玉米淀粉逐渐非晶化现象,提出在高温条件下交联玉米淀粉存在着只含无定型结构的非晶颗粒态,并用扫描电镜对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的高交联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报道了高交联玉米淀粉颗粒随反应取代度增加而逐渐非晶化的现象.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对其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渐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中存在不同于原淀粉多晶颗粒态的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对非晶颗粒态高交联玉米淀粉颗粒的粒度分布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还表明,此时的淀粉颗粒发生了轻度的膨胀。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工艺路线制备了相应的交联酯化冷水可溶淀粉,分别称为a、b、c淀粉,对它们的性质作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工艺路线制备出的淀粉性质存在差异。a淀粉交联度最高,酯化取代度最低,在冷水中容易分散,形成的糊的粘度热稳定性好,但透明度差,容易凝沉;c淀粉交联度最低,酯化取代度最高,在冷水中不易分散,形成的糊的粘度热稳定性差,但透明度好,不易凝沉;b淀粉性质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考察了甘薯淀粉在不同保持时间下的回生过程,发现甘薯淀粉糊化后,在4℃下,支链淀粉结晶、直链淀粉-脂肪复合结晶物和纯直链淀粉结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动力学模型可用Avrami方程表达.短期回生以直链淀粉结晶为主体,长期回生以支链淀粉结晶为主体,并伴随着直链淀粉链结晶的进一步完善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Ce4 +为引发剂 ,研究了玉米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形成的条件 .结果表明 ,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的接枝率和单体聚合率有很大的影响 ,当淀粉用量为 5 .0 g ,引发剂用量为 1.0mL ,温度为 6 0℃ ,单体用量为 8.0 g时 ,单体聚合率最大 .另外 ,还研究了淀粉用量 ,Ce4 +-S2 O2 +8复合引发剂对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硬脂酸淀粉酯的流变学性质和乳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淀粉酯的粘度明显低于原淀粉,其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和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取代度的增加对硬脂酸淀粉酯的粘度没有显著影响;硬脂酸淀粉酯的乳化稳定性随取代度、硬脂酸淀粉酯用量以及油水比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甘薯淀粉在不同水分、糊化终止温度、降温速率和保持温度下的回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水分质量分数70%时,糊化终止温度为90℃以上,渗漏的直链淀粉分子不仅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有序结晶区域,还与体系中的脂质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后期冷却过程中形成螺旋结晶,回生程度达到最大.甘薯淀粉糊在0~-4 ℃储藏时,冰晶的形成过程将阻碍支链淀粉外链的相互并拢和直链淀粉分子链的重排;4 ℃左右,结晶生长速度虽较慢,但最终回生程度最大;慢速降温冷却也有利于增大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从两个方面研究了多孔淀粉的形成过程,其中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形象、直观地展现了糖化酶和α-淀粉酶协同作用原淀粉颗粒的宏观效果;水解不同时间后残留物的直链淀粉含量、吸热焓的变化说明了复合酶水解的优先次序,二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酶水解原淀粉得到多孔淀粉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木薯淀粉,并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非糊化木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颗粒的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的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14.
颗粒状脂肪组织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行颗粒状脂肪组织移植后变化的研究,选用大鼠48只,通过对应用胰岛素处理、体积测量、墨汁灌注、光镜和电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胰岛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积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体积明显减少,达44.6%。移植早期缺血,脂肪细胞释放脂类,逆行性分化为成脂肪细胞。血运建立以后,成脂肪细胞不断吸收合成脂类,逐渐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6个月后移植物的组织结构接近正常。超微结构发现微丝状的网状结构是形成脂滴的支架,与脂类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0.5g,3次/日,同时给予包醛氧淀粉组5g,3次/日,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包醛氧淀粉5g,3次/日,而不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转氨酶、血钙、血磷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BUN及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前后肝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结论 羟苯磺酸钙与包醛氧淀粉联合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由三氯氧磷变性木薯淀粉所得的酯化交联淀粉,颗粒完整,形貌和偏光十字形态保持不变,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内;经红外光谱等检测,发现产物分子中存在P—O—C和P=O基团,表明淀粉分子中的羟基置换出三氯氧磷分子中的氯原子而发生酯化和交联;极小取代度的变性淀粉,其碘复合物的可见光吸收光谱与原淀粉相似,三氯氧磷最先和支淀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10至500kGy的γ-射线辐照淀粉,酶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和淀粉的碘亲和力,随剂量增加而增大;淀粉溶液的酸度和粘度随之降低。用X-衍射法研究了辐照淀粉的结晶结构,以及辐照对淀粉中微生物存活率的影响。这些结果可作为γ-辐照技术应用于无蒸煮酒精发酵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芋头淀粉糊在不同质量分数、pH值以及不同蔗糖、食盐、明矾、硼砂添加量的条件下,Micro Visco-Amylo-Graph粘度曲线的变化情况,与马铃薯、木薯、玉米淀粉糊的粘度性质进行比较,为进一步了解芋头淀粉的特性及应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小麦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的物理特性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物在热性质上与原淀粉有明显的区别,其糊化温度比原淀粉略低,粘度热稳定性及溶解度较原淀粉均有提高。接枝共聚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的表面上,而且也发生在颗粒结构的内部,但反应仅发生在淀粉的无定型区。  相似文献   

20.
以[Mn(H2P2O7)3]3-为引发剂,对不同来源淀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淀粉预处理方式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用颗粒淀粉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时,接枝效果受到淀粉颗粒大小的影响;用糊化后的淀粉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时,最终制得产物的吸水率较高,并部分地依赖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淀粉的预处理如糊化、氧化、酸解对接枝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