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摇瓶条件下, 以淀粉为碳源,蛋白胨及酵母膏为氮源,对Streptoverticilliumm obaraense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MTG)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法生产谷氨酰转胺酶的适宜初始pH 值、淀粉质量浓度、接种量分别为6.1,2 g/dL,10% ;MTG酶活最高可达1.83 um ol/(m in·m L).初始加入硫酸铵对菌体生长影响不大,但对MTG 的合成却产生抑制作用;初始加入纯氨基酸及胱氨酸母液不利于MTG 酶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种轮枝链霉菌(Streptoverticillium)SK-1的摇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起始pH值为6.5~8.0,氮源、碳源为蛋白胨与甘油,培养时间为110h时,酶活最高可达1.8μmol/(min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一酶制剂谷氨酰胺转胺酶对面粉进行了品质改良研究,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胺酶可以催化面筋蛋白形成ε (γ 谷氨酰基)赖氨酸共价键,从而明显改善面团的粉质特性,使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增加,面团的弱化度降低.在拉伸曲线中可以看出加酶的面团抗延伸阻力增加,面团的延伸性下降,粉力增加到2~3倍后逐渐稳定.应用AR 1000流变仪根据时间扫描动态测量模式考察了面团的贮能模量随酶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0.25%和0.5%的谷氨酰胺转氨酶可使面团的贮能模量显著增加,0.5%的加酶量使贮能模量增加更快.此外,加酶面团的持水性增大,面团的表面黏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茂原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mobaraense所产生的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液通过抽滤、超滤、乙醇沉淀、离心和冷冻干燥,制得粗酶粉的酶活约为1033U/g.对粗酶研究发现,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2℃,最适pH为6.0;粗酶的pH稳定范围在4~8,温度稳定范围在20~40℃,离子强度对该酶的活性稍有影响.粗酶经CM 纤维素层析和SephadexG 75凝胶过滤层析后得到较纯的酶,通过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验蛋白质纯度,得到较弱的单一区带.其中,CM 纤维素层析的纯化倍数为4.5,收率质量分数约为78.8%;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倍数为1.11,收率质量分数为50%;用凝胶过滤法测得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92. 相似文献
5.
大豆7S蛋白与肌球蛋白质经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作用后,产物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两者均可在分子间生成共价键,形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聚合物.10g/dL肌球蛋白质溶液加入10U/g的TGase,于35℃、pH7.0的条件下反应90min,体系的凝胶强度较对照组有了很大提高.10g/dL大豆分离蛋白质溶液与0.02U/mg的TGase在37℃下保温150min后,体系粘度增加了150mPa*s;而5g/dL的肌球蛋白质加酶并于10℃下保温180min后,其粘度值提高了600mPa*s.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pH值对聚唾液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聚唾液酸的影响.发酵初期pH自然下降时有利于菌体生长,菌体生长对数期较长,最大菌体干重可达6.9g/L;发酵中后期pH控制在6.4时有利于聚唾液酸的延续合成,合成对数期比其它pH条件下的合成对数期延长了11h.动力学特性表现为部分相关模式,而在其它pH条件下,动力学特性表现为相关模式.对聚唾液酸的流加补料发酵进行了初步研究,最终使菌体干重达到11.16g/L,聚唾液酸产量达到2.606g/L.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TG)对牛乳中的酪蛋白进行了酶法改性 ,并对改性后牛乳中酪蛋白功能性质如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持水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牛乳经TG作用后 ,其酪蛋白功能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 ,酪蛋白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持水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而溶解性略有下降 .实验中考察了TG作用的时间、温度、剂量等因素对酪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结果显示 ,要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酪蛋白 ,TG最佳的作用条件为 :pH 7.0 ,5 0℃ ,6 0min ,酶的添加量0 .1~ 0 .2U/mL .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Zn2+在SK4.001发酵生产转谷氨酰胺酶中的作用. 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Zn2+,检测菌体量、pH、残余甘油及转谷氨酰胺酶(TGase) 酶活的变化, 发现Zn2+在SK4.001发酵生产转谷氨酰胺酶中除满足菌体生长需要外,还具有提高转谷氨酰胺酶酶活的作用. 发酵培养基中含有3.15 μg/mL Zn2+时,菌体生长正常,菌体量较高;当Zn2+质量浓度增加到8.15 μg/mL时,菌体量改变不明显, 但转谷氨酰胺酶酶活迅速上升,达到4.723 U/mL,是Zn2+质量浓度为3.15 μg/mL时的2.06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TG)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研究其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tTG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与慢病毒载体系统进行连接、转染,获得表达tTG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质粒(Lenti-siRNA-tTG);将大鼠活化HSC分成阴性对照组(CON)、siRNA-GFP对照组(GFP)和siRNA-tTG组(nTG).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MTT法检测Lenti-siRNA-tTG感染后HSC中tTG、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collage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以及HSC的增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siRNA-tTG慢病毒载体;Lenti-siRNA-tTG感染后,HSC中tTG和collagen-1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HSC中tTG、lysine和collagen-1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HSC的增殖能力降低(P<0.05).结论 Lenti-siRNA-tTG能通过抑制HSC中tTG基因的表达而抑制HSC的增殖,并降低HSC中collagen-1合成和交联的形成,具有潜在的抗纤维化形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浓度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UC-MSCs,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谷氨酰胺对hUC-MSCs进行体外培养,结晶紫计数法记录细胞增殖曲线,并检测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结果传代的hUC-MSCs均一地高表达CD29、CD44、CD105和CD90,不表达CD14、CD45。葡萄糖浓度增加,会促进细胞的增殖,对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和谷氨酰胺消耗没有影响,但增加了氨的生成;谷氨酰胺浓度增加,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有限,但可提高细胞的生长速率,从而缩短培养时间,对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消耗影响不大,但增加了乳酸和氨的生成。结论葡萄糖和谷氨酰胺都可促进细胞的增殖。葡萄糖缺失时其他氨基酸充当氮源,谷氨酰胺充足时谷氨酰胺转化成乳酸的通量增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酵母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控制酵母发酵过程中流加速率的模糊控制器.该模糊控制器的模糊规则可以根据专家经验方便地修改以提高控制效果.实验表明在模糊控制器控制下酵母产量比恒速流加时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核黄素产生菌E .ashbyii在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糖质量浓度、pH值、核黄素质量浓度和粘度的变化及菌体形态与核黄素生物合成之间的联系 ,发现 pH值对菌体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菌体浓度过高会导致发酵液粘度过大 ,通风供氧困难 ,菌体活力下降 .采用先低浓度培养菌体 ,然后根据发酵液 pH值的变化进行多次适量补料 ,不仅可以控制菌体的过度增殖 ,缓解通风供氧不足造成的困难 ,而且还可以保持菌体活力 ,增加核黄素的产量 . 相似文献
13.
用来源于微生物的转谷氨酰胺酶(mTG)对不同品级和不同类型的明胶进行改性,并考察了改性产物的物理性质与酶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的增加,低强度明胶改性产物的凝胶强度有所提高,而高强度明胶改性产物的凝胶强度保持不变甚至有所降低;所有改性明胶的熔点都随酶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有些甚至达到90℃;所有改性产物在60℃时的粘度都随酶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改性产物的凝胶温度不仅受酶用量的影响,而且与明胶的品级和种类有关。这一实验结果显示出源自微生物的转谷氨酰胺酶在提高低品级明胶的使用性能及更充分利用制革废弃物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发酵动力学、生物过程反应计量学、代谢流分布和代谢流控制的基础上 ,结合专家知识、实验及生产数据 ,对生产规模的青霉素反复补料分批发酵 (即半连续发酵 )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 ,建立了一套包含 2 5个过程变量和一系列经济学变量的改良机理模型 .根据这一模型 ,预测了一些工艺参数和经济学参数的改变对发酵过程经济效益的影响 ,发现在保持最大生物质浓度、稀释速率 ,及其它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中间放料间隔时间、初始发酵液体积以及葡萄糖和电力的价格对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模拟运算结果表明 ,葡萄糖和电力的价格降低 5 % ,全年利润可分别提高 6 .35 %和 3.75 % ;中间放料间隔时间由 2 4h缩短为 12h和 1h(接近于连续发酵 ) ,全年利润可分别提高 7.2 2 %和 14 .11% ;初始发酵液装罐体积分数由 75 %提高到 85 % ,全年发酵利润可提高 5 .4 8% . 相似文献
15.
对核黄素产生菌T30补料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呈非牛顿特性,充足的溶氧是核黄素高产的关键。补料发酵可以提高核黄素的产量,补料以补糖为主,补单糖或双糖均可。补糖时间与发酵液的pH值和菌体生长情况密切相关。发酵48h以后,控制发酵液的pH值在5.4~6.2之间,多次少量补糖,核黄素的产量可提高20%~30%.经补糖发酵后,T30的核黄素产量可达8g/L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黄色短杆菌L-异亮氨酸高产菌XQ-4(AHVrAECrSucgSGrEthrα-ABrIleHxr)分批发酵供氧需求进行了研究.在2L台式发酵罐中进行分批发酵,当体积传氧系数(Kla)为385h-1左右时,供氧比较适宜,在138g/L的葡萄糖溶液中可产生23.5g/LL-异亮氨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