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209-212
"中药不良反应"之说,近年多见。从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学科,不难给予此说的本质认识和对待。中医药学无中药不良反应概念,西医药学有药物不良反应概念。显示,此说是西医药学以标准医药学为基础加给中医药学的一种说法,然而西医药学确不是标准医药学。按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内涵,此说却无病例事实依据;此说以中医药学理论为依据,却是对中医药学的偏见内容。此说不利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故应澄清与解决。现写此文,以求共议,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世界药学──中药学占主导地位的药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学与中医学共同构成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人类健康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世纪,由于以微观知识为主的现代科学作基础的西医药学(包括西医学和西药学)长足发展,对中医药学尤中药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但因中药学尤其其药物──中药的内在科学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不仅仍屹立于世界医药学之林,且近二三十年来,倍受世人青睐,甚至达“世界热”之态。展望21世纪的世界药学,中药学将占主导地位。一、中药学及中药现代科学化的实现中药学及中药的总体现状和以微观知识为主体的现代科学出现,决定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必然性。到…  相似文献   

3.
中药学与中医学共同构成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人类健康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世纪,由于以微观知识为主的现代科学作基础的西医药学(包括西医学和西药学)长足发展,对中医药学尤中药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但因中药学尤其其药物──中药的内在科学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不仅仍屹立于世界医药学之林,且近二三十年来,倍受世人青睐,甚至达“世界热”之态。展望21世纪的世界药学,中药学将占主导地位。一、中药学及中药现代科学化的实现中药学及中药的总体现状和以微观知识为主体的现代科学出现,决定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必然性。到底将中药研究成什么样药物,诚应明确。故对现代科学化中药标志的探讨和界定,是必要和重要的。中药现代科学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前沿学科与学科前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现代科学前沿学科与学科前沿例证分析,概括出前沿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参照这一认识,结合中医药学科现状提出阐明研究对象本质的机理研究是中医学中药学的学科前沿;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学、中药学的前沿学科。该论点的理论前提是:1.中医药理论迄今尚是未摆脱自然哲学形态的直观描述性理论假说;2.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理论由直观描述至入微观阐明的关键环节,因此是带动中医药学发展的前沿学科。机理研究是中医药理论突破,基础学科分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关键因素,因此是中医药学科前沿  相似文献   

5.
中医病案学,年代久远,内容丰富,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淳于意“诊籍”即是中医药学最早的病案,为我国中医病案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淳于意及“诊籍”简介淳于意,西汉临淄(即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人,约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因他做过齐...  相似文献   

6.
“分子中药学”内涵与现代中医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分子中药学"内涵与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方法:笔者在总结多年中医药理论学习与中药学科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大量业内人士中医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采用对比分析和总结及提炼的方法,愚述己见并与广大学者共勉。结果:一是传统中医药面临危机。近百年来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缓慢,导致国内个别学者误称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中医药学是"伪科学",甚者有"取缔中医药"的言论。二是中医药是21世纪全球普遍关注且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然学科。"八纲辨证"和"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精髓,中药的临床治病多样性和多靶性揭示中药的多成分即多分子效应机制。由此认为中药是由诸多具有特定骨架(即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分子组成。研究和分析中药的分子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及其机制和规律是分子中药学的科学内涵。三是分子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关键是中医治病原理的现代化。现代中医临床证治实践的知情权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中药疗疾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将从研究分子中药学入手。结论:分子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必然,分子中药、方证组方和物效基础等研究将成为未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分子中药新药极有可能是将来中药市场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7.
杨扬 《西部中医药》1993,6(3):41-41
自《本草纲目》问世以来,中药学虽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和发展,但就基本理论来说,却无显著的变化。现今中医药院校的《中药学》教材有些内容不甚妥当,笔者在教学中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中药”的基本概念,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 中药的正确含义与范围中国的药不仅包括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还包括其他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如蒙药、藏药、维药及民间草药。自古以来,中药学叫本草学,是取“药物以草为本”之意。当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为与西药区别,又将“本草”称作“中药”。曾经从海外引进过上百种药物,最初多是以香料输入的,后来发现了药用价值,就纳入中药学宝库之中,并沿用至今。现今全国中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说:“中药是在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以后,人们对我国传  相似文献   

8.
每一学科都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正是该学科存在的基石。本草、本草学、中药、中药学的概念就是中药学科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但《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对“中药学”的解释为近代中药学科的通称,中国药学古称“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中国的传播,“本草”或“本草学”逐渐改称为“中药学”。这样的解释令人难以满意。下面是笔者对这几个概念的检索(见表1)和探讨,请雅正。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突出存在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独特国情的情况下 ,如何摆好中西医药学的关系 ,是能否保障中医药学持续丰富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此 ,江泽民主席作出了明确的论述 :“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相互补充”。这是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中西医并重”的前提是承认中西医药学各为一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医药学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不仅和西医药学一样 ,更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中西医并重 ,就要在政策、法规和具体工作等多方面加以体现 ,决不能以一种医药学为标准医药学的认定为基础。然而在现实中 ,以西医药学为标准的医药学的认识在一些方面却有程度不同的反映。仅就中药现代化及由此引发的新药研制来看 ,现行的新药评审内容却仅有将现有中药研究成西药的要求 ,而无将现有西药研究成新中药的评审内容 ,更不要说具体要求了。在以西医药学为标准药学认定的情况下 ,是难能有“中西医并重”的。如果承认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均为一种医药学理论体系 ,那么 ,就也应当有将西药研究成新中药的评审内容和要求。客观地讲 ,中医药学若能吸收现有西药为中药 ,则中医药学将会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二、“共同发展”的体现在于坚持中西医药学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学丰...  相似文献   

10.
<正>1 中药和西药分属于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两个理论体系。 西药中药化研究就是把西药放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进行研究,结果使它具有中药的药性(性味、归经等)和功效,能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成为新的中药。西药中药化研究为中药学实现现代科学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近代以来,人们对中药进行了大量的现代研究,主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共有的载体是化学物质,为此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旨在架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桥梁。本文首次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有效促进和完善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理论及其融合,尤其是西药中药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药和西药概念,各是一类药物本质的高度概括,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人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应当结合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来划分: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自1920年代创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威为现代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首次将中药材道地性(geoherbalism)和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联系起来阐述,进而形成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的新研究热点,以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道地论”形式丰富和发展现代中医药学,对提高和控制中药材质量,从而保证中医临床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在中医药学界的报纸、刊物及谈话中,常见到和听到“特色”二字,并要坚持和突出。具体讲有中医特色、中药特色、中医药特色等称谓。笔者之意,还是以坚持和突出中医药学特色的提法为宜。因为中医学和中药学,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决非是互相包含或替代的关系,而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共同构成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解放后,党制定了团结中西医,继承发扬提高中医药学的方针政策。1955年起,创办了世界上独特的中医学院。从此,中医教育正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的轨道,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级中医药人才,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等中医教育没有充分按照中医药的特点办学,……致使中医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联系到习主席近两年一系列涉及中医知识的讲话可以发现,这一讲话并非他人所写,而是基于习主席本人对中医学的认识作出的判断,这一判断准确抓住了中医的精髓和本质,对中医的理解程度超出了目前中医药行业的专业人士和行政主管,也  相似文献   

18.
中医解毒法实质的研究及内毒素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医认为,正邪相争是疾病的最基本动因,因而,扶正与祛邪是中医的两个最根本的治疗原则。随着现代科学向中医药学的全面渗透,以及中医药学学科的迅速发展,阐明正、邪的本质及它们在发病学和病因学中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医学术和提高中医药的疾病防治效果就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意义。在中医病因学说中,“毒”邪一词是既包含于  相似文献   

19.
湖南中医学院作为一所有40多年本科教育办学历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文明求实,继承创新”校训精神指导下,始终坚持中医药特色培养人才和发展中医药学术。先后开设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品营销及中医护理学等中医中药类本科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学专门人才。我校在注重中医药教育现代发展的同时,亦十分重视中西医结合教育。尤其在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教育大环境的催化下,由高等教育外部规律的支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市场的导向,形成了“以中医为主,中医与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旴江医家黄宫绣学术形成及其思想价值.方法 从黄宫绣的学术形成、思想价值两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黄宫绣所著<脉理求真>结合临床实际,简明易懂,实用性强,是研究中医脉诊的重要的参考书;<本草求真>开创了近现代临床中药学以功效归类载录药物的编写形式,与中医药高校<中药学>教材的编写体例,虽有精粗之别,却无本质差异,奠定了现代临床中药学以功效分类的基础并开创编写体例,功不可没.结论 今天进一步整理和研究黄宫绣的脉理学说,对于发展旴江医学及充实租国医学宝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所述药理,尤多精义,切合实际.不尚空谈,是一部医药学紧密结合、内容精简扼要、临床实用价值较高的本草专著,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