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 Wall.ex Roxb.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小花清风藤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花清风藤茎叶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Δ(11,13(18))-齐墩果二烯(1)、3-氧-11α-羟基,Δ12-齐墩果烯(2)、3β-羟基-Δ(9(11),12)-齐墩果二烯(3)、3-氧-Δ(11,13(18))-齐墩果二烯(4)、3α-羟基-齐墩果酸甲酯(5)、3-氧-Δ(9(11),12)-齐墩果二烯(6)、3α,21β-二羟基,Δ12-齐墩果烯(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8)、马斯里酸(9)、积雪草酸(10)、2α-羟基乌苏酸(11)、23-羟基乌苏酸(12)、柴胡皂苷b3(13)、柴胡皂苷c(...  相似文献   

2.
番石榴果实中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番石榴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番石榴果实中分离得到9个乌苏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乌苏酸(1),1β,3β-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3),3β,19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19α-羟基-12-烯-28-乌苏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5),3β,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6),3β,19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2α,3β,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8),3α,19α,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9).结论:化合物2,5-9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牛奶树Symplocos laurina根的三萜酸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ODS、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牛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三萜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α-羟基-4-羰基-3,24-非-2,4-开环齐墩果烷-12-烯-2,28-二酸(1)、negundonorin A(2)、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3)、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4)、2α,3β,23-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5)、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6)、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7)、1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8)、3β,19α,23-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9)、3β,19α,23-三羟基乌苏烷-2-羰基-12-烯-28-酸(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黄牛奶树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运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从红大戟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1,3-二羟基-2-羧基-9,10-蒽醌(1),1-甲氧基-3,6-二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2),1,2,3-三羟基-9,10-蒽醌(3),阿江榄仁酸(4),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2α,3β,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β,24-三羟基乌苏酸(7),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8)和胡萝卜苷(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夏枯草地上部位(除去果穗)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得12个化合物,均为五环三萜和三萜皂苷类成分,经与文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照,分别为:乌苏酸(1),齐墩果酸(2),白桦酯酸(3),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8),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苷(9),2α,3β,19α,23-四羟基坞苏-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0),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1),和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2)。结论:其中化合物3、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刘磊磊  肖卓炳 《中草药》2018,49(22):5254-5258
目的研究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并运用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野菊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酮(1)、棕榈酸金盏菊二醇(2)、棕榈酸16β,22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3)、α-香树脂醇(4)、乌苏-12-烯-3β,16β-二羟基(5)、12-烯-3β-羟基-乌苏-11-酮(6)、山金车二醇(7)、马尼拉二醇(8)、12-烯-3β-羟基-齐墩果-11-酮(9)、木犀草素(10)、芹菜素(11)、芹菜素-7,4′-二甲醚(12)、芫花素(13)、1-亚油酸甘油酸酯(14)。结论化合物1~6、10~12和14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王金兰  王丹  李军  赵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5,46(22):3304-3309
目的研究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华苦荬菜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α-过氧羟基-3β-乌苏醇-21-烯(1)、3β,21α-二羟基羽扇豆-18-烯(2)、3β,25-二羟基-甘遂烷-7,23-二烯(3)、21α-羟基蒲公英甾醇-20(30)-烯(4)、羽扇豆醇(5)、3β-乌苏醇(6)、3β-齐墩果醇-18-烯(7)、3β-齐墩果醇(8)、3β-乌苏醇-20-烯(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苦荬菜三萜醇;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探究山梨猕猴桃Actinidia rufa根的化学成分。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硅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2α,3β,19α,23,24-五羟基乌苏-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3)、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4)、2α,3α,23,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β,23,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8)、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9),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VO3和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在10.99~16.41μmol·L~(-1)),而化合物3,4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 La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15.53,13.07μmol·L~(-1)。  相似文献   

9.
紫珠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IR,NMR及MS光谱测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得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芝麻素(Ⅰ),阿克苷(Ⅱ)和 1个三萜苷类化合物:2α,3α,19,24-四羟基-12-烯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Ⅲ)。结论 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3)
目的:研究唇形科蜜蜂花属植物香蜂花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香峰花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三对节酸(2)、香草醛(3)、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乌苏酸(5)、齐墩果酸(6)、胡萝卜苷(7)、2α,3β,23,29-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9-O-β-D-吡喃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9)、迷迭香酸(10)、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1)、β-谷甾醇(12)、十六烷酸(13)。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