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用酶免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血、24h尿中TGF-β1浓度,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β1值明显升高(P〈0.01)。同时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B1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24h TGF-β1在正常蛋白尿组病人已明显升高(P〈0.05).并随着肾脏疾病的加重,尿TGF-β1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中会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血清、24h尿TGF-β1含量随着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其机理仍未明确。现已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介导葡萄糖引起肾小管、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和胶原合成的重要物质[1]。本文重点讨论TGF-β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TGF-β及其受体TGF-β是一种负性生长调节因子,成熟的有活性的TGF-β分子量为25kDa,是由两个分子量为12kDa的单体分子通过链间二硫键联成的二聚体,每个分子包含112个氨基酸,性质稳定。哺乳类动物TGF-β至少有三种同型体(即β1、β2、β3)。人TGF-β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3.1,TGF-β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2型糖尿病(DM)不同肾损害期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DM患者95例,其中正常尿蛋白组32例。微量尿蛋白组32例,临床尿蛋白组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及TGF-β1水平,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正常蛋白尿组血清HGF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DM患者肾损害的逐渐加重,血清HGF水平逐渐减低,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血清H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TGF-β1水平则逐渐增高,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GF和TGF-β1呈显著负相关(r=-0.618,P〈0.01)。结论2型DM患者不同肾损害期HGF和TGF-β1变化明显,HGF和TGF-β1在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1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110例对照组和106例实验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TGF-β1含量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在治疗前后的TGF-β1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TGF-β1含量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能抑制TGF-β1的含量,能有效的减缓或控制慢性肾损害,使其在糖尿病肾病中减缓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发挥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益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肾汤对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链脲菌素诱发、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益肾汤干预治疗,并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缬沙坦作为对照,观察糖代谢(血糖、胰岛素)、大鼠肾功能[包括:肾重/体重、尿总蛋白(24h)、尿白蛋白(24h)、血尿素氮]、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GBM)、血及肾组织的TGF-β1表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成功诱发大鼠DM。②各治疗组与糖尿病未治疗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尿素氮、尿总蛋白(24h)及微量白蛋白,升高胰岛素水平,抑制肾皮质TGF-β_1表达及GBM的增厚。③相关分析:肾脏TGF-β_1表达量与尿总蛋白(24h)、尿白蛋白(24h)浓度、GBM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益肾汤具有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血尿素氮浓度、减少肾脏TGF-β_1表达、延缓GBM增厚的作用;益肾汤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与ARB相仿。益肾汤防治DN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与其降低肾脏TGF-β_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尿液TGF-β1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正规强的松治疗前后血、尿中TGF-β1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血、尿中TGF-β1含量。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尿中TGF-β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血、尿中TGF-β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尿中TGF-β1含量与血中TGF-β1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尿中TGF-β1水平均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状态,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8.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蛋白激酶C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氯沙坦治疗组。链脲佐菌素(STZ)60 m g/kg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血肌酐、尿白蛋白、肾脏肥大指数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化生长因子1β(TGF-1β)、蛋白激酶Cβ(PKCβ)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第8周末,氯沙坦治疗组较非治疗组白蛋白明显减少(P<0.01),肾脏肥大指数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TGF-1β和PK Cβ蛋白表达增多,氯沙坦治疗组TG F-1β和PKCβ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TGF-1β和PKCβ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及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氯沙坦组(对照组)和氯沙坦联用辛伐他汀组(观察组),观察治疗前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TC、血TG、血清LDL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与辛伐他汀联用治疗早期DN可明显降低UAER,还具有一定的调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IgA肾病肾组织进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测定,探讨其与IgA肾病肾脏病理分型、Katafuchi评分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①76例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被分为轻度系膜增生(A组)、中到重度系膜增生(B组)、局灶增生或增生硬化性IgA肾病(C组)3组;②采用Katafuchi的半定量标准评分,计算相应的肾小球总积分、系膜增生程度积分、球性硬化积分、血管积分;③检测患者的血压、尿蛋白定量(24h)、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蛋白(Alb)和脂蛋白a[Lp(a)];④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患者肾组织切片中HGF、TGF-β1水平,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随着病变的加重,各病理指标相应积分及血压、Lp(a)、尿蛋白定量(24h)、Scr逐渐增加,Ccr、Alb逐渐降低;②与A组比较,B组肾组织TGF-β1明显增多(P<0.01),C组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C组HGF面积显著降低(P<0.01);③肾组织HGF阳性面积与Ccr、Alb呈正相关(r=0.76、r=0.60),与肾组织TGF-β1阳性面积无相关,与血压、、Scr、Lp(a)、肾小管间质积分、肾小球总积分、系膜增生程度积分、球性硬化积分、血管积分呈负相关(r分别=-0.69、-0.75、-0.70、-0.67、-0.74、-0.69、-0.35、-0.39、-0.32,P<0.01)。结论①各临床病理指标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提示动态监测临床病理指标对判断IgAN的预后有意义;②IGF-β1参与肾纤维化过程;随肾脏病变的加重HGF含量降低,可导致其纤维化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糖尿病心肌病变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大鼠体内血清和心肌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心肌病变发生发展病程中含量的变化和心肌结构的改变,探讨TGFβ1在糖尿病心肌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TGFβ1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心肌TGFβ1的变化,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及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TGFβ1含量增加(P<0.01),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升高;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增厚。结论:糖尿病大鼠TGFβ1浓度变化趋势与心肌病变程度相一致,其浓度变化可反映T1DM心肌病的病变程度,在T1DM心肌病变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与肾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肾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 β1是其肾纤维化过程中的核心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下游的两条信号通路Smads、MAPK与肾纤维化过程中ECM的堆积密切相关。两种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肾纤维化的发展。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DN的不同时期血清TGF-β1的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和40mg/d,睡前一次口服,观察随访6个月。结果无论何种给药剂量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B组与A组比较TGF-β1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分为尿蛋白正常组(DM1组),微量蛋白尿组(DM2组),大量蛋白尿组(DM3组)。用ELISA法测定19例正常人(NFG组)和61例糖尿病患者(DM组)血清HGF,与ACR、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DM1DM2DM3组血清HGF均高于NFG组(P〈0.05);DM2、DM3组血清HGF高于DM1组,DM3组高于DM2组;②DM组血清HGF与ACR正相关(P〈0.05);③DM组在控制ACR因素后血清HGF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H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4例、微白蛋白尿组32例、高白蛋白尿组34例,另选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及尿样,对IGF-1、TGF-β和VEGF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肌酐、尿素氮和收缩压随尿蛋白增高而增高(P<0.05).高白蛋白尿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白蛋白尿组(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微白蛋白尿组和高白蛋白尿组TGF-β和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白蛋白尿组TGF-β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白蛋白尿组(P<0.05),高白蛋白尿组和微白蛋白尿组VEGF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结论 检测IGF-1、TGF-β和VEGF水平能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伤程度,指导临床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6.
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大鼠早期实验性糖尿病肾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模型组(D组)、糖尿病+氯沙坦(T组),每组10只。于第4,8周末测定3组大鼠的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于第8周末处死大鼠,作肾皮髓质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测定,同时作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检查。结果:T组Ccr、24 h尿蛋白较D组显著降低,皮髓质NO、SOD含量明显高于D组,肾内TGFβ1表达明显下降,病理变化较D组也明显减轻。结论:氯沙坦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内血流动力学紊乱,下调TGFβ1的表达,增加NO、SOD的含量,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D-二聚体(D-D)及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90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1组(NA1组, UMA/Cr<10μg/mg)22例,正常白蛋白尿2组(NA2组,UMA/Cr 10~30μg/mg)2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UMA/Cr 31~300μg/mg)39例,均合并DR、高血压,应用缬沙坦80mg/d 共4周。分别采血测定用药前后血清TGF-β1、D-D及CysC水平。结果NA1组、NA2组、MA组血清TGF-β1、D-D、CysC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且三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各组中应用缬沙坦后血清TGF-β1、D-D及CysC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血清TGF-β1、D-D及CysC有可能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异性指标。早期应用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DN患者血清TGF-β1、D-D及CysC的水平延缓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44倒,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忠者血清TGF-β1、Ⅳ型肢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厚水平较对照纽明显升高(P〈0.05~0.01);DN组较DM组忠者血中-β1、Ⅳ型肢原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结论TGF-β1和Ⅳ型胶原可能在糖屎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齐鲁药事》2016,(9)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厄贝沙坦组和木丹颗粒联合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观察2组基线及治疗48周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周后,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较厄贝沙坦组能更好地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和血浆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37±12对-22±10)μg·min-1,(-0.40±0.17对-0.24±0.12)mg·L-1,(-31±15对-14±12)U·L-1,均P<0.01]。结论与厄贝沙坦单药治疗相比,木丹颗粒联合厄贝沙坦能更好地降低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和尿β2微球蛋白,可能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糖尿病组(DM)。每周测量体质量,每2周测定血糖,于实验第8周末处死大鼠后测定相关的生化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同时留取肾皮质液氮冻存,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肾皮质TGF-β1、CTGF的mRNA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中TGF-β1和CT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血尿素氮、24h尿量及尿微量蛋白、肾脏肥大指数明显升高(P<0.01),但血肌酐明显下降(P<0.01)。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组较NC组TGF-β1、CTGF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高。结论:TGF-β1与CTGF在肾病早期表达明显升高,对于评价DN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