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主因"胸闷、气促、心前区不适20 d"入院。查体:主动脉瓣区可闻及2/6级的收缩期杂音;余查体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正位X线片及心电图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左室内可见一大小约22 mm×22 mm的囊性肿物,边界清,形态规则,强回声包膜光整,其内为无回声,肿物借蒂附着于二尖瓣前叶心室面,随瓣叶活动;彩色血流:二尖瓣血流未见异常,左室流出道流速250 cm/s,压差25 mm Hg;诊断:左  相似文献   

2.
病人 男 ,41岁。活动后心慌、气短、心前区憋闷 1年、加重 3个月。既往无晕厥及栓塞史。查体 :心尖部闻及3 VI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显示 ,左室流出道内占位病变 ,约 3 5cm× 4 7cm ,活动度小、回声欠均匀 ,蒂宽、位于二尖瓣前叶和主动脉瓣之间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结构及功能正常 ,左室流出道明显狭窄 ,最窄处 7mm(图 1)。2 0 0 0年 2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室流出道肿瘤切除术。正中纵劈胸骨显露心脏 ,见心脏大小正常 ,主动脉根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升主动脉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引流管 ,顺灌St.Tho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手术效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对22例合并有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OHCM患者实施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28~51岁,平均(36±5)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55~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88.0±15.8)mm Hg.分析比较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术中经食管心脏超声,以及术后10 d,6个月、1年超声心动图的结果 .结果 术后因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术中经食管超声示所有患者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消失.存活的21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和室间隔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1).结论 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近中期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病人 女,30岁.胸闷伴心前区疼痛月余,晕厥2次.心脏彩超示左房径18 mm,左室径32 mm,右室径27 mm,主动脉径17 mm,右房48 mm×52 mm,于右房室腔及右室流出道探及87 mm×50 mm低回声光团(图1),未探及三尖瓣回声.CT示右房实性占位(图2).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0岁.3年前体检时发现胰尾囊性占位,大小约30 mm ×20 mm.无明显腹痛、腹胀、发热等不适,且进行性增大.入院前1个月复查B超,囊性占位增大为77 mm×43 mm.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腹部CT见"胰尾下缘葫芦形囊样病灶,边界光整且无强化,主胰管无明显扩张".2011年5月行剖腹探查,见"后腹膜囊性肿块,约80 mm×60 mm ×40 mm大小,位于胰腺下方、屈氏韧带左侧,呈分叶状,包膜完整,与胰腺疏松粘连,与小肠系膜粘连致密,囊液乳白色,可见一管道在胰后上行,通向乳糜池方向,估计与乳糜池相通".将囊肿完整切除,高位结扎管道.病理为"不规则淋巴管和静脉性血管,符合脉管瘤",囊液乳糜试验阳性.患者恢复顺利,术后10d出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58岁.反复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5年,外院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左心室占位,后就诊我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脏听诊心率75次/min,律齐,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行经胸心脏超声并采集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后考虑"二尖瓣瓣下占位,约23 mm×22 mm,左心室心内膜及二尖瓣瓣叶无明显累及,二尖瓣开放和关闭未受影响,左心室大小、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外科治疗结果与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13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病人行扩大Morrow术,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46.5±15.6)岁.同时有5例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 术后生存12例,死亡1例.无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术毕测跨左室流出道压差(13.2±2.9)mm Hg,食管超声示二尖瓣前移消失.平均随访(7.14±4.91)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示跨左室流出道压差仅为(14.08±5.19)mm Hg,病人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结论 扩大Morrow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心脏血管瘤罕见,占心脏肿瘤的0.8%[1].2004年至2009年我们共收治心脏血管瘤病人4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2例,女2例;年龄33~56岁,平均43.3岁.2例因头晕就诊,2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心脏占位.查体:1例于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4/Ⅵ级收缩期杂音,P2减弱,另3例未见阳性体征.1例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占位",心脏超声示右室流出道云雾状团块较均匀回声,约3.0 cm ×4.0 cm×5.0 cm,其0.9 cm蒂附着于肺动脉瓣前叶瓣下的右室流出道侧壁上,肿物边缘较完整,随血流摆动,收缩期堵塞肺动脉瓣口,舒张期返回到右室流出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收缩期右室流出道内五彩镶嵌射流束.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5岁.因"B超检查发现左上腹囊性占位7d"于2011年1月2日入院.患者7d前体检腹部B超探及胃大弯旁有一约90 mm类圆形囊性包块.上腹部CT示:左上腹脾胃间有一截面为8.9 cm×8.8 cm囊性占位性病变,病变内侧壁与胃体大弯侧无分界,外侧壁局限性增厚,增强扫描后病变囊壁强化,见图1a.查体:一般状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左上腹可触及囊性包块,边界清,全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入院后查血CEA、CA199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侧肾上腺区特殊囊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提高对胃重复囊肿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的认识. 方法 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分别收治左侧肾上腺区特殊囊性占位病变1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及42岁.患者均无特殊临床表现.超声及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囊肿,囊壁较厚且与胃大弯侧胃壁粘连.病变大小分别为5 cm×6 cm×7 cm及8 cm×12 cm×13 cm,囊内有分隔,动脉期无明显强化.术前诊断为左侧肾上腺区域囊性占位病变(肾上腺囊肿伴出血或感染).2例均施行后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结合文献分析囊肿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手术顺利.术中明确囊肿紧邻左肾上腺且部分囊壁与胃大弯侧胃壁粘连紧密,但并不与胃腔相通.病理证实为胃重复囊肿.2例分别随访8个月及2年,左肾上腺区均未见囊肿复发,胃镜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 成人胃重复囊肿临床罕见,术前确诊困难,超声及CT检查对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内镜超声及其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有望确诊.应纳入左侧肾上腺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之列.本病有潜在恶变性,腹腔镜手术切除是主要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性, 14岁, 因"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后9年, 劳力性胸闷5个月余"于2022年1月5日至我院门诊就诊。9年前因"发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4年余"在我院心血管儿科就诊, 诊断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反流(轻-中度), 于2013年11月13日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无水乙醇)+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导管测压提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由86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4 mmHg。但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厚度34 mm, 左心室后壁12 mm, 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最窄处内径8.1 mm, 最大流速4.1 m/s, 压差67 mmHg, 二尖瓣轻度反流。因患儿症状明显改善, 嘱定期复查。随访中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波动于60~80 mmHg。5个月前开始出现活动耐量下降, 爬梯或步行后易疲累, 至我院就诊, 2022年1月20日我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明显增厚, 舒张期29 mm, 收缩期47 mm, 左心室流出道重度梗阻, 流速4.3 m/s, 压差73 mmHg, 二尖瓣轻度反流。门诊予美托洛尔(12.5 mg, 2次/d), 患儿服药后症状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12.
病人男,37岁.体检时行X线胸透发现胸腔内高密度影.CT检查亦发现后纵隔胸主动脉偏左方见42 mm×41mm ×31 mm大小的类椭圆形囊性占位性病变,密度较均匀,CT值约56 HU,肿块内侧可见一尖端伸入食管右后壁,食管右后壁局部增厚 2009年6月手术经左胸后外切口进胸,见后纵隔约40mm×40mm×20mm囊性肿块,内有灰白色液体,肿块同食管肌层、黏膜粘连紧密,仔细剥离肿块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2 0岁。因活动后气促 2年在外院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于 2 0 0 1年 6月 2 0日在外院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 ,分别置换 2 7#、2 1#St.Jude双叶机械瓣 ;术中全部保留二尖瓣前、后叶和瓣下结构 ;术后病理诊断 :二尖瓣、主动脉瓣退行性变。术后 2个月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机械瓣跨瓣压差 5 3mm Hg(1k Pa=7.5 mm Hg) ,中度瓣周漏。其后 ,跨瓣压差逐渐增大 ,并再次出现气促。但无持续高热、酱油样小便、晕厥等临床表现。 2 0 0 3年 7月 14日于我院就诊 ,以双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瓣周漏收…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6岁。5年前因感冒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占位。查体示:口唇无紫绀,心前区未扪及震颤,心界向右增大,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流出道内大约53mm×28mm×43mm回声团块(图1),血流尚通畅,右心室流出道流速105nt/s,左心室射血分数0.7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右胸微创切口采用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及"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科经右胸微创切口采用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及"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HOCM合并中度以上MR 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47.1±12.6)岁。患者术前均合并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术前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93.6±32.8)mm Hg,平均室间隔厚度(24.8±2.8)mm。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转为胸部正中切口手术,无室间隔穿孔发生。1例(1.9%)患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出院前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8.1±6.2)mm Hg,平均室间隔厚度(14.5±2.1)m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二尖瓣关闭良好,无二尖瓣狭窄发生,无SAM现象。术后随访6~132个月,无死亡病例,无晚期永久起搏器植入,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9.4±5.7)mm Hg,平均室间隔厚度(14.2±1.5)mm,无SAM现象。结论经右胸微创切口采用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及"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治疗HOCM合并MR安全、有效,不仅可有效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而且可有效消除MR及SAM现象,早、中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患者1女性,38岁,因"体检发现腹腔占位11 d"于2009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无发热、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腹泻等.入院体检:全腹无异常体征,未触及包块.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侧腹腔内近右肾下极处可见一大小约95 mm ×49 mm偏低囊性回声,界清,内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腹部CT增强扫描提示:右肾下极及下腔静脉前方见类似哑铃状囊性密度肿块,CT值约23.0 Hu,最大层面大小约40 mm×100 mm,下腔静脉变扁,右肾及肠系膜上血管受压移位,增强后见部分囊壁强化.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6 d入院。否认有腹部外伤史。查体:腹部平坦;左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脾下缘距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接处5 cm,边缘钝,质地中等。腹部B超:脾区可见大小134 mm×129 m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可见稍强回声区。CDFI显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示脾脏巨大囊性占位,边缘清楚,大小约13.7 cm×12.6 cm,CT值约12 Hu。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5年5月间,在本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7例,年龄7~62(42.2±15.5)岁。其中,16例患者采用改良Morrow手术,1例患者采用改良Konno手术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同时术中依据患者二尖瓣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或不予处理。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梗阻解除效果以及二尖瓣反流情况,术后2周左右再次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比手术效果。结果全组患者无院内死亡,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分级(NYHA)均在术后获得了明显改善。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平均室间隔厚度明显变薄(P0.000 1),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消失,左心室流出道压力明显降低(P0.000 1),左心室流出道峰流速明显降低(P0.000 1),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改变(P=0.083)。9例术前无或仅存在轻度MR的患者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后,二尖瓣反流消失或仍为轻度;4例合并中、重度MR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后反流消失或变为轻度反流;4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原因施行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人无人工瓣膜置换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仅合并轻度MR的HOCM患者,单纯的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即可有效改善二尖瓣反流;对于合并中、重度MR的HOCM患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策略和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共收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23例的临床资料,其男14例、女9例,年龄15~71(50.2±15.4)岁。本组患者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75~161(98.1±19.3)mm Hg,室间隔厚度为(25.8±2.8)mm,23例均有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现象及重度的二尖瓣反流。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加二尖瓣修复术,同期4例合并房颤者行左房消融术并切除左心耳手术。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停体外循环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16~39(26.9±4.9)mm Hg,SAM现象完全消除,除2例二尖瓣有微量反流,1例有轻度反流外,余20例二尖瓣反流均得以完全纠正。术后早期无死亡,1例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术后长期随访6~126(53.1±34.9)个月,无晚期死亡。无二尖瓣反流需再次手术,2例有轻度反流,4例微量反流。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力阶差不超过42 mm Hg,室间隔厚度从术前的(25.8±2.8)mm降至术后(14.1±1.3)mm(P0.001)。3例房颤未再复发,1例仍有阵发性房颤。远期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室间隔肥厚肌肉的广泛切除术可彻底疏通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可消除SAM现象,二尖瓣修复术可纠正二尖瓣反流,上述综合性外科处理策略可获得良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全胸腔镜经二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室间隔酒精消融术后复发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2020年7月—2021年7月因室间隔酒精消融后复发左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脏CT、3D建模与打印技术的评估,并根据多模态影像学评估制定个性化手术策略,于数字模型上进行可视化探查并在打印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切除,再行全胸腔镜经二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结果 共纳入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2岁和64岁。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全胸腔镜经二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96 min和85 min,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即刻解除(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分别由100 mm Hg降至4 mm Hg和由84 mm Hg降至6 mm Hg),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2例患者均未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需植入永久起搏器,且顺利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室间隔酒精消融术后复发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结合多模态影像学评估及3D建模与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全胸腔镜经二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临床效果良好,能准确切除肥厚室间隔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