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经验.方法 肾上腺囊肿患者32例.囊肿位于左侧17例,右侧14例,双侧1例.囊肿直径平均6.4(3.5~14.5)cm,其中直径<4.0 cm者3例,4.0~8.0 cm者25例,>8.0 cm 4例.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囊肿切除术,其中经腹途径5例,经腹膜后途径27例.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手术均获成功.5例经腹途径者囊肿直径平均(9.5±3.1)cm,手术时间(65.0±12.1)min,出血量(37.2±10.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4±0.7)d;27例经腹膜后途径者分别为(5.8±1.2)cm、(43.3±6.4)min、(23.1±7.6)ml、(3.3±0.6)d;2组以上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术后平均随访28(2~60)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经腹腔和腹膜后途径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各有优势,对于囊肿体积偏小、无明显粘连者采取经腹膜后途径更安全,操作更便捷.  相似文献   

2.
崔志栋  杨光  张大鹏 《中国骨伤》2021,34(8):725-731
目的 :以经典双侧穿刺椎体成形为参照,评价弯角穿刺装置椎体成形的临床效果,分析术中患者及术者受到的辐射暴露,总结防护措施。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患者按手术穿刺方式的不同分为椎体成形组(采用经典双侧穿刺)与弯角椎体成形组(采用弯角穿刺),其中椎体成形组26例,男7例,女19例;年龄(73.25±6.36)岁;胸段2例,胸腰段21例,腰段3例。弯角椎体成形组23例,男6例,女17例;年龄(73.09±6.52)岁;胸段3例,胸腰段19例,腰段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观察术后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者部分暴露部位受照辐射剂量。结果:4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2(14.55±3.83)个月。椎体成形组11例,弯角椎体成形组9例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体成形组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 d分别为6.23±0.68,1.69±0.47,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2.59±3.25)%,(33.59±2.85)%。弯角椎体成形组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 d分别为6.46±0.56,1.57±0.49,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3.21±3.18)%,(33.17±2.37)%。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弯角椎体成形组与椎体成形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27±9.58) min,(23.19±8.56) min,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4.91±1.49) ml,(6.58±1.42) ml,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弯角椎体成形组更有优势。弯角椎体成形组受福射剂量术者为(0.53±0.05) mSv,患者为(10.64±1.65) mSv,椎体成形组受福射剂量术者为(0.59±0.08) mSv,患者为(13.52±1.81) mSv。弯角椎体成形组患者的受福射剂量明显低于椎体成形组,而两组术者的受福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穿刺方式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弯角穿刺可更加优化骨水泥的分布,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 100kV管电压低剂量扫描模式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行颌面部双源CT扫描,并随机分成100kV组和120kV组,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和背景噪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00kV组的有效辐射剂量[(0.39±0.01)mSv]低于120kV组[(0.64±0.03)mSv,t=55.902,P<0.001]。与120kV组比较,100kV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下降了39.06%。100kV组图像的背景噪声[(29.3±4.0)HU]高于120kV组[(26.5±3.4)HU,t=3.771,P<0.001],但二者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源CT低管电压扫描对图像质量无影响,而辐射剂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植入125I粒子后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纳入62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分别于有护具防护及无防护状态下测量并比较距离患者0 m(术侧及对侧手腕处)、1 m及2 m处吸收剂量的差异,并与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规定的公众(2.5μSv/h)、放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25μSv/h)及术后手术室本底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距离相同时,防护状态下患者周围环境吸收剂量明显低于无防护状态(P均<0.001)。无防护状态下,随距离增加,吸收剂量明显减小(P<0.01);距离0 m处术侧及对侧吸收剂量均高于公众剂量限值及本底(P均<0.001)而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P均<0.001),距离1 m及2 m处吸收剂量均低于公众剂量限值(P均<0.01)而高于本底(P均<0.001)。防护状态下不同距离处吸收剂量均低于公众剂量限值(P均<0.001)且与本底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植入125I粒子后的辐射效应随距离增加而显著衰减;在手术区域对...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125Ⅰ粒子平面永久插植布源剂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创建125Ⅰ粒子平面植入条件下剂量分布特征与等剂量分布曲线.方法利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创建125Ⅰ粒子三角形分布、正方形分布、六边形分布、十二边形分布时剂量特征,求出1 000、3 000、6 000、9000、12000、15000和20000 cGy剂量分布曲线.计算距离平面插植中心点距离0、0.5、1.0、1.5、2.0、2.5、3.0和4.0cm处剂量分布.结果利用三维粒子治疗计划系统可以模拟出平面插值条件下等剂量曲线分布.在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条件下,粒子距离中心超出2.0 cm、2.5 cm、3.0 cm、4.0 cm时,中心剂量低于10 Gy,需要增加粒子,提高中心剂量.结论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可以模拟平面条件下不同几何形状125Ⅰ粒子种植分布的等剂量曲线分布,求出距离中心点不同部位的剂量,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附4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中根治术能否满足胃癌手术切缘及D2淋巴结清扫的根治要求.方法 对47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5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根治术10例,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20±55)min,术中出血(150±8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1±0.5)d、(3.2±0.8)d、(9.0±1.5)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手术时间(284±37)min,术中出血(120±7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0.8)d、(3.2±1.5)d、(9.0±2.0)d.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10例,手术时间(330±50)min,术中出血(240±6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1±0.8)d、(3.2±0.8)d、(9.5±2.0)d.淋巴结清扫平均数(21.95±9.88)个,近端切缘与肿瘤距平均距离(6.41±2.13)cm;远端切缘与肿瘤平均距离(6.22±1.98)cm.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良好.结论 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中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胃癌标准根治术(D2)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肿瘤切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多晶体PET/CT全身显像采用低剂量示踪剂注射与自动毫安秒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接受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改良组为示踪剂低剂量+自动毫安秒技术,常规组为示踪剂标准剂量+固定毫安秒技术。对比观察两组图像质量,分别计算全身PET有效辐射剂量(EPET)、全身CT有效辐射剂量(ECT)及全身PET/CT有效辐射剂量总量(EPET/CT),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主观判断均满足诊断要求,改良组平均EPET、ECT、EPET/CT分别为(5.2±1.1)mSv、(3.6±2.2)mSv、(8.8±3.2)mSv,常规组分别为(6.0±0.8)mSv、(6.8±1.1)mSv、(12.8±1.9)mSv,改良组EPET、ECT、EPET/CT较常规组分别降低13.3%、47.0%、31.2%。结论新型多晶体PET/CT全身显像采用低剂量和自动毫安秒技术,在满足图像诊断质量要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下颌角整形术安全平面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通过对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和下颌管走行特点的解剖观察,探讨下颌角整形术的安全平面.方法 选取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在下颌骨各特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管后缘与下颌骨升支后缘以及下颌管下缘与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各数据计算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下颌后静脉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3.00±0.56)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12.20±1.09)mm.面动脉、面静脉在下颌骨下缘水平距下颌角的距离分别为(30.06±4.25)mm、(27.55 4±4.02)mm.第三磨牙外缘下颌管下缘距下颌角、颏孔处距下颌骨下缘分别为(16.64±0.88)mm、(15.22±1.29)mm.结论 下颌角区域血管和下颌管解剖结构关系复杂,但又有一定规律;综合以上因素确定安全平面,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与预后。方法:选择84例直肠癌患者,其中42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完成率(88.1%vs.92.9%)、保肛率(81.0%vs.76.2%)、淋巴结清扫数量[(13.2±7.6)vs.(13.6±7.8)]、肿瘤近切缘距离[(10.2±5.8)cm vs.(10.1±5.4)cm]与远切缘距离[(3.5±1.2)cm vs.(3.6±1.3)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54.6±76.3)min vs.(122.1±57.5)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98.3±47.6)ml vs.(174.4±82.2)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9.2±2.3)d vs.(11.4±4.6)d]、术后排气时间[(2.6±1.1)d vs.(3.5±1.7)d]、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3.6±1.1)d vs.(4.3±1.4)d]、并发症发生率(11.9%vs.31.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2.4%vs.4.8%)及1年(83.3%vs.81.0%)、3年(78.6%vs.73.8%)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与滤波反投影法(FBP)相比,观察正弦图确认的迭代重建算法(SAFIRE)可否改善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A(CTCA)图像质量及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连续收集49例接受CTCA的肥胖患者,对其中39例使用常规序列扫描(120 kV,A组),分别选用FBP(FBP亚组)和SAFIRE(SAFIRE亚组)重建;对另10例使用低剂量扫描序列(100 kV,B组),SAFIRE重建.比较各组间主观(冠状动脉评分)和客观图像质量(图像噪声,SNR,CNR)的差异.结果 SAFIRE亚组的图像噪声、SNR、CNR比均优于FBP亚组和B组(P<0.05),但FBP亚组的图像主观评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4.36±0.75) mSv]明显小于A组[(8.83±1.74) mSv] (P<0.01).结论 与FBP相比,SAFIRE可显著提高相同剂量水平的CTCA图像质量,并能在降低约50%辐射剂量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国人成年男性乳房美学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人成年男性乳房美学标准的正常值 ,为手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量 2 2 9例 2 5~ 6 9岁男性乳房的各项指标 ,计算各测量值的均数与标准差 ,对与乳头乳晕复合体定位有关的各项指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各项指标的均数及标准差分别为 :乳晕横径 /纵径 (2 .2 0± 0 .35 )cm/(2 .2 0± 0 .34)cm ,乳头横径 /纵径 (0 .6 3± 0 .0 8)cm/ (0 .6 3± 0 .0 9)cm ,立位时乳头到足底的距离 (12 8.4 7± 4 1.6 2 )cm ,胸围 (89.4 0± 6 .16 )cm ,两乳头间的距离 (2 1.36± 1.6 5 )cm ,胸骨上切迹到乳头的距离 (17.71± 1.5 7)cm ,锁骨中点到乳头的距离 (16 .79± 1.6 6 )cm ,胸骨上切迹到乳头水平线的距离 (14 .83± 1.4 9)cm ,胸骨上切迹到耻骨联合的距离 (5 6 .87± 3.2 0 )cm ,乳头到耻骨联合的距离 (43.95± 3.14 )cm ,乳头到脐的距离 (2 8.91± 2 .5 0 )cm。②乳头高度和身高、胸骨上切迹到乳头的距离和身高、胸骨上切迹到乳头的距离和胸骨上切迹到耻骨联合的距离、两乳头间距离和胸围之间的相关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国人成年男性乳房符合美学标准正常值的获得为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提高肝门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切除率,使该区域受肿瘤浸润的血管能同时切除,血管直接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实施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病人的肝蒂内门静脉干、胰腺钩突内的肠系膜上静脉干进行解剖学定位并分段测量长度及可以纵向折叠的长度,以此估计可切除的静脉长度及重新再建血管的长度.结果 测量肝蒂内门静脉干104例,男性(5.8±1.99)cm,女性(5.5±O.81)cm,优势长度大于4.5cm者,男性56例占76.7%,女性25例占80.6%.胰腺钩突内段肠系膜上静脉干测量54例,男性(3.7±0.77)cm,女性(3.5±0.64)cm,优势长度大于3.0cm者,男性28例占77.6%,女性14例占77.8%.门静脉纵向折叠移动的范围在1.8~4.2cm,平均折叠2.2(1.8~2.4)cm者占66.3%,平均折叠2.8(2.5~4.2)cm者占33.7%.切除胰十二指肠后胰腺钩突内肠系膜上静脉段纵向折叠范围平均4.0cm,最长达5.2cm.结论 肝门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切除术合并受浸血管切除在一定范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肋间神经移位经后路直接修复腋神经前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位肋间神经转位经后路修复腋神经前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15具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上半身标本,解剖并观察腋神经在三角肌内的神经分布;游离并测量第Ⅲ、Ⅳ、Ⅴ、Ⅵ肋间神经自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至腋中线翻转处的长度和各腋中线翻转处经后路至腋神经前支的距离.结果 支配三角肌的腋神经支主要分为前、后两支,前支支配三角肌前4/5的肌纤维,后支支配三角肌后1/5的肌纤维.第Ⅲ、Ⅳ、Ⅴ、Ⅵ肋间神经,自肋骨肋软骨交界处到腋中线肋间神经翻转处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1.41±0.35)cm、(15.81±1.12)cm、(16.54±1.18)cm和(16.85±0.90)cm,自腋中线肋间神经翻转处到腋神经前支皮下遂道的距离分别为(11.53±0.47)cm、(12.24±0.65)cm、(13.22±1.15)cm和(13.82±1.02)cm.结论 除第Ⅲ肋间神经外.可应用第Ⅳ、Ⅴ、Ⅵ肋间神经中的任意两条组合,自腋中线翻转经后路直接修复腋神经前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手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PVP治疗的腰椎OVCF患者50例,其中A组(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腰椎PVP手术组)23例,B组(徒手椎弓根入路PVP手术组)27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辐射暴露剂量、住院时间、骨水泥弥散情况;测量治疗前、治疗后3d、3个月时的椎体高度恢复值、腰痛VAS评分、生活质量ODI评分。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0.61±3.85min,明显大于B组(30.70±3.26min),其中A组包含机器人配对与注册时间(TA1)为23.43±2.97min,穿刺至切口关闭时间(TA2)为16.74±5.13min。A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6.96±1.80次,辐射暴露平均剂量为0.55±0.07mSv,其中配对与注册透视次数为2.12±0.35次,辐射暴露平均剂量为0.15±0.03mSv;B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17.70±3.98次,辐射暴露平均剂量为1.25±0.12mSv;A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及辐射暴露平均剂量明显小于B组(P0.05)。A组骨水泥弥散形式全部属于Ⅱ型,B组骨水泥以单侧弥散为主,仅有14.87%(4/27)属于Ⅱ型弥散,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3d、3个月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d、3个月随访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各时间点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后ODI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并可缩短术中穿刺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辐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同指带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的显微解剖结构,为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20侧成人尸体手标本,解剖观察皮瓣的神经血管束结构及皮瓣的推进距离.结果 皮瓣推进距离拇指为(16.7± 1.4) mm,示指为(18.5± 1.2) mm,中指为(19.7±1.8) mm,环指为(18.1±1.0) mm,小指为(15.8±1.2) mm;该皮瓣能前移1.5 ~ 2.0 cm左右,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15° ~ 20°,可增加约0.5 cm左右,皮瓣最大推进距离以2.0~ 2.5 cm为宜.结论 同指带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操作简便,兼顾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修复指腹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最佳径路.方法 选用15具30侧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臂丛,将C7神经在干、股交界处切断并游离至椎间孔处,测量C7神经前、后股最大长度,分别测量C7神经根经椎体径路、椎前径路、颈前皮下径路至对侧臂丛上、下干的距离.结果 C7神经前、后股最大长度分别为(7.67±1.06)cm和(7.79±1.36)cm,C7神经经椎体径路、椎前径路、颈前皮下径路至对侧臂丛神经上千的距离分别为(6.97±0.56)cm、(10.04±0.94)cm、(16.56±1.24)cm,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对侧臂丛神经下干的距离分别为(6.82±0.92)cm、(9.91±0.83)cm和(17.64±0.97)cm,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从解剖学角度,经椎体通路是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径路.  相似文献   

17.
肘部尺神经血供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肘部尺神经的血液供应 ,为尺神经前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0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数据 ,10个新鲜肘关节标本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移术。结果 肘部尺神经血供有 3个来源 :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 ,三条动脉从起始处至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分别是 (14.5± 2 .3)cm、(4.8± 1.2 )cm和 (5 .9± 0 .7)cm ,其伴随尺神经行走的距离分别是 (15 .4± 2 .1)cm、(5 .1± 1.1)cm和 (6 .6± 1.3)cm。结论 将肘部尺神经从肘管内移位到肘前部治疗肘管综合征时 ,保护其血供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碘量扫描方案在冠状动脉CTA(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90例接受CCTA检查、体质量指数24kg/m2的患者,随机将其分均为3组:A组管电压120kVp,碘注射总量0.259kg;B组管电压100kVp,碘注射总量0.210kg;C组管电压100kVp,碘注射总量0.150kg。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扫描,管电流200mAs。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差异。结果 3组CCTA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SNR(17.77±3.90)高于A组(15.79±2.02)和C组(14.63±3.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DLP和ED B组[(9.49±0.21)mGy、(121.30±6.12)mGy和(1.70±0.86)mSv]与C组[(9.51±0.22)mGy、(119.64±7.35)mGy和(1.68±0.10)mS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A组[(23.35±13.74)mGy、(253.53±8.62)mGy和(3.55±0.12)mSv;P均0.05]。结论采用低电压-低碘量扫描方案进行CCTA可显著降低碘注射总量及辐射剂量,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傅传刚  王汉涛  王颢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8):1378-1381
目的 总结分析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拖出切除双吻合器吻合I临床应用的经验体会.方法 对2001年5月至2008年3月25例早期低位直肠癌采用经腹直肠游离,远端直肠腔内翻转经肛门拖出、直视下切除,双吻合器吻合.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5岁(26~57岁).肿瘤下缘距齿线的平均距离为(3.2 ±0.5)cm(2.0~4.5 cm),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2.8±0.8)cm(2.0~3.5 cm).结果 肿瘤下缘距切缘的平均距离为(1. 5±0.4)cm(1.1~2.2 cm),切缘肿瘤均阴性.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以上18例,距离0.3~2.1 cm[(1.7±0.2)cm],7例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以下0.1~0.5 cm(平均0.3 cm).一例术后吻合口漏,保守治疗愈合.术后随访6~62个月(平均32个月),局部复发1例(4.0%),远处肝脏转移3例(12.0%);肺部转移2例(8.0%).轻度大便失禁7例.结论 对于早期低位早期直肠癌的切除,与经腹在盆腔内离断相比,将直肠经肛门翻出在直视下离断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切断的位置,既保证安全的切除距离,又尽可能地多保留远端直肠,保留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的下颈椎椎弓根钉道虚拟构建法及其对提高置钉操作准确性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成人颈椎疾病患者的C3,4椎体CT图像数据及标准颈椎正侧位X线片数据,男30例,女30例;年龄(55.42±10.38)岁(范围39~84岁)。导入Mimics 20.0软件,自行设计下颈椎钉道虚拟构建法进行钉道构建。记录虚拟椎弓根钉道及其安全核区的构建成功率;安全核区与椎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包括冠状面安全核区与上下钩椎关节外缘连线的距离,椎体矢状面安全核区与椎体后缘的距离;测量虚拟钉道安全核区的长度、宽度、高度;以直径3.5 mm的柱形模拟置钉,记录以安全核区为控制轴心的椎弓根钉在椎体水平横断面的外展角及椎弓根矢状面头尾倾角范围,进钉区皮质至安全核区中心点的距离;计算进钉区冠状面投影面积。结果虚拟钉道安全核构建法的有效率:C3、C4有效率分别为95%(57/60)、100%(60/60),总有效率为97.5%(117/120);钉道安全核高度为:C3左侧(4.99±1.04)mm、右侧(4.95±0.88)mm,C4左侧(5.41±0.93)mm、右侧(5.16±1.39)mm;安全核宽度: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