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本院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并对其药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0例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病例中,54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占16.9%,对二线抗结核药物阿米卡星(AK),卷曲霉素(CPM),对氨基水杨酸钠(PAS),莫西沙星(MFX),左氧氟沙星(LFX)和丙硫异烟胺(TH1321)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高达87.0%,且大多数呈现多耐药。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呈现耐药现象,故临床用药困难,对临床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或疑似NTM肺病的患者应及早做痰培养、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寻求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与注射溶脂相关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2020年1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例注射溶脂术后出现NTM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为14?d,微生物学检查发现,5例快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例NTM与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采取综合治疗方案,11例感染均得到治愈。结论:早期识别注射溶脂术后并发NTM感染十分重要,相关微生物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症状,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避免容貌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福布汀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探讨利福布汀对常见致病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耐药临界浓度,为临床合理应用利福布汀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法检测利福布汀和利福平对5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对34株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的MIC:76.5%(26/34)菌株的利福平MIC≥1μg/ml,而利福布汀MIC有85.3%(29/34)分布在0.125~2μg/ml,其中在0.125~1μg/ml的有25株;(2)6株偶然分枝杆菌的MIC:利福平的MIC多〉8μg/ml,而利福布汀的MIC为1~8μg/ml;(3)5株脓肿分枝杆菌的MIC:利福平的MIC〉64μg/ml,利福布汀的MIC为2~32μg/ml;(4)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利福布汀对蟾蜍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瘰疠分枝杆菌、不产色分枝杆菌的MIC分别为〉64μg/mlvs1μg/ml、2μg/mlvs0.25μg/ml、8μg/mlvs1μg/ml、4μg/mlvs1μg/ml、4μg/mlvs1μg/ml。结论初步得出利福布汀对常见致病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耐药临界浓度为4~8μg/ml。利福布汀对鸟分枝杆菌复合群、勘萨斯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利福平;蟾蜍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瘰疠分枝杆菌、不产色分枝杆菌对利福平体外MIC值达到临床耐药浓度时,利福布汀对其仍有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和感染学专家,从SOT术后受者NTM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SOT术后NTM病的特点及分类、SOT术后NTM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NTM感染的预防、NTM病的治疗等方面,制订实体器官移植术后NTM病诊疗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在美容医学和整形外科中的发生病因学、诊断、菌种鉴别和防治原则进行综合分析。方法经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83年至2006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对美容医学和整形外科中发生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文献进行评述。结果在国内外的美容整形外科领域,如假体隆乳术、乳房缩小术、乳房提升术、脂肪抽吸术、面部提升术、重睑成形术、药物注射等,因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引起的局部感染有增加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结论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可以治愈的。在临床中,只要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就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国内外有关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在美容医学和整形外科中的发生病因学、诊断、菌种鉴别和防治原则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经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83年至2006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对美容医学和整形外科中发生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文献进行评述。结果 在国内外的美容整形外科领域,如假体隆乳术、乳房缩小术、乳房提升术、脂肪抽吸术、面部提升术、重睑成形术、药物注射等,因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引起的局部感染有增加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结论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可以治愈的。在临床中,只要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就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感染的患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6],尤其是手术、药物注射及其他介入性治疗造成的医源性NTM感染明显增加[1,7-12].各种美容整形手术及美容微创疗法均有可能导致NTM感染,而国外报道最多的是注射疗法[13-17]及硅胶假体隆乳术后假体周围软组织的NTM感染[7,18-28].笔者现将假体隆乳术后NTM感染的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及预后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所致手部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人类发现并使用抗生素以来,引起手部感染的菌群一直在不断发生着一些重要的变化。本文将重点介绍的是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的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所致的手部感染。本病尤其多见于沿海地区经常接触海洋生物或海上作业的人群中,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沿海地区分枝杆菌感染率较其它地区高。这里指出的是在沿海地区,尤其是从事渔业的人群当中,除了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较常见,还有许多其它特殊菌群所致手部感染,如非霍乱性弧菌,另外就是伤后继发的各种细菌感染。而且就分枝杆菌的自然分布而言,海水分枝杆菌除了广泛存在于海洋,也同时存在于淡水中。另外几种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的分布则根本没有沿海与内地的分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呼吸道非结核分枝杆菌定植是HIV感染者发生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可能对肺结核的诊断造成干扰。我国HIV感染者中非结核分枝杆菌呼吸道定植情况和临床特点目前尚无较大样本的研究报道。本文分析HIV感染者痰培养中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和相关因素,从而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对广西省4个诊疗机构中CD4〈350的HIV感染者进行临床症状、胸片、痰涂片,痰分枝杆菌培养和血液分枝杆菌培养在内的结核筛查。结果 1073例HIV感染者在结核筛查时进行了痰分枝杆菌培养,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87例(8.1%),129例(12.0%)为结核分枝杆菌。在痰培养阳性的标本中,43%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呼吸道的定植率随着患者CD4水平降低而逐渐升高,在CD4计数〉200/μl、100~200/μl、50~100/μl和〈50/μl的患者组中分别为2.8%、6.4%、7.1%和9.8%。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患者中12.0%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呼吸道定植的患者中8.5%痰涂片结果为抗酸杆菌阳性。与痰培养阴性的患者相比,有呼吸道非结核分枝杆菌定植的患者CD4水平较低,除体重下降更多见外,其他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盗汗、乏力等,以及胸片异常表现均未增加。结论我国HIV感染者中痰培养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在CD4〈200的患者中,需要加强临床观察。在未有进行细菌培养的情况下,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呼吸道的定植可能造成结核的误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偶发分枝杆菌属于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其导致的骨科感染病例少见报道,现分析我院骨科感染偶发分枝杆菌病例一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其实验室检查过程、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并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非结核分枝杆菌容易漏诊、误诊,常规细菌培养不易检出,其导致的感染难以控制,且治疗过程较长。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感染报道越来越多,但是治疗过程较复杂,治疗时间较长,其分离、培养及鉴定对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以外所有的其他分枝杆菌.NTM以往被认为属于机会致病菌,较少致病,然而近年来由该菌引起的感染逐渐增多,发病率逐年上升[1-2].与手部感染相关的最常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是海水分枝杆菌,多数患者发病前均有鱼、虾刺伤史,病程呈慢性过程,主要引起皮肤、腱鞘、滑膜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没有全身中毒症状,易与化脓性腱鞘炎慢性感染期和手部结核相混淆.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延误正确治疗,最终造成不同程度的手功能丧失.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23例手部NTM感染患者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皮肤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至2013年收治的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结合1998至2012年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皮肤软组织NTM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22~60岁。5例患者可以分为医源性感染组(4例),非医源性感染组(1例),所有患者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检索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1998#以来医源性和非医源性皮肤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别为377例和9例,仅本文报道的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对常用抗结核药物及克拉霉素等出现多重耐药。所有患者均接受3~12个月单用克拉霉素或联合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皮肤感染仍为少见病,且多为院内暴发感染。重视皮肤软组织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诊断,联合治疗对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偶发分枝杆菌属于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其导致的骨科感染病例少见报道,现分析我院骨科感染偶发分枝杆菌病例一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其实验室检查过程、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并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容易漏诊、误诊,常规细菌培养不易检出,其导致的感染难以控制,且治疗过程较长。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感染报道越来越多,但是治疗过程较复杂,治疗时间较长,其分离、培养及鉴定对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微列阵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DNA测序法为对照,通过微列阵技术分析20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及47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微列阵技术分析20种分枝杆菌标准株,特异性为100%,在47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358株与分枝杆菌属探针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复合群探针杂交阳性,鉴定为MTB复合群。115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vobacterial,NTM),其中47株为龟分枝杆菌龟亚种和脓肿亚种,32株为胞内分枝杆菌,15株为鸟分枝杆菌,11株为堪萨斯分枝杆菌,4株为偶然分枝杆菌,2株为戈登分枝杆菌,2株为土分枝杆菌,2株只与分枝杆菌属探针杂交,经测序显示1株为副瘰疬分枝杆菌,1株为莫娜分枝杆菌,芯片上无鉴定这2个菌种的探针。结论做列阵技术是一种能准确、高效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子诊断技术,对临床快速、特异诊断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特定抗原肽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结核病临床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方法奠定物质基础.方法 设计并合成结核分枝杆菌CFP-10第53 ~ 66位氨基酸(14肽AAVVRFQEAANKQK)作为特定的抗原肽序列,经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多次有限稀释亚克隆建立能稳定分泌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纯化该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并鉴定分析该单克隆抗体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免疫沉淀法和ELISA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共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样本38份,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样本20份,结核性胸水样本32份,非结核性胸水样本24份以及健康对照血清样本20份.结果 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显示该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抗体类型为IgG1和κ型.该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成功用于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法分析.ELISA定量检测显示,该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为78.6% (55/70),特异性为92.2% (59/64).结论 CFP-10特定抗原肽单克隆抗体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干扰素(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非结核分枝杆菌(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例66岁的老年女性因“反复发热伴淋巴结肿痛6个月”于2020年11月21日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分析该例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于外院行淋巴结活检组织、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均提示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感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多处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升高,全身多处骨质破坏,右肺上叶前段病变伴高代谢。查体:全身皮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溃破伴少量脓液。入院查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定量、免疫球蛋白A定量、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和CD8^(+)T细胞计数均正常。患者血液标本行IFN-γ抗体检测滴度为32700 ng/ml(正常值<5000 ng/ml),确诊为抗IFN-γ自身抗体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给予抗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治疗,并给予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患者皮疹消退,破溃淋巴结愈合,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病情好转,门诊继续给予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并随访。结论临床上对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需要考虑到IFN-γ抗体综合征的可能,应行IFN-γ抗体检测,在针对病原体治疗的同时需进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7.
全国脊柱结核治疗专题座谈会纪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脊柱结核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的制定仍存在很多争议。目前脊柱结核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脊柱感染鉴别困难;(2)抗结核用药、化疗疗程针对性不强;(3)复治、复发、耐药病例的治疗不规范;(4)手术指征、手术时机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不规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沿海地区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病因学及诊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WW  Li XY  Chen H  Wang X  Wang XF  Zhou LM  Chen QS  Chen DS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31-1334
目的 探讨沿海地区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的致病因素,以及与结核杆菌的关系,为临床早期正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29例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病例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直接抗酸染色,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分枝杆菌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分型。结果29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12例。其中普通细菌培养阳性2例,其中1例为星形诺卡氏菌,另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0例。直接抗酸染色检查2例阳性。结论手部慢性特殊感染患者应同时做常规细菌培养,真菌及分枝杆菌培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海分枝杆菌远比结核菌常见,是沿海地区手部特殊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9.
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回顾性探索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骨关节结核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1993至1999年,确诊为复治骨关节结核病250例,男143例,女107例;年龄2~72岁,平均25.44岁;病变在脊椎、髋、膝和其他小关节。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病灶中脓液、干酪样物或肉芽组织等为标本,以BACTECTB460检测仪进行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NAP试剂进行初级鉴定,NTM分离培养物进一步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结果250例标本中,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48例。结核分枝杆菌46例,阳性率为18.4%。其中同时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中三种药的结核分枝杆菌4例,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11例,共15例(6%)。在15例中有8例此次手术后切口破溃形成窦道,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改变化疗方案治疗,并经前后2或3次再手术,7例治愈,1例因窦道继发感染而死亡。另2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1例鉴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另1例鉴定未有结果,但均为耐多药(INH、RFP、SM、EMB、KM、CS)的NTM,治疗效果差。结论骨关节结核病灶中发现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6%)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疗效极差,此类病例的化疗方案应个体化,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治愈。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WHO估计,全球约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死亡的人数是其他传染性疾病总死亡人数的2倍以上。结核病临床表现多样,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尤其是肺外结核病变往往十分隐匿,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目前用于诊断结核病的方法较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