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双相分化的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是一种罕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1%[1].2003年WHO<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称该瘤为分叶状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亚型[2].其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我院2004年4月至2010年10月间共收治乳腺分叶状肿瘤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腺叶状肿瘤治疗和预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的外科治疗术式和预后因素。方法 用Logistic回归和Cox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对203例乳腺叶状肿瘤的随访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 局部复发和因瘤死亡与组织学等级、局部复发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因瘤死亡与核分裂和肿瘤性坏死有线性关系。核分裂和肿瘤性坏死是独立的风险因素。良性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1.1%,交界性为45.2%,恶性为64.3%。5年生存率良性叶状肿瘤为100%,交界性为92.0%,恶性为33.3%。结论 对叶状肿瘤不宜采用肿物单纯切除术,良性和交界性应行区段切除术,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应行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是一种罕见的乳腺肿瘤,由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纤维组织恶变而来,是上皮成分和结缔组织混合的恶性肿瘤[1]。1938年由Muller首次报告,1982年WHO将其命名为PTs,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可分为良性、临界性和恶性三类,良性起病多无明显症状,交界性及恶性多生长迅速。目前叶状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PTs是一种占乳腺肿瘤<1%的纤维上皮性病变,50%~80%是良性的,其复发率较高,少数可见远处转移[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结合文献对本病例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和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复发率以及手术切缘宽度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良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的患者。收集的数据包括:年龄、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手术方式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共入组118名患者,其中为良性81例,交界性3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3岁,肿瘤平均大小为4.6cm,平均随访时间3.5年,共有18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良性肿瘤的复发率为13.5%,交界性肿瘤复发率为18%,但缺少足够的数据说明手术切缘多少最合适。结论交界性比良性叶状肿瘤复发率高,但乳腺肿物广泛切除并不能预防非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良性组较交界性、恶性组平均病程长,发病年龄、肿瘤直径小,肿瘤血流供应少;良性组多呈膨胀性生长,细胞核轻度异型性,核分裂不活跃,肿瘤坏死少见,间质多无过度生长;而交界性、恶性组多呈浸润性生长,核大多有中至重度异型性,分裂活跃,可见肿瘤坏死,间质过度生长。肿瘤复发与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核分裂及间质生长情况相关。结论良性叶状肿瘤比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发病早,进展慢,恶性程度低,侵袭性弱;肿瘤复发与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核分裂和间质生长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X射线表现与其临床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以确定其不同特征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达到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指导治疗的目的。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及X射线影像学资料,观察其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8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17例,交界性8例,恶性3例。X射线摄片显示瘤体26例,另外2例仅显示单侧乳腺非对称致密影,其中23例均归为BI-RADS 4类或4类以上。肿瘤直径约2.8~10.2 cm。以3 cm为界,肿瘤直径≥3 cm者与〈3 cm者相比,出现良性与非良性叶状肿瘤(交界性及恶性)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良性和非良性叶状肿瘤的分叶状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Ρ〉0.05),然而非良性叶状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模糊肿块(Ρ〈0.05)。2例良性叶状肿瘤见异常血管,1例良性叶状肿瘤见钙化,良性叶状肿瘤(8/17)和非良性叶状肿瘤(2/11)出现"透明晕"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一些典型X射线表现结合临床改变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变,但良性与非良性叶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差异,该病的确认及组织学分型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7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病理学资料。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5±11.3)岁(范围:11~76岁),肿瘤最大径为35(28)mm[M(QR)]。276例患者均接受开放手术,包括乳房全切除术17例,肿物切除术259例。随访截至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类叶状肿瘤的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叶状肿瘤191例,交界性67例,恶性18例。249例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局部复发率为14.1%(35/249),复发间期为(28.6±22.2)个月(范围:2~96个月),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29.1±18.1)个月(范围:2~80个月)、(32.1±30.1)个月(范围:5~96个月)、(12.0±6.9)个月(范围:8~20个月)。肿瘤最大径(≥100 mm比<50 mm,HR=3.968,95%CI:1.550~10.158,P=0.004)、肉瘤类异质性分化(有比无,HR=26.933,95%CI:3.105~233.600,P=0.003)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恶性叶状肿瘤远处转移导致死亡1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2%、81.7%、81.4%(P=0.300)。结论叶状肿瘤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肿瘤最大径、肉瘤类异质性分化可能与叶状肿瘤的局部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的88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良性叶状肿瘤59例,交界性叶状肿瘤25例,恶性叶状肉瘤4例.行单纯乳腺肿块切除术74例,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10例,乳癌改良根治术4例.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年,12例复发再次行乳腺全切术,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4年因肺、肝转移死亡.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术前确诊率较低,术后易复发,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特点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而选择不同的手术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9.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以间质细胞结构异常、核异型性、肿瘤边缘外观和间质过度生长为特征的乳腺肿瘤[1],PTB的发病率低,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0.9[2]。PTB在临床中并不常见,误诊率较高,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对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收治1例乳腺巨大交界性分叶状肿瘤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叶状肿瘤(PTB)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例PTB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按WHO分类标准,16例PTB分为良性12例、交界性(低度恶性)2例、恶性2例;其中7例伴发乳腺纤维腺瘤,包括6例良性、1例交界性PTB。PTB声像图均表现为边界清晰。良性PTB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或欠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少部分后方回声增强。交界性及恶性PTB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不规则或欠规则,内部呈囊实性回声或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16例PTB均未见钙化。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PTB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PTB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病理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1966~1997年全部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按WHO组织学标准分型,并予随访。结果:295例胰腺上皮性肿瘤中有17例(5.7%)为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组织学呈良性者9例,交界性和恶性各4例。随访表明,良性者9例、交界性3例及恶性者1例手术后无瘤生存了2~30年;恶性者3例术后2年内死于复发,交界性1例术后10年死于肿瘤恶变、复发。结论:大多数(74.8%)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属手术能治愈的良性肿瘤,WHO组织学分类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广泛肿块切除术与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08—2010-10间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广泛肿块切除术组(A组)45例,局部肿块切除术组(B组)35例,分别以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无疾病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时间等评价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乳腺分叶状肿瘤,其中良性A组30例(67%),B组23例(66%);交界性A组10例(22%),B组7例(20%);恶性A组5例(11%),B组5例(14%)。术后第12个月B组患者的外展、外旋、摸高高度功能显著优于A组患者(P0.05);而2组患者的肌力、前屈、后伸、内旋功能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0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5 a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55个月(P=0.693);5 a复发率分别为24.14%和44.44%(P=0.0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为52个月,较B组的47个月显著延长(P=0.025),A组和B组交界性和恶性患者的5 a生存率分别为10.28%和11.17%(P=0.724)。结论广泛肿块切除术较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对交界性和恶性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预后更为有利,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考虑选择此术式。  相似文献   

13.
乳腺叶状肿瘤是指乳腺上皮成分良性病变,间质成分良性或恶性病变的特殊类型乳腺肿瘤,生物学行为较难预测,组织学分类较为复杂。笔者对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病理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乳腺分叶状肿瘤14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3年6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14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平均年龄35岁,按WHO分类标准,其中良性5例,交界性5例,亚性4例。7例行局部切除术,4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访11例,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6-96个月),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年死于远处转移,3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结论:保证1-2cm切缘的扩大局部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乳腺囊肉瘤的临床和病理(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叶状囊肉瘤又称叶状肿瘤,很罕见,占所有乳腺肿瘤不足1%,组织学上可分良性、恶性和临界性三类,但生物行为难测,良性者同样可以复发和转移,所以任何类型都应以恶性或低度恶性看待。对无转移者,广泛性局部切除术或单纯乳腺切除术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429-143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用于肌骨系统肿瘤定性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肌骨系统肿瘤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肌骨系统肿瘤良性、恶性和交界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恶性和交界性肌骨系统肿瘤患者动态增强MRI检查测定K_(trans),K_(ep)和V_e值与同层面对照组织比较有明显差异,且恶性肿瘤病灶K_(trans),K_(ep)和V_e值均明显高于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病灶(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用于肌骨系统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操作简便、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罕见的肿瘤,发病率低于乳腺肿瘤的1%,是最常见的乳腺肉瘤.自1838年Johannes Muller命名描述,强调为良性而不同于腺癌,1931年认识到偶有恶性可能.由组织学表现能鉴别良性与恶性,但组织学表现与局部复发或转移无关.由  相似文献   

18.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最显著特征为局部复发,很少有远处转移,复发率为7.5~58.8%.作者复习了1978~1984年间治疗的106名分叶状瘤病人及病理标本,根据显微镜下所见将该病分为良性,可疑恶性及恶性三组.结果,病人年龄为13~63岁,平均30岁.良性组98人,76.5%病人肿瘤小于5cm;可疑恶性组?人;恶性组3人,肿瘤均较大.大部分病人行乳腺局  相似文献   

19.
乳腺分叶状肿瘤EGFR、Ki67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PT)中EGFR、Ki67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33例乳腺分叶状肿瘤间质细胞中EGFR和Ki67的表达,比较良性、交界性和恶性PT中EGFR、Ki67表达的差异。结果:EGFR在良性PT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5/15),交界性PT为80.0%(8/10),恶性PT为100%(8/8),恶性PT的强阳性表达率为62.5%(5/8),EGFR在良恶性PT病变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良性PT组为13.3%(2/15),均为弱阳性表达,交界性PT为60.0%(6/10),恶性PT为100%(8/8),其中50.0%(4/8)为强阳性表达,Ki67蛋白表达在良恶性PT病变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和Ki67抗原表达与PT组织学分级相关。在良性PT中EGFR和Ki67表达率低,交界性、恶性PT表达率高,随着PT级别的增高,其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增加,两指标呈正相关(r=0.6073,P〈0.001)。结论:EGFR和Ki67有可能作为判断PT恶性度的指标。EGFR在交界性和恶性PT中的高表达,提示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在恶性难治性PT术后辅助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率(DFS),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中94例为单侧发病,2例为双侧发病;良性36例,交界性34例,恶性26例。有27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4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4例患者死亡,1、3、5年累积DFS分别为81.2%、64.9%、64.9%,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92.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类型和手术方式与局部复发有关(P0.050),未发现各临床病理因素与远处转移有关(P0.050),发现肿瘤类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0)。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复发率较高,年龄及肿瘤类型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扩大切除术或乳房全切除术为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