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余,伴胸骨后疼痛1 d门诊就诊。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25 cm处见食管肿物并食管腔梗阻,常规胃镜无法通过,予以内镜下活检(图1),病理结果提示鳞状细胞癌。收住院进一步完善检查拟下一步抗肿瘤治疗。入院后胸部CT检查提示:食管胸上中段(第5~7胸椎水平)管腔狭窄,管壁不均匀增厚,累及长度约67 mm,其内见斜横向走行条状、不规则状高密度影,长度约25 mm,左侧端锐利达外膜下(图2);两肺多发结节灶,考虑转移瘤。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0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6年。15年前多次呕血,14年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行脾脏切除及断流手术。7年前反复多次大量呕血,病情危急,经瑞金医院外科、肝病科及介入治疗科会诊讨论,建议行内镜下治疗。5个月后内镜检查示食管严重静脉曲张伴红色征,可见4条明显曲张的食管静脉,呈扭曲结节状,曲张静脉间存有交通支(见图1A),遂对食管所有曲张静脉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治疗术(见图1B、C)。其后2个月行第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1岁.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多年,虽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但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仍持续存在,半年前出现间断柏油样黑便,术前1个月外院诊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食管早癌,肝功能Child分级C级. 患者于我院内镜中心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下行食管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检查示:距门齿24 cm食管见片状发红区域(图1),黏膜欠光滑,大小约1.5 cm×1.0cm,内镜窄带成像观察到褐色病变区域,静脉消失,食管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呈V1或V2型,部分区域IPCL消失,局部呈VN型(图2,图3).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7岁,主因进食后恶心呕吐1个月余就诊我院.胃镜检查结果如下: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胃镜所能探及处均见多发片状黑斑,直径约0.3~0.6 cm,轻微隆起,黑斑间黏膜正常(图1~2),胃镜下取活检质地软,病理描述示肿瘤细胞异型呈片状分布,浸润生长,黏膜中见大量黑色素细胞,考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查体见前胸后背见散在黑色色素瘤.余无其他阳性体征,无家族史.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7岁。因进食异物感1年,加重5.d来诊。体检没发现阳性体征。心电图正常。电子内镜检测见食管中下段散在白色小隆起,呈颗粒状,大小不一(图1),内镜诊断考虑霉菌性食管炎。刷检涂片未找到霉菌。活检组织检查:食管黏膜可见幼稚的皮脂腺结构及分成小叶状的皮脂腺组织,病理诊断食管中下段异位皮脂腺。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剑突下疼痛2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距门齿约25 cm处见一包块样隆起,表面光滑,活检钳探查滑动感不明显(图1).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来源于固有肌层,呈均匀低回声,病变最大切面2.0 cm×2.5 cm(图2).拟行保留食管黏膜内镜下切除术.术中内镜先端安装透明帽,内镜用二氧化碳(CO2)泵持续泵入CO2气体,首先于包块上段食管注射0.2%美蓝使局部黏膜隆起,三角刀沿食管纵轴线性切开表面黏膜长约2.5 cm(图3),沿切口进入黏膜下进行包块分离,分离过程中可见包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纵行平滑肌(图4),完整切除包块后可见浆膜层(图5),采用Olympus HX-610-090型钛夹夹闭食管黏膜切口(图6),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无病变残留.  相似文献   

7.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进食梗阻感1月"入院。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梗阻感,进食干硬食物明显,进软食尚可。门诊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9~31 cm处食管前壁一菜花样隆起,周围黏膜不规则,食管管腔狭窄,内镜尚能通过,狭窄段长约3.0 cm,边界不清,胃窦部黏膜见散在点状糜烂出血点。病检结果示:食管鳞状细胞癌。遂"食管癌(鳞癌)"收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 36.4℃,P 72次/min,R 20次/min,Bp 120/80 mmHg。剑突下轻压痛,余未及阳性体征。胸部CT提示(图1a-c):右上肺小结节,结合病史不排除转移瘤可能,食管中段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2岁.2006年因间断上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于距门齿35 cm处食管下段见一直径0.3 cm黏膜下隆起,活检钳触之活动可,弹性好,隆起表面光滑(图1);内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物(性质待定).2008年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5 cm处食管后壁可见一半球形隆起,色白,表面光滑(图2a);超声内镜检查示:食管隆起处呈低回声均匀病变,来源于黏膜层(图2b);诊断:食管黏膜层病变.2012年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进食时哽噎感,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见食管下段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可见不规则龛影及充盈缺损,诊断为食管下段癌;追加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5 cm处食管可见一隆起性病变,大小约1.0 cm ×0.8 cm,隆起表面糜烂(图3),诊断为食管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予活检4块,质地偏硬,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黏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8岁,主因间断咳喘伴多发皮下结节2周于2011年8月2日入住我院胸内科,病史中无特殊化学物质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患. 体检:患者右侧腮腺肿大,面部及躯干部皮肤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图1),略高出皮面,色泽红,压之可褪色,伴瘙痒,无破溃及脱屑,双侧耳后及右侧锁骨上区、颌下区、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质韧固定,触痛不明显.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吸气相干鸣,双下肺闻及散在湿性啰音,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6岁,因上腹胀满2个月在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食管下端齿状线上约0.5cm见一0.5cm×0.7cm大小丘状黏膜内肿物,淡黄色,表面光滑,质实,随黏膜轻度活动(图1)。胃镜诊断:食管黏膜内肿物性质待查。内镜超声检查发现病变化位于黏膜层,呈低回声结节,约0.4cm×0.6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图2),诊断为食管黏膜层低回声结节性质待定,颗粒细胞瘤可能性大。胃镜下将食管肿物圈套切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切除组织为黏膜深层0.4cm×0.6cm大小肿物,淡黄色,质地中等硬度。镜下细胞呈圆形、类圆形,胞体较大,胞浆丰富,充满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核小居中,大小一致,深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Vimentin(+),Ⅷ(-),Desmin(-),CK(-),病理诊断:食管颗粒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例1 女,54岁,因间断性吞咽哽咽感1年就诊.胃镜检查:食管中上段见散在黑色斑块,表面光滑,与黏膜平齐(图1);胃体黏膜片状充血,色泽桔红,胃窦黏膜轻度水肿,幽门圆,闭合欠佳,可见黄色胆汁反流.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1个月于2010年3月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25 cm处半球形隆起,表面黏膜光滑完整,诊断为食管间叶源性肿瘤(图1).10 d后超声内镜发现食管距门齿25 cm处一隆起性病变,表面有深溃疡,食管隆起呈中等偏高回声,回声不均匀,累及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分界不清楚,超声内镜诊断食管中段溃疡增生性病变性质待定,早期食管癌可能,炎性肉芽肿不排除(图2).病理组织学诊断食管黏膜慢性炎,鳞状上皮轻度增生.20 d后第3次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5 cm处食管后壁一直径约1.0 cm大小不规则隆起,中央结节样改变(图3),病变形态与前2次胃镜检查报告所描述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资料吕某,男,53岁,主诉:发现皮肤多发结节1年余。现病史:1年余前发现皮肤多发结节,呈淡红色丘疹肉样瘤改变,散在分布于脸颊、背部(图A)、肩部皮肤,结节无渗出、破溃、瘙痒、疼痛,无发热、咯血、胸痛等不适,未予重视。1月前我院体检时行胸部CT示(图B):双肺、胸膜异常密度影,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结节病可能;肝左叶低密度影;左侧股骨头囊肿可能。为求进一步检查治疗,门诊以"结节病"收入我科。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  相似文献   

14.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3岁,无吸烟史。因"确诊肺癌3年余"于2018年6月25日入院。患者2014年10月中旬体检,胸片发现左肺上叶占位,当时无呼吸系统症状;同月25日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见结节灶(约3. 1 cm×2. 2 cm),肺癌机会大,左侧胸膜转移可能伴左侧胸腔积液,两肺多发小结节,合并转移灶可能(见图1)。当年11月4日行CT引导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9岁,因"胸骨后疼痛4d"于2012年12月29日收入我院消化科.患者12月24日误食鱼刺,强行吞咽饭团后感胸骨后疼痛明显伴胸闷.4d后由外院转至我院急诊,查胸部CT示:食管中上段条状高密度异物,左侧尖端突破食管壁,紧邻主动脉弓,与主动脉壁分界不清(图1).拟"食管异物"收入消化科.29日凌晨在全麻下行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手术顺利,于食管距门齿26 cm处取出长约5 cm的两端尖锐的鱼刺一根(图2),食管见溃疡灶,表面渗血,无穿孔.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3岁,因反复呕血、黑便3个月就诊.胃镜检查示(图1):胃体上段前壁及小弯巨大黏膜下隆起,伴局部溃疡形成,考虑胃间质瘤可能.上腹部CT检查示(图2):胃小弯及肝胃间隙占位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示(图3):病灶为胃壁黏膜下层来源,最大径约6 cm,以高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匀,见散在片状低回声区域;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显示病灶处以绿色为主伴局部蓝色及红色区域相间的结构,提示病灶弹性不均一,虽主体较软,但内部有局部较硬的区域及液化坏死区域.根据上述超声内镜及弹性成像特征,初步诊断为胃脂肪肉瘤可能,拟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胃黏膜下至浆膜外见淡黄色肿瘤,大小约14cm×8cm×3cm,呈胃壁内生长并向浆膜外凸出,包膜完整,切开观察组织呈淡黄色.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1岁,因近1个月出现低热并感背痛及吞咽困难前来就诊。患者无盗汗、乏力及体重下降,无呕血及黑便。既往有间断热近1年,体温在38℃左右,每次抗炎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曾拍胸片未发现异常病变。患者否认结核病史。来院食管镜检查:食管距门齿23~25cm处左侧壁见大小约1.8cm×2.2cm椭圆形溃疡性病变,底部覆白苔,边缘黏膜隆起,取材质脆,弹性差(图1);距门齿27cm处左侧壁见形状不规则憩室,底部光滑。内镜诊断:食管溃疡,性质待定;食管憩室。病理结果:食管溃疡,其中可见类上皮结节和郎罕氏巨细胞(图2)。考虑为结核溃疡,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6岁,因胸痛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抗病毒、镇痛等治疗,胸痛无缓解.查体:右锁骨上可触及-2.5×2.0 cm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性差.左胸部可见数个散在直径约0.3~0.5cm暗红色的结节,结节部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均正常.肺螺旋CT检查示左肺上叶可见-2.5cm的小结节影,周围有毛刺、分叶征象,有胸膜凹陷征.取右锁骨上肿大淋巴结及左胸部丘疹病理活检,诊断为肺腺癌,右锁骨上淋巴结,胸壁皮肤毛囊转移(见图1~3).予NP方案化疗1个周期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5岁,1年前无诱因出现间断性吞咽困难,症状时轻时重,时有恶心、呕吐.入院前1周症状加重,来我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见距门齿20~40 cm处一黏膜隆起样肿物,大小约1.5 cm×20.0cm,表面光滑,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近端侧似有蒂与食管壁相连,不能观察肿物全貌,食管腔狭窄(图1,图2).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范围广泛,呈圆柱状、略低回声,边缘回声略高并有血流信号;病变起源于食管壁浅层,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层次不清,固有肌层及外膜完整,截面直径3 ~4 cm,未侵犯周围组织(图3).  相似文献   

20.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合并干燥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6岁.因体检X线胸片见双肺弥漫病变1周入院.患者临床表现仅轻微口干,1周前常规体检时X线胸片发现双肺纹理紊乱,多发结节影,遂行胸部高分辨CT,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与多发结节影,并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囊泡样改变,以双下肺为著.无盗汗、体重下降.既往史:7年前发现肝血管瘤并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