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ed medicine)最初只是狭义的临床治疗学概念,指将针灸、气功、心身医学等"非主流医学"整合入以现代西医为代表的"正统医学",以求最佳治疗效果.随着转化医学的提出与兴起,生命科学研究的整合思路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整合医学就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状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医学新体系[1].  相似文献   

2.
整合医学就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以人体全身状况为根本,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1].在消化道疾病的很多研究领域,都充分体现出整合医学的特点和需求.本研究就整合医学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诊治过程中的应用和指导意义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2011年的《中国肝癌分期与治疗指南》[1]明确推荐,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需放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但局限于肝内的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碘油沉积不佳、伴有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伴淋巴结转移的肝癌患者,分为接受与不接受外放射治疗两组,接受外放射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延长4~6个月.对肝细胞癌出现肾上腺转移、骨或软组织转移患者,接受外放射治疗可以使转移灶缩小、症状缓解,肺或脑转移的放射治疗也有效.目前各种病期肝细胞肝癌放射治疗的临床报道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均不高,但是,其他的治疗手段也未能显示出更高的循证医学证据或更好的治疗效果.尽管放射治疗仍起姑息作用,这些患者应充分考虑放射治疗可能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2例妊娠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及2010年-2017年中外医学文献中报道的23例妊娠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另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5例无妊娠育龄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年龄18~45岁,大部分有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正常或者轻到中度升高,临床表现以腹痛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化疗和肝脏肿物切除。25例妊娠合并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佳,17例患者死亡,在死亡的患者中可以查询到总生存期的患者有13例,生存期最长为2年,最短为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16例患者靠剖宫产娩出健康胎儿。另25例无妊娠育龄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有18例患者死亡,生存期最长为6年,最短为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年,6例患者在截稿日仍存活,1例患者失访。结论妊娠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一经诊断已为中晚期,进展快,预后差,治疗多为手术及介入为主,早期发现可提高手术率及其他综合性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虽经持续不懈地根除或改进多种治疗技术,肝癌患者的预后仍很差.如何监测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或早期诊断HCC仍是医学难题.HCC发病机制复杂,多种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持续感染、脂质积聚和黄曲霉素摄入等致使抗癌基因失活或癌基因复活,诱发肝细胞癌变;HCC患者的早期筛查有益于延长生存期.血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癌特异性AFP或A F P-L3作为肿瘤标志虽已常规应用,但他们诊断肝癌仍存在假阳性结果且灵敏度及特异性欠佳.肝癌的有效治疗取决于早期诊断,急需研发比较准确有效标志物用于肝癌患者的早期临床分期,治疗监测与预后判断.近来,积累的资料已显示新的血源性标志物如循环血肿瘤细胞,相关通路关键信号分子、癌胚型特异蛋白、长链非编码RNA和微小RNA对肝癌诊断的潜在价值.本文述评了肝癌特异诊断相关分子标志发现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肿瘤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现代医学思维模式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诊治也存在着过于细化,碎片化的趋势,这导致HCC诊治缺乏整体观.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对HCC的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整体化及整合理念的应用.本文从当今整合医学角度出发,把HCC的诊治过程视为一个有机的、具有中西医整合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提出单纯消灭癌灶不等于治愈了HCC.同时指出,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有机地运用基础临床整合、医学药学整合、中医西医整合、局部整体整合的思路对HCC进行重新的再认识,以期发现HCC诊治的新方法,新思路,建立新的HCC整合治疗医学观.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约有200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人均有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危险.而且可能为疾病的传染源.所以需要有效的治疗.抗病毒治疗治疗慢性HBV感染的目的是清除复制及非复制型病毒,从而防止HBV感染的进一步传播及出现进行性肝损和肝细胞癌(HCC).HBeAg阳性患者体内有进行复制的病毒,并有活动性肝病,所以使用抗病毒治疗得益最大.若在慢性HBV感染的早期开始治疗,在整合有HBV基因组的肝细胞克隆尚未稳定建立前进行,则HBV可完全清除,HBsAg转阴而抗-  相似文献   

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205-1207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且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影像及介入技术的进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局部消融治疗等应用日益广泛,在某些早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中甚至能达到与手术相同的效果。精准医学和生物医学也得到蓬勃发展,放化疗被更准确、有效的应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中,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成为未来的突破方向。就肝细胞癌非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乙醇注射对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PEI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肝细胞癌患者各24例。PEI组进行经皮乙醇注射治疗,于术前、术后第4周、术后第8周取外周血,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PEI治疗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和肿瘤体积均低于对照组,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乙醇注射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其严重并发症和转移方式,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肝癌伴PVTT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了肝癌伴PVTT手术治疗的历史与现状、PVTT形成的解剖学基础、PVTT分型、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以及手术疗效评价。认为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建立个体化多学科治疗模式,可能是肝癌伴PVTT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高危人群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智坚  贺佳等 《肝脏》2001,6(1):2-4
目的 从肝细胞癌患者中确立高危因素,探讨肝细胞癌高危人群的确立, 并由此推算高危人群普查及其定期自我检验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725例行肝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将随访资料完整的1457例进行临床分期及其与肝内无瘤生存的相关分析,根据频数表划分肝细胞发病危人群段。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年龄分布呈相对正态分布,取90%可信区间,高危人群年龄段为31-65岁。亚临床期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状况明显好于临床期者。结论 可将血清抗-HBc阳性或/及HBsAg阳性,尤其是乙型肝炎病史,年龄31-65岁者作为国内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加对此人群普查,增强其定期体检意识,可使大部份肝细胞癌患者得以在亚临床期早发现早治疗,在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下将肝细胞癌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癌栓是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综述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特点及综合治疗进展,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于2011年底首次联合颁布了《肝细胞癌临床管理指南》,对肝细胞癌的监测、诊断、分期系统、分子分类和治疗策略提出建议,旨在根据循证医学证据为医生、患者、保健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20,(9)
目的研究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RFA)治疗10年长期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210例行RFA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从患者手术后随访至2019年1月31日,统计患者RFA治疗效果与随访结局,根据临床与文献,筛选出12个可能影响RFA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各亚组生存曲线差异,将生存曲线存在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细胞癌RFA治疗患者10年长期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果 210例肝细胞癌患者中首次完全消融率为89.05%,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术后1周内均出院;随访至2019年1月31日,共144例患者死亡,32例复发;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消融安全边界、肿瘤是否临近大血管、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次消融效果、PLT、AFP及肝癌BCLC分级均与肝细胞癌RFA治疗患者10年生存期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消融安全边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RFA治疗10年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RFA在治疗肝细胞癌中具有微创高效的优势,而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消融安全边界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RFA治疗10年长期疗效的独立因素,建议临床根据患者肝病背景及肿瘤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癌症相关致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仅20%的肝细胞癌患者可以行根治性治疗。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射频消融可提供良好的局部控制,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根治性手术的替代。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适应证、疗效及其与根治性手术切除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需按照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地区80%的肝细胞癌(HCC)具有HBV感染背景,其中80%是基于肝硬化背景发生的,治疗方案设计要注意两个原则:(1)积极清除实体肿瘤;(2)积极改善肝脏微环境,防治肝硬化进展,减少HCC的复发和终末期肝病的发生.除了应用手术切除或非手术手段损毁HCC病灶之外,内科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具有较多循证医学证据的辅助治疗措施为抗病毒治疗,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提出了《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建议》强调了针对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抗病毒治疗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正肝癌是目前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致死率居所有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二位,其中,85%~90%肝癌属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细胞癌[1]。在中国,2015年新发肝癌患者46.6万,同时高达42.2万患者因肝癌死亡;即使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内复发者仍高达60%~70%[2]。目前普遍认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由多基因参与、多步骤演变而来,但其深入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对于肝细胞癌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  相似文献   

18.
黄孙桦  刘建东  黄罡 《肝脏》2023,(5):510-512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起病隐匿,大约一半的患者确诊时已中晚期。2007年靶向治疗开始成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靶免联合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疗效差异较大,寻找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尤为重要。目前尚未有达成共识的肝细胞癌免疫生物标志物,本文就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我国第五大常见肿瘤,第二大癌症致死病因.在全球范围内,肝细胞癌已成为第六大最常见肿瘤和第四位致死原因.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当机体发生肿瘤时,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但在病理条件下,肿瘤细胞通过抑制人体免疫系统,使T 细...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是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及预后。分子影像是目前最先进的诊断与评估手段,同时是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研究的重要方向。介绍了分子影像的定义和意义、分子影像成像基本步骤,并论述了肝细胞癌成像的有关靶点及肝细胞癌分子影像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