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阵扫描激光通过特殊的机械或电子控制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图形,通过缩短曝光时间和间隔时间,快速扫描同时释放多点激光。这种激光光凝效应中热扩散模式改变以及多点模式扫描面聚焦差异、扫描面内视网膜病变程度不一对激光光斑的影响和多点扫描时患者眼球运动对治疗的影响均与传统单点激光光凝有所不同。正确认识这些差异,从远离黄斑区的上方视网膜开始测试激光光斑或进行治疗,增加激光光凝点数,缩小激光光斑之间的间隔,利用其激光光凝热扩散少的特点,减少对黄斑区光感受器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均是提高点阵扫描激光多点激光光凝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的ROP患儿64例1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阈值前Ⅰ型ROP 15例30只眼,占患眼的23.6%;阈值期ROP 49例97只眼,占患眼的76.4%。所有患儿均于确诊后72 h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间接检眼镜引导的532 nm或810 nm激光光凝治疗。阈值前Ⅰ型ROP 15例30只眼中,行532 nm激光光凝治疗6例12只眼,行810 nm激光光凝治疗9例18只眼。阈值期ROP 49例97只眼中,行532 nm激光光凝治疗37例73只眼,行810 nm激光光凝治疗12例24只眼。治疗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4个月。观察患儿病变退化情况。以1次激光光凝治愈率、重复治疗率、不良预后发生率、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疗效观察指标,对比分析阈值前Ⅰ型与阈值ROP,以及532 nm与810 nm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 127只眼中,附加病变消失、嵴消退、病变完全退化125只眼,占98.4%;颞侧周边部残存膜状牵拉、视网膜血管颞侧牵拉移位2只眼,占1.6%。未出现进展为4期或5期严重不良预后者。经1次激光光凝治疗病变完全退化者118只眼,占92.9%;经2~3次激光光凝治疗病变完全退化者6只眼,占4.7%;因近周边部病变较重,激光光凝反应欠佳,行冷冻治疗者3只眼,占2.4%。64例127只眼中,发生麻醉意外1例,占患儿的1.6%;出现结膜下出血12只眼,占患眼的9.4%;发生白内障1只眼,占患眼的0.8%。经532 nm或810 nm激光光凝治疗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ROP的治疗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需要重复激光光凝治疗、附加冷冻治疗、出现不良预后及严重并发症者主要出现在阈值期532 nm激光光凝治疗的患儿中。结论 激光光凝可有效治疗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ROP。  相似文献   

3.
眼底病激光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是与激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激光波长尤其是红光和近红外光的完善、稳定发展和提高有关;此外,还与激光波长以及光斑大小、曝光时间、输出功率等激光参数的合理配搭密不可分.理解激光生物学效应、光的物理学特性,了解眼屈光系统与局部病变对光的影响作用、是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激光波长与激光参数配搭的必备基础知识.把握各类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激光治疗适应证和相应不同的有效光斑级别,才能使不同的激光治疗技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眼底病激光光凝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和黄斑激光光凝(MPC)是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的金标准。随着激光设备普及和技术发展,眼底病激光治疗已逐步普及,但存在治疗标准不一致,疗效不理想的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施行规范的PRP和MPC以及对激光治疗的适应证掌握不准确是其主要因素。正确掌握激光治疗适应证,合理应用激光光凝技术,关注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加强激光治疗技术的规范性,将有助于提高激光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进展期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XLRS)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XLRS的27例患儿3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随访1年以上,其劈裂有缓慢发展但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儿均为男性。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47岁。单眼18例,双眼9例。将患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眼。采用多波长激光机的氪黄激光对治疗组患眼劈裂周围行堤坝式激光光凝,避开黄斑与视盘周围1个视盘直径范围的区域。对照组患儿每隔半年门诊随访观察。两组患儿均随访3年,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BCVA检查结果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结果 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3±0.41,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P=0.201)。对照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8±0.60,较治疗前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5,P=0.09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提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33)。治疗组18只眼中,视力提高4只眼,占22.2%;视力稳定10只眼,占55.6%;视力下降4只眼,占22.2%。对照组18只眼中,视力提高3只眼,占16.7%;视力稳定4只眼,占22.2%;视力下降11只眼,占61.1%。治疗组视力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P<0.01)。治疗组18只眼中,出现严重并发症2只眼,占11.1%。对照组18只眼中,出现严重并发症7只眼,占38.9%。治疗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0,P<0.05)。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进展期XLRS可稳定或提高患儿视力,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双侧视网膜动脉炎伴多发性瘤样动脉扩张(BRAMAD),又称IRVAN综合征,是一少见的眼底病,最初被认为有很好的自限性,但后来的文献报道该病可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1].以往文献中以病例报告较为多见[2-6],成组病例的治疗观察报道不多.我们对一组临床确诊的IRVAN综合征患者采取激光光凝为主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眼底病激光光凝技术浅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6 6岁 ,诊断“左眼鼻上方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拟行左眼球摘除术。术前征得患者同意 ,对肿瘤周边部行激光光凝封闭后 ,在其余正常视网膜区域进行了实验性设计光凝。肿瘤位于左眼鼻上象限 ,避开黄斑、视盘区域 ,在正常视网膜区域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 (Novus Omni)进行光凝 :(1)设定光斑级别光凝 :颞上象限 ,分别用氪红、黄、绿激光击射出 级光斑。每种波长光凝斑放射状分布击射两排 ,分别作光镜、电镜标本用。颞下象限 ,同法击射出 级光斑。(2 )设定激光能量光凝 :鼻下象限 ,同法击射出功率 30 0 m W的 3种波长激光光斑。光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577 nm激光多点扫描一次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与单点多次完成PRP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重度NPDR的29例患者46只眼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分别为12例22只眼和17例24只眼.多点扫描组采用多点扫描模式,一次完成RPR.单点模式组采用单点模式,分3~4次完成RPR.治疗前1d及治疗后1d,1、2、6、12个月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以此评判其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前后30°~60°环形范围内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a、b波振幅,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变化情况.对比观察两种激光扫描模式PRP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的激光能量、光斑数量,并计算激光能量密度.结果 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4%、79.2%;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14,P>0.05).治疗后1d,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30°~60°环形范围内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及F-ERG a、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1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6、12个月,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及F-ERG a、b波振幅提高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点扫描组和单点模式组平均激光能量分别为(537.50±64.69)、(339.09±132.09) mW,平均光斑数分别为(1934.32±426.38)、(2061.42±375.49)点,平均能量密度分别为(0.35±0.12)、(1.95±0.86) mW·ms/μm2.两组激光能量及能量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斑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77 nm激光多点扫描一次完成PRP与单点多次完成PRP治疗重度NPDR的效果相当;但多点扫描模式能量密度低,激光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激光光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在玻璃体手术后,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对其手术的补充作用和光凝中的技术问题。 方法:对65例(66只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根据眼底情况在玻璃体手术后1天~15个月选择不同波长及能量的氩、氪离子激光进行封孔、拦坝及光凝嵴后360°。 结果;52只眼孔缘均有良好光凝反应。有3只眼光凝过量,光斑处形成小圆形孔。 结论:玻璃体手术后的光凝治疗对于视网膜脱离裂孔的封闭及预防视网膜脱离复发是必不可少的。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201-201)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直接或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DR患者304例53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非增生期(NPDR)组92只眼,平均视力0.52±0.32;增生前期(PPDR)组108只眼,平均视力0.49±0.23;早期增生期(早期PDR)组196只眼,平均视力0.20±0.31;高危增生期(高危PDR)组138只眼.平均视力0.17±0.22.参照ETDRS的规定,采用氩激光对NPDR期行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PDR期和早期PDR期行标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高危PDR期行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每隔3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检查设备和方法复查视力、眼底、FFA.新生血管未消退和无灌注区残留补充激光光凝.随访观察10~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以视力提高≥2行为视力提高.视力变化2行以内为视力稳定,视力下降≥2行为视力下降,视力稳定或提高判定为有效.原有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渗出吸收,微动脉瘤消失或减少;原有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或部分减退,无灌注区消失或缩小,无新的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出现判定为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结果 NPDR组、PPDR组、早期PDR组激光光凝治疗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55士0.28、0.47±0.33、0.16±O.33.视力有效率分别为79.3%、76.9%、74.5%,三组间视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0.811,0.209;P>0.05);高危PDR组平均视力为0.13±0.21,视力有效率为63.0%,与NPDR组、PPDR组、早期PDR期组视力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4.783,4.502;P<0.05).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NPDR组、PPDR组、早期PDR组分别为89.1%、85.2%、82.7%.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4,2.030,0.325;P>0.05);高危PDR组治疗有效率为55.1%,与NPDR组、PPDR组、早期PDR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12,23.999,28.746;P<0.05).结论 不同分期的DR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预后不同,早期、及时而有效的激光光凝治疗是稳定病变,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激光光凝在眼底疾病的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一些眼底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临床实践证明其仍然不能替代激光光凝。而通过将两者有机联合、协同应用可获得更佳疗效。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加速转化,新的激光设备也不断推陈出新,朝着微创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因此,我们仍有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并比较氪红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4例 12 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 ,分别采用氪红 (6 4例 )、氪绿 (6 0例 )激光光凝治疗 ,术后定期观察视力、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情况 ,随访时间 7.1± 3.4月。结果 氪红激光组中 :视力明显提高或提高者 5 3% ,不变者 34% ,下降者 13%(P <0 .0 0 1)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 38% ,部分消退者 42 % ,不变者 2 0 % (P <0 .0 0 1) ;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者6 7% ,部分消退者 33%。氪绿激光组中 :视力明显提高或提高者 6 3% ,不变得 2 3% ,下降者 13% (P <0 .0 0 1)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 38% ,部分消退者 5 0 % ,不变者 12 % (P <0 .0 0 1) ;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者 6 1% ,部分消退者39%。两组间的视力、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1)。结论 氪红、氪绿激光光凝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都同样有效 ,但氪红激光主要适用于屈光间质混浊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光进一步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一些复杂裂孔的光凝治疗。方法 对43例43眼视网膜脱离术后特殊复杂性裂孔行光凝治疗。结果 34眼(79.1%)裂孔封闭,脱离视网膜复位。结论 在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进一步地应用激光光凝,能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术治疗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分析光凝术后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激光光凝治疗ROP患者46例89眼,其中阈值前Ⅰ型57眼,阈值期32眼。采用810nm激光对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进行光凝治疗。根据光凝术后结果分为病变消退组和进展组。随访视网膜解剖结构和ROP病变的变化,分析ROP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光凝点数量、机械辅助呼吸、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等因素与光凝术后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结果:ROP89眼经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完全消退79眼(89%),病变进展10眼(11%)。光凝治疗ROP病变消退组与进展组比较,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首次光凝校正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8,0.495,0.143)。病变进展组的Ⅰ区病变、阈值病变、急性进展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光凝点数量均较病变消退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17,0.000,0.0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ROP与光凝术后病变进展有关(P=0.001)。AP-ROP患眼光凝术后病变进展的可能性是非AP-ROP患眼的12.167倍(95%CI:2.733~54.154)。结论:激光光凝术能有效控制早期ROP的病变进展,使大部分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ROP病变完全消退。急性进展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是影响光凝术后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3个月,因眼科筛查发现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周入住我院.患儿出生胎龄为28周,出生体重1500g.出生后使用呼吸机4d,暖箱吸氧1个月.矫正胎龄38-6周检查,血红蛋白65 g/L.无其他全身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史.入院时检查:体温36.9℃,呼吸24 次/min.脉搏112次/min,体重2500g,矫正胎龄40-5周.患儿发育差,营养不良,贫血貌,无发热发绀.眼科检查;双眼视力可追光,眼压指测Tn.双眼外眼未见明显异常,眼球转动无受限,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尚可,晶状体透明.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眼底检查显示,双眼视网膜平伏,后极部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小动脉纡曲,2区右眼6:00~1:00、左眼11:00~4:30时钟位见嵴样隆起,嵴上血管纡曲扩张,周边无血管区明显可见(图1).眼部A/B型超声检查显示,双眼颞侧周边球壁粗糙,可见膜状中低回声,双眼眼球后壁未见视网膜脱离光带.心脏B型超声检查显示卵圆孔未闭合.诊断:(1)双眼阈值期ROP;(2)重度贫血;(3)卵网孔未闭.患儿入院后复查血红蛋白70 g/L.  相似文献   

18.
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氩绿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黄斑水肿50例,73只眼。治疗后,有20.5%(15/73)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76.8%(56/73)的患眼视力保持稳定。局部性和/或非囊样黄斑水肿患眼的视力预后较好,水肿易于吸收。弥漫性和/或囊样黄斑水肿患眼的视力预后较差,水肿较难吸收。术前视力可影响预后。对激光光凝治疗本病的疗效、影响因素、激光治疗技术及其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间接检眼镜下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型Coat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接检眼镜下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型Coats病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为青少年型Coats病患儿19例19只眼纳入研究。首诊年龄27.0~146.0个月,平均年龄73.5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0.1者7 只眼;0.01~0.09者8只眼;数指3只眼;光感1只眼。所有患眼渗出均累及黄斑。黄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3只眼;黄斑下纤维化4只眼;黄斑轻度萎缩1只眼。渗出范围大于2个象限17只眼;小于2个象限2只眼。所有患眼均可见不规则扩张、纡曲、纽结的异常血管。其中,异常血管位于正上方或鼻上方2只眼;位于颞侧或颞下方17只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3只眼。其中,未累及黄斑10只眼;累及黄斑3只眼。在全身麻醉下,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输出系统对异常的视网膜血管及伴明显渗漏的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范围广、脱离高度高者合并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 mg 3只眼。治疗后6~51个月内随访视力、视网膜异常血管消退、视网膜下渗出吸收以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的情况。结果 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 mg治疗的3只眼,异常血管明显消退、渗出明显减少,但因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手术1只眼;出现黄斑前增生膜,行前膜剥除术1只眼。随访期末,所有患眼异常血管均消退。黄斑外渗出完全吸收8只眼,其中黄斑渗出完全吸收4只眼;渗出明显减少9只眼;渗出无明显改变2只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3只眼中,视网膜复位8只眼;脱离范围减少3只眼;无明显改变2只眼。渗出未完全吸收15只眼;黄斑下纤维化9只眼;黄斑轻度萎缩3只眼;后期病变区视网膜萎缩伴色素沉着,血管可闭塞成白线状。BCVA≥0.1者6只眼;0.01~0.09者11只眼;数指1只眼;光感1只眼。BCVA无变化15只眼;提高2只眼;下降2只眼。治疗结束时,患眼和对侧健康眼的球镜度数比较结果显示,患眼球镜度数高于对侧健康眼(t=3.6,P=0.003)。患眼和对侧健康眼的柱镜度数比较结果显示,患眼散光度数高于对侧健康眼(t=3.6, P=0.004)。但所有患眼矫正屈光度后视力无提高。结论 间接检眼镜下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型Coats病,可有效控制病变进展,且对患儿损伤小,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低。眼内注射曲安奈德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但并发症多,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黄色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MLG)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弥漫性DME患者78例106只眼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脉冲组和MLG组,分别为39例51只眼、39例55只眼。微脉冲组患者行577 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MLG组行561 nm黄绿光连续波长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眼底、矫正视力、OCT及微视野检查,检测其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以治疗后6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矫正视力、平均CMT及平均MS的变化,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平均CMT及平均MS差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微脉冲组、MLG组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45±0.20、0.42±0.20,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4、2.316,P<0.05)。微脉冲组、MLG组组内治疗前后平均矫正视力的差值分别为0.08±0.02、0.06±0.03,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2,P>0.05)。治疗后6个月,微脉冲组、MLG组平均CMT分别为(323.94±68.30)、(355.85±115.88) μm,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2.039,P<0.05)。微脉冲组、MLG组组内治疗前后平均CMT的差值分别为(55.12±13.68)、(22.25±10.92) μm,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1, P>0.05)。治疗后6个月,微脉冲组、MLG组平均MS分别为(6.63±2.65)、(4.53±1.81) dB;微脉冲组平均MS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3.335,P<0.05);MLG组平均MS较治疗前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589,P<0.05)。微脉冲组、MLG组组内治疗前后平均MS的差值分别为(1.10±0.33)、(-0.91±0.25) dB,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2,P<0.05)。结论 黄色微脉冲激光和MLG治疗DME均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MT;但黄色微脉冲激光可提高患者MS,而MLG降低了患者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